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论文-芦志泉,郑颖

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论文-芦志泉,郑颖

导读:本文包含了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前节OCT,青光眼,穿透性小梁手术,滤过泡

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论文文献综述

芦志泉,郑颖[1](2019)在《前节OCT在青光眼穿透性小梁手术术后滤过泡观察中的应用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CT)对青光眼穿透性小梁手术后滤过泡观察的应用效果,为临床诊治提供客观证据。方法选择2015—2018年间在我院行青光眼穿透性小梁手术的126例患者(126只患眼),在术后1 d~6个月分别进行前节OCT检查,分析所见滤过泡的变化。结果术后1 d~6个月通过前节OCT检查可见本组患者术后滤过泡总体高度无显着性变化(P>0.05);囊壁厚度呈逐渐变薄趋势,囊壁的反射逐渐增强,微囊泡逐渐减少(滤过泡高度:0.84±0.41 vs 0.96±0.40 vs 0.94±0.36 vs 0.95±0.29 vs 0.96±0.43,F=2.25;囊壁厚度:0.26±0.18 vs0.28±0.20 vs 0.16±0.11 vs 0.15±0.16 vs 0.21±0.17,F=15.27;出现微囊泡:126/(100.0%) vs 108/(85.7%) vs 89/(70.6%)vs 58/(46.0%) vs 61/(48.4%),F=131.661 9;囊壁反射增强:0/(0.0%) vs 18/(14.3%) vs 37/(29.4%) vs 71/(56.3%) vs 64/(50.8%),F=136.022 7;均P<0.01)。结论前节OCT能够探明术后滤过泡外观、内部结构的变化,通过分析这些变化与其功能之间的关系,可为滤过泡的功能维护提供参考依据,是对青光眼术后滤过泡形态进行评价的一种有效工具。(本文来源于《系统医学》期刊2019年02期)

邓朝生[2](2015)在《非穿透性小梁手术治疗青少年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探讨非穿透性小梁手术、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少年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方法选择本院2010-04~2014-06间收治的50例(100眼)青少年型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一患者1眼进行非穿透性小梁手术,另1眼进行小梁切除术,对比分析术后患者两眼的眼压、视野、滤过泡、房角以及视力情况。并做前房角镜检查,患者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2~12个月。结果分别采用非穿透性小梁手术、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少年型青光眼后,两组的眼压、房角、视力的长期情况无显着性差异,但是非穿透性小梁手术治疗后的并发症相对较少,安全性高。结论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能够有效治疗青少年型青光眼,其临床疗效显着,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好,是治疗青少年型青光眼的有效方法之一,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医学》期刊2015年07期)

黄汉平,黄由在[3](2014)在《非穿透性与改良小梁手术用于开角型青光眼的疗效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非穿透性与改良小梁手术用于开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选取近期就诊的开角型青光眼患者36例共70眼,随机分为治疗组18例36眼和对照组18例34眼,对照组行改良小梁手术治疗,治疗组行非穿透性小梁手术治疗。比较2组视力恢复、眼压、前房反应、滤过泡和并发症等发生情况。结果 2组视力恢复率、眼压、前房反应、滤过泡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穿透性与改良小梁手术均可以有效治疗开角型青光眼,两者相比非穿透性小梁手术的并发症较小,具有更高的安全系数。(本文来源于《临床合理用药杂志》期刊2014年08期)

杨江勇[4](2013)在《非穿透性小梁手术与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远期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比观察非穿透性小梁手术和小梁手术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远期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0年12月同期治疗的青光眼患者80例,并将它们分为两组。其中经非穿透性小梁手术治疗的患者36例(36只眼),以此作为Ⅰ组,小梁切除术治疗患者44例(44只眼),以此作为Ⅱ组。并在手术后2个月到1年内对两组患者的眼压、滤过泡及并发症等情况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手术后1年Ⅰ组患者的平均眼压为(18.1±5.6)mmHg,Ⅱ组患者的平均眼压为(17.3±5.1)mmHg,两组患者的眼压无明显差别(P>0.05);术后1年Ⅰ组与Ⅱ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9.5%和59.1%,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手术和一般小梁切除手术都能有效治疗青光眼,但前者的疗效更好,具有安全性高、术后并发症少的优点。(本文来源于《当代医学》期刊2013年30期)

沈亚,高连娣,程金伟,蔡季平,李由[5](2012)在《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meta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联合使用丝裂霉素C对治疗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疗效及耐受性的差异。方法检索MEDLINE、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获得以往发表的相关论文,经筛选后共有8项临床对照试验纳入meta分析。比较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联合使用与未使用丝裂霉素C的眼压下降百分比、治疗完全成功率、治疗总成功率和并发症等指标。使用RevMan 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后6、12、24、36个月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联合使用丝裂霉素C组与单纯非穿透性小梁手术组眼压下降百分比的加权均数差分别为5.24%(95%CI,-3.24~13.72)、8.31%(95%CI,4.33~12.30)、9.56%(95%CI,4.88~14.24)、14.45%(95%CI,9.02~19.88),除术后6个月外的其余各个时间点两组之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联合使用丝裂霉素C组的治疗完全成功率较单纯非穿透性小梁手术组增加,治疗完全成功率的合并风险差在术后6、12、24、36个月分别为1.16(95%CI,1.05~1.27)、1.20(95%CI,1.05~1.38)、1.30(95%CI,1.05~1.61)、1.36(95%CI,1.06~1.73),各个时间点两组之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未出现与药物相关的并发症。结论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可以改善非穿透性小梁手术的疗效,而且耐受性良好。(本文来源于《第二军医大学学报》期刊2012年09期)

马恩普,赵小钊,董良,刘苏冰[6](2012)在《Nd:YAG激光房角穿刺治疗非穿透性小梁手术后高眼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评估Nd:YAG激光行房角穿刺治疗非穿透性小梁手术后眼压控制不理想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非穿透性小梁手术后眼压控制不理想(不用降眼压药物眼压>21mmHg,1kPa=7.5mmHg)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35例(38眼)为研究对象,硝酸毛果芸香碱缩瞳后,在激光房角镜下原手术部位行Nd:YAG激光房角穿刺,观察激光前及激光后1h、1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2a时的眼压、滤过泡、房角及前房反应情况。结果激光前及激光后1h、1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2a的眼压分别为(25.0±3.4)mmHg、(12.5±3.4)mm-Hg、(12.0±3.2)mmHg、(13.1±3.0)mmHg、(14.0±3.1)mmHg、(14.1±2.7)mmHg、(14.3±2.9)mmHg、(15.3±2.6)mmHg、(16.2±2.8)mmHg、(16.0±3.0)mmHg,激光后各时间点眼压均较激光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其中10眼激光后眼压、滤过泡无明显改善,28眼滤过泡形成或原滤过泡面积、隆起度增大;激光后发生浅前房2眼(5.3%),虹膜周边前粘连2眼(5.3%),无前房出血、脉络膜脱离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Nd:YAG激光房角穿刺能够安全有效地改善非穿透性小梁手术后小梁网-狄氏膜的房水低滤过状态,是非穿透性小梁手术后高眼压治疗的有效方法。(本文来源于《眼科新进展》期刊2012年09期)

李迅,刘鹤南,高殿文[7](2011)在《脐带静脉管联合MMC在非穿透性小梁手术中的应用(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人脐带静脉管(HUV)植入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MMC)在非穿透性小梁手术(NPTS)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中、晚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病例32例(46眼)。患者分为两组:HUV+MMC组(n=25),透明质酸生物胶(SKGEL)+MMC组(n=21);行非穿透性小梁手术,HUV+MMC组将HUV置于巩膜床内,SKGEL+MMC组将SKGEL缝合固定于巩膜床上。术后分别于1,2,4wk;2,6,12mo裂隙灯下观察术口愈合情况、滤过泡情况、前房炎症反应、前房深度、有无出血等。测量眼压、最佳矫正视力,计算手术成功率。结果:HUA+MMC组的术后眼压平均在16mmHg,HUA+MMC组与SKGEL+MMC组在术后1,2,4wk;2,6,12mo时P>0.05,差异无显着性;功能性滤过泡术后1wk~12mo时HUA+MMC组与SKGEL+MMC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末次随访HUA+MMC组成功(完全成功和条件成功)21眼,成功率84%;SKGEL+MMC组成功18眼,成功率86%。两组末次随访手术成功率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HUV联合MMC在NPFS中对术眼有明显而稳定的降压作用,大大提高了NPTS的手术成功率。脐带静脉管取材方便,抗原性低,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眼局部反应轻,无毒副作用,且与SKGEL植入物相比,价格便宜,是理想的NPTS中的植入物。(本文来源于《国际眼科杂志》期刊2011年06期)

李迅,刘鹤南,高殿文[8](2011)在《醛化脐带静脉管在非穿透性小梁手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醛化脐带静脉管(HUV)在非穿透性小梁手术(NPTS)中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对49例(49眼)POAG患者,HUV组23例行NPTS联合HUV植入,对照组26例行NPTS。术后观察、比较的指标包括:术后眼内压(IOP)、抗青光眼药物使用数量、滤过泡形态特点以及术后并发症。所有研究对象随访12个月。结果术后12个月,手术完全成功(IOP在6~21 mmHg之间,并且不需加用任何抗青光眼药物):HUV组86.96%,对照组69.23%。术后12个月,HUV组和对照组IOP分别从术前(39.73±4.91)mmHg、(38.99±4.72)mmHg降至(15.81±1.09)mmHg、(19.88±2.21)mmHg(P=0.00)。对照组术后早期出现低眼压3例(11.54%),HUV组未发生;对照组出现包裹性滤过泡5例(19.23%),HUV组仅出现1例(4.35%)。结论 NPTS联合HUV植入治疗POAG,具有手术成功率高、术后IOP控制良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的特点。(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1年03期)

李迅,刘鹤南,高殿文[9](2010)在《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联合醛化脐带静脉管植入及MMC治疗POAG》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非穿透性小梁手术(non-penetrating trabecular surgery,NPTS)联合醛化脐带静脉管(human umbilical vein,HUV)植入和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2例42眼POAG患者进行NPTS联合HUV植入和MMC治疗。术后观察指标包括:术后眼压、术后抗青光眼药物应用、术后滤过泡形态学以及术后并发症,随访时间12mo。结果:术后12 mo,手术完全成功81%,条件成功95%;眼压从术前(26.1±7.7)mmHg降至(15.3±3.8)mmHg(P=0.00);抗青光眼药物从术前(3.2±0.5)种减少到(0.3±0.2)种(P=0.00);滤过泡形态,Ⅰ型滤过泡26%,Ⅱ型滤过泡59%,Ⅳ型滤过泡14%。术后6眼出现包裹性滤过泡,3眼有轻微前房出血,无浅前房、低眼压和脉络膜脱离等并发症发生。结论:NPTS联合HUV植入和MMC治疗POAG,具有手术成功率高,术后IOP控制良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的特点。(本文来源于《国际眼科杂志》期刊2010年10期)

金春虹[10](2010)在《非穿透性小梁手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临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非穿透性小梁手术(NPTS)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5例(38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实施NPTS。观察术后视力、眼压、滤过泡、前房反应、前房深浅及并发症。结果:术前平均眼压28.90±7.95mmHg。术后1周平均眼压14.95±4.05mmHg,手术前后眼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30眼前房无任何反应,2眼有Ⅰ度浅前房伴少许前房积血,均术后2~3天自行恢复,6眼轻度房水闪光,术后2~3天消失。所有患眼术后均形成显着弥散滤过泡。术后1周及6个月视力基本稳定。结论:非穿透性小梁手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疗效肯定,并发症少,为开角型青光眼提供了一种更安全的治疗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期刊2010年27期)

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分析探讨非穿透性小梁手术、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少年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方法选择本院2010-04~2014-06间收治的50例(100眼)青少年型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一患者1眼进行非穿透性小梁手术,另1眼进行小梁切除术,对比分析术后患者两眼的眼压、视野、滤过泡、房角以及视力情况。并做前房角镜检查,患者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2~12个月。结果分别采用非穿透性小梁手术、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少年型青光眼后,两组的眼压、房角、视力的长期情况无显着性差异,但是非穿透性小梁手术治疗后的并发症相对较少,安全性高。结论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能够有效治疗青少年型青光眼,其临床疗效显着,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好,是治疗青少年型青光眼的有效方法之一,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论文参考文献

[1].芦志泉,郑颖.前节OCT在青光眼穿透性小梁手术术后滤过泡观察中的应用效果[J].系统医学.2019

[2].邓朝生.非穿透性小梁手术治疗青少年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探讨[J].黑龙江医学.2015

[3].黄汉平,黄由在.非穿透性与改良小梁手术用于开角型青光眼的疗效评价[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

[4].杨江勇.非穿透性小梁手术与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远期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13

[5].沈亚,高连娣,程金伟,蔡季平,李由.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meta分析[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2

[6].马恩普,赵小钊,董良,刘苏冰.Nd:YAG激光房角穿刺治疗非穿透性小梁手术后高眼压[J].眼科新进展.2012

[7].李迅,刘鹤南,高殿文.脐带静脉管联合MMC在非穿透性小梁手术中的应用(英文)[J].国际眼科杂志.2011

[8].李迅,刘鹤南,高殿文.醛化脐带静脉管在非穿透性小梁手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1

[9].李迅,刘鹤南,高殿文.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联合醛化脐带静脉管植入及MMC治疗POAG[J].国际眼科杂志.2010

[10].金春虹.非穿透性小梁手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

标签:;  ;  ;  ;  

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论文-芦志泉,郑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