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园林艺术设计的构思

论园林艺术设计的构思

一、论园林艺术设计中的立意(论文文献综述)

贺瀚[1](2022)在《中国传统美术对园林的影响——评《园林美术(第二版)》》文中研究表明中国传统美术是历代艺术工作者的智慧结晶,流传至今仍具备较大的实际意义,在各个艺术领域中都发挥了指导作用。园林则是一门综合类艺术,在自然界的基础上融合了文学与绘画、建筑与书法等各个门类,其中的山水、树木、花卉、泉石等各个组成部分共同构成了园林的线条与形体、肌理、质感等属性,共同给人以美的享受。由此可见,中国传统美术与园林都属于艺术作品,而中国传统美术对园林形式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进作用。

孟凤梅[2](2021)在《“化境”理论观照下的江南私家园林意境营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意境是中国园林的灵魂与魅力所在,也是中国园林造园所追求的最高目标。然而,如今的国内园林设计已然失去了其固有的“灵魂”与“魅力”,与原有的那种诗情画意与含蓄迷离的园林特色背道而驰,究其根本,这与现代造园家的设计思想与理论认识有关。首先,国内的园林设计师受西方设计思想的影响,盲目照搬西方设计理论与设计案例,从而失去了对本国园林设计特色应有的自信。其次,国内造园家的意识虽有觉醒,且想要试图寻回中国园林之“魂”,但又对本国博大而精深的造境理论存在认识浅薄或含混的状态,故而使国内园林设计出现了意境混杂的现象。有此二因,国内园林设计必定会失去其应有“灵魂”与“魅力”。本文以古人营建的江南私家园林为主要研究对象,以董豫赣老师的化境理论为造境思想,并通过对相关文献的阅读与分析,和结合对现存江南私家园林的实地调研,最终印证与总结出江南私家园林意境的营造之法,从而给予现代造园以启示。化境理论实为中国文人的造园理论,其最终目的即是为了营造出深邃的园林意境,故以化境理论为造境思想来观照江南私家园林意境的营造,旨在能营造出深邃的江南私家园林意境。本文从江南私家园林造园的三要素山石、建筑、植物以及空间布局入手,以“化境”理论为“造境”思想来阐述并论证江南私家园林意境的营造。首先以“化境”理论中的“假借”之法论证与营造江南私家园林“浑然天成的山水意境”;其次以“化境”理论中的“模糊性”原则论证与营造江南私家园林建筑中“模棱两可的含蓄意境”;再次以“化境”理论中阐述的与园林植物相关的部分内容,来论证与营造江南私家园林植物“层出不穷的随机意境”;最后以“化境”理论中的“互成性”原则论证与营造江南私家园林“相反相成的空间意境”。研究江南私家园林意境的营造之法旨在能够给予现代园林设计以些许启示,也旨在使现代造园家寻回中国园林之“根”,找回中国园林之“魂”,营建出具有当代中国特色的园林艺术,“意境”的营造与体现无疑是现代造园家为国内园林艺术“寻根找魂”的最好方法。

杨丹[3](2021)在《中国自然山水园传承探索》文中研究指明中国自然山水园是中华民族风景园林的代表,尤以文人山水园为特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自然山水园滋养于“天人合一”思想,与山水文化相融共生,在政治、经济、人文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随着社会背景、使用需求、技术水平、审美情趣等发展而变化。传承中国特色的自然山水园具有必然性、必要性和可能性。目前与中国自然山水园传承与实践相关的研究,多从传统园林的造园手法出发,对其特征进行描述与概括。本文从中国自然山水园动态发展的历程出发,归纳其演变的特点,并结合当下的时代背景,探索中国自然山水园的传承内涵与传创方法,丰富中国园林艺术传承与创新的理论内容,坚守具有中国特色的风景园林建设之道。本文阐述了传承中国自然山水园的原因和动机,并基于对现有资料的梳理与总结,明确了中国自然山水园的定义,探讨了其形成的渊源、脉络与演进特征,归纳出中国自然山水园传承价值、传承内核、传承原则与传承路径等四方面内涵,并提出了中国自然山水园的传承的“四价值”、“五内核”、“六原则”、“五路径”与“三步法”。中国自然山水园具有社会、文化、生态、美学四个方面的传承价值;包括复合多元的功能定位、师法自然的山水间架、巧妙有机的要素因借、诗情画意的意境营建和美好人居的生态理念等五部分核心内容;并要遵循整体性、地域性、生态性、适用性、协调性、经济性六大传承原则;应通过从地域文脉的传续、功能空间的发展、形式符号的表现、技术手段的运用和材料建构的更新等五条路径实现传承目标。最后,笔者结合子三园设计实践,探讨中国自然山水园传承“相地明旨——立意构园——理微察毫”的创作三步法。研究进一步认识到“天人合一”是中国自然山水园的宗旨,是其深层次的文化基因。中国自然山水园是具有多维度的传承综合体,其传承内涵具有多重性和复合性。中国自然山水园的传承和创新无法割裂,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需要用整体的、辩证的眼光去看待和分析。

韦珊珊[4](2020)在《计成园林美学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计成(1582-1642)是明末造园家、画家、文人。早年从事绘画,游历燕楚,中年以后开始建造园林,前后筑有东弟园、寤园和影园等。年近五十综一生所学,撰写出我国最早也是目前发现的唯一造园专着《园冶》,将造园之术上升至造园之道,终结了“园有异宜,无成法”的历史,为中国园林艺术的营造提供了理论与实践高度结合的经典文本。《园冶》全书采用骈文体结合散文体的写作方法,确立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园林审美理想及实现这种理想的“因借体宜”方法论。计成工诗善画的素养与园林艺术实践相结合的特点,使得该书所体现的园林美学思想成为我国园林美学特别是文人写意园林美学的经典之作,散发着一种普遍存在、跨越时空的园林美学精神,其隽永的内涵历久弥新。本文围绕计成《园冶》深入研究,做出梳理与探讨,以阐明计成的园林美学思想。导论部分综合介绍了与计成《园冶》美学相关的研究现状及其研究意义,并说明了论文展开所遵循的基本思路及所采用的研究方法。第一章总括介绍计成与《园冶》。通过计成的三个身份:画家、文人、造园家和《园冶》书名更替、被禁疑云、流通细节及与日本造园书籍《作庭记》之比较来描摹出计成其人与《园冶》奇书的全貌,并结合其所处时代背景探寻其工诗善画素养对园林审美旨趣形成的影响,从整体上对计成和《园冶》形成认知,为下文造园艺术研究作铺垫。第二章通过对计成园林审美理想“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爬梳,阐明文人写意园林的审美特点和自然观念,同时这种与自然亲和的审美理想还伴有三重审美功能。“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揭示了主观能动“人作”与自然“天开”的辩证关系,明显受到传统哲学—美学“天人合一”观念的影响,并且带有与自然亲和的倾向,这些都成为了计成园林美学自然观念的渊薮。而贯穿于《园冶》全书的生态警语,反应出计成妙法自然的造园理想和生态伦理智慧。作为在明代艺术发展至顶峰的文人写意园林,或多或少影响了域内皇家园林和宗教园林,三者无论是意境的构造还是对自然的态度都趋向一致。与此同时,遥远的英国正经历着如晚明心学勃兴的时期,经验主义哲学成为其社会主流思潮,古典的束缚开始被感性经验逐渐替代,被几何布局占具的园林,半个世纪后被一种模仿中国文人园的“英华园林”所突围。而脱胎于中国园林的日本庭院艺术发展到江户早期(相当于我国明末清初)已形成了同江南文人写意园林迥异的园林审美观念。在与以上四种“他者”简略比较后,计成造园审美理想的独特性愈发显现。而《园冶》中所呈现的这种审美理想还伴有感官陶醉、抚慰心灵、畅神寄情等三重审美功能。第三章以计成“意在笔先,拟入画中”的意境追求为主题,首先从意象与意境、情景交融两个方面考察意境的产生。再以园、诗、画三者意境营造的形式层面与内容层面的趋同性揭示计成园林意境取法诗画的艺术理路。形式层面上,园林“布局”对标诗歌“对仗”,以求在视觉上形成错落有致的形式美感。假山“非常态”造型源自山水画论中的山势形态,以自然集萃之形达至行、望、居、游之林泉精义。内容层面上,园林建造要素以诗歌文字意象为准则,“园景”仿“诗情”,以求突破客观时空限制通往神思妙境。画家绘制山体力求“深远”之态,造园家理水渴求“不尽”之感,“山远水长”皆意使观照主体感知到时空的旷达性,于有限中见无限,谙熟于此的计成于园林实践中通过铺地、掇山等技法营造出外物观赏→主观情化→意境生发的园林意境品赏路径。第四章以“巧于因借,精在体宜”的造园借景法则为中心,考察计成的“贵因”观和借景理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是营造园林的艺术目标,“巧于因借,精在体宜”即是实现艺术目标的具体实践方法。从历史上的“贵因”观念和《园冶》体现出的巧于用“因”展开,联系现有园林实例,详细解读计成所提出的六大借景模式。第五章以计成所造三座园林实践中体现出的美学规范为逻辑线索考察计成造园实践与其美学观念的结合。他善于“因借”原有客观环境在园林中展现出“以小见大”、“蜿蜒曲折”、“虚实相生”的审美意趣。东弟园、寤园建于《园冶》成书前,为计成提供理论储备的实践机遇,影园建造于《园冶》成书之后,可视作其园林美学理论指导造园实践的成功案例。计成不仅是园林美学的倡导者亦是身体力行的实践者。本文尝试从美学、文化史角度切入晚明社会,通过同域内外其他园林和诗画艺术理论的比较研究,对《园冶》展现出的造园主旨、意境追求及其造园法则进行解读,梳理出其整体思路及各造园步骤间的内在美学逻辑,而这套园林美学逻辑迄今不失其先进性与成熟性,值得我们一再研究。

陈真[5](2020)在《基于中国传统园林理水手法的南方住区水景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如今,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我国城市住区建设呈井喷式发展。同时,住宅的商品化,为住区建设提速,也为景观行业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但伴随而来的住区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尤其是水景设计的问题也相继出现。比如,水景位置选择不合理,水量过多面积过大、分布过于分散、空间单一、与周围环境不协调、缺乏内涵与品位等。为了解决水景设计存在的问题,国内外专家学者分别从生态、技术、艺术、文化各个角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也获得一定的研究成果。但面对日趋紧张的城市住区绿地用地上的水景设计现状,仍然是需要研究的新课题。纵观目前我国南方中式住区的水景设计,总体上仍是处在“有”的阶段,有待向“优”的方向提升。中国传统园林具有悠久历史和高超的艺术造诣,在世界造园史上独树一帜。中国传统园林理水手法,是中国造园思想和艺术的结晶,是值得挖掘和运用的宝库与源泉。譬如,传统园林理水蕴含主题思想及意境;根据区域环境与场地的特点进行合理的选址与水景布局;以及“芥子纳须弥——小中见大、以少胜多”的艺术手法等等。其对提高南方中式住区水景设计品位、识别性,以及利用效率,具有一定的启发与借鉴意义。基于以上背景,本论文意在选取中国中小型传统园林作为研究范围,以南方中式风格住区水景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档案资料,调研传统园林理水案例,从中梳理与总结中国传统园林理水手法的思想内涵与艺术特点,并有针对性的将其在南方住区中式水景设计中进行转译与应用。论文绪论,阐述研究的背景,梳理国内外水景研究的现状,并说明研究目的、内容、方法意义及研究框架。与此同时,指出当今南方住区中式水景设计所遇到的问题。接下来第二章,总结中国传统园林理水手法的基本特征及形态类型,归纳其基本理念、基本原则及影响因素,为下文的研究作铺垫;第三章,分析中国传统园林理水手法的构思立意,布局手法及五种“小中见大、以少胜多”的理水手法;第四章,首先分析传统园林理水手法与南方中式住区水景设计的差异,并进一步提出转译的原则与策略、方法。其次,分别从构思立意、总体规划、场地特点与水景布局、水景细节设计等四个方面分析住区水景设计。最后,结合安徽滁州翰林雅院、广西玉林绿地城的两个案例进行分析。总而言之,本论文从传统园林理水手法的现代转译的视角的研究丰富了南方中式住区水景设计理论,并为今后中式水景研究及设计工作提供参考。

罗明[6](2020)在《岭南园林空间营造手法在当代岭南博物馆中的借鉴与运用研究》文中提出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人传统空间观的载体,岭南园林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三大地方类型之一,既具有中国古典园林的传统,又因受到岭南气候和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形成鲜明的地域特点,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岭南园林通过精巧的造园手法使得水石、花木和建筑相结合,形成一个立意丰富、可游可憩、极富体验性的人居环境,其蕴涵的空间智慧至今依旧适用。本论文选取岭南园林和当代岭南博物馆进行关联性研究,试图将岭南园林的空间营造手法合理地运用至当代岭南博物馆的空间设计中。选择当代岭南博物馆设计作为研究成果的落脚点,原因主要有两点:其一,对当代岭南博物馆来说,以人的观展体验为中心、注重人的情感参与已经成为发展的趋势,其体验性设计与岭南园林极富体验性的空间特征非常契合。其二,当代岭南博物馆和岭南园林两者在路径设计、空间组织和意境营造上具有一定的共通性,这种共通性是其他类型建筑不完全具备的。因此,本文着重从路径设计、空间组织和意境营造三个方面深入探寻岭南园林空间与当代岭南博物馆空间的关联性,以此研究岭南园林空间营造手法在当代岭南博物馆中的借鉴与运用。一方面期望使岭南园林的空间艺术在当代得到传承与发扬,另一方面也为丰富当代岭南博物馆的空间体验提供若干解决策略与实现途径,而其中普适化的设计手法,也能为其他类型的当代建筑提供相应的设计参考。本论文的主体结构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述岭南园林空间与当代岭南博物馆空间的关联性,先从岭南园林的角度分析了岭南园林的空间营造特征,再从博物馆的角度分析当代岭南博物馆的发展趋向,阐明其与岭南园林空间特征的相似性,再分别论述当代岭南博物馆设计借鉴岭南园林空间营造手法的重要性与可行性,为本题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第二部分主要从行走路径、视觉路径以及两者的结合三个方面对岭南园林路径设计手法进行解读,分析其路径设计手法在当代岭南博物馆中的运用,得出当代岭南博物馆可借鉴的路径设计策略。第三部分主要从空间与环境的融合、空间整体性、空间渗透性以及空间对比四个方面对岭南园林空间组织手法进行解读,分析其空间组织手法在当代岭南博物馆中的运用,得出当代岭南博物馆可借鉴的空间组织策略。第四部分主要从意象组织、光影设计以及知觉通感三个方面对岭南园林意境营造手法进行解读,分析其意境营造手法在当代岭南博物馆中的运用,得出当代岭南博物馆可借鉴的意境营造策略。最后,通过以上的阐述和分析总结出岭南园林空间与当代岭南博物馆空间的共通点,并基于对岭南园林空间营造手法的借鉴,归纳出当代岭南博物馆的路径设计、空间组织和意境营造的策略。需要说明的是,论文中所举博物馆案例并非都基于园林手法进行设计,但案例的空间特征与相应的园林手法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和共通之处,侧重点放在对于实物的直观感受和体验效果,而不囿于当初设计者的创作意图,以期在当今社会环境和设计语境下,为博物馆或其他类型建筑的设计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参考。

王琳琳[7](2020)在《宋代山水画美学思想下的江南传统私家园林造园艺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宋代是中国历史上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发达、文化艺术高度繁荣的时代。陈寅恪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1]山水画发端于晋,历经隋唐、五代的大力发展,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种在宋代走向巅峰,展现彼时繁荣风采的同时,也为我们重新审视宋代文化提供了思路。古人寄情山水,往往通过诗词书画等形式表达审美情趣及人生理想,而园林正是上述艺术精神物化的集中体现,并以其悠久的历史、辉煌灿烂的艺术成就以及独树一帜的东方意境享誉中外,已成为“中国元素”的象征之一。古建筑园林专家陈从周先生认为:“中国园林,名之为‘文人园’,它是饶有书卷气的园林艺术”。我国园林与书画同受老庄思想的影响,无论水墨丹青还是人工营造的自然空间,都用来“修复自我、安顿内心去处”。清代画家石涛曾“搜尽奇峰打草稿”,而私家园林的产生,则可以使南朝画家宗炳“澄怀观道”“卧”游天下的目标变为现实。中国山水画将情感托付于山水之间,而造园者又将画卷中的情意融进园林的山水布局和景观设计中,这便有了“引画入园,因画成景”的园林画境。江南私家园林是古典园林中的典范,而江南私家园林的造园理念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山水画的理论及绘画技法。本文以宋代山水画的技法及艺术形式为角度切入,分析李成、范宽、马远等画面中的元素形象及艺术规律,比较归纳山水画与造园活动在形式法则的异同。无论是园林中的“亭堂楼榭”,还是“山水泉石”,无论是造园手法的“巧于因借”,还是“曲径通幽”,都与山水画息息相关。两者的相似性体现了其内在精神的共振,差异性则是艺术门类属性的体现。近年,“新中式”以其简洁而富有文脉的风格受到大家的喜爱,而“园林”常作为重要元素参与其中,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对现代建筑和景观设计亦具有重要的艺术参考价值。

于婷[8](2020)在《新中式景观设计中的中国山水画元素应用研究》文中提出我国的传统园林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且始终接受我国传统文化的感染与熏陶,加之西方景观设计理念的融入,形成了今天的新中式的景观设计风格。但在吸收外来设计理念的同时,新中式设计的概念变得越发模糊、不清晰,新中式的发展方向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偏差。为了更好的景观设计效果,需要对于新中式设计中的传统文化元素进行研究,本文通过对新中式景观设计中的中国山水画元素进行分析及应用研究,为新中式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引。本文首先通过理论研究,梳理传统山水画在传统园林设计中的应用以及新中式景观设计发展情况,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中国山水画与传统园林的融合,包括山水画与传统园林的发展,以及其对传统园林的影响。归纳了传统中式园林与新中式景观的发展联系,包括中式景观设计演变、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以及传统中式园林与新中式景观的异同分析。通过以上的理论研究,展开中国山水画元素在新中式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包括山水画的形式语言、要素、建构理法在新中式庭院中的应用,形式语言是造景的重要指引,包含线、色彩、留白三方面;可应用于新中式的要素主要包括山石、水体、建筑、植物四方面;在建构理法方面,本文选取七种进行分析,最后,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融入山水画元素的新中式景观九里桃源和苏州博物馆进行案例分析,研究山水画元素在其中的应用。结合以上的理论研究及案例分析,开展本文的新中式别墅庭院展示区的设计。本文所设计的新中式庭院名为午山雅筑,位于青岛市崂山区,结合山水画元素及特有的地理位置进行设计构思,得出完整的庭院设计作品,是对前述理论分析的实证研究。本文通过对新中式景观设计里中国山水画元素的应用研究,可以更好地明晰山水画元素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为新中式设计提供理论指引。

程瑶[9](2020)在《传统园林意象的艺术美生成研究》文中指出我国园林历史悠久,承载了三千多年的文化底蕴,其特色鲜明、设计风格多样、文化内涵丰富,极具艺术魅力,形成独有的园林设计体系是人类艺术文明的重要遗产。中国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高目的,以求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为宗旨。在当前我国开展改善人居环境背景下园林设计进入了迅猛的发展阶段,全球范围内园林景观设计实践蔚然成风,同时为当今园林设计工作提供大量资源,如何借助传统园林意象营造有秩序有层次有隐喻的园林已经成为传承的重要研究领域,了解古典园林文化的创新发展方向,梳理与解读传统园林意象的内涵特征与艺术美的生成形式,有利于对古典园林文化的深入理解与传承;有利于传统园林意象在当代园林艺术中运用;有利于丰富当代园林设计的艺术内涵与审美价值;有利于框正未来中国景观规划设计的发展方向。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论述:第一部分对于园林意象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内容进行分析,辨析相关概念和理论,对于园林意象进行理论研究综述;第二部分探讨园林空间的形态分析,重点探究影响园林形态的物质与精神因素,突出意象成因的设计形态。第三部分,结合意象生产的理想形态对设计现代园林、发挥设计创新延续文化传承提出观点与方向。

张林[10](2020)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移情现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移情”有传达情感的作用,能够将人的主观情感、意志、动作等一系列的行为活动物化,主客体之间互为主体情况下产生的情感投射,是人的物化和物的人化,是一个从客观物理性经过感知觉达到精神性的深化过程。联想到传统园林意境构成之一就是借助物镜投射人的心境,表达人的主观情感,将物赋予我的情感“以我观物,物物皆着我色”。在这一基础上,以“移情”的视角去审视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情感意境之美,深入研究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移情”的体现与运用,探究古典园林设计中造园者的情感寄托与表达。本文首先以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概况与核心思想以及中西方的移情理论为基础,将移情、移情作用、情感设计、心理学等相互贯通,进一步分析移情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移情的体现及表达方式,通过对古典园林中的移情现象研究,推敲园林中的“情感”抒发,并从造园者差异的角度总结出移情方式的多样性以及形态、色彩、材质和联想等四个方面的表现形式。其次以网师园为例,具体分析传统造园理法中的“移情”,从人、物、情三个方面界定出古典园林中移情的意义及过程。最后总结中国古典园林中移情的运用对现代环境设计的启示,即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关注当下人们的精神需求与情感表达,明确古今园林在服务人群、场所主题、审美特征及材料几个方面存在的客观不同,根据当下的社会环境功能需求传承借鉴古典园林的意境精华,拒绝照抄照搬,注重人类本性的需求并以长远发展的眼光对待园林设计。本篇论文的研究视角对挖掘和借鉴古典园林的艺术价值提出了更多的可能性。一方面展示了中国古典园林中的“移情”现象,从情感的角度对园林意境和精神空间进行解读,另一方面引发深思,重新审视未来的园林设计发展方向,关注结合新时代人们精神方面的追求以及受众的心理需求,营造具有“幸福感”的景观环境,对美好生活生态环境的实现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论园林艺术设计中的立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园林艺术设计中的立意(论文提纲范文)

(2)“化境”理论观照下的江南私家园林意境营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江南私家园林文化传统
        1.1.2 当代人的精神需求
    1.2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创新点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
        1.5.1 国内研究现状
        1.5.2 国外研究现状
第2章 江南私家园林意境初探
    2.1 意境与园林意境概述
        2.1.1 意境概述
        2.1.2 园林意境概述
    2.2 江南私家园林及意境释义
        2.2.1 江南私家园林
        2.2.2 江南私家园林之意境
    2.3 江南私家园林意境营造的影响因素
        2.3.1 自然观的影响
        2.3.2 哲学观的影响
        2.3.3 山水诗与山水画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化境理论与江南私家园林之关联
    3.1“化境”理论阐释
        3.1.1“化境”二字的来源
        3.1.2“化境”理论的提出
    3.2 化境理论的具体内容
        3.2.1“化境”的本质与内涵
        3.2.2 《化境八章》精髓
        3.2.3“化境”理论与江南私家园林
    3.3“化境”理论提炼与印证
        3.3.1“化境”理论之《浑然天成》
        3.3.2“化境”理论之《模棱两可》
        3.3.3“化境”理论之《层出不穷》
        3.3.4“化境”理论之《相反相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化境理论观照下的江南私家园林意境营造
    4.1 浑然天成的山水意境
        4.1.1 读石觅意,问石求境
        4.1.2 以树为衣,借木衬境
        4.1.3 借山赋形,景优境深
        4.1.4 以木为介,水迷幽远
    4.2 模棱两可的含蓄意境
        4.2.1 窗非窗,景非景,亦窗亦景
        4.2.2 山非山,壁非壁,似山似壁
        4.2.3 方非方,曲非曲,亦方亦曲
    4.3 层出不穷的随机意境
        4.3.1 以色传境,色异境异
        4.3.2 以声传境,声异境异
        4.3.3 以香传境,花异境异
        4.3.4 以意传境,意异境异
    4.4 相反相成的空间意境
        4.4.1 虚实相生,空灵幽远
        4.4.2 藏露互补,平中见奇
        4.4.3 疏密有致,张弛有度
        4.4.4 曲直相宜,景移境异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江南私家园林意境营造手法在现代园林设计中的启示
    5.1 取古人之长—启示与继承
        5.1.1 求假它物,不类人为
        5.1.2 居间调节,含蓄不尽
        5.1.3 因时而宜,随机莫测
        5.1.4 互成互补,咫尺重深
    5.2 补今日之短—发扬与革新
        5.2.1 白与灰的互换
        5.2.2 窗与亭的纠缠
        5.2.3 砖与石的碰撞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语与展望
    6.1 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6.2.1 不足
        6.2.2 展望
参考文献
插图注释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3)中国自然山水园传承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中国自然山水园传承的必要性
        1.1.2 中国自然山水园传承的必然性
        1.1.3 中国自然山水园传承的可能性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思路与框架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框架
2 相关概念与理论研究进展
    2.1 相关概念
        2.1.1 中国传统园林与自然山水园
        2.1.2 现代与现代化
        2.1.3 传承及其与创新、传统之间的关系
        2.1.4 文化、地域文化、园林文化与文化基因
    2.2 相关理论研究
        2.2.1 山水城市理论
        2.2.2 新地域文化理论
        2.2.3 场所精神理论
        2.2.4 本土设计理论
    2.3 中国自然山水园研究进展
        2.3.1 古代文献
        2.3.2 近现代文献
    2.4 本章小结
3 溯源:中国自然山水园要义
    3.1 中国自然山水园之根源研究
        3.1.1 自然条件
        3.1.2 政治经济
        3.1.3 哲学思想
        3.1.4 文学艺术
    3.2 中国自然山水园发展历程简述
        3.2.1 远古至清初:从山水审美的起点到山水园林的大发展
        3.2.2 清中叶至今:社会的剧变与山水文化的现代发展
        3.2.3 小结
    3.3 中国自然山水园发展与演变特征
        3.3.1 滋养于“天人合一”的自然山水观
        3.3.2 繁茂因相融共生的山水文化
        3.3.3 异变由多方因素的共同作用
    3.4 本章小结
4 求索:中国自然山水园传承探索
    4.1 影响中国自然山水园传承差异性的时代背景因素
        4.1.1 社会背景的差异
        4.1.2 技术水平的差异
        4.1.3 使用需求的差异
        4.1.4 审美情趣的差异
    4.2 中国自然山水园的传承价值
        4.2.1 社会价值
        4.2.2 文化价值
        4.2.3 生态价值
        4.2.4 美学价值
    4.3 中国自然山水园的传承内核
        4.3.1 复合多元的功能定位
        4.3.2 师法自然的山水间架
        4.3.3 巧妙有机的要素因借
        4.3.4 诗情画意的意境营建
        4.3.5 美好人居的生态理念
    4.4 中国自然山水园的传承原则
        4.4.1 整体性原则
        4.4.2 地域性原则
        4.4.3 生态性原则
        4.4.4 适用性原则
        4.4.5 协调性原则
        4.4.6 经济性原则
    4.5 中国自然山水园的传承路径
        4.5.1 “脉”——地域文脉的传续
        4.5.2 “场”——功能空间的发展
        4.5.3 “形”——形式符号的表现
        4.5.4 “术”——技术手段的运用
        4.5.5 “材”——材料建构的更新
    4.6 本章小结
5 实践:中国自然山水园实践探索
    5.1 中国自然山水园的创作过程
        5.1.1 相地明旨
        5.1.2 立意构园
        5.1.3 理微察毫
    5.2 项目设计实践
        5.2.1 相地明旨
        5.2.2 立意构园
        5.2.3 理微察毫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创新点
    6.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4)计成园林美学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缘由和意义
    二、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三、研究方法
第一章 计成与《园冶》
    第一节 计成其人
        一、画家计成
        二、文人计成
        三、造园家计成
    第二节 《园冶》其书
        一、书名更别,由术到道的升华
        二、全书结构
        三、湮灭疑云
    第三节 《园冶》诞生的社会文化背景
        一、《园冶》诞生之社会背景-纵情欲乐的社会风尚
        二、《园冶》诞生之文化背景-明末思想解放潮流
第二章 计成造园之审美理想: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第一节 计成园林审美自然观的哲学基础
        一、儒家“天人合一”观及所含生态智慧
        二、道家“天人合一”观及所含生态智慧
        三、禅宗“天人合一”观及所含生态智慧
    第二节 “天开”与“人作”在园林史中的渊源
    第三节 计成江南园林与皇家、寺庙园林自然观念之比较
        一、气象万千的皇家园林
        二、静谧超然的宗教园林
    第四节 计成江南园林与域外园林自然观念之比较
        一、“如画”的英国园林
        二、极度抽象自然的日式枯山水
    第五节 计成造园之三重审美功能
        一、感官陶醉: “醉心即是”
        二、抚慰心灵: “烦顿开除”
        三、畅神寄情: “凡尘顿远襟怀”
    小结
第三章 计成造园之意境追求:意在笔先、拟入画中
    第一节 意境的产生
        一、从意象到意境
        二、情景交融
    第二节 园境与诗境
        一、形式层: “布局”与“对仗”
        二、内容层: “园景”与“诗情”
    第三节 园境与画境
        一、形式层:“石形”与“山势”
        二、内容层:“不尽”与“深远”
    第四节 计成造园意境营造的方法
        一、铺地
        二、掇山
        三、文学联想
    小结
第四章 计成造园之法则: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第一节 “贵因”思想
        一、历史传承
        二、继承了贵因思想的计成造园
    第二节 借景实践
        一、因地制宜
        二、因时制宜
        三、借五感
        四、借景窗框
        五、借境
        六、障景
    小结
第五章 计成园林实践中的美学内涵
    第一节 “以小见大”会意之美:以东弟园为例
        一、东弟园园主吴又予
        二、东第园
        三、以小见大,咫尺山林
    第二节 “蜿蜒曲折”线性之美:以寤园为例
        一、寤园园主汪士衡
        二、寤园
        三、蜿蜒曲折,端方非额
    第三节 “虚实相生”生命之美: 以影园为例
        一、影园园主郑元勋
        二、影园
        三、虚实相生,真假相成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5)基于中国传统园林理水手法的南方住区水景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商业房地产的快速发展
        1.1.2 中国传统园林理水手法的现代转译是当前有待深入研究的课题
        1.1.3 现代中式居住区水景设计的问题凸显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对象和相关概念
        1.3.1 研究对象
        1.3.2 基本概念
    1.4 相关研究综述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2 国内研究现状
        1.4.3 国内外研究文献评述
    1.5 研究的内容、方法及框架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5.3 论文框架
第二章 中国传统园林理水特征与形态类型
    2.1 中国传统园林的基本理念: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2.2 中国传统园林理水的基本原则
        2.2.1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2.2.2 因地制宜,随曲合方
        2.2.3 诗情画意,蕴含意境
    2.3 中国传统园林理水的影响因素
        2.3.1 自然环境
        2.3.2 思想观念
        2.3.3 文心画意
    2.4 中国传统园林理水的形态类型
        2.4.1 形态与类型
        2.4.2 布局形态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国传统园林理水的构思立意与手法分析
    3.1 中国传统园林理水的构思立意
        3.1.1 神话主题立意
        3.1.2 文学主题意象
    3.2 因地制宜、随曲合方的理水布局手法
        3.2.1 结合区域环境的水景布局
        3.2.2 结合场地特点的水景布局
    3.3 以小见大、以少胜多的理水手法
        3.3.1 通过水景平面布局扩大视觉效果
        3.3.2 通过水景空间变化扩大视觉效果
        3.3.3 通过水景的设计要素扩大视觉效果
        3.3.4 通过视线的组织扩大视觉效果
        3.3.5 通过借景手法扩大视觉效果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传统园林理水手法在南方住区水景设计中的转译
    4.1 传统园林理水与现代南方住区水景设计的差异与转译原则、策略
        4.1.1 传统园林理水与南方住区水景设计的差异
        4.1.2 传统园林理水手法在南方住区中转译的原则与策略
    4.2 水景的主题意境
        4.2.1 水景主题的意义
        4.2.2 主题水景的构建方法
    4.3 总体规划与水景设计
        4.3.1 尊重自然先天条件
        4.3.2 联系周边景观资源
        4.3.3 总体规划与水景位置选择
    4.4 场地特点与水景布局
        4.4.1 水景设计的原则
        4.4.2 水景空间的规划布局
        4.4.3 水景形态组合
        4.4.4 水源点与流向设计
        4.4.5 地形设计
        4.4.6 观景点与观景路线设计
    4.5 水景细节设计
        4.5.1 倒影设计
        4.5.2 山石与池岸设计
        4.5.3 建筑
        4.5.4 植物配置
        4.5.5 配套设施及小品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南方住区水景设计案例分析
    5.1 安徽滁州翰林雅院水景设计案例分析
        5.1.1 水景的构思与立意
        5.1.2 总体规划与水景设计
        5.1.3 场地特点与水景布局
        5.1.4 水景环境要素设计
    5.2 广西玉林绿地城水景设计案例分析
        5.2.1 水景的构思与立意
        5.2.2 总体规划与水景设计
        5.2.3 场地特点与水景布局
        5.2.4 水景细节设计
    5.3 本章小结
结语
    结论
    研究创新点
    研究的局限性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6)岭南园林空间营造手法在当代岭南博物馆中的借鉴与运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当代博物馆空间体验的多元化趋势
        1.1.2 全球趋同背景下保持建筑的地域特色
        1.1.3 传统与现代建筑空间的有机结合
    1.2 研究范畴及内容
        1.2.1 研究对象的选取
        1.2.2 概念的界定
        1.2.3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3 研究现状
        1.3.1 岭南园林的相关研究
        1.3.2 当代岭南博物馆的相关研究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方法及框架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框架
第二章 岭南园林空间与当代岭南博物馆空间的关联性
    2.1 岭南园林空间营造特征
        2.1.1 岭南园林空间的渗透性特征
        2.1.2 岭南园林空间的垂直性特征
        2.1.3 岭南园林空间的宅园合一特征
    2.2 当代岭南博物馆的发展趋向与岭南园林空间特征的相似性
        2.2.1 寓教于乐的互动体验
        2.2.2 小型化的主题体验
        2.2.3 复合化的功能体验
    2.3 当代岭南博物馆设计借鉴岭南园林空间营造手法的重要性
        2.3.1 传承岭南园林空间艺术
        2.3.2 塑造岭南地域场所精神
    2.4 当代岭南博物馆设计借鉴岭南园林空间营造手法的可行性
        2.4.1 基础环境——岭南文化的开放、融通、务实性
        2.4.2 营造重点——使用者的空间体验感
        2.4.3 空间效果——四维时空的动态连续性
    2.5 当代岭南博物馆借鉴岭南园林空间营造手法的设计方向选择
        2.5.1 路径设计
        2.5.2 空间组织
        2.5.3 意境营造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岭南园林路径设计手法在当代岭南博物馆中的借鉴与运用
    3.1 行走路径的设计
        3.1.1 水平路线的环绕叠合
        3.1.2 垂直路线间的高效联系
        3.1.3 垂直路线的曲折变化
    3.2 视觉路径的设计
        3.2.1 视线牵引
        3.2.2 视线渗透
    3.3 行走与视觉路径的结合设计
        3.3.1 路线与视线的连续
        3.3.2 路线与视线的突变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岭南园林空间组织手法在当代岭南博物馆中的借鉴与运用
    4.1 空间与环境融合
        4.1.1 空间与外围自然环境相互渗透
        4.1.2 在建筑空间中再现自然
        4.1.3 空间表现人文历史环境
        4.1.4 空间适应气候环境
    4.2 空间整体性
        4.2.1 整体中的空间独立表现
        4.2.2 整体中的空间组合序列
    4.3 空间渗透性
        4.3.1 竖向渗透空间——中庭空间
        4.3.2 水平渗透空间——庭院空间
        4.3.3 邻接渗透空间——敞廊空间
    4.4 空间对比
        4.4.1 空间体量对比
        4.4.2 空间主次对比
        4.4.3 空间虚实对比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岭南园林意境营造手法在当代岭南博物馆中的借鉴与运用
    5.1 结合意象组织营造意境
        5.1.1 植物意象营造意境
        5.1.2 水石意象营造意境
        5.1.3 主题性意象营造意境
    5.2 结合光影设计营造意境
        5.2.1 光影营造模糊暧昧的空间意境
        5.2.2 光影营造静谧平和的空间意境
        5.2.3 光影营造清新明快的空间意境
    5.3 结合知觉通感营造意境
        5.3.1 基于视觉体验营造意境
        5.3.2 基于听觉体验营造意境
        5.3.3 基于综合感觉营造意境
    5.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本文的主要结论
    思考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7)宋代山水画美学思想下的江南传统私家园林造园艺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2.1 关于山水绘画的文献研究
        1.2.2.2 关于中国园林的文献研究
    1.3 研究的目的、内容、方法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内容
        1.3.4 论文框架
第2章 宋代山水画中的美学理念
    2.1 宋代山水画的背景与发展概况
    2.2 宋代山水画家的谱系梳理
    2.3 宋代山水画的美学特征
        2.3.1 气韵生动形神兼备
        2.3.2 哲学思想审美意境
        2.3.3 师法自然中得心源
        2.3.4 栩栩如生诗中有画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宋代山水画组成元素和江南园林造园艺术的比较
    3.1 艺术表现手法
        3.1.1 立意在先与相地合宜
        3.1.2 起承转合与前后呼应
        3.1.3 散点透视与移步异景
        3.1.4 “剩水残山”与不规则的构图
        3.1.5 水墨淡彩与粉墙黛瓦
    3.2 画面形象元素
        3.2.1 天地人
        3.2.1.1 天地有大美
        3.2.1.2 可游、可居
        3.2.2 建筑
        3.2.2.1 厅堂
        3.2.2.2 亭台
        3.2.2.3 水榭
        3.2.2.4 道桥
        3.2.2.5 游廊
        3.2.3 山水泉石
        3.2.3.1 山(掇山)
        3.2.3.2 石(置石)
        3.2.3.3 水(理水)
        3.2.4 花草树木
        3.2.4.1 姿态入画
        3.2.4.2 生命如兰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从宋代山水画意看江南园林造园艺术内涵
    4.1 江南古典私家园林的发展概况
    4.2 园中有画画中有园
        4.2.1 画论与园论
        4.2.1.1 郭熙《林泉高致》中的园论
        4.2.1.2 韩拙《山水纯全集》中的园论
        4.2.2 画家与造园者
    4.3 江南园林的艺术内涵
        4.3.1 宛自天开
        4.3.2 曲径通幽
        4.3.3 巧于因借
        4.3.4 虚实相生
        4.3.5 境生象外
    4.4 江南园林造园的意义
        4.4.1 在文化传承上的意义
        4.4.1.1 增加城市内涵
        4.4.1.2 弘扬城市文化
        4.4.2 在改善人居环境上的意义
        4.4.3 在城市绿色生态上的意义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山水画对现代建筑与景观设计的启示
    5.1 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环境观
    5.2 对自然形态的转译与再现
    5.3 写意的继承与发扬
    5.4 空间的转换与律动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插图注释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8)新中式景观设计中的中国山水画元素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方法和框架
    1.5 本章小结
2 中国山水画与传统园林的融合
    2.1 中国山水画
    2.2 中国山水画创作规律
    2.3 中国山水画与传统园林的发展
    2.4 中国山水画对传统园林的影响
    2.5 本章小结
3 传统中式园林与新中式景观
    3.1 中式景观设计的演变
    3.2 中式景观设计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3.3 传统中式园林与新中式景观的异同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中国山水画元素在新中式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4.1 中国山水画的形式语言在新中式庭院中的应用
    4.2 中国山水画的要素在新中式庭院中的应用
    4.3 中国山水画的建构理法在新中式庭院中的应用
    4.4 案例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青岛市崂山区午山雅筑新中式庭院展示区设计
    5.1 区域概况
    5.2 青岛市崂山区午山雅筑新中式庭院展示区基地现状分析
    5.3 崂山区午山雅筑新中式庭院展示区设计理念
    5.4 总体设计与分区设计
    5.5 专项设计
    5.6 单项设计
    5.7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作者简历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9)传统园林意象的艺术美生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意象的基本概念
        1.1.1 意象的含义
        1.1.2 意象的属性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园林意象方面的研究
        1.2.2 园林设计风格方面的研究
        1.2.3 传统园林艺术方面的研究
        1.2.4 传统园林意象在现代园林设计运用方面的研究
2 绪论
    2.1 研究背景
    2.2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2.2.1 选题的目的
        2.2.2 选题的意义
    2.3 研究对象与方法
        2.3.1 研究对象
        2.3.2 研究方法
    2.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2.4.1 研究内容
        2.4.2 技术路线
3 意象与园林设计的相关研究
    3.1 园林意象存在意识形态
        3.1.1 社会环境影响的特色意识
        3.1.2 物质环境影响的表现意识
        3.1.3 文化思想影响的品格意识
    3.2 意象与艺术美
        3.2.1 意象的内涵与特征
        3.2.2 园林艺术美的表现
    3.3 园林设计分类
    3.4 章节小结
4 传统园林意象艺术美特征分析
    4.1 传统园林意象的艺术空间构成
        4.1.1 意象空间在皇家园林中构成
        4.1.2 意象空间在私家园林中构成
    4.2 传统园林意象的艺术情感构成
        4.2.1 意象在园林植物中构成
        4.2.2 意象在园林色彩中构成
        4.2.3 意象在园林声景中构成
        4.2.4 意象在园林建筑中构成
    4.3 传统园林意象的艺术表征
        4.3.1 传统园林意象的艺术寓意表征
        4.3.2 传统园林意象的艺术审美表征
    4.4 传统园林意象的艺术特点
        4.4.1 山水隐逸意象特点
        4.4.2 修饰隐逸意象特点
        4.4.3 细部装饰隐逸意象特点
    4.5 章节小结
5 林意象在当代园林艺术美的生成形式
    5.1 园林艺术美生成技巧
        5.1.1 概念元素的形式构成
        5.1.2 质感与色彩交互统一
        5.1.3 塑造层次感与空间感
        5.1.4 合理布局,协调尺度与比例
    5.2 优化当代园林艺术设计手法
        5.2.1 将传统园林意象要素作为文化载体
        5.2.2 将传统园林意象与现代园林设计思想相结合
        5.2.3 将传统园林意象与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相结合
    5.3 传统园林意象在当代园林艺术美运用
        5.3.1 传统园林情感在当代园林中的再现
        5.3.2 传统象征符号在现代景观中的新运用
        5.3.3 传统园林色彩意象在当代园林中的艺术重组
    5.4 章节小结
6 案例分析
    6.1 传统园林意象与当代园林设计相结合
        6.1.1 传统园林意象艺术美与校园绿地相结合
        6.1.2 传统园林意象艺术美与居住区景观相结合
        6.1.3 传统园林意象艺术美与城市景观提升相结合
        6.1.4 传统园林意象艺术美与旅游风景规划区相结合
    6.2 传统园林意象在庭院景观艺术美的生成
        6.2.1 实际设计案例(一)
        6.2.2 实际设计案例(二)
        6.2.3 庭院景观意象对当代园林艺术美的启示
    6.3 章节小结
7 总结、建议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0)中国古典园林中的移情现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问题提出
    1.2 研究背景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的目的
        1.3.2 研究的意义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外移情设计
        1.4.2 国外移情心理学
        1.4.3 国内园林研究现状
        1.4.4 国内移情研究现状
    1.5 研究内容与方法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6 预期结果
第2章 理论概述
    2.1 园林概念与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
    2.2 中国古典园林的主要内涵及思想
        2.2.1 中国古典园林核心—意境
        2.2.2 诗歌绘画与园林思想同源
        2.2.3 儒释道思想的影响
        2.2.4 隐逸思想
    2.3 移情理论
        2.3.1 移情的概念
        2.3.2 西方移情思想
        2.3.3 中国传统意义的移情
        2.3.4 现代心理学中的移情
        2.3.5 移情作用
    2.4 移情设计
        2.4.1 移情在设计方面的运用
        2.4.2 移情与情感化设计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中国古典园林中移情的分析与表达
    3.1 园林设计中“移情”的提出
    3.2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移情现象分析
        3.2.1 运用移情的可能性
        3.2.2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移情现象
        3.2.3 移情方式不同的原因分析
    3.3 中国古典园林中移情的表现形式
        3.3.1 通过形态模仿引发情感
        3.3.2 通过色彩搭配丰富情感
        3.3.3 通过材质属性传达情感
        3.3.4 通过联想过程酝酿情感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以网师园为例-分析移情在古典造园理法中的运用
    4.1 问名书写情感
        4.1.1 问名
        4.1.2 园名中的思想文化移情
        4.1.3 网师园问名体现隐逸之情
    4.2 相地结合情感
        4.2.1 相地
        4.2.2 网师园选址落实隐逸之情
    4.3 立意述说情感
        4.3.1 立意
        4.3.2 人文情怀的抒发之情
        4.3.3 自然山水的崇尚之情
        4.3.4 局部造景的联想之情
        4.3.5 网师园立意饱含渔隐之情
    4.4 布局表达情感
        4.4.1 布局
        4.4.2 网师园布局彰显渔隐之情
        4.4.3 网师园中的“动”“静”空间
    4.5 意境渲染情感
        4.5.1 意境空间的营造
        4.5.2 网师园意境营造中的情感抒发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移情运用对现代园林设计的启示
    5.1 现代园林设计问题分析
        5.1.1 中西思想文化风格的融合
        5.1.2 .现代风景园林的意境特征
    5.2 现代造园与古代造园的对比分析
        5.2.1 服务人群不同
        5.2.2 应对场所主题性
        5.2.3 审美特征的变化
        5.2.4 现代材料的运用
        5.2.5 情感需求多元化
    5.3 古典园林中的“移情”对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启发意义
        5.3.1 以人为本,意境传承
        5.3.2 情感理解,心灵共鸣
        5.3.3 生态建设,绿色发展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等

四、论园林艺术设计中的立意(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传统美术对园林的影响——评《园林美术(第二版)》[J]. 贺瀚. 世界林业研究, 2022(01)
  • [2]“化境”理论观照下的江南私家园林意境营造研究[D]. 孟凤梅. 齐鲁工业大学, 2021(02)
  • [3]中国自然山水园传承探索[D]. 杨丹. 浙江大学, 2021(01)
  • [4]计成园林美学思想研究[D]. 韦珊珊. 山东大学, 2020(04)
  • [5]基于中国传统园林理水手法的南方住区水景设计研究[D]. 陈真.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5)
  • [6]岭南园林空间营造手法在当代岭南博物馆中的借鉴与运用研究[D]. 罗明.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7]宋代山水画美学思想下的江南传统私家园林造园艺术研究[D]. 王琳琳. 齐鲁工业大学, 2020(02)
  • [8]新中式景观设计中的中国山水画元素应用研究[D]. 于婷. 山东科技大学, 2020(06)
  • [9]传统园林意象的艺术美生成研究[D]. 程瑶. 安徽农业大学, 2020(04)
  • [10]中国古典园林中的移情现象研究[D]. 张林. 江西师范大学, 2020(12)

标签:;  ;  ;  ;  ;  

论园林艺术设计的构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