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化智能传感器论文_臧晶,赵常

网络化智能传感器论文_臧晶,赵常

导读:本文包含了网络化智能传感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传感器,智能,即用,即插,通用性,网络,建模。

网络化智能传感器论文文献综述

臧晶,赵常[1](2016)在《IEEE1451.2网络化智能传感器校正引擎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传统传感器无法同时适应不同传输总线以及传统传感器采集数据的非线性、零点漂移等问题,提出将最小二乘法应用于基于IEEE1451.2标准智能传感器的校正引擎中。通过Matlab软件对传统传感器与智能传感器的采集数据分别进行仿真,验证了经过最小二乘法校正后的传感器采集数据相比于传统传感器采集数据的正确性得到了提高。(本文来源于《沈阳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何年清,车俐,刘朝欣,沈通桥,李安锦[2](2015)在《基于CAN总线的嵌入式网络化智能传感器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现有传感器体积大、功耗大、性价比低等不足,以片内ROM整合CANopen驱动器的LPC11C24低功耗微处理器和基于QT设计的上位机为核心,采用CAN总线技术,设计了体积小、功耗低的嵌入式网络化智能传感器系统。传感器系统的主控芯片LPC11C24以CANopen标准为基础提供多种API接口,可将LPC11C24快速整合至嵌入式网络应用中。在基于QT设计的上位机界面上可方便地完成CAN总线网络上多点传感器的管理与配置。测试结果表明,传感器系统实现了体积小、功耗低、性价比高、功能强和便于扩展的设计目标,加快了智能传感器的开发与应用。(本文来源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4期)

赵宝新[3](2014)在《智能传感器的自适应感知和网络化接口研究与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物联网的快速发展,各式各样的传感器接口的不兼容性阻碍了传感器的发展。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在传感器技术中的应用,使现代传感器具有自动化、网络化、标准化和智能化的特点,因此网络化智能传感器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社会效益和广阔的发展前景。6LoWPAN标准描述了LoWPAN如何与标准IPv6连接,将6LoWPAN应用于网络化智能传感器中,可以使传感器更方便的接入Internet,对物联网的快速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着重研究智能传感器的自适应机制和网络化智能传感器的模型,首先阐述了传感器的发展和国内外现状,简要概述了IEEE1451标准和6LoWPAN,并依据IEEE1451标准和6LoWPAN,结合两者的优势,给出了网络化智能传感器的总体设计框架,设计和改进了无线即插即用智能传感器,并将其接入6LoWPAN网络,实现智能传感器与Internet的无缝连接。这是对智能传感器发展的一个探索。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之处包括:1、根据IEEE1451.2有线传感器接口的设计标准,针对UART接口即插即用技术中波特率自适应的需求,提出了一种最小低电平有效时间差分算法(MALTD)的波特率自适应机制,并利用CSMA/CD冲突处理策略,改进其在JART中的通信效率,提高智能变送器接口模块(STIM)接口的灵活性。2、在研究了6LoWPAN技术的基础上,设计了6LoWPAN网络的终端节点和边界路由,搭建6LoWPAN无线传感网络。结合IEEE1451标准族协议,将IEEE1451标准作为6LoWPAN的应用嵌入到6LoWPAN协议栈中,设计了无线变送器模块(WTIM)和网络应用处理器(NCAP)。3、为了降低无线智能传感器数据传输的功耗,利用6LoWPAN报头压缩技术,提高数据传输有效负载的长度,并根据系统要求,对IEEE1451中定义的变送器电子表格(TEDS)进行压缩,确定最小变送器电子表格格式,以适应IEEE802.15.4帧长度的限制,在不影响传感器智能识别的基础上,尽量减少传送TEDS的数据量,降低网络数据传输数量,起到降低网络功耗、减少网络通信量的作用,并可降低网络通信碰撞概率,提高无线智能传感器的即插即用的识别速率和效率。4、将IEEE1451.2与IEEE1451.5两者结合,借鉴STIM模块在有线连接上的即插即用技术,利用FPGA技术,将其应用于无线变送器模块的传感器数据采集模块中,并与6LoWPAN终端节点通过UART进行连接,根据IEEE1451标准和6LoWPAN建立各个模块之间的通信协议,使设计模块化,实现智能传感器的即插即用技术。(本文来源于《广东工业大学》期刊2014-06-01)

[4](2014)在《2014全国嵌入式仪表与系统技术会议——嵌入式系统网络化与智能传感器专家论坛》一文中研究指出征文通知2014年10月为了推进全国嵌入式技术在仪器仪表领域的应用及发展,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嵌入式仪表与系统技术分会将于2014年10月17日-19日在上海市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举行"2014全国嵌入式系统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本文来源于《仪表技术》期刊2014年04期)

王石记,周庆飞,安佰岳[5](2012)在《IEEE 1451网络化智能传感器接口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传感器技术和网络技术的结合产生了网络化智能传感器,由此制定了IEEE 1451网络化智能传感器标准;IEEE 1451标准族的目标是定义一套通用的通信接口,使变送器同微处理器、仪器系统或网络相连接,标准不仅允许厂家生产的传感器支持多种网络,还允许用户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传感器和网络,并支持即插即用;文中还简要介绍了IEEE 1451网络化智能传感器的意义和应用现状。(本文来源于《计算机测量与控制》期刊2012年10期)

王小玲[6](2012)在《网络化智能传感器通用平台的研究与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电子技术以及其它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 IOT)将是IT行业在新的时代的一个明确而又有挑战的发展方向,它在互联网的基础上,扩大相互通信的范围,实现物与物的自由通信。通用的物联网体系结构自下而上大致可以分为四层:感知层、网络层、数据智能处理层和应用层。作为感知层的传感器,对其接口标准化和开放性的要求,是未来物联网的发展以及关键技术的突破中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围绕基于物联网的网络化智能传感器平台的关键技术以及设计方案展开了一系列研究。通过围绕物联网以及关键支撑技术——智能传感器技术,介绍了物联网的概念、通用体系架构以及关键技术,并且分析了课题的研究背景以及国内外发展现状;建立智能传感器分析模型,进一步深入探讨了传感器智能化关键技术及实现方法,重点研究了基于LMS的自适应滤波算法和基于PCA的多元回归分析数据融合算法,并利用MATLAB实现了仿真;分析了传感器接口标准化的必要性,基于IEEE1451系列标准提出了开放性和标准化的接口模块设计思路,针对信号接口标准化、数据接口标准化和网络接口标准化叁个方面进行了研究;根据模块化和通用性的设计思想,给出了基于网络化智能传感器通用平台的设计方案,分别从智能变送器接口模块(STIM)和网络处理器模块(NCAP)的硬件和软件上进行了设计。最后,利用软硬件协同测试的思想,开展了部分传感器平台的测试和应用实验,初步验证了该平台的可靠性和适用性。还针对传感器制造商、传感器接口模块生产商和系统集成商叁个层面,给出了该平台的应用方案,方便了各个层次用户的使用和二次开发。(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期刊2012-06-30)

陈耿新[7](2012)在《网络化智能传感器的即插即用实现机理与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即插即用是实现网络化智能传感器互换性、互操作性的关键,论文以“网络化智能传感器的即插即用实现机理与方法”为题,系统研究网络化智能传感器有线、无线传感器接口及网络接口的即插即用机制和实现方法,对促进网络化智能传感器即插即用技术的发展及各行业的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程度,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际意义。研究工作得到广州市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922-D531)、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工业攻关(20088010400043)、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NCET-08-0211)资助。论文分别阐述IEEE1451智能传感器即插即用、有线接口即插即用技术、无线接口即插即用技术、UPnP即插即用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结合网络化智能传感器即插即用应用需求及实施差异性,确定论文研究内容。主要突出工作包括:(1)针对IEEE1451有线智能传感器系统数据动态随机接入的通信模式、传感器异步串行接口即插即用波特率自适应需求,提出一种改进型CSMA/CD数据冲突处理策略和一种基于排序脉宽差分(SPWD)的波特率自适应机制。基于SPWD的波特率自适应机制,由智能变送器接口模块(STIM)采集、测量串行总线上若干脉冲,排序脉宽差分计算得到最小脉宽,进而计算波特率,再借助确认机制,不用直接测量最小脉冲宽度便可实现STIM波特率自适应,此机制结合IEEE1451.2或虚拟TEDS技术,便可实现智能传感器即插即用。研究了提高即插即用实时性的硬件优化措施、多等级动态退避算法(MLDB)两种优化传感器有线接口即插即用性能的方法,其中,多等级动态退避算法平均吞吐量提高47.14%,平均时延减少69.18%,有效优化了IEEE1451智能传感器有线接口即插即用性能。(2)研究基于定期关联匹配通信(PAMC)的无线传感器接口即插即用机制。提出了基于ZigBee无线接入IEEE1451.5智能传感器系统构架与流程,通过研究无线传感器接口PAMC的关联信息帧格式定义、关键技术实现定期关联匹配通信。研究了TEDS数据结构简化、ZigBee路由算法改进措施,借助ZigBee节点邻居表与节点特性参数,实现无线传感接口即插即用数据最优路径传输;实验结果表明,算法改进后平均跳数减少42.9%,平均时延降低28.1%,大大提高数据传输效率及网络实时性。(3)研究基于UPnP的IEEE1451网络化智能传感器系统中模型转换机制、基于调度时延的传感服务发现算法、基于信息公理的多指标设备优选算法。重点研究基于TEDS的智能传感器描述信息与基于XML的UPnP设备及服务描述信息的映射、IEEE1451命令及数据与UPnP命令及数据的转换机制;针对UPnP应用于传感器网络时服务响应消息严重丢失和设备优选问题,提出的基于调度时延的传感服务发现算法和基于信息公理的多指标设备优选算法,将参数信息量计算分布在满足服务要求的NCAP,不必采用权重及规范化处理便可实现多设备满足服务要求时的设备优选,减少网络接口数据流量开销,使UPnP设备服务效率得到提高。研制基于IEEE1451的网络化智能传感器系统,并进行有线、无线传感器接口即插即用性能测试及网络接口UPnP功能测试。试验结果表明,IEEE1451.2智能称重传感器系统中,当波特率BR为1200~K115200bps时,RS485、RS422传感器接口即插即用的平均识别时间Treg、识别率Preg分别为1.84~1.04s、97.49~99.56%和1.81~1.02s、97.57~99.64%;RS485传感器接口采取即插即用性能优化措施后,Treg降低15%、Preg提高0.48%。IEEE1451.5智能传感器系统中,采用PAMC后ZigBee传感器接口的平均首次入网时间Tfen、平均重复入网时间Tren、平均故障断网识别时间Tcut相对采用PAMC前,分别降低2.33%、77.02%、1.18%,均获得了理想即插即用性能测试结果。在NCAP网络接口UPnP功能性测试中,测试结果表明传感服务发现、设备优选算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2-05-01)

黄国健,刘桂雄,洪晓斌,陈铁群[8](2010)在《IEEE 1451网络化智能传感器的通用建模方法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网络化智能传感器的互操作性,在分析IEEE 1451标准传感器的定义和功能需求的基础上,利用统一建模语言(UML),分别从静态用例建模、动态顺序描述和系统部署3个层面构建了一系列面向网络化测控的通用型智能传感器系统模型,搭建了一款可用于在线检测绝缘子污秽状况的网络化智能传感器。相对于从传感器原型开始开发,该方法减少了60%以上的开发时间。实验结果表明,利用UML统一建模方法可以有效描述基于IEEE 1451标准的网络化智能传感器的简化模型,为后续研制及优化高性能的智能传感器提供理论参考和模型基础。建立的传感器模型具有通用性和可扩展性,能关联不同的物理接口;结合实际需求,可在该模型的基础上快速扩展构建所需的网络化智能传感器,能实现传感器的"即插即用"和实现良好的网络互操作性。(本文来源于《光学精密工程》期刊2010年08期)

林雪[9](2010)在《嵌入式网络化智能传感器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所有的测控系统都需要经过传感器获取原始数据。随着系统自动化程度和复杂性的增加,对传感器的精度、可靠性和响应速度等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传感器功能单一、体积大,性能和工作容量已不能满足多种测试要求。为此本课题研究智能固态压力传感器的制造技术。本文详细阐述了网络化智能传感器的设计方案,通过微处理机的软件和硬件的补偿方法来提高传感器的精度,实现压力传感器的智能化。使其向多功能、高精度、数字化、智能化、模块化、小型轻量化方向发展,近而得到一个较为完善和理想的测控系统。提出了一种网络化智能传感器设计方案。该方案研究了网络化智能压力传感器结构设计原理,实现了网络化智能压力传感器系统硬件设计、网络化智能传感器智能化软件设计。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精度高、功能强、体积小的特点,适于航空、海洋、化学等场所工作。(本文来源于《长春理工大学》期刊2010-03-01)

杨定海,刘品宽,张波[10](2010)在《基于电能测量的网络化智能传感器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IEEE1451智能传感器标准,以ADI公司的ADuC7027微处理器为核心芯片设计了网络化智能电能传感器,开发了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搭建了电能传感器的测试平台,对电能传感器的响应时间和电参数测量精度进行测试,以验证电能传感器原型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机电一体化》期刊2010年02期)

网络化智能传感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现有传感器体积大、功耗大、性价比低等不足,以片内ROM整合CANopen驱动器的LPC11C24低功耗微处理器和基于QT设计的上位机为核心,采用CAN总线技术,设计了体积小、功耗低的嵌入式网络化智能传感器系统。传感器系统的主控芯片LPC11C24以CANopen标准为基础提供多种API接口,可将LPC11C24快速整合至嵌入式网络应用中。在基于QT设计的上位机界面上可方便地完成CAN总线网络上多点传感器的管理与配置。测试结果表明,传感器系统实现了体积小、功耗低、性价比高、功能强和便于扩展的设计目标,加快了智能传感器的开发与应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网络化智能传感器论文参考文献

[1].臧晶,赵常.IEEE1451.2网络化智能传感器校正引擎的研究[J].沈阳理工大学学报.2016

[2].何年清,车俐,刘朝欣,沈通桥,李安锦.基于CAN总线的嵌入式网络化智能传感器系统设计[J].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5

[3].赵宝新.智能传感器的自适应感知和网络化接口研究与设计[D].广东工业大学.2014

[4]..2014全国嵌入式仪表与系统技术会议——嵌入式系统网络化与智能传感器专家论坛[J].仪表技术.2014

[5].王石记,周庆飞,安佰岳.IEEE1451网络化智能传感器接口技术[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2

[6].王小玲.网络化智能传感器通用平台的研究与设计[D].中南大学.2012

[7].陈耿新.网络化智能传感器的即插即用实现机理与方法[D].华南理工大学.2012

[8].黄国健,刘桂雄,洪晓斌,陈铁群.IEEE1451网络化智能传感器的通用建模方法及应用[J].光学精密工程.2010

[9].林雪.嵌入式网络化智能传感器的设计[D].长春理工大学.2010

[10].杨定海,刘品宽,张波.基于电能测量的网络化智能传感器的设计与实现[J].机电一体化.2010

论文知识图

Notice: Undefined index: items in F:\Web\www\cnki.demo.com\app\cnki\tpl\search.html on line 79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F:\Web\www\cnki.demo.com\app\cnki\tpl\search.html on line 79

标签:;  ;  ;  ;  ;  ;  ;  

网络化智能传感器论文_臧晶,赵常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