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偏心扭转效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偏心,效应,支座,结构,挠度,地震波,有限元。
偏心扭转效应论文文献综述
姜忻良,柴东[1](2018)在《不同长宽比偏心结构的扭转效应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一般对偏心结构分析仅用偏心率和扭平频率比两指标进行分析的现状,本文提出层间转角θ、节点扭平位移比Δ和空间效应系数ρ叁个参数,以长宽比不同而偏心率和扭平频率比相同的两个典型工程为实例,分析了楼层和长宽比等对结构的扭转效应、平扭耦联效应以及空间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偏心率和扭平频率比相同的情况下,长宽比越大,其扭转效应越强,而空间效应就越弱。(本文来源于《特种结构》期刊2018年05期)
吴秀峰,蒋宁,卢兴[2](2018)在《新型复合隔震结构的偏心扭转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水平地震作用下并联平动式复合隔震支座对偏心结构平扭耦联效应的控制作用,以某12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例,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不同偏心的抗震及隔震结构进行地震激励.通过对比分析相关扭转控制指标,发现并联平动式复合隔震支座能有效抑制偏心结构扭转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并联平动式复合隔震支座不仅能够有效地隔震,还可以减小上部结构的平扭耦联效应,减小或延缓偏心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发生的扭转破坏.(本文来源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2期)
蒋宁[3](2017)在《新型复合隔震支座对偏心框架结构扭转效应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建筑功能的多样性和城市发展的需要,突出个性特点,摆脱传统布局形式,众多平面不规则建筑结构大量涌现。且平面不规则使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表现出明显的扭转破坏特征,也诱发出结构的平扭耦联效应,使结构的破坏程度大大增加。传统的抗震设计已不能满足要求。隔震技术适用于不同结构类型,使上部结构运动与地面运动分开,减少上部结构的地震反应。区别于传统的隔震支座对位移方向无法控制,尤其对具有扭转效应的结构不利,新型复合隔震支座引入弹簧提供系统的回复力,与铅芯橡胶支座共同作用,最大特点是能够使上部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实现最大程度的平动。研究新型复合隔震结构在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平扭耦联地震反应不仅是对建筑结构基础隔震理论的发展和完善,而且对建筑物的抗震防护也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新型复合隔震结构的平扭耦联地震反应进行了重点地研究与分析,主要内容如下:首先,根据达朗贝尔原理,按照结构静力分析的矩阵位移法推导出结构的平扭耦联振动方程;以四组偏心率:0.05、0.10、0.15以及0.20为基础,设计质量偏心布置方案和刚度偏心布置方案,建立偏心抗震结构模型和偏心隔震结构模型,并进行模态分析。研究新型复合隔震支座对结构自振周期以及扭转周期比的影响。其次,在质量与刚度偏心布置方案下,分别对抗震结构和隔震结构进行动力时程分析。对比结构加速度响应、位移响应、层间位移角、扭转位移比、层间扭转角等分析新型复合隔震结构平扭耦联反应规律。最后,通过结构最大加速度响应、最大位移响应、最大层间位移角、最大扭转位移比、最大层间扭转角的减震效果分析新型复合隔震支座对质量偏心结构和刚度偏心结构的适用性。并分析新型复合隔震支座对质量偏心结构和刚度偏心结构在Northridge波、Taft波、User波作用下的减震效果。(本文来源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期刊2017-06-01)
韩阳[4](2017)在《复杂偏心结构地震扭转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些年来,随着基本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大量造型独特的不规则结构不断涌现。由于这些结构的平面布置不规则,刚度中心与质量中心很难重合,在地震荷载的作用下,导致结构在水平面内产生扭矩,进而发生扭转现象。在地震灾害中,扭转是引起结构破坏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研究偏心结构在不同因素影响下的扭转效应等动力反应规律十分必要。目前对单层单向偏心结构和均匀偏心结构动力反应规律的研究较多,而复杂偏心结构扭转效应等动力反应规律的研究成果较少。在此背景下,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具体如下:(1)为了降低比例因素等对试验模型的影响,设计选取了1:20完全大比例缩尺复杂偏心结构模型,在中国最大尺寸的振动台进行了大比例相似模型地震模拟试验。通过振动台试验,对模型的各反应数据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随着部分构件进入塑性,模型的扭转反应频段逐渐远离平动反应频段,平扭耦联程度降低;小震阶段和中震阶段,不同地震荷载引起模型层间扭转效应分布趋势基本一致;大震阶段,模型的扭转效应在各层分布变化较大。(2)根据相似比关系,反推出原型结构的对应结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地基土对复杂偏心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建立了地基土-桩-偏心结构相互作用计算模型,比较了刚性地基与考虑相互作用后复杂偏心结构动力反应的差异。分析表明,在考虑土体对结构的影响后,上部结构的位移反应、基底剪力和构件内力均有所减小,其中层间扭转位移的减小幅度最大。(3)根据盛金公式,推导出单层双向偏心结构频率和振型的显式解析解,提出了单层双向偏心结构动力特性的影响参数,为后续的复杂偏心体系动力特性影响参数分析打下参考性基础。分析表明,随着偏心距的增大,结构的扭转效应增大;不同的单层双向偏心结构对应一个特定的偏心角取值使其扭转程度达到最大;主扭平频率比接近1时结构的平扭耦联效应最大,而次扭平频率比的影响较小。(4)为了便于控制结构参数的变化,将复杂偏心结构进行简化处理,得到简化模型并进行参数调整,研究了在地震荷载作用下偏心距和偏心角对复杂偏心结构扭转效应的影响规律,并与单层双向偏心结构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表明,当复杂偏心结构的偏心角不变,偏心距发生变化时,结构单独每层的规律与单层双向偏心结构一致,但结构各层扭转效应的大小规律与各层的偏心距的大小关系并不一致;当结构的偏心距不变,随着偏心角的减小,扭转效应的变化规律为先降低再升高,且在双向地震激励下,复杂偏心结构受偏心角变化的影响不如单向激励明显。(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7-05-01)
王俊,干洪[5](2016)在《隔震上部结构偏心的扭转效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隔震结构上部结构的偏心问题进行了分析处理,建立了偏心结构的动力运动微分方程,利用时程分析法进行求解。文中考虑了地震作用下隔震结构不同上部结构偏心率的扭转效应,由有限元分析软件SAP2000进行求解,不仅给出了详细的结果,还给出了一些结论性的意见。(本文来源于《科技创业月刊》期刊2016年07期)
王小鹏[6](2016)在《在偏心荷载作用下薄壁箱梁剪力滞效应和约束扭转梁段有限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取剪力滞引起的附加挠度作为广义位移,应用初参数法分别求得箱梁剪力滞弯曲变形单元刚度矩阵和约束扭转刚度矩阵,提出一种剪力滞弯扭箱梁单元,适合分析纵向弯曲、剪力滞和约束扭转之间的耦合关系,并对一有机玻璃简支箱梁模型进行计算,所得的跨中截面应力值与ANSYS计算所得应力值基本吻合,验证了该单元的可靠性.经过对该模型内力分析可得:纵向弯曲弯矩图和剪力滞广义力矩图线形的走势基本相同,但在数值上纵向弯曲弯矩值的绝对值恒大于剪力滞广义力矩值的绝对值,在集中荷载作用处两者相差最大;扭翘双力矩的峰值出现在集中荷载作用位置处,且峰值有快速衰减的局部特征.(本文来源于《兰州工业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康定有,蔡贤辉,仲伟秋,张宏民[7](2014)在《顶部偏心缩进结构的扭转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立面不一致结构,即顶部楼层有局部偏心缩进的房屋建筑的弹塑性地震反应进行分析.以一理想的5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例,分析了顶部偏心缩进25%、50%、75%等不同偏心缩进率结构在单向地震动输入下的弹塑性扭转效应.结果表明:顶部楼层的局部偏心缩进对结构的弹性反应将产生明显的影响;结构进入弹塑性运动后,平扭耦合运动的程度减小,偏心缩进对构件的最小延性要求影响较小.(本文来源于《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4年06期)
武梦雅[8](2014)在《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基础滑移隔震结构偏心扭转效应时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础滑移隔震属于工程结构减震控制体系中的被动控制,近些年来发展迅速。不同于一般的抗震结构,基础滑移隔震结构是在上部结构和下部基础之间设置滑动支座形成隔震层,地震作用时隔震层产生摩擦滑动位移,从而消耗部分传递到上部结构的地震能量,达到减震效果。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和一系列强震观测记录及工程实例表明,隔震结构不仅隔震效果明显,同时施工方便、经济安全。理论分析上,基础滑移隔震结构一般通过振动台试验和有限元软件两种形式分析结构的地震响应,本文则是利用SAP2000有限元软件分析中的摩擦摆隔振单元(Friction Isolator)模拟滑移隔震支座,根据不同的分析目的,建立不同的基础滑移隔震结构模型。文章以时程分析法为基本分析方法,利用不同的偏心布置方案,分别建立了偏心率为0、0.05、0.10、0.15、0.20、0.25、0.30的基础滑移隔震结构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双向水平地震作用对结构隔震效果的影响和偏心率对结构扭转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结构的支座位移明显大于单向地震作用,且结构的加速度、位移和扭转效应均随偏心率增大而增大。因此,在实际工程中不仅要考虑双向水平地震作用,同时也要控制结构的偏心率。(本文来源于《安徽理工大学》期刊2014-06-01)
林森[9](2014)在《粘滞阻尼器对刚度偏心结构扭转效应影响的参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结构设计过程中考虑加强结构抗扭性能以减少地震时扭转造成的危害是设计的重要概念。随着被动控制技术及阻尼器元件的发展,在结构设计中设置粘滞阻尼器以增加结构阻尼,从而减小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已成为一门新技术并迅速发展起来。本文基于已有消能减震结构的理论基础上,以偏心框架结构的被动耗能减震控制研究为核心,从耗能减震结构的地震响应计算、阻尼器在结构中的空间位置优化布置等方面进行一系列相关研究。主要内容包括如下:1、阐述偏心结构及扭转效应的定义,回顾国内外在偏心结构扭转反应控制方面的研究概况。2、给出减震结构动力响应计算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和时程分析方法,偏心结构考虑扭转效应条件下使用反应谱法计算动力响应时的组合规则。3、建立简化的单层刚度偏心减震结构动力方程。定义阻尼器布置位置相关参数,对阻尼器合理布置位置相关参数进行计算分析,比较多个模型计算结果,提出扭转效应随参数变化的规律。4、利用参数分析的结论在多层刚度偏心结构中布置粘滞阻尼器,通过反应谱及时程分析结果对比,验证由单层刚度偏心结构参数分析的结论在多层中布置粘滞阻尼器能显着地减小扭转效应。(本文来源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期刊2014-05-01)
卢华喜,梁平英,吴必涛[10](2012)在《高速列车对偏心结构扭转效应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用大型叁维软件ANSYS建立列车轨道地基偏心结构叁维模型,对不同车速列车经过通过偏心结构引起的扭转效应进行了数值分析,车速分别为60m/s、70m/s、80m/s分别对偏心率为0、0.1、0.3、0.5、0.7、0.9、1.0单层框架结构进行了数值分析,结果表明:车速和静力偏心距与轨道的方向对平扭效应有影响。(本文来源于《第21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期刊2012-10-12)
偏心扭转效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研究水平地震作用下并联平动式复合隔震支座对偏心结构平扭耦联效应的控制作用,以某12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例,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不同偏心的抗震及隔震结构进行地震激励.通过对比分析相关扭转控制指标,发现并联平动式复合隔震支座能有效抑制偏心结构扭转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并联平动式复合隔震支座不仅能够有效地隔震,还可以减小上部结构的平扭耦联效应,减小或延缓偏心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发生的扭转破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偏心扭转效应论文参考文献
[1].姜忻良,柴东.不同长宽比偏心结构的扭转效应探讨[J].特种结构.2018
[2].吴秀峰,蒋宁,卢兴.新型复合隔震结构的偏心扭转效应[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3].蒋宁.新型复合隔震支座对偏心框架结构扭转效应影响分析[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7
[4].韩阳.复杂偏心结构地震扭转效应研究[D].天津大学.2017
[5].王俊,干洪.隔震上部结构偏心的扭转效应分析[J].科技创业月刊.2016
[6].王小鹏.在偏心荷载作用下薄壁箱梁剪力滞效应和约束扭转梁段有限元分析[J].兰州工业学院学报.2016
[7].康定有,蔡贤辉,仲伟秋,张宏民.顶部偏心缩进结构的扭转效应[J].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8].武梦雅.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基础滑移隔震结构偏心扭转效应时程分析[D].安徽理工大学.2014
[9].林森.粘滞阻尼器对刚度偏心结构扭转效应影响的参数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4
[10].卢华喜,梁平英,吴必涛.高速列车对偏心结构扭转效应的影响分析[C].第21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