导读:本文包含了传统审美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影》,张艺谋,审美形态,视觉表达
传统审美论文文献综述
刘晓来,冯笑[1](2019)在《《影》:中国传统审美形态的视觉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电影《影》中,张艺谋将中国风的黑白灰作为影片基本色调,调制出一幅充满中国空灵和飘逸风格的水墨画,并于这幅动态的水墨画中,思考中国传统审美形态中的基本命题:静动之间的空灵和飘逸;阴阳之间的融合和偏废;悲剧之中的怜悯和恐惧。(本文来源于《作家天地》期刊2019年22期)
李建嵘[2](2019)在《中华传统审美教化思想及其现代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美育是满足美好生活需求的重要途径,弘扬中华美育精神是当前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发掘传统审美教化思想是塑造美好心灵的重要资源。中华传统审美教化思想重视提升人的生存境界,强调塑造刚健中正的人格,鼓励追求日新又新的建构,引导走向逍遥自在的精神,积极提倡整体和谐的实践。中华传统审美教化思想对于克服现代性危机,对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关系的调节、社会的良性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人民论坛·学术前沿》期刊2019年20期)
孙洪波[3](2019)在《“东江麒麟”造型特色及其中国传统审美范式观照》一文中研究指出"麒麟舞"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以"东江麒麟舞"中的道具"东江麒麟"造型为研究切入点,通过对比等研究手法,对其形态、色彩、纹样等方面逐一进行分析,并深入挖掘其中传统审美范式的观照,寻找艺术特色及其承载的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内涵,为"东江麒麟"美学视角的研究提供更多理论参考与依据。(本文来源于《工业设计》期刊2019年09期)
杨芸[4](2019)在《从中国花鸟画与西方静物画看中西方传统审美文化之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花鸟画和西方静物画分别是中西方艺术体系中的重要分支,因其产生的文化背景不同,各自对"似""空间""物我"的艺术诉求有不同的认识与理解,文章采用比较法结合具体作品对中西方传统审美文化的差异进行对比研究,以发现和认识其内在的艺术价值。(本文来源于《美与时代(中)》期刊2019年09期)
杨葳[5](2019)在《基于传统审美的校园景观更新——以延安中学校园景观更新设计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校园景观是学校人文精神的重要形象载体。通过历史悠久的福州延安中学的校园景观更新实践,以中式传统审美为设计基础,进行景观形式的创新,既符合了现代校园功能,又实现了中学校园文化传承和德育教育的融入式发展。(本文来源于《福建建筑》期刊2019年09期)
张司臣[6](2019)在《圆与合——论戏曲中的图形之美与中国传统审美》一文中研究指出戏曲是中国特有的一门集音乐、舞蹈和文学等于一身的中国传统艺术形式。而对于戏曲的审美,是在一代又一代戏曲剧本创作者、戏曲表演艺术家与观众的共同努力和相互作用下,经过无数次的揣摩、表演与欣赏的过程中提炼出来的。戏曲的审美,是综合艺术的审美,各类艺术形式如戏曲唱腔、程式性的舞蹈和情节丰富的剧本等,在戏曲这样一个大熔炉中革新、交融,最终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传统中国人的审美喜爱"圆"与"合",而戏曲不论是在表演时还是在创作时都是与这种心理息息相关的。本文从戏曲中的声腔特点、舞蹈动作和文学剧本叁个方面,探寻戏曲艺术与中国传统审美中"圆"与"合"的关系,努力为理解与研究戏曲艺术打开一条新思路。(本文来源于《北方音乐》期刊2019年16期)
毛碧莲[7](2019)在《书籍设计中的传统审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讨论书籍设计中的传统审美表现,并对传统审美元素在现代书籍设计中的应用与融合提供参考。采用文献综述法、案例分析法等对书籍设计中的线条美、意境美、结构美、色彩美进行阐述,并分析书籍设计中的传统审美元素的应用。结果,书籍设计中的传统审美元素的应用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书籍设计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书籍设计中传统审美呈现出鲜明的特色,并对现代书籍设计中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设计》期刊2019年16期)
钤丽兴[8](2019)在《舞龙舞狮的传统审美思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舞龙舞狮自诞生之初,广受人民群众的喜爱,代代相传,鼎盛不息。它不仅是一项体育运动,也是一项民俗活动,承载着团结的力量和民族的精神。本文通过外在表现和内在精神两个方面,探讨舞龙舞狮所展现出来的形态美感以及蕴含着传统审美思想的文化美感。(本文来源于《长江丛刊》期刊2019年21期)
刘葶葶[9](2019)在《中国传统审美在装帧设计中的情感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书籍,承载文化,传递思想。一部好的书籍不仅给人带来精神上的享受,更可以带来视觉审美上的愉悦。当今电脑的广泛应用促使装帧设计的形式及语言越来越趋于雷同,大量设计形式千篇一律的书籍封面充斥着图书市场,目光敏锐的设计师开始关注装帧设计个性和中国传统审美的继承与发展问题。中国传统审美的继承与发展并非是中国传统元素在书籍装帧设计上的简单应用,不能只是对传统文化表面的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深厚广博,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应立足于把握其精神的实质。(本文来源于《新阅读》期刊2019年06期)
王焕岗[10](2019)在《中国传统审美文化视野下的闽南惠安石雕艺术刍议》一文中研究指出惠安石雕的典型性和中国传统审美文化的价值取向或民间性上有着与众不同的特点。在中国的历史中,许多艺术文化展现出了无与伦比的工艺品格,那么文化与艺术的关联也就是必然的,就像惠安石雕,在福建文化发展中一同壮大,绵延至今,惠安石雕已经在世界艺术中占据了一席之地。现着重阐述惠安石雕在中国传统文化视野下的艺术形态。(本文来源于《天工》期刊2019年05期)
传统审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美育是满足美好生活需求的重要途径,弘扬中华美育精神是当前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发掘传统审美教化思想是塑造美好心灵的重要资源。中华传统审美教化思想重视提升人的生存境界,强调塑造刚健中正的人格,鼓励追求日新又新的建构,引导走向逍遥自在的精神,积极提倡整体和谐的实践。中华传统审美教化思想对于克服现代性危机,对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关系的调节、社会的良性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传统审美论文参考文献
[1].刘晓来,冯笑.《影》:中国传统审美形态的视觉表达[J].作家天地.2019
[2].李建嵘.中华传统审美教化思想及其现代价值[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9
[3].孙洪波.“东江麒麟”造型特色及其中国传统审美范式观照[J].工业设计.2019
[4].杨芸.从中国花鸟画与西方静物画看中西方传统审美文化之差异[J].美与时代(中).2019
[5].杨葳.基于传统审美的校园景观更新——以延安中学校园景观更新设计为例[J].福建建筑.2019
[6].张司臣.圆与合——论戏曲中的图形之美与中国传统审美[J].北方音乐.2019
[7].毛碧莲.书籍设计中的传统审美研究[J].设计.2019
[8].钤丽兴.舞龙舞狮的传统审美思想研究[J].长江丛刊.2019
[9].刘葶葶.中国传统审美在装帧设计中的情感定位[J].新阅读.2019
[10].王焕岗.中国传统审美文化视野下的闽南惠安石雕艺术刍议[J].天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