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治[1]2003年在《发作期哮病不同中医证型血清胃泌素含量及初步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本篇文章通过对37例哮病发作期的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和血清胃泌素含量的测定与分析,并与正常组进行对照和分析,旨在探讨建立发作期哮病脏腑辨证实验指标的可能性,并从侧面为中医不同脏腑致哮的理论提供客观依据。 对象与方法: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参考1997年4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对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方法拟定诊断标准;参考1993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辨证标准、1990年湖南中西医结合研究所辨证标准及1990年武维屏从肝论治哮病分型标准拟定辨证标准;并另行设定排除标准及正常标准。严格按照以上标准选择哮病发作期患者共37例(男23例,女14例),后者中医证型分布为肝气郁结型10例,非肝气郁结型27例,非肝气郁结型中痰热蕴肺型8例,脾虚生痰型11例,肾阴亏虚型8例,及正常对照组共20例(男12例,女8例)。采用放射免疫法按照药盒提供的方法成批检测其血清胃泌素含量。 结果:(1)哮病组与正常组之间血清胃泌素含量行T′检验有显着差异(P<0.01),哮病组显着低于正常组;(2)经T或T′检验,肝气郁结与非肝气郁结两组之间血清胃泌素含量有显着差异,前者显着低于后者(P<0.05)且低于正常组(P<0.01),后者与正常组间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3)正常组及不同证型哮病组五组之间血清胃泌素含量行F检验有显着性差异(P<0.01),经q检验表明脾虚生痰组和肝气郁结组之间有显着差异(P<0.05),此两组与其他组之间比较亦有显着差异(P<0.01),而肾阴亏虚组与痰热蕴肺组之间无差异(P>0.05),此两组与正常组之间比较亦无显着差异(P>0.05),五组中脾虚生痰组者 福建中医学院2003届硕l:研究生学位论文中医内科学专业李大治最低;〔4)经相关系数分析,发作期哮病患者血清胃泌素与病人年龄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 结论:(1)血清胃泌素含量降低水平与肝气郁结型及脾虚生痰型哮病患者疾病发作之间有较为紧密的联系,有可能成为肝气郁结型及脾虚生痰型哮病实验诊断指标中的一项参考指标,两者血清胃泌素含量降低水平有程度上的不同,可能存在不同区间,此有待于进一步研究;(2)胃泌素可能是中医学“肝哮”理论中肝气郁结型哮病发病的物质基础之一,也可能同时参与“脾不生金”所致的哮病的发生;(3)精神心理因素造成胃泌素降低从而诱发哮喘很可能参与了精神因素诱导的支气管哮喘的发作。(4)发作期哮病患者血清胃泌素与病人年龄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李大治[2]2010年在《发作期哮病患者中医证型及血清胃泌素水平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观察哮病发作期患者血清胃泌素含量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将哮病发作期患者37例辨证分型为肝气郁结型、肝火上炎型、脾虚生痰型、肝肾阴虚型;分别测定血清胃泌素含量,并设对照组(正常人13例),观察哮病发作期患者血清胃泌素含量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之间血清胃泌素含量对比经T检验有显着差异(P<0.001),观察组血清胃泌素含量显着低于正常组;观察组不同证型4组之间血清胃泌素含量经F检验有显着差异(P<0.01),经q检验表明除肾阴亏虚组与肝火上炎组之间无差异外(P>0.05),其他各组间两两比较均有差异;脾虚生痰组血清胃泌素水平于4组中最低。结论:脾虚生痰型哮病患者发作期血清胃泌素含量具有一定特异性,可以考虑以其作为该型支气管哮喘实验室诊断指标中的一项参考指标;胃泌素可能是脾虚生痰型哮病患者发病的物质基础之一。
参考文献:
[1]. 发作期哮病不同中医证型血清胃泌素含量及初步分析[D]. 李大治. 福建中医学院. 2003
[2]. 发作期哮病患者中医证型及血清胃泌素水平临床观察[J]. 李大治. 陕西中医.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