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魏晋乐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乐府,魏晋,乐府诗,魏晋南北朝,套语,拟作,官署。
魏晋乐府论文文献综述
陈梦泽[1](2019)在《论汉乐府诗与魏晋乐府诗中的女性形象》一文中研究指出不同时代的乐府诗中的女性形象都各有其时代特色。汉代乐府诗中的女性形象是坚强刚毅的,反映了普通民众的思想与生活。魏晋乐府诗中的女性形象是柔顺卑微的,是魏晋文人的情感寄托。乐府诗中女性形象的演变是由创作主体的差异与创作目的不同造成。(本文来源于《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孙尚勇[2](2018)在《魏晋南北朝文人乐府的四个典范》一文中研究指出魏晋南北朝是乐府史上官方乐府创制和文人乐府创作并存的特殊时期,此期文人乐府可以总结为四个典范:曹植、陆机、鲍照和齐梁陈文人乐府。曹植的创作实现了乐府由密切联系于表演艺术而倾向于表现大众化情感内容向着重表现个性化情感内容的文人乐府的转变。陆机的创作达成了文本拟作和个人情感的统一。自文本层面看,鲍照的创作继承了乐府的多种套语,以及乐府考虑较大范围受众的写作立场,故无论是文本拟作还是歌唱之辞,鲍照均能做到持守乐府的规范。自情感层面看,鲍照作品虽不及曹植那么独特,但较陆机更见激越深切。齐梁陈文人乐府的主要特点是案头和审美。以上四家是魏晋南北朝文人乐府创作的四个典范,它们共同确立了中国古代文人乐府的创作传统。(本文来源于《长安学术》期刊2018年02期)
金光源[3](2019)在《浅析乐府诗叙事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汉乐府具有鲜明的叙事特征,并通过若干具体叙事手段形成了独特的叙事传统。魏晋以后,乐府诗仍有较大发展,尤其是曹魏时代的文人乐府,南朝的清商乐府及唐代的新题乐府,都能成一代之大观,即使是较少为人所关注的北朝乐府及晚唐以后之乐府诗,也有自身存在的价值。(本文来源于《山西青年》期刊2019年03期)
钱梦佳[4](2017)在《魏晋乐府诗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汉代乐府歌诗中的优秀之作几乎都为民歌,建安以后,文人开始把自己的艺术手法和文学感悟加入到乐府歌诗的创作中去,乐府歌诗才真正从俗变雅。在曹魏时期,曹操革新了诗乐关系,在保留汉代乐曲的基础上自制新辞;曹植在乐府创制上做出重大贡献,由他开始丰富歌诗的曲、题、辞关系,文学性开始在乐府歌诗创作中占据上风,第一位的要素不再是音乐性,“乐府歌辞”也由此完成了向“乐府诗”的过渡。同时乐府诗歌也实现了从无主名到有主名的转化,相对于两汉古辞作者多无从考证的情况,魏晋时期的乐府诗人多属名,叁曹七子的名字在其中最为闪亮。到了西晋时期,乐府歌诗的创作则多为模拟古乐府之作,没有自创新辞者。而西晋乐府歌诗较曹魏乐府歌诗而言,多绮丽、淫靡、沉迷、无聊之音。魏晋时代,政治、经济、社会,皆震荡不安,人心惶惑,始而颓废枯燥,继而恣情纵欲,故表现之乐府歌诗,亦呈现此现象。深入考察魏晋这一时期的乐府,对整个乐府学研究都有重要意义。本文拟从魏晋乐府诗史、诗学原理、诗学史以及魏晋乐府相关问题四个方面对魏晋乐府进行整体研究,并尝试解决一些学术问题。论文分四章。第一章简述魏晋乐府诗史发展,界定本文论述“乐府”之含义及乐府机构的沿革,并分别将曹魏时期、西晋时期的乐府歌诗创作情况作简要梳理。第二章从曹魏和西晋的礼乐建设和文人乐府角度切入,整理与乐府相关的礼乐建设和文人创作,分析了魏晋乐府诗学原理。第叁章分叁个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唐宋元明清时期、民国至今,整理了从古至今学者对魏晋乐府歌诗的批评,分析每个时期魏晋乐府诗学研究的背景和焦点,魏晋乐府歌诗研究虽呈现蓬勃发展趋势,但仍聚焦在叁曹七子以及相和歌辞上,对其他与魏晋乐府歌诗有关的文人、体类研究较少。第四章对学术研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尝试解决,分节提出了叁曹父子乐府歌诗的辞乐关系问题。第一,曹魏时期乐府歌诗的诗乐关系若即若离,曹操、曹丕、曹植叁人创作的乐府歌诗数量较多,分析其乐府歌诗辞乐关系具有一定代表性;第二,《塘上行》作者问题历来众说纷纭,本文尝试从文献学角度进行考辨并提出新的论据;第叁,《宋书》、《晋书》对魏晋乐府歌诗的载录情况与《乐府诗集》的比较。(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17-04-01)
王思豪[5](2017)在《文献·音乐·文学:乐府诗研究新视角——评王淑梅《魏晋乐府诗研究》《北朝乐府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唐孔颖达疏《易·系辞上》"通变之谓事"句谓:"物之穷极,欲使开通,须知其变化,乃得通也。"~([1]78)学术之事与世间万物之理相通,皆贵在通变。文学本身也在随时流变,刘勰《文心雕龙·通变》云"设文之体有常,变文之数无方",又云"文律运周,日新其业。变则可久,通则不乏"~([2]330-331)。由汉乐府至魏晋南北朝乐府,就学术本身而言,形成了很多的"变文之数",如由无主名的创作走向了有署名的创作,且乐(本文来源于《石家庄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2期)
郝若辰[6](2016)在《套语与拟作——魏晋至隋唐《自君之出矣》的乐府之路》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卫风·伯兮》到徐斡《室思》再到后世历代诗人以"自君之出矣"为题的争相拟作,可以看到一个经典"闺思"套语的写作脉络,"自君之出矣"也在这一过程中于历代拟作者笔下完成了其"自我乐府化"之路。不同时代拟作中殊异的意象与风格也反映了当世诗歌文学的风貌。(本文来源于《励耘学刊(文学卷)》期刊2016年02期)
徐爽[7](2016)在《魏晋南北朝民族融合与乐府民歌雅化创作》一文中研究指出相和歌与清商曲是中国汉魏六朝时期通俗乐歌的主要部分。二者在汉代至六朝,从无名氏创作到文人拟作,一直占据乐府诗歌的重要位置。彼时南北方从统治者到文人到百姓,因民族文化的差异加之政权更迭、都城迁移,对待相似的文学作品的吸收和反馈效果却是大不相同。因此,一部分民歌经过传承而得以保留,一部分民歌却从雅化走到僵化,这与文人民族文化影响下的拟作分不开。(本文来源于《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5期)
殷杰茹[8](2016)在《乐府官署的变革与魏晋南北朝乐府歌诗的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魏晋南北朝乐府歌诗继汉乐府之后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成为这一时期文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乐府诗(包括民歌)既因乐府而得名,就必然与音乐机构、乐官制度密切相关。梳理魏晋南北朝主要朝代乐府官署的设置情况和分析乐府文学发展趋势后可以发现:完备齐全的乐府机构是魏晋南北朝乐府歌诗发展的重要保证和前提条件;乐府歌诗的发展趋势也会影响魏晋南北朝乐府官署的设置,甚至改变乐府机构的格局;乐府机构是实现乐府歌诗雅俗交融的催化剂;乐府机构是促进南北朝乐府文学交流的桥梁。(本文来源于《保定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4期)
曾维君[9](2016)在《论魏晋南北朝战争乐府诗》一文中研究指出战争诗作为中国古代诗歌中的重要题材之一,其中的战争乐府诗在经过先秦战争诗、汉乐府的发展以后,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得以繁荣发展。本文在剖析阐述战争诗和战争乐府诗内涵的基础之上,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战争乐府诗作较为全面的分析。本文的主要内容分为叁章,具体如下:第一章简要介绍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争乐府诗的创作发展概况,并具体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争乐府诗兴盛原因。魏晋南北朝战争乐府诗的创作在曹魏时获得初步的繁盛,接着进入两晋,战争乐府诗除了纪实,开始出现非写实性的拟作。南朝时期数量空前增多,但仍是以拟作为主。最后北朝时又回归到纪实之路。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争乐府诗创作出现繁盛的景象,主要有以下叁点原因:一是此时期政权林立,各个政权之间多次交战,战争频繁,为战争乐府诗的发展提供了社会现实基础;二是统治者积极参与创制并倡导战争乐府诗带来的巨大影响,对乐府古辞进行拟作,并拓展战争乐府诗题目;叁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作者的"乱世"情怀与功业理想直接推动了战争乐府诗创作的兴盛。第二章是对魏晋南北朝各时期战争乐府诗的分类分析。魏晋南北朝这一时期的战争乐府诗有一百多首,从内容上来看,这些战争乐府诗不仅展现了魏晋南北朝各个朝代兴衰历史场面的战争活动,更表现了魏晋南北朝各个时期的人们在战争中的各异生活状况和复杂的情感态度。因此,根据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争乐府诗各阶段不同的创作情况及其表现内容上的不同特征,我们可以将魏晋南北朝战争乐府诗分为以下类型:一是叙写汉末战乱的纪实性的战争乐府;二是称述帝王开国武功的乐府"鼓吹曲辞";叁是借题抒慨的文人拟乐府战争诗;四是反映战乱现实的北朝战争乐府诗。以上四个方面共同构成了魏晋南北朝战争乐府诗丰富而又深刻的内涵。第叁章则是探讨魏晋南北朝战争乐府诗的艺术特色。魏晋南北朝承袭汉乐府战争诗进一步发展,此时期的战争乐府诗大为兴盛,并体现出独有的艺术魅力:一是纪实与拟作的战争乐府诗体现出不同的创作意图;二是叙事与抒情、景物描写相结合的表现方法;叁是在形式上,出现朝廷政府组织的战争乐府诗创作,形成大量战争乐府组诗,并且节促韵密,诸体兼备;四是战争乐府诗呈现出壮美悲凉、哀怨纤巧并存的艺术风格。最后,魏晋南北朝战争乐府诗在内容主题和艺术特色方面,对唐代边塞诗的创作有着重要影响。(本文来源于《湖北大学》期刊2016-05-09)
郭慧[10](2016)在《魏晋南北朝拟汉乐府《有所思》探微》一文中研究指出汉乐府《有所思》诗作流芳千古,对后世产生深刻影响,魏晋南北朝多有拟汉乐府《有所思》之作。这其中既有对古辞谋篇布局的模仿,也有仅从题目字面意蕴赋题而作者。他们对古辞中女主人公的身份、感情、举动多有改造,使感情基调变为"怨而不怒",其中不乏佳篇,悱恻感人。另有一些诗作改以男性思女性,对后世的边塞和"香草美人"诗歌创作颇有一定影响。何承天诗写孝子思亲,后世亦有效仿者。魏晋南北朝拟汉乐府《有所思》从感情、题材、诗体上都有新变,对中国古代文学诗歌创作具有重要的开拓和先导意义。(本文来源于《东岳论丛》期刊2016年05期)
魏晋乐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魏晋南北朝是乐府史上官方乐府创制和文人乐府创作并存的特殊时期,此期文人乐府可以总结为四个典范:曹植、陆机、鲍照和齐梁陈文人乐府。曹植的创作实现了乐府由密切联系于表演艺术而倾向于表现大众化情感内容向着重表现个性化情感内容的文人乐府的转变。陆机的创作达成了文本拟作和个人情感的统一。自文本层面看,鲍照的创作继承了乐府的多种套语,以及乐府考虑较大范围受众的写作立场,故无论是文本拟作还是歌唱之辞,鲍照均能做到持守乐府的规范。自情感层面看,鲍照作品虽不及曹植那么独特,但较陆机更见激越深切。齐梁陈文人乐府的主要特点是案头和审美。以上四家是魏晋南北朝文人乐府创作的四个典范,它们共同确立了中国古代文人乐府的创作传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魏晋乐府论文参考文献
[1].陈梦泽.论汉乐府诗与魏晋乐府诗中的女性形象[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9
[2].孙尚勇.魏晋南北朝文人乐府的四个典范[J].长安学术.2018
[3].金光源.浅析乐府诗叙事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演变[J].山西青年.2019
[4].钱梦佳.魏晋乐府诗学研究[D].苏州大学.2017
[5].王思豪.文献·音乐·文学:乐府诗研究新视角——评王淑梅《魏晋乐府诗研究》《北朝乐府诗研究》[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7
[6].郝若辰.套语与拟作——魏晋至隋唐《自君之出矣》的乐府之路[J].励耘学刊(文学卷).2016
[7].徐爽.魏晋南北朝民族融合与乐府民歌雅化创作[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
[8].殷杰茹.乐府官署的变革与魏晋南北朝乐府歌诗的发展[J].保定学院学报.2016
[9].曾维君.论魏晋南北朝战争乐府诗[D].湖北大学.2016
[10].郭慧.魏晋南北朝拟汉乐府《有所思》探微[J].东岳论丛.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