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甲状腺乳头状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淋巴结,超声,羧酸,蛋白,颈部。
甲状腺乳头状癌论文文献综述
江宏伟,王翠,周勇[1](2019)在《全腔镜手术治疗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全腔镜手术方式在治疗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0月至2018年6月期间40例PTMC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其中全腔镜途径手术20例(腔镜组),传统开放途径手术20例(开放组)。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术中术后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独立t检验。术后并发症、颈部舒适度、复发及转移等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及Fisher精确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腔镜组手术时间和平均住院日明显大于开放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淋巴结清扫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术后颈部舒适感明显强于开放组(P>0.05);所有患者随访中均未发现肿瘤复发和转移征象。结论全腔镜手术在治疗早期分化型甲状腺癌尤其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能达到开放手术相似的根治度,不影响患者的预后,且能够满足患者(尤其是女性)对美容的需求,值得临床开展。(本文来源于《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期刊2019年06期)
郭媛洁,徐秀梅,翟虹[2](2019)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临床及超声特征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患者临床及超声特征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74例患者195个PTMC结节,按病理结果有无颈部淋巴结转移分为转移组和非转移组,应用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临床及超声特征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 (1)转移组中男性、年龄<45岁、癌结节多发颈部淋巴结转移发生率高于非转移组(P<0.05)。(2)转移组中癌结节直径>7 mm、突破甲状腺被膜、癌结节位于上下极或峡部颈部淋巴结转移发生率高于非转移组(P<0.05)。(3)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单/多发及突破被膜是PTM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临床及超声特征与颈部淋巴结转移具有一定相关性,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新疆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姜波,罗渝昆,张艳,田晓琦,张颖[3](2019)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特征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常规超声(ultrasound,US)及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特征和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淋巴结转移(lymph node metastasis,LNM)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在解放军总医院因超声可疑的单发性甲状腺结节而手术的患者,术前行常规二维超声检查及超声造影检查,记录患者年龄、性别及病灶的超声、CEUS特征,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按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对PTC进行分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比较超声及超声造影特征在两组结节之间的差异。结果共纳入293个结节,所有结节手术病理均诊断为甲状腺乳头状癌,其中LNM组134个,非LNM组159个;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性别、常规超声指标中肿瘤最大径、结节回声、纵横比、肿瘤血流信号(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二维被膜外侵犯、超声可见可疑淋巴结,超声造影指标中增强程度、消退速度、造影被膜连续性等在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P <0. 001)、年龄较小(P=0. 008),常规超声指标中较大直径的肿瘤(P=0. 017)、肿瘤彩色血流丰富(P=0. 034),超声造影指标中被膜连续性中断(P=0. 033)是其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的部分特征和PTC淋巴结转移存在相关性,可能在预测淋巴结的转移中起到一定作用。(本文来源于《首都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高晓丽,翟虹[4](2019)在《高频超声与超声造影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及其侵袭性的诊断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高频超声与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的超声诊断特征及对PTMC侵袭性的评估价值。方法分析2018年10月~2019年4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1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的病历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甲状腺高频超声及CEUS检查,高频超声检查过程中观察并记录结节数目、大小、形态、纵横比(A/T)、边界、内部回声以及有无微钙化形成、周边及内部血流情况;CEUS检查观察分析结节增强强度、增强模式、增强范围、是否廓清等特征,对纳入的结节按术后病理结果分为良性组和恶性组,根据分组比较甲状腺结节高频超声声像图特征及CEUS增强特征;对恶性组结节除观察结节高频超声及CEUS特征外,重点观察结节与甲状腺被膜及周围组织的关系,计算PTMC对周围组织侵袭性的诊断效能。结果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1个甲状腺结节中恶性结节57个,病理类型均为PTMC;良性结节24个,其中结节性甲状腺肿17个、桥本氏甲状腺炎2个、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4个、肉芽肿性甲状腺炎1个。良性组与恶性组高频超声特征比较,恶性组结节纵横比≥1及有微钙化所占比例明显高于良性组(66.7%VS25.0%、54.4%VS2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结节CEUS特征比较,不均匀增强、低增强、早期明显消退特征在恶性组中所占比例明显高于良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本研究中有14个良性结节为结节性甲状腺肿伴纤维组织增生,CEUS模式也表现为低增强、不均匀增强,CEUS表现未呈典型良性结节特征,该种结节在临床诊断中容易发生误诊,需结合患者病史谨慎分析。对57个PTMC病例在高频超声基础上进一步行CEUS检查来判断PTMC是否侵犯被膜,以被膜线连续性中断为特征诊断PTMC的侵袭性,灵敏度为94.40%,特异度87.20%,准确率89.47%,阳性预测值77.27%、阴性预测值97.14%。结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在高频超声及超声造影中都具有特征性的表现,两种检查方式对诊断PTMC均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超声造影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侵袭性也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十届全国超声治疗及生物效应医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期刊2019-12-06)
马步云,何玉霜,于波洋,田野,周洁宏[5](2019)在《SWE对超声引导下甲状腺乳头状癌的FNA有定位价值吗?》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剪切波弹性超声(SWE)对超声引导下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细针抽吸(FNA)的定位价值。方法纳入2016年1月-6月,在我院进行甲状腺手术,并经过组织学病理证实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136例患者资料,女性102例,男性34例,年龄15-72岁,平均(39.29±10.2)岁;结节10-50mm,平均(17.73±6.5) mm,结节位于左侧叶60例,右侧叶74例,峡部2例;正常背景组93例,桥本氏甲状腺炎组43例。研究采用双盲方法,在穿刺前,超声医生A对甲状腺结节进行SWE检测并选出不重迭的较硬(A区)和较软(B区)区域。超声医生B (不知A区和B区的硬度),采用相同操作对进行FNA。病理医生异时阅读A片和B片,对其细胞量做出分级(<6团,少量,中量和丰富),依据Bethesda病理分级做出诊断结果。细胞量和病理分级采用秩和检验,结节的硬度、穿刺无效率和恶性率采用卡方检验。结果总体A区和B区的SWE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区和B区细胞量(p=0.291)和细胞病理分级(p=0.597)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区无效率(3.6%)和B区无效率(4.4%),A区恶性率(71.3%)和B区恶性率(68.3%)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甲状腺背景组,A区和B区的SWE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区和B区细胞量(p=0.202)和细胞病理分级(p=0.988)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区无效率(5.2%)和B区无效率(4.3%),A区恶性率(72%)和B区恶性率(72%)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桥本氏甲状腺炎组,A区和B区的SWE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区和B区细胞量(p=0.963)和细胞病理分级(p=0.366)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区无效率(0%)和B区无效率(4.6%),A区恶性率(69.3%)和B区恶性率(60.4%)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0mm的甲状腺乳头状癌,在超声引导下穿刺较硬和较软的区域,对病理诊断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本文来源于《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十届全国超声治疗及生物效应医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期刊2019-12-06)
姚欢,龚佳萍[6](2019)在《CT结合高频超声对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CT结合高频超声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北京市朝阳区桓兴肿瘤医院诊治的50例PTC疑似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均行CT、高频超声检查,比较分析CT与高频超声影像学相关资料、表现,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CT结合高频超声诊断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均明显高于CT、高频超声单独诊断。经病理诊断,50例患者有47例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94. 00%; CT联合高频超声诊断的符合率显着高于CT、高频超声单独诊断[95. 74%(45/47)比74. 47%(35/47),76. 60%(36/47)](P <0. 05)。结论 CT结合高频超声在PTC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中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且较CT、高频超声单独诊断更加准确全面。(本文来源于《医学综述》期刊2019年23期)
刘彻,艾力·赛丁,苏鹏程[7](2019)在《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临床病理特征及影响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515例PTC的临床资料,分析颈部淋巴结转移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率为44.27%,中央组(Ⅵ区)淋巴结转移率高于侧区(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示性别、年龄、多灶、癌灶最大径、侵犯被膜和颈部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示男性、年龄<55岁、多灶病变、癌灶最大径>10 mm、被膜受侵犯是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Ⅵ区转移率最高,行颈淋巴结清扫时应将Ⅵ区作为常规清扫区域。对于男性、年轻、多灶病变、癌灶最大径>10 mm、被膜受侵犯的患者应高度警惕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本文来源于《医学信息》期刊2019年23期)
王蓉,罗军,魏莉,孟宪杰[8](2019)在《单羧酸转运蛋白1、4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单羧酸转运蛋白(MCT) 1、4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8年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220例PTC标本及104例良性甲状腺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MCT1和MCT4的表达水平,探讨二者与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 MCT1在188例PTC组织中呈阳性表达,在29例良性甲状腺组织中呈阳性表达; MCT4在190例PTC组织中呈阳性表达,在35例良性甲状腺组织中呈阳性表达; PTC组织中MCT1、MCT4阳性率均明显高于良性甲状腺组织(P<0. 01)。MCT1和MCT4蛋白表达水平与PTC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均无明显相关性,而与颈部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 05)。结论 MCT1和MCT4在PTC中高表达,且与颈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有望成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生物行为的有效标志。(本文来源于《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舒启沛,覃折波,郭燕丽[9](2019)在《超声诊断儿童甲状腺乳头状癌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患儿男,13岁,1年前无意中发现颈部包块,无明显不适,未行任何治疗。近2个月自觉包块增大,无疼痛。超声检查:甲状腺形态饱满,包膜清晰,回声不均匀,甲状腺左右叶及峡部内可见密集分布的点状强回声(图1)。超声提示:甲状腺稍肿大,回声不均匀,左右叶及峡部内点状强回声,考虑弥漫硬化型甲状腺乳头状癌。行甲状腺穿刺活检,病理结果:左侧甲状腺乳头状癌。后行手术治疗:左侧甲状腺腺叶切除+左侧喉返神经探查+左上甲状旁腺左胸锁乳突肌移植术。术后病理证实为左侧甲状腺乳头状癌。讨论:儿童甲状腺癌具有癌肿增长速度快、颈部淋巴结转移早等特点。儿童甲状腺癌的发病原因尚不清楚,大部分与放射(本文来源于《临床超声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段东峰,贾国战[10](2019)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53基因及蛋白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甲状腺乳头状癌(PTC)p53基因及蛋白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43例该院住院手术切除的PTC石蜡标本,另外收集同期因甲状腺良性病变切除的正常甲状腺组织标本68例。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PTC组织和正常甲状腺组织中p53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PTC组织和正常甲状腺组织中p53 mRNA相对表达量;探讨p53蛋白表达与PT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分析p53蛋白表达与PTC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p53蛋白在PTC组织中呈阳性表达;RT-PCR结果显示,PTC组织中的p53 mRNA表达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p53蛋白在PTC组织中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P<0.05)。PTC组织中p53蛋白的表达水平与性别、年龄、肿瘤直径、肿瘤分化程度无关(P>0.05),而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显示,p53蛋白阳性表达组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p53蛋白阴性表达组(P<0.05)。结论 p53基因及蛋白在PTC中大多表达上调,参与PTC的发生、发展,影响患者预后,值得临床重视。(本文来源于《检验医学与临床》期刊2019年22期)
甲状腺乳头状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患者临床及超声特征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74例患者195个PTMC结节,按病理结果有无颈部淋巴结转移分为转移组和非转移组,应用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临床及超声特征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 (1)转移组中男性、年龄<45岁、癌结节多发颈部淋巴结转移发生率高于非转移组(P<0.05)。(2)转移组中癌结节直径>7 mm、突破甲状腺被膜、癌结节位于上下极或峡部颈部淋巴结转移发生率高于非转移组(P<0.05)。(3)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单/多发及突破被膜是PTM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临床及超声特征与颈部淋巴结转移具有一定相关性,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甲状腺乳头状癌论文参考文献
[1].江宏伟,王翠,周勇.全腔镜手术治疗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疗效分析[J].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2019
[2].郭媛洁,徐秀梅,翟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临床及超声特征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9
[3].姜波,罗渝昆,张艳,田晓琦,张颖.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特征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9
[4].高晓丽,翟虹.高频超声与超声造影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及其侵袭性的诊断价值[C].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十届全国超声治疗及生物效应医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2019
[5].马步云,何玉霜,于波洋,田野,周洁宏.SWE对超声引导下甲状腺乳头状癌的FNA有定位价值吗?[C].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十届全国超声治疗及生物效应医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2019
[6].姚欢,龚佳萍.CT结合高频超声对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J].医学综述.2019
[7].刘彻,艾力·赛丁,苏鹏程.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医学信息.2019
[8].王蓉,罗军,魏莉,孟宪杰.单羧酸转运蛋白1、4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9
[9].舒启沛,覃折波,郭燕丽.超声诊断儿童甲状腺乳头状癌1例[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9
[10].段东峰,贾国战.甲状腺乳头状癌p53基因及蛋白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