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草莓新品种——达赛莱克特(论文文献综述)
赵霞,李刚,刘丽锋,宋艳红,周厚成[1](2021)在《草莓新品种华艳的选育》文中指出华艳是以达赛莱克特为母本、章姬为父本经杂交选育而成的草莓新品种。该品种果实圆锥形,一级序果平均果质量29.3 g,整株平均果质量21.4 g,果面红色、光泽强,果肉橙红色。果实风味脆甜爽口,香气浓郁,全年平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后同)为12.6%,总糖含量7.18%,可滴定酸含量0.42%,果实硬度2.35 kg·cm-2,较耐贮运,果实适宜鲜食。华艳在河南郑州地区,9月上旬定植,果实始熟期为11月下旬。植株抗逆性较强,育苗容易。华艳是一个早熟、优质、丰产、抗白粉病、适合保护地促成栽培的草莓新品种。
张金蕾[2](2020)在《铁胁迫对两种水培草莓生长与结果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草莓是蔷薇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营养丰富,味道酸甜适口,20世纪引入我国栽培,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种植。水培草莓可避免连作障碍、土传病害,成为草莓栽培新趋势。实际生产发现草莓叶片出现黄化现象,而铁元素是叶绿素合成的重要元素,故设置本试验验证重庆地区适宜栽培的草莓品种达赛莱克特、甜查理最适宜生产的营养液铁浓度。两品种苗木为冷冻脱毒苗,在避雨大棚内栽培,营养液采用山崎改良配方,设置0、8、12、16、20、24mol/L共6个铁浓度,12组试验组,栽培密度为7920株/亩。两品种植株于2019年2月14日定植,在2月24日至5月5日期间进行观测、采集数据,6月12日完成试验。通过对两品种植株果实品质、产量性状、农艺性状、生理生化特性的统计,进行数据分析和比较,参考草莓消费产业发展趋势,得出以下结论:1.营养液铁浓度对两品种果实大小、产量影响显着。在完全缺铁处理下,两品种均未挂果,甜查理植株花期时死亡。两品种均在铁浓度为16mol/L的营养液中果实体积最大,且达赛莱克特果实体积(横径46.9mm×纵径47.5mm)显着大于甜查理(横径35.2mm×纵径41.0mm)。达赛莱克特果实产量大于甜查理,达赛莱克特在铁浓度为12mol/L的营养液中果实产量最高,单株产量306.23g,比单株最低产量245.02g高25.0%;甜查理在铁浓度为16mol/L的营养液中果实产量最高,单株产量173.56g,单株产量比最低值144.30g大20.2%。在水培草莓生产中,达赛莱克特比甜查理果实大、产量高。最有利于达赛莱克特果实长大、产量增高的营养液铁浓度为12-16mol/L,甜查理为16mol/L。2.不同浓度铁胁迫对两品种果实品质、矿质元素积累影响显着。达赛莱克特果实在铁浓度为8mol/L的营养液中VC含量最高(65.96mg/100g),在铁浓度12mol/L时风味最好,糖酸比为11.23;甜查理在铁浓度为24mol/L的营养液中VC含量最高(67.42mg/100g),在铁浓度为8mol/L时风味最好,糖酸比为11.01。达赛莱克特果实的总糖、还原糖、酸含量均略高于甜查理。两品种在营养液铁浓度为20mol/L时矿质元素含量总和最高。两品种间果实品质相差不大,甜查理果实的矿质元素总含量比达赛莱克特高。实际生产中,达赛莱克特在营养液铁浓度为12-20mol/L时能达到果实品质和矿质元素积累最大化,甜查理为20-24mol/L。3.营养液铁浓度对两品种植株其他农艺性状和生理生化特性,如叶柄长、色泽、光合等也有影响。完全缺铁处理均使两品种出现植株矮小、叶片失绿发黄的症状。达赛莱克特在营养液铁浓度为12mol/L时叶片色泽最佳,幼叶N、P、K含量最高,全株鲜重最大;营养液铁浓度为16mol/L时光合速率最大;营养液铁浓度为20mol/L时幼叶Fe含量、叶绿素含量最高。甜查理在营养液铁浓度为16mol/L时幼叶N、P、K含量和叶绿素含量最高,光合速率最大;营养液铁浓度为20mol/L时幼叶Fe含量最高,叶柄长、单株花序数达最大值;在营养液铁浓度为24mol/L时叶片色泽最佳,全株鲜重、根长达最大值。水培草莓生产中,达赛莱克特建议设置营养液铁浓度为12-16mol/L,甜查理为16-20mol/L。甜查理矿质元素含量大,比达赛莱克特早熟10d左右,但达赛莱克特适应性强、产量高,重庆地区生产中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栽种品种。
董辉,李莉,杨莉,张建军,范婧芳,杨雷,李海山,季文章[3](2019)在《草莓新品种“石莓8号”营养成分及特性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对草莓新品种"石莓8号"的基本营养成分、活性营养成分、色泽、质构以及芳香成分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石莓8号"所含水分、灰分、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还原糖以及固酸比分别为(91.96±0.32)%、(0.36±0.01)%、(7.13±0.06)%、(0.66±0.01)%、(3.96±0.03)%和(10.77±0.20);每百克样品中抗坏血酸、总酚、黄酮及花色苷含量分别为(45.06±0.97)、(187±5.15)、(0.59±0.29)、(11.07±1.41)mg;果实表面亮度指数、红度指数和黄度指数分别为(62.08±3.16)、(23.49±4.10)、(23.04±3.24);果实的硬度、弹性、胶黏性和咀嚼性分别为(2.96±0.23)N、(0.82±0.09)mm、(0.46±0.05)N和(0.40±0.08)mJ;检测到草莓中主要5种香气成分,分别为己酸乙酯、己酸甲酯、丁酸甲酯、丁酸乙酯、丁酸己酯,其相对含量分别为4.94%、19.69%、5.08%、2.48%和1.50%。
韩永超,曾祥国,向发云,过聪,张庆华,陈丰滢,关伟[4](2019)在《草莓属植物种质资源对炭疽病抗性的离体评价》文中认为【目的】对草莓属植物12个草莓野生种24份材料、1个栽培种41个品种、种间杂交种6个品种共71份种质资源的炭疽病抗性进行评价,为草莓属植物种质资源的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从草莓上分离得到的果生炭疽菌(Colletotrichum fructicola)为接种病原,采用离体接种法将炭疽菌孢子悬浮液(1×106个分生孢子/mL)均匀接种在草莓叶片的叶面、叶柄上。置于28℃条件下保湿培养4 d,然后分别对每个叶片的发病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叶面病斑数量、叶面最大病斑直径、叶柄最大病斑长度。运用IBM SPSS 15.0软件对不同供试材料的叶面病斑数量、叶面病斑直径、叶柄病斑长度进行相关性分析。根据叶柄病斑长度对每个叶片的病害严重程度进行分级,计算每份材料的病情指数,以接种炭疽菌后叶柄的病情指数为依据对供试材料的炭疽病抗性进行评价。以草莓种类为固定因素,供试材料为随机因素,采用SAS中的一般线性模型程序计算凤梨草莓(41份)、东北草莓(3份)、绿色草莓(4份)、黄毛草莓(3份)、种间杂交种(6份)的病情指数差异(P<0.05)。【结果】供试材料中没有对炭疽病完全免疫的材料,所有材料在接种果生炭疽菌4 d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病。对不同材料间的对比发现,感染炭疽病后草莓叶柄病斑长度与叶面病斑数量、叶片病斑直径均呈极显着正相关。以接种炭疽菌后的叶柄病斑长度为依据可以对供试材料的炭疽病抗性进行区分,供试材料中高抗17份、抗病20份、中抗21份、中感3份、感病6份、高感4份,炭疽病抗性水平为中抗及以上的材料占全部供试材料的81.7%。凤梨草莓中的‘3公主’‘森加森加拉’‘达赛莱克特’‘全明星’‘香野’‘威斯塔尔’和‘京藏香’,种间杂交种中的‘桃薰’对炭疽病的抗性水平为高抗。在草莓野生种中全部东北草莓、绿色草莓、东方草莓供试材料对炭疽病的抗性水平为高抗,东北草莓和绿色草莓的病情指数显着低于凤梨草莓。【结论】对草莓属种质资源71份材料的炭疽病抗性进行了评价,从栽培草莓中筛选出‘3公主’‘森加森加拉’‘达赛莱克特’‘全明星’‘香野’‘威斯塔尔’‘京藏香’7个高抗品种。东北草莓和绿色草莓中存在高抗炭疽病的资源,其对炭疽病的整体抗性水平显着高于凤梨草莓,在种间杂交育种过程中可以作为炭疽病抗原来源。
罗刚军[5](2019)在《基于中国原产野生草莓果实品质评价的种质创新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野生草莓具有果实营养丰富、香味浓郁和抗逆性强等突出特点。我国野生草莓资源丰富,但开展的研究较少且缺乏有效地利用。果实品质评价研究是开发利用野生草莓的前提。本研究对11个种和2个类型共76份我国原产野生草莓资源的果实性状、品质和香气成分进行评价,并利用6份优异资源与栽培草莓进行种间杂交及种质创新研究,旨在为野生草莓的分类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对76份野生草莓的果实性状和品质进行评价,发现五叶草莓(Fragaria pentaphylla Lozinsk.)、西藏草莓(F.nubicola Lindl.)和西南草莓(F.moupinensis Card.)拥有红果和白果两种类型;野生草莓的果实形状包括卵圆形、长卵圆形、椭圆形、球形、圆锥形、长圆锥形、圆柱形和不规则形;森林草莓(F.vesca L.)、东北草莓(F.mandschurica Staudt.)、东方草莓(F.orientalis Lozinsk.)和五倍体野生草莓(Wild pentaploid genetype)的果实具有浓郁的芳香。12个果实性状和品质指标主成分分析显示,前三个主成分方差累计贡献率达到了80.52%,可以代表这12个指标的变异;其中DPPH活力、总酚、ABTS活力、类黄酮、糖酸比、固形物、总糖、固酸比、维生素C、花青素和果重11个指标对第一主成分(PC1)的贡献较大;主成分综合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东方草莓、东北草莓、森林草莓、绿色草莓(F.viridis Duch.)、五倍体野生草莓、纤细草莓(F.gracilis Lozinsk.)、伞房草莓(F.corymbosa Lozinsk.)、西藏草莓、中国草莓(F.chinensis Lozinsk.)、高原草莓(F.tibetica Staudt et Dickoré)、甘肃类草莓(Gansu genetype genetype)、西南草莓和五叶草莓。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果重与其他指标相关性不大或不相关;可滴定酸与其他指标呈负相关或不相关;固形物与其他(果重和可滴定酸除外)指标呈正相关;活性物质指标类黄酮、花青素、总酚、DPPH活力和ABTS活力相互之间呈正相关。2.利用气质联用技术(GC-MS)对76份野生草莓的果实香气成分进行测定。共检测出香气物质232种,其中酯类香气物质101种,醇类香气物质35种,醛类香气物质27种,酸类香气物质19种,酮类香气物质17种,烯类香气物质15种,其他香气物质18种;其中丙位癸内酯、邻氨基苯甲酸甲酯、乙酸己酯、1-辛烯-3-醇、芳樟醇、反式-2-己烯醛和4-甲氧基-2,5-二甲基-3(2H)-呋喃酮是野生草莓果实中最普遍的特征香气物质,几乎存在于所有的野生草莓中;东方草莓的香气物质最丰富,一共鉴定出103种物质。五倍体野生草莓、东方草莓、森林草莓和东北草莓的香气物质含量明显高于其他种类。聚类分析结果显示,76份资源可以分为3类;第I类群包括绿色草莓、五叶草莓红果类型、纤细草莓、甘肃类草莓、西南草莓红果类型、高原草莓、西藏草莓红果类型、中国草莓、五叶草莓白果类型(F.pentaphylla f.alba)、东北草莓、西南草莓白果类型(F.moupinensis f.alba)、西藏草莓白果类型(F.nubicola f.alba)、伞房草莓和森林草莓;第II类群包括东方草莓;第III类群包括五倍体野生草莓。第I类群又可以分为9个亚类,第一亚类包括绿色草莓;第二亚类包括五叶草莓红果类型;第三亚类包括纤细草莓、甘肃类草莓(GS1、GS4、GS5和GS6)、西南草莓红果类型、高原草莓、西藏草莓红果类型和中国草莓;第四亚类包括五叶草莓白果类型;第五亚类包括东北草莓;第六亚类包括西南草莓白果类型和西藏草莓白果类型;第七亚类包括伞房草莓;第八亚类包括甘肃类草莓(GS2和GS3);第九亚类包括森林草莓。3.草莓种间杂交存在不亲和现象,当野生草莓(2x、4x和5x)作母本与栽培草莓(8x)杂交时不能得到杂交后代,反之则较容易得到杂交后代。种间杂交后代的育性差,大多数不结果;后代整体生长势弱于栽培品种,抗寒性却优于栽培品种,生长势和抗寒性基本介于亲本之间。十二倍体草莓种间杂种‘YH15-10’(12x)与栽培品种(8x)回交后代的植株形态、育性和果实大小逐渐向栽培品种恢复,其抗寒性相较于栽培草莓有提高。通过对杂交后代的倍性(5x、6x、7x、8x、9x、10x和12x)以及亲本倍性和花粉大小观察,推测东方草莓、五倍体野生草莓和品种‘汤姬’可能存在未减数配子,而五倍体野生草莓和‘YH15-10’可能存在不完整配子。4.对YH15-10×东方草莓、全明星×YH15-10、章姬×YH15-10和YH15-10×章姬杂交后代的果实性状、品质和香气成分进行了评价,发现一些后代出现了超亲现象;其中17个优系(8x和10x)的果实品质较优,尤其在果实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总酚、DPPH活力和ABTS活力等方面上;部分优系例如‘YO24-10’(8x)、‘YO24-13’(10x)、‘AY5-113’(10x)和‘YA6-17’(10x)的果实香气物质含量和种类远多于对照品种‘幸香’,整合了东方草莓和五倍体野生草莓特有香气成分乙酸桃金娘烯醇酯、桃金娘烯醇和2-十一酮,香味独特,具有较强的利用价值。
杨雷,李莉,董辉,季文章,杨莉[6](2018)在《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筛选优良草莓新品种(系)》文中研究指明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石家庄果树研究所进行复选的35份露地栽培草莓优系和对照品种的平均单株产量、平均果重、果实纵横径、最大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果实硬度等指标进行了综合评价。加权关联度和等权关联度评价所得的前5名优良品种的结果一致,顺序为675-45、658-16、达赛莱克特、645-43、684-11。
王玲,尹克林[7](2018)在《‘达赛莱克特’草莓果实发育成熟过程中香气物质的变化及其特征成分的确定》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明确‘达赛莱克特’草莓果实挥发性物质的组成与含量特征,揭示果实发育成熟过程中香气动态变化规律。【方法】以水培‘达赛莱克特’草莓绿果期、白果期、转色期、粉果期、全红期5个不同发育时期的果实为试验材料,使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EM)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检测各样品中香气组分。【结果】从‘达赛莱克特’草莓中共检测出70种物质,主要成分为醛类、酮类、酯类和萜烯类。其中绿果期和白果期以醛类为主,转色期出现少量的酯类,粉果期以酯类和醇类为主,全红期酯类和醇类较粉果期多。【结论】基于香气阈值,共鉴别出‘达赛莱克特’草莓特征香气17种,其中己酸乙酯、(E)-2-己烯醛、丁酸乙酯、γ-癸内酯、DMMF、D-柠檬烯、β-金合欢烯等的贡献较大。
常琳琳,董静,钟传飞,孙健,孙瑞,石琨,王桂霞,张运涛[8](2018)在《中国育成草莓品种的系谱分析》文中认为【目的】调查统计1953—2016年我国培育的草莓品种,分析其亲本的类型和来源,归纳出草莓育种亲本选配规律。【方法】利用我国育成的108个草莓品种的系谱资料,探究其直接亲本和原始亲本组成,计算亲本的遗传贡献值。【结果】1953—2016年我国共育成草莓品种108个,其中3个品种遗传背景不详,因此仅对剩余105个亲本来源清楚的品种进行统计分析。105个草莓品种涉及直接亲本85个、原始亲本68个。‘红颜’和‘甜查理’作为原始亲本,使用频数最高,分别衍生出17个和15个品种,遗传贡献值分别为8.1%和7.7%。【结论】杂交选育是我国草莓育种的主要途径,利用欧美品种与日韩品种杂交育成品种的比例占58.9%。我国草莓育种中衍生品种数较多的亲本为‘红颜’和‘甜查理’,早熟、品质优、抗病是我国草莓领域主要的育种方向。
董辉,李莉,范婧芳,张建军,杨莉,杨雷[9](2017)在《日光温室草莓半促成栽培技术》文中研究指明系统介绍了日光温室草莓半促成栽培技术,主要包括品种选择、育苗、整地定植、栽培管理、扣棚后温湿度管理、水肥管理、辅助授粉、植株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以期为日光温室半促成草莓生产提供参考。
董辉,杨莉,杨雷,李莉,张建军,范婧芳[10](2017)在《草莓新品种石莓10号营养品质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对加工型草莓新品种石莓10号营养品质进行分析及评价,以石莓10号为试验材料,并以当前主栽加工品种达赛莱克特为对照,测定了石莓10号和达赛莱克特的一般营养成分、活性营养成分、色泽、质构以及芳香成分。结果表明,石莓10号的灰分、可溶性固形物、固酸比分别为0.68%±0.21%,7.53%±0.06%,9.41±0.23,显着高于达赛莱克特(P<0.05),具有良好的口感。两者的抗坏血酸含量均较高,在50.00 mg/100g左右,无明显区别(P>0.05);石莓10号的花色苷含量显着高于达赛莱克特(P<0.05),高达35.78 mg/100g,活性成分含量丰富。石莓10号果实表面色泽为深红色,亮度指数L*明显低于达赛莱克特(P<0.05)。石莓10号的硬度、弹性以及咀嚼性显着高于达赛莱克特(P<0.05),质构特性表现优异。检测的7种芳香成分中,石莓10号中己酸乙酯等5种酯类物质均优于达赛莱克特,香气比较浓郁。由此可见,石莓10号具有良好的营养品质,可作为优良的加工品种应用于生产中。
二、草莓新品种——达赛莱克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草莓新品种——达赛莱克特(论文提纲范文)
(1)草莓新品种华艳的选育(论文提纲范文)
1 选育过程 |
2 主要特性 |
2.1 植物学特征 |
2.2 果实性状 |
2.3 物候期 |
2.4 抗性 |
3 栽培技术要点 |
3.1 育苗 |
3.2 整地与定植 |
3.3 肥水管理 |
3.4 温湿度调节 |
3.5 植株管理 |
3.6 花果管理 |
3.7 病虫害防治 |
4 应用前景 |
(2)铁胁迫对两种水培草莓生长与结果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文献综述 |
1.1 草莓概述 |
1.2 水培草莓的研究及发展 |
1.3 铁元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
1.4 铁元素对草莓生长的影响研究 |
2 引言 |
2.1 研究背景 |
2.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2.3 技术路线 |
3 材料与方法 |
3.1 试验材料 |
3.2 试验设计与方法 |
3.3 测定指标与方法 |
3.4 试验数据分析 |
4 结果与分析 |
4.1 不同处理对植株农艺性状的影响 |
4.2 不同处理对植株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
4.3 不同处理对果实品质和矿质元素的影响 |
4.4 不同处理对果实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
4.5 相关性分析 |
4.6 主成分分析 |
5 讨论 |
5.1 环境条件对水培草莓生产的影响 |
5.2 铁胁迫对水培草莓生长的主要影响 |
5.3 植物缺铁响应机理 |
5.4 经济效益分析 |
5.5 水培草莓生产建议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3)草莓新品种“石莓8号”营养成分及特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试剂与仪器 |
1.2.1 主要试剂 |
1.2.2 主要仪器 |
1.3 试验方法 |
1.3.1 营养成分测定 |
1.3.2 果实质构测定 |
1.3.3 果实色泽测定 |
1.3.4 风味物质测定方法 |
1.3.4. 1 样品处理方法 |
1.3.4. 2 测定条件 |
1.3.4. 3 气谱条件 |
1.3.4. 4 质谱条件 |
1.4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讨论 |
2.1 基本营养成分分析 |
2.2 活性营养成分分析 |
2.3 果实色泽分析 |
2.4 果实质构特性分析 |
2.5 果实芳香成分分析 |
3 结论 |
(4)草莓属植物种质资源对炭疽病抗性的离体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供试草莓材料 |
1.2 菌株来源及种类鉴定 |
1.3 炭疽菌分生孢子悬浮液制备 |
1.4 草莓叶片离体接种 |
1.5 发病情况调查及抗性水平分级标准 |
1.6 数据统计与分析 |
2 结果 |
2.1 草莓属种质资源对炭疽病的抗性评价 |
2.2 不同种类草莓属植物对炭疽病的抗性比较 |
3 讨论 |
4 结论 |
(5)基于中国原产野生草莓果实品质评价的种质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草莓属植物的种类和分布研究进展 |
1.1.1 世界野生草莓的种类与分布研究 |
1.1.2 中国野生草莓的种类与分布研究 |
1.2 草莓属植物的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
1.2.1 形态水平多样性研究 |
1.2.2 分子水平多样性研究 |
1.3 草莓果实品质研究进展 |
1.3.1 不同基因型草莓果实品质的研究 |
1.3.2 不同栽培条件下草莓果实品质的研究 |
1.4 草莓属植物的果实芳香物质研究进展 |
1.4.1 果实芳香物质测定方法研究 |
1.4.2 草莓果实的芳香物质研究 |
1.5 草莓属植物种质资源利用研究进展 |
1.5.1 种间杂交利用研究 |
1.5.2 染色体加倍利用研究 |
1.6 本研究的意义及内容 |
1.6.1 研究意义 |
1.6.2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中国原产野生草莓果实品质评价研究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材料 |
2.1.2 果实性状调查 |
2.1.3 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测定 |
2.1.4 果实可滴定酸含量测定 |
2.1.5 果实总糖含量测定 |
2.1.6 果实花青素含量测定 |
2.1.7 果实类黄酮含量测定 |
2.1.8 果实Vc含量测定 |
2.1.9 果实总酚含量测定 |
2.1.10 果实抗氧化能力测定 |
2.1.11 数据分析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野生草莓的果实性状和品质 |
2.2.2 野生草莓果实性状和品质的主成分分析 |
2.2.3 野生草莓果实性状和品质的相关性分析 |
2.3 讨论 |
2.3.1 不同群居野生草莓果实品质的差异 |
2.3.2 野生草莓果实品质之间的相关性 |
2.4 小结 |
第三章 中国原产野生草莓果实芳香物质研究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材料 |
3.1.2 试验方法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野生草莓果实的香气物质含量 |
3.2.2 野生草莓果实的香气物质种类 |
3.2.3 野生草莓果实主要特征香气物质 |
3.2.4 野生草莓果实香气物质的聚类分析 |
3.3 讨论 |
3.3.1 野生草莓果实香气物质含量 |
3.3.2 野生草莓果实香气物质成分的差异 |
3.4 小结 |
第四章 中国原产野生草莓种间杂交及种质创新研究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材料 |
4.1.2 试验方法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草莓种间杂交结实及种子萌发 |
4.2.2 草莓种间杂交亲本花粉形态与花粉大小 |
4.2.3 草莓种间杂交后代的染色体数目 |
4.2.4 草莓种间杂交后代的抗寒性评价研究 |
4.2.5 草莓种间杂交后代的植物学性状 |
4.2.6 草莓杂交后代的果实品质 |
4.2.7 草莓杂交后代的果实香气 |
4.3 讨论 |
4.3.1 草莓种间杂交的亲和性 |
4.3.2 草莓种间杂交后代不同倍性的来源 |
4.3.3 草莓种间杂交后代的超亲优势 |
4.3.4 野生草莓是栽培草莓种质创新的重要资源 |
4.4 .小结 |
第五章 结论及创新点 |
5.1 结论 |
5.2 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附图 |
附表 |
致谢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6)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筛选优良草莓新品种(系)(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1.3 参考品种 |
1.4 分析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3 讨论 |
(7)‘达赛莱克特’草莓果实发育成熟过程中香气物质的变化及其特征成分的确定(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剂 |
1.3 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达赛莱克特’草莓果实发育成熟过程中香气物质的变化 |
2.1.1 香气物质组分和含量的变化 |
2.1.2 主要香气物质比例的变化 |
2.2‘达赛莱克特’草莓果实主要香气成分分析 |
2.3 果实发育过程中主要香气物质PCA分析 |
3 讨论 |
4 结论 |
(8)中国育成草莓品种的系谱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我国育成草莓品种概况 |
2.2 我国培育草莓品种的亲本组成 |
2.3 我国草莓育种中衍生品种数较多的亲本 |
2.3.1‘红颜’ |
2.3.2‘甜查理’ |
3 讨论 |
3.1 草莓育种亲本的选配 |
3.2 野生资源在育种中的应用 |
3.3 四季型草莓育种 |
3.4 种子繁殖型品种的培育 |
(9)日光温室草莓半促成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品种选择 |
2 育苗 |
3 整地定植 |
4 半促成栽培管理 |
4.1 定植后到扣膜保温前的管理 |
4.2 扣棚膜及覆盖地膜 |
4.2.1 扣棚保温 |
4.2.2 覆盖地膜 |
4.3 温湿度管理 |
4.3.1 温度管理 |
4.3.2 湿度管理 |
4.4 水肥管理 |
4.4.1 浇水 |
4.4.2 追肥 |
4.5 辅助授粉 |
4.6 植株管理 |
4.7 病害防治 |
4.7.1 侵染性病害 |
4.7.2 生理性病害 |
4.8 虫害防治 |
4.8.1 蚜虫防治 |
4.8.2 螨类防治 |
4.8.3 蛴螬防治 |
(10)草莓新品种石莓10号营养品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测定方法 |
1.2.1 营养成分测定 |
1.2.2 果实质构测定 |
1.2.3 果实色泽测定 |
1.2.4 风味物质测定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基本营养成分分析 |
2.2 活性营养成分分析 |
2.3 果实色泽分析 |
2.4 果实质构特性分析 |
2.5 果实芳香成分分析 |
3 讨论 |
四、草莓新品种——达赛莱克特(论文参考文献)
- [1]草莓新品种华艳的选育[J]. 赵霞,李刚,刘丽锋,宋艳红,周厚成. 果树学报, 2021
- [2]铁胁迫对两种水培草莓生长与结果的影响研究[D]. 张金蕾. 西南大学, 2020(01)
- [3]草莓新品种“石莓8号”营养成分及特性分析[J]. 董辉,李莉,杨莉,张建军,范婧芳,杨雷,李海山,季文章.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9(22)
- [4]草莓属植物种质资源对炭疽病抗性的离体评价[J]. 韩永超,曾祥国,向发云,过聪,张庆华,陈丰滢,关伟. 中国农业科学, 2019(20)
- [5]基于中国原产野生草莓果实品质评价的种质创新研究[D]. 罗刚军. 沈阳农业大学, 2019(02)
- [6]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筛选优良草莓新品种(系)[J]. 杨雷,李莉,董辉,季文章,杨莉. 江西农业学报, 2018(12)
- [7]‘达赛莱克特’草莓果实发育成熟过程中香气物质的变化及其特征成分的确定[J]. 王玲,尹克林. 果树学报, 2018(04)
- [8]中国育成草莓品种的系谱分析[J]. 常琳琳,董静,钟传飞,孙健,孙瑞,石琨,王桂霞,张运涛. 果树学报, 2018(02)
- [9]日光温室草莓半促成栽培技术[J]. 董辉,李莉,范婧芳,张建军,杨莉,杨雷. 北方园艺, 2017(18)
- [10]草莓新品种石莓10号营养品质分析[J]. 董辉,杨莉,杨雷,李莉,张建军,范婧芳. 华北农学报, 2017(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