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数字卫星电视解码器PID设置(论文文献综述)
孟繁荣[1](2012)在《基于FPGA的高清机顶盒终端设计》文中认为目前,网络技术快速的发展、网络规模不断的扩大,因此,我国也在大力发展有线网络建设,数字电视在这种环境下必定会成为电视产业的发展趋势。从我国的现状来看,在短时期内数字电视完全取代模拟电视是无法完成的,所以机顶盒在这一时期将是一个主导产品。针对目前市场上大部分的机顶盒产品只能使用户被动的观看电视节目而没有自主性的缺点,本文介绍了一种能够挂载硬盘实现个人视频录像功能的高清机顶盒方案。但由于PVR机顶盒的技术非常复杂,对芯片和硬盘的要求都比较高,国内能够生产成熟的PVR机顶盒的厂商还很少,因此,本文在FPGA上设计了高清机顶盒的信号解码方案,并且在FPGA上研究能够实现PVR功能的SATA接口协议,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际意义。本文首先对数字电视系统的一些标准做了简要的介绍,概述了DVB标准、MPEG-2标准和ETR101290标准。然后简要说明了FPGA的选型和所使用的开发工具。最后以DVB-ASI接收系统的解码规则和MPEG-2TS的结构为依据,设计了高清机顶盒终端解码与检测的方案,并在FPGA上予以了实现,同时在FPGA上设计了硬盘接口电路的控制方案。综上所述,本文主要研究设计了三个功能模块,分别为前端电路模块、基于FPGA的解码与检测模块、PVR接口模块。机顶盒终端接收到的射频信号要经过前端电路处理模块的降频接收和信道处理,才能送到FPGA进行DVB-ASI解码和MPEG-2TS的实时检测,而且在FPGA内构建SOPC系统,嵌入Nios II软核处理器,实现对整个系统的运行和存储器的控制。与此同时,本文研究分析了SATA协议,简述了协议的四个子层:物理层、链路层、传输层、应用层,并对各层次的作用以及相互间的信息传递情况进行了论述。本文所设计的系统与传统的机顶盒系统相比较,具有集成度高、稳定性好、性价比高等优点。
石永录[2](2009)在《浅谈数字卫星接收机的功能技术》文中认为本文介绍了数字卫星接收机的组成、各部分的功能、技术要求和使用中注意参数的设置等。
王章静[3](2008)在《数字电视中OSD图文及EPG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图文电视和电视节目指南(EPG)是DVB数字电视应用非常普遍的功能,在欧洲的数字电视应用中,如果没有图文电视功能,特别是没有OSD图文电视功能的DVB机顶盒几乎没有市场;而EPG是数字电视应用功能方面区别模拟电视的特征之一,它也是所有数字机顶盒的必要的功能。本文在以LSI 9700为解码芯片的数字电视机顶盒项目基础上,研究了数字电视系统中的DVB图文的原理及实现方法。重点研究了如何利用数字电视解码芯片中内置的图形功能,通过图形与视频的叠加,灵活实现OSD图文信息显示技术的研究。摆脱了模拟电视系统必须依赖图文电视接收机才能收看图文的限制。本文的第二个工作重点是电视节目指南,通过解析PSI表和SI表得到EPG显示用的相关信息;设计了对应的EPG数据库;最后利用了LSI9700的图形功能实现EPG应用界面的显示。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简要介绍了LSI 9700解码芯片功能及其相应机顶盒方案的系统软件架构。2.分析了图文电视的原理及发展现状。3.基于LSI9700系统软件及开发环境,设计模块化软件实现了OSD图文电视显示功能,摆脱了VBI图文对显示终端的限制;同时分析图文电视应用中的图文与视频同步原理,图文翻页与视频信号同步的解决方法;4.本文继续分析机顶盒系统中SDRAM时序控制的原理,及软件实现可应用于大规模生产实际中SDRAM时序检测和控制的方法。5.设计并实现电视节目指南(EPG)。主要包括:EPG信息的获取,EPG数据库的设计和实现以及EPG界面的设计与实现,最后讨论了中文字库,EPG的多语言支持的设计与实现。
张一弓[4](2008)在《基于DMB-TH标准的无线数字电视接收机的设计》文中认为数字电视发展至今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而我国的数字电视也已经发展了十多年。在未来的几年里,数字电视系统将完全取代模拟电视系统,在现有信道的基础上,将能收看到比过去至少多4倍的电视节目来丰富人们的生活、获取更多的资讯,数字机顶盒应运而生。数字电视机顶盒不仅仅是模拟电视到数字电视过渡时期的产物,它也因付费电视和视频点播、IPTV等数字电视的新发展而存在。在数字电视一体机还未普及的今天,对数字机顶盒的研究仍然具有实际的意义,同时,对数字机顶盒的研究也可以促进多媒体处理器的发展。本文涉及的是数字电视接收机的软硬件开发,采用海尔公司的Hi201le芯片完成了无线电视数字接收机的开发,遵循MPEG-2和DMB-TH标准,对接收机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提出了接收机系统硬件和软件结构的设计方案,并通过实践证明了此方案的可行性与先进性。本文所做丁作如下:1.分析总结了接收机的结构,讨论了它的相关技术如操作系统等,分析了它的硬件结构,还对要使用的Hi201le芯片进行了讨论分析。2.利用Hi2011e芯片及其提供的开发软件包进行了无线电视数字接收机的应用程序开发,即节目搜索及节目提取程序的设计和解复用通道的软件设计。3.完成了数字电视接收机的硬件设计与PCB制板。4.进行了联机软件调试。
肜云[5](2007)在《一种USB前端接收的PCTV技术研究与实现》文中认为数字电视取代模拟电视是必然趋势,利用PC收看数字电视具有便携、使用灵活等优势。近几年来,数字地面电视广播在世界范围内高速发展,用PC接收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也不断出现新技术和新产品。基于USB接口的数字电视地面广播接收器由前端信道解调模块和后端信源解码模块组成,核心模块是后端信源解码模块。在法国Dibcom公司数字电视接收系统的解决方案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应用于DVB-T标准数字电视通过USB总线进行接收的系统框架,并对其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和实现。后端信源解码模块主要在两个方面:驱动程序的设计与实现和应用层播放软件的设计与实现,分别位于中间件Directshow平台的下层和上层。驱动程序实现的关键在于流式微驱动程序的设计与实现。研究了流式微驱动的架构和BDA微驱动的层次结构。实现前者的关键在于关键例程的设计与实现、描述器设置和DMA功能的实现流程。在对驱动架构进行仔细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实现了BDA微驱动的关键例程,并详细叙述了该驱动描述器的各项设置。应用层播放软件的开发包括两项关键技术:过滤器图表的构建技术和基本功能组件过滤器的开发技术。提出两种构建过滤器图表的方法,并进行了比较,用其中一种方法实现了数字电视的回放功能。分析了过滤器开发的基本原理,结合图文电视和字幕相关协议,设计实现了图文电视和字幕功能的过滤器。测试结果表明,设计的数字电视接收系统能在PC端成功实现数字电视播放、图文电视及字幕显示和数字电视节目回放等功能。
董博[6](2007)在《新一代数字电视相关软件的研究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在我国,数字电视节目已经在很多城市播出,也逐渐被广大群众认识和接受。虽然在模拟电视到数字电视的过渡中,数字电视机顶盒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作为过渡产品它必将被数字电视一体机取代。因此在数字电视已经开始普及的今天开发兼容模拟电视接收的数字电视一体机对我国数字电视产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课题的前期准备工作是在基于ST方案(STi5514+STi7020)的带有PVR(Personal Video Recorder)功能和条件接收接口的新一代数字高清度电视机顶盒上完成的。这个部分的主要工作是机顶盒软件的研究与实现,主要包括:前端控制软件、解复用软件、节目管理软件、DVI接口模块软件、E2PROM存储模块软件、硬盘模块软件。其中DVI接口主要是通过对外部Silicon Image公司的DVI接口芯片的控制完成,E2PROM存储主要完成机顶盒状态的记忆,硬盘模块主要完成节目的录制和播放功能。本课题主要部分是基于BROADCOM的新一代集数字电视和模拟电视接收和处理于一体的SOC芯片,开发一套能够兼容ATSC、DVB-C和模拟电视接收的软件和硬件系统。本论文主要完成其中的EPG软件模块,包含ATSC的EPG模块和DVB-C的EPG模块。ATSC EPG模块的任务包括:提取节目列表信息并将信息存储到数据库当中、根据MGT表信息判断其他PSIP表的版本变化并通知其他软件模块进行相应的更新和处理、根据码流中分析得到当前时间设置系统时间、解析得到当前节目的V-CHIP信息并通知V-CHIP控制模块。DVB-C EPG模块的任务包括:提取节目列表信息并将信息存储到数据库中、根据码流中分析到的当前时间设置系统时间。另外本文还对Section数据提取模块进行介绍。Section数据提取模块是为了提高EPG数据收集速度而开发的。它允许上层程序提出多个Section数据请求,另外它还具有超时机制,方便上层应用程序的开发。在论文工作期间,通过在试验条件下和实际复杂条件下的严格测试,本论文软件部分完成了要求的功能,验证了程序设计的正确性,完全符合开发要求。
王祺[7](2006)在《卫星数字电视解码器软件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随着数字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广播电视领域正面临着一场新的革命。数字电视广播的诸多优点及各种新数字广播业务的蓬勃发展,预示着广播电视由模拟向数字化的全面过渡转换已成为必由之路。当前我国数字电视广播的实现方案,主要是通过各广播电台、电视台的节目发射至通信卫星,再由地面接收站利用卫星数字电视解码器(IRD—Integrated Receive Decoder)接收卫星广播信号,最后通过各地有线数字电视网将电视节目传送到最终用户。IRD作为有线数字电视的前端接收设备,其功能的健全性和性能的稳定性对于数字广播节目的传输意义重大。本文首先对基于美国Conexant公司的IRD设计方案中的软件系统进行了分析介绍,然后详细叙述了在此基础上本课题中设计实现的3个软件模块:1.用户对IRD的操作是通过图形用户界面(OSD—On Screen Display)来实现的。本课题根据系统功能和用户需求,设计编写了一套适用于专业IRD的OSD界面,为用户提供轻松便捷的操作方式。2.作为有线数字电视的前端接收设备,专业IRD负有保障卫星电视节目内容健康安全的责任。本课题中采用QPSK信道监测方案,通过监测信道中的信号状态参数:载波功率(power)、载噪比(C/N)和噪声(noise),分析它们的变化情况,并进行综合判决,最终实现对非法信号干扰的报警提示。基于此方案编写了防止非法信号干扰的软件模块。3.为了满足数字电视新业务的发展需要,实现IRD的功能更新,要求IRD在同一套硬件设备的基础上能够进行软件版本升级。本课题中设计实现了一套用于专业IRD软件升级的程序——LOADER系统,该系统支持IRD的在线空中升级功能,完成软件的更新。
谷蓓[8](2006)在《数字电视机卡分离的研究与实现》文中指出随着数字电视技术的迅速发展,广播电视进入了数字化时代。数字电视具有图像清晰,频率利用率高,可以开展多种增值业务等优势。数字电视广播中采用条件接收(CA)系统来保证只有被授权得用户才能看到节目。但目前国内的机顶盒与条件接收系统绑定在一起,限制了中国数字电视产业的发展。因此,将机顶盒与CA(条件接收)系统分离,是数字电视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实现机卡分离的主流方案是基于DVB-CI标准的PCMCIA卡(大卡)方案。本文首先介绍了基于MPEG-2的DVB数字电视广播技术,着重阐述了MPEG-2传送流复用,PSI和DVB-SI信息,以及条件接收技术中的多密技术。同时还对PCMCIA硬件规范作了简要介绍,然后详细分析了DVB-CI接口的通信协议。在数字电视解码器上实现DVB-CI接口的过程中,采用了有限状态机的思想对通信协议进行分析,并充分利用了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的任务、消息队列等机制。不仅在数字电视一体机上实现了PCMCIA卡与主机的正常通信,还完成了有关的PSI/SI信息的提取和分析,实现了用PCMCIA卡解密节目,并且用图形界面实现了人机接口。在嵌入式系统开发中,研究了基于面向过程和面向对象的用户界面接口的设计方法,以及窗口消息机制的应用。最后,比较了Nucleus PLUS和OS20两种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区别,分析了一种机顶盒的系统构成和软件构架,得出了CI协议栈的移植方法。本论文通过结合多个数字电视解码器项目具体开发过程,与DVB等技术和思想的研究,阐明了从底层驱动、接口协议栈,到高层应用的DVB-CI机卡分离的整个软件实现过程。
孙学群[9](2005)在《数字电视软硬件体系分析及系统设计的研究》文中指出本论文内容综合了作者参加“Conexant FTA 卫星电视数字机顶盒软件设计”以及“Philips 一体化数模混合电视系统设计”两个项目的研究成果,论文中对数字电视软硬件系统及其整机技术作了讨论,并着重研究了两个方面的内容:数字电视应用软件的设计以及一体化数模混合电视的系统设计。文章结构如下:第一章简要介绍了模拟电视技术和数字电视技术的发展,以及论文的主要内容;第二章讨论了数字电视整机系统中,常常遇到的一些比较重要但又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如:音视频的传输格式、图文信息传输、信道编码方法与传输带宽的关系等;第三章内容是在对Conexant 数字电视软件源代码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介绍了现代数字电视系统软件体系结构及其底层硬件的原理,详细分析了软件系统中从底层驱动,到实时操作系统,直至应用程序等软件架构层的功能,并总结了数字电视的硬件编程模型。在对软件体系结构的分析中,融入了作者自己的见解。第四章主要研究了数字电视应用软件中核心功能模块的设计思想与设计方法。文中首先总结了数字电视软件的基本功能,然后着重讨论了消息传递、窗口函数、以及系统状态机等几种重要的软件编程思想在数字电视软件设计中的应用;第五章主要研究了代表电视新技术发展方向的一体化数模混合电视系统中数字部分的硬件设计,并着重讨论了其中对系统性能影响比较大的电源部分和视频输出滤波网络的设计。结合作者的实际经验,对硬件板的调试及调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作了仔细的分析。此外还对一体化数模混合电视系统中,模拟电视部分的软件集成方法作了简要的说明。
曹振亮[10](2004)在《卫星数字电视接收系统常见故障分析及其排除技巧》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卫星数字电视接收系统工作的优劣,直接关系到CATV网络运行的质量。本文以快速排除卫星电视接收系统故障为目的,对常见故障进行了分类定性,提出了真故障和伪故障及系统外故障的概念,结合实例分析与处理,介绍了故障排除技巧。
二、数字卫星电视解码器PID设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数字卫星电视解码器PID设置(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FPGA的高清机顶盒终端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数字电视机顶盒的发展现状 |
1.3 数字电视机顶盒的分类 |
1.4 本文的主要内容 |
第2章 总体方案设计 |
2.1 DVB 标准概述 |
2.1.1 DVB 标准的构成与核心 |
2.1.2 DVB 设备接口标准 |
2.2 MPEG-2 标准概述 |
2.3 ETR101 290 标准概述 |
2.4 系统方案的确定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MPEG-2 信号的硬件处理 |
3.1 FPGA 的选型及开发工具 |
3.2 前端电路设计 |
3.2.1 前端电路模块组成 |
3.2.2 高频头的技术指标和工作原理 |
3.2.3 解调芯片概述 |
3.3 DVB-ASI 信号实时解码设计 |
3.3.1 DVB-ASI 信号解码系统 |
3.3.2 串并转换 |
3.3.3 字节对齐和 8b/10b 解码 |
3.3.4 同步字节删除 |
3.4 MPEG- 2 TS 码流检测设计 |
3.4.1 MPEG-2 TS 语法结构 |
3.4.2 同步字节检测 |
3.4.3 传输错误检测 |
3.4.4 PAT 和 PMT 错误检测 |
3.5 PSI 信息提取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PVR 接口及存储电路设计 |
4.1 PVR 接口 |
4.1.1 SATA 协议简介 |
4.1.2 SATA 协议物理层的 FPGA 实现 |
4.1.3 SATA 协议链路层的 FPGA 实现 |
4.1.4 SATA 协议应用层及传输层的 FPGA 实现 |
4.2 NiosⅡ及存储电路 |
4.2.1 NiosⅡ软核 |
4.2.2 存储器的扩展 |
4.3 本章小结 |
附录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2)浅谈数字卫星接收机的功能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一、各单元功能简述 |
1、调谐器。 |
2、中频接口和QPSK解调器。 |
3、匹配滤波器。 |
4、载波/时钟恢复单元。 |
5、内码解码器。 |
6、同步字节解码器。 |
7、卷积去交织器。 |
8、外码解码器。 |
9、去能量扩散。 |
1 0、基带物理接口。 |
1 1、传送和节目解复用。 |
1 2、MPEG-2视频/音频解码器。 |
1 3、PAL/NTSC视频编码器。 |
1 4、音频D/A变换。 |
1 5、系统控制。 |
二、IRD技术要求 |
1、视频: |
2、音频: |
3、信道编码: |
4、对IRD输入信号与解调性能要求: |
5、系统技术指标: |
6、PAL-D视频输出: |
7、音频输出: |
8、物理接口要求: |
三、接收数字卫星广播电视解码器的主要设置参数 |
四、结束语 |
数字卫星接收机根据使用场合的不同可分为家用型和工程型两种。前者适用于家庭, 后者往往用于有线前端集体接收, 要求有更高的质量、更高的更可靠性和更多的接口, 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专业电台电视台的技术要求, 对数字卫星解码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如工程型中有广播专业级的解码器的输出有SDI输出口的还有ASI输出的。有关数字卫星接收机的更多详细资料, 请参考其它文献或卫星数字电视接收机说明书。 |
(3)数字电视中OSD图文及EPG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数字电视概述 |
1.2 数字电视机顶盒 |
1.3 数字电视的快速发展 |
1.4 本文主要工作 |
第二章 LSI9700机顶盒方案简介 |
2.1 LSI9700数字电视解码芯片 |
2.2 LSI9700机顶盒的软件结构 |
2.3 模块分层 |
2.4 vxWorks操作系统应用简介 |
2.4.1 vxWorks操作系统概述 |
2.4.2 vxWorks操作系统的特点 |
2.4.3 vxWorks操作系统的组成 |
第三章 图文电视原理及图文标准 |
3.1 图文电视原理简介 |
3.1.1 图文电视发展 |
3.1.2 模拟电视系统中图文电视原理 |
3.2 DVB数字电视广播中图文电视的应用 |
3.2.1 VBI图文电视 |
3.2.2 OSD图文电视 |
3.3 DVB图文标准简介 |
3.3.1 图文的显示协议 |
3.3.2 图文传输协议 |
第四章 OSD图文电视显示技术软件实现 |
4.1 VBI图文与OSD图文电视 |
4.2 图形显示系统特点 |
4.3 图文软件模块的结构 |
4.4 图文信息结构解析 |
4.4.1 图文数据的显示结构 |
4.4.2 图文数据的显示属性 |
4.5 OSD图文显示 |
4.5.1 图文单页的数据结构设计 |
4.5.2 图文页的数据管理 |
4.5.3 OSD图文显示软件流程 |
4.5.4 OSD图文电视显示结果 |
4.6 OSD图文电视显示技术的应用价值 |
4.7 OSD图文电视实现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
4.7.1 OSD图文与视频同步问题 |
4.7.1.1 数字视频同步机制分析 |
4.7.1.2 LSI9700视频行场同步机制设计分析 |
4.7.1.3 图文信息及视频的同步实现 |
4.7.2 SDRAM时序问题描述 |
4.7.2.1 数字电视系统SDRAM时序控制 |
4.7.2.2 SDRAM控制线正确读写时序条件 |
4.7.2.3 LSI9700 SDRAM时序控制机制 |
4.7.2.4 LSI9700 SDRAM时序诊断软件及测试结果 |
4.8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电子节目指南EPG软件设计与实现 |
5.1 本系统EPG设计方案简介 |
5.2 基于LSI9700系统的EPG设计与实现 |
5.2.1 PSI和SI表解析模块设计与实现 |
5.2.1.1 PSI表与传输流TS复用 |
5.2.1.2 PSI表解析与TS码流的解复用 |
5.2.1.3 SI表解析 |
5.2.1.4 EPG信息获取的完整步骤 |
5.2.2 DVB SI数据库管理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5.2.2.1 节目频道数据库设计 |
5.2.2.2 节目类型数据库 |
5.2.2.3 节目信息数据库 |
5.2.2.4 EPG数据库查询应用 |
5.2.3 EPG显示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5.2.3.1 EPG显示 |
5.2.3.2 EPG显示界面设计 |
5.2.3.3 EPG显示设计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
5.3 本章小结 |
全文总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硕士期间取得的成果 |
(4)基于DMB-TH标准的无线数字电视接收机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数字电视的优势和特点 |
1.3 数字电视地面广播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
1.4 论文内容和组织 |
第2章 数字电视地面广播接收机的技术方案设计 |
2.1 DMB-TH国家标准 |
2.1.1 DMB-TH地面数字电视传输系统的原理 |
2.1.2 DMB-TH技术特点和优势 |
2.1.3 MPEG-2与DMB-TH |
2.2 整体结构 |
2.3 接收调谐器的选择 |
2.4 模拟/数字转换器的选择 |
2.5 DMB-TH信源解调芯片的选择 |
2.6 SDRAM的选择 |
2.7 MPEG-2传输流解码器的选择 |
2.8 音频信号输出芯片的选择 |
第3章 硬件逻辑设计 |
3.1 硬件结构设计 |
3.2 天线信号输入调谐的部分设计 |
3.3 DMB-TH解码电路LGS8913外围部分设计原理 |
3.4 MPEG-2传输流解码电路Hi2011e外围部分设计 |
3.5 SDRAM与相关芯片的逻辑设计 |
3.5.1 MPEG-2对SDRAM的需求 |
3.5.2 SDRAM控制接口的实现 |
3.6 视频、音频输出部分设计 |
3.7 微处理器接口及信息存储设计 |
3.8 硬件编程模型 |
第4章 基于信源解码电路的系统软件设计 |
4.1 人机交互层 |
4.2 应用服务程序层 |
4.2.1 应用程序控制硬件 |
4.2.2 硬件请求应用程序处理 |
4.3 设备驱动层 |
4.3.1 设备驱动初始化 |
4.3.2 驱动任务 |
4.4 用户应用程序层 |
4.5 实时操作系统层 |
第5章 系统的调试 |
5.1 硬件的调试 |
5.1.1 PCB布线需要注意的问题 |
5.1.2 主观性能测试 |
5.1.3 指标性能的测试 |
5.2 系统联机调试 |
5.2.1 调试平台 |
5.2.2 调试方法 |
第6章 用户界面的设计与实现 |
6.1 底层界面 |
6.2 图形界面 |
6.3 用户界面的设计与实现 |
6.3.1 面向对象的设计思想 |
6.3.2 图形的元素组成 |
6.3.3 软件的具体实现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
致谢 |
研究生履历 |
(5)一种USB前端接收的PCTV技术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
1.2 数字电视原理 |
1.3 数字电视系统标准 |
1.4 本文的主要内容 |
2 理论与技术基础 |
2.1 DVB-T 系统原理 |
2.2 USB 总线技术 |
2.3 COM 技术 |
2.4 本章小结 |
3 总体设计 |
3.1 DTV 引入PC 的方法选择 |
3.2 系统构成 |
3.3 方案选择及硬件系统平台 |
3.4 本章小结 |
4 流式微驱动程序设计与实现 |
4.1 驱动程序的开发平台构建 |
4.2 AVStream 架构 |
4.3 BDA 微驱动程序设计与实现 |
4.4 本章小结 |
5 PC 端应用层播放软件设计与实现 |
5.1 播放器软件系统平台 |
5.2 播放器软件总体设计 |
5.3 数字电视节目回放功能的实现 |
5.4 图文电视和字幕功能的实现 |
5.5 本章小结 |
6 功能与性能测试 |
6.1 测试设备 |
6.2 工作验证 |
6.3 现场性能验证 |
6.4 测试结果 |
6.5 本章小结 |
7 全文总结 |
7.1 总结 |
7.2 后续工作 |
致谢 |
参考文献 |
(6)新一代数字电视相关软件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数字电视及其发展 |
1.1.1 数字电视及其优点 |
1.1.2 国际上数字电视技术的发展 |
1.1.3 我国数字电视的发展现状 |
1.2 国内数字电视需求分析 |
1.3 国外数字电视需求分析 |
1.4 本方案介绍 |
1.4.1 ST 方案系统介绍 |
1.4.2 本方案硬件系统介绍 |
1.4.3 本方案软件系统介绍 |
第二章 ST 公司STi5514+STi7020 机顶盒方案介绍 |
2.1 标准数字电视机顶盒结构特点 |
2.2 STi5514+STi7020 机顶盒方案特点 |
2.3 系统硬件方案的设计 |
2.4 系统软件的设计 |
2.4.1 STLite/OS20 实时操作系统层 |
2.4.2 硬件抽象层 |
2.4.3 STAPI 应用程序接口层 |
2.4.4 应用程序层 |
2.5 结语 |
第三章DVB 标准EPG 部分介绍 |
3.1 DVB 标准简介 |
3.2 DVB 标准特定信息(SI)介绍 |
3.3 DVB 节目信息表(EIT)介绍 |
3.4 准视频点播(NVOD)介绍 |
第四章 DVB EPG 的实现 |
4.1 DVB EPG 的特点 |
4.2 DVB EPG 的软件结构 |
4.2.1 DVB EPG 数据库(Database) |
4.2.2 DVB EPG 控制线程(BackgroundEpg) |
4.2.3 DVB EPG 解析线程(ParseEIT) |
第五章 ATSC 标准EPG 部分介绍 |
5.1 ATSC 标准简介 |
5.1.1 信源编码与解码 |
5.1.2 信道调制与解调 |
5.1.3 ATSC 标准文件介绍 |
5.2 ATSC PSIP 介绍 |
5.2.1 ATSC PSIP 表的格式 |
5.2.2 ATSC PSIP 表的等级和结构要求 |
5.2.3 STT(System Time Table)介绍 |
5.2.4 MGT(Master Guide Table)介绍 |
5.2.5 EIT(Event Information Table)介绍 |
第六章 ATSC EPG 的实现 |
6.1 ATSC EPG 的特点 |
6.2 ATSC EPG 的软件结构 |
6.2.1 ATSC EPG 数据库(DataBase) |
6.2.2 EPG_Control_task 主控线程 |
6.2.3 Parse_EIT_task 解析线程 |
6.2.4 MGT_Parse_task 监控线程 |
第七章 GEN Parser 部分软件的原理和实现 |
7.1 GEN Parser 软件的必要性和实现条件 |
7.2 GEN Parser 软件的实现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7)卫星数字电视解码器软件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广播电视的发展 |
1.2.1 模拟电视传输 |
1.2.2 数字电视传输 |
1.3 数字电视广播介绍 |
1.3.1 数字电视广播传输流程 |
1.3.2 数字电视的接收 |
1.4 本论文中工作的实际意义和论文组织 |
第二章 数字电视解码器系统结构分析 |
2.1 引言 |
2.1.1 嵌入式系统概述 |
2.1.2 嵌入式系统的特点 |
2.1.3 嵌入式系统的组成 |
2.2 数字电视解码器硬件系统结构 |
2.3 数字电视解码器软件系统结构 |
2.3.1 实时操作系统(RTOS) |
2.3.2 设备驱动程序 |
2.3.3 应用程序 |
2.4 数字电视解码器编程模型 |
2.5 数字电视解码器系统状态机的编程方法 |
第三章 数字电视解码器OSD 界面的设计与实现 |
3.1 引言 |
3.2 OSD 功能模块介绍 |
3.3 OSD 界面的设计与实现 |
3.3.1 数字电视解码器的用户接口模块 |
3.3.2 数字电视解码器OSD 界面的程序设计 |
3.3.2.1 消息传递机制驱动OSD 界面的显示 |
3.3.2.2 基于窗口类型的OSD 界面设计 |
3.3.2.3 窗口函数与消息处理 |
3.4 专业IRD 的OSD 菜单界面 |
3.5 OSD 界面的功能模块 |
第四章 卫星数字电视解码器中防非软件核心算法设计 |
4.1 引言 |
4.2 卫星通信中非法干扰的原理分析 |
4.3 目前主要的防止非法信号干扰的技术思想 |
4.4 防非核心模块的设计 |
4.4.1 监测内容的选择与监测方案的确定 |
4.4.2 防非模块的硬件支持 |
4.4.3 具体算法的实现 |
4.4.3.1 报警判决门限设定 |
4.4.3.2 信号数据采集模块 |
4.4.3.3 信号数据处理模块 |
4.4.3.4 报警机制启动模块 |
4.4.3.5 报警任务实现模块 |
4.4.4 防非核心模块的软件架构 |
4.5 仿真模拟测试 |
4.6 关于误报和漏报的讨论分析 |
第五章 数字电视解码器空中升级方案的设计与实现 |
5.1 引言 |
5.2 LOADER 系统功能介绍 |
5.3 LOADER 系统启动机制 |
5.4 空中升级方案的设计与实现 |
5.4.1 空中升级文件的生成 |
5.4.2 空中升级软件模块设计 |
5.4.2.1 软件版本升级启动模式的具体实现 |
5.4.2.2 LOADER 系统程序具体实现流程 |
5.5 空中升级测试 |
第六章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数字电视机卡分离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数字电视标准简介 |
1.2 我国数字电视发展状况及面临的问题 |
1.3 机卡分离的提出 |
1.4 本论文的结构 |
第二章 DVB 原理与机卡分离相关技术 |
2.1 MPEG-2 和DVB 标准概述 |
2.2 数字电视复用技术 |
2.3 MPEG-2 PSI 信息与DVB-SI 信息 |
2.4 数字电视条件接收与机卡分离技术 |
2.4.1 数字电视条件接收加解扰过程 |
2.4.2 基于条件接收多密技术的机卡分离技术 |
第三章 PCMCIA 标准与DVB-CI 协议 |
3.1 PCMCIA 标准介绍 |
3.1.1 PC 卡软硬件模块间的关系 |
3.1.2 PC 卡的CIS 信息与配置寄存器 |
3.2 DVB-CI 接口规范 |
3.2.1 DVB-CI 实现框架 |
3.2.2 DVB-CI 的软件接口规范 |
第四章 DVB-CI 接口在IDTV 上的实现 |
4.1 0520 实时操作系统介绍 |
4.2 大卡底层驱动研究 |
4.2.1 大卡初始化过程 |
4.2.2 底层读写功能实现 |
4.3 DVB-CI 协议栈实现 |
4.3.1 有限状态机原理 |
4.3.2 任务间通信服务模块 |
4.3.3 物理层实现 |
4.3.4 链路层实现 |
4.3.5 传输层实现 |
4.3.6 会话层实现 |
4.3.7 应用层实现 |
4.4 通信过程测试结果 |
第五章 IDTV 中大卡功能的应用及相关高层实现 |
5.1 大卡解密功能的应用与实现 |
5.1.1 数字电视解码系统 |
5.1.2 使用大卡解密的应用过程 |
5.1.3 CA_PMT 的生成与使用 |
5.2 其它软件模块对大卡的支持 |
5.2.1 从TDT 表获取日期时间信息 |
5.2.2 MMI 用户界面的研究与实现 |
第六章 DVB-CI 协议栈在CT216 机顶盒上的移植 |
6.1 CT216 卫星数字电视机顶盒系统介绍 |
6.1.1 CT216 硬件系统介绍 |
6.1.2 CT216 软件系统介绍 |
6.2 NUCLEUS PLUS 的分析研究 |
6.2.1 Nucleus PLUS 的特点 |
6.2.2 Nucleus PLUS 与0520 的比较 |
6.3 DVB-CI 协议栈的移植过程 |
6.3.1 在CT216 软件系统中加入CI 协议栈 |
6.3.2 定义CI 协议栈API 实现模块化 |
6.4 CI 协议栈的调试与验证 |
第七章 总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9)数字电视软硬件体系分析及系统设计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模拟电视和数字电视 |
1.2.1 模拟电视传输 |
1.2.2 数字电视传输 |
1.3 国内数字电视发展面临的一些问题 |
1.3.1 节目内容单调乏味 |
1.3.2 无法实现机卡分离 |
1.4 数字电视机顶盒和数模混合一体机的发展 |
1.5 作者所做的工作和论文组织 |
第二章 数字电视整机技术讨论 |
2.1 引言 |
2.2 高频头与信号中频 |
2.3 音视频输入输出接口 |
2.3.1 模拟视频接口与格式 |
2.3.2 数字视频接口与格式 |
2.3.3 音频接口与格式 |
2.4 信源压缩编码及节目复用 |
2.5 数字视频广播标准及信道传输特性 |
2.5.1 有线电视传输 |
2.5.2 卫星电视传输 |
2.5.3 地面电视传输 |
第三章 数字电视软硬件体系结构分析 |
3.1 引言 |
3.2 软件体系概述 |
3.2.1 实时操作系统 |
3.2.2 设备驱动 |
3.2.2.1 初始化 |
3.2.2.2 中断函数 |
3.2.2.3 驱动任务 |
3.2.2.4 回调函数 |
3.2.3 应用程序 |
3.2.3.1 应用程序控制硬件 |
3.2.3.2 硬件请求应用程序处理 |
3.3 硬件编程模型 |
第四章 数字电视机顶盒应用软件设计 |
4.1 引言 |
4.2 数字电视解码器主机编程接口 |
4.3 数字电视核心软件功能模块的分析与设计 |
4.3.1 传输流解复用 |
4.3.2 消息传递 |
4.3.3 用户界面 |
4.3.4 系统状态机的编程方法 |
4.3.5 节目信息和电子节目指南数据库的设计 |
4.3.6 基于窗口消息传递的用户界面设计 |
4.3.6.1 数字电视用户界面功能模块 |
4.3.6.2 消息传递与层次窗口的叠加 |
4.3.6.3 消息处理与窗口函数 |
第五章 一体化数模混合电视的系统设计 |
5.1 引言 |
5.2 一体化数模混合电视的基本原理 |
5.3 一体化电视数字部分硬件系统 |
5.3.1 高频头 |
5.3.2 信道解调器 |
5.3.3 信源解码器和后端输出 |
5.3.4 系统存储器 |
5.3.5 IBOLink 接口 |
5.3.6 IIC 总线应用 |
5.4 数字端硬件的设计与调试 |
5.4.1 电源设计 |
5.4.2 视频输出滤波网络 |
5.4.3 PCB 布线 |
5.4.4 硬件调试 |
5.4.4.1 主观性能测试 |
5.4.4.2 指标性能测试 |
5.5 模拟端软件的集成 |
5.5.1 按键控制命令的集成 |
5.5.2 中断功能的集成 |
第六章 结束语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数字卫星电视解码器PID设置(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FPGA的高清机顶盒终端设计[D]. 孟繁荣.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12(07)
- [2]浅谈数字卫星接收机的功能技术[J]. 石永录. 品牌(理论版), 2009(Z2)
- [3]数字电视中OSD图文及EPG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王章静. 电子科技大学, 2008(05)
- [4]基于DMB-TH标准的无线数字电视接收机的设计[D]. 张一弓. 大连海事大学, 2008(08)
- [5]一种USB前端接收的PCTV技术研究与实现[D]. 肜云. 华中科技大学, 2007(05)
- [6]新一代数字电视相关软件的研究与实现[D]. 董博. 天津大学, 2007(04)
- [7]卫星数字电视解码器软件的设计与实现[D]. 王祺. 电子科技大学, 2006(12)
- [8]数字电视机卡分离的研究与实现[D]. 谷蓓. 电子科技大学, 2006(12)
- [9]数字电视软硬件体系分析及系统设计的研究[D]. 孙学群. 电子科技大学, 2005(07)
- [10]卫星数字电视接收系统常见故障分析及其排除技巧[J]. 曹振亮. 有线电视技术, 20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