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兵
摘要:运动技能是指在运动过程中通过学习而掌握的按一定技术要求所完成动作的努力,是在大脑皮层控制调节下的器官有目的地按照一定程序进行的随意运动。运动技能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运动条件反射过程,在教学中,若根据运动技能的形成阶段的心理、生理特点进行恰当的教学设疑,则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
关键词:体育教学;设疑;教师;学生
设疑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的内容设立合理恰当的疑问,以达到促进教学任务完成的一种教学手段。设疑时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步步深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共同参与,以达到教学的目的。
通过在教学一线的长期实践,经过积累、实践再积累、再实践的经验总结,笔者认为,体育教学设疑是一个“点——线——面——体”四部分串连起来的教学方法。
一、体育教学设疑与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紧密相连、不可分割
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可分为形成动作初期的泛化阶段,初步准确掌握个别动作的分化阶段,提高动作质量的巩固阶段,动作达到熟练技巧程度的自动化阶段。最重要的是,这四个动作阶段均有其心理和生理特点。
可以运用对比的方法,根据四个动作阶段不同的心理和生理特点,结合实际教学内容通过体育教学设疑进行教学,与不通过教学设疑进行的教学进行比较。
体育教学设疑阶段形成表:
从上图显而易见,体育教学设疑和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紧密相连,不可分割。
二、体育教学设疑是一个点——线——面——体四部分串连起来的教学方法
首先,“点”的讲解、示范突出重点。
体育教学中的讲解、示范都是建立条件反射的开始。这个时期神经过程处于泛化阶段,内抑制过程为精确建立,肌肉运动感觉的感受性差,注意范同狭窄,知觉不准确,没有形成正确动作的肌肉感觉,记忆痕迹尚未形成。表现出做动作吃力、紧张、不协调,控制能力差,并伴有多余和错误的动作。因此,教学设疑内容应偏重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了解动作的结构、规格、要领和完成动作的方法等。
如:教前漆翻动作时,可设问:“滚翻时身体为什么要团身紧抱像球一样呢?”、“在排球垫球时手臂动作的要点(插——夹——提)是什么?”、这种“点”的设疑,即抓住了动作的重点与难点,又激发了学生回答问题的兴趣和热情。
其次,“线”的理解、应用串成一线。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有意识地向学生设疑,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技术、技能和经验积极思维,理解新动作,新技术,获得新的概念。在“点”串“线”的过程中,这个时期神经联系处于分化阶段。这个阶段的神经过程逐步形成了分化型抑制,大脑皮层中枢留下了记忆痕迹,反馈系统发生作用,有了知觉体验,对运动技能的内在规律有了初步了解,兴奋与抑制的相互作用是神经联系相对稳定和精确地建立,自我发现错误能力增强,动作的练习趋向协调,动力定型逐渐建立。表现在做动作时逐渐消除牵强、紧张现象,多余动作和错误动作逐渐减少,较能准确地完成动作。教学设疑内容,应在粗略掌握动作的基础上,揭示动作的内在规律,加深动作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的理解,帮助学生消除多余和错误的动作,逐步建立正确动作的动力定型。
如教“背向滑步推铅球”动作技术时设问“为什么背向滑步推铅球要比侧向滑步推得远?”让学生得出因力工作距离长的结论。接着教师示范、讲解,让学生细致观察,从而使学生“温故而知新”,很快懂得“背向滑步”的动作技术更优越。
再次,“面”的复习、巩同照顾全面。
教师对学生学过的教学内容和技术动作,做复习、巩围的设疑,使学生真正掌握动作技术,提高动作技能:
在“线”织“而”的结合中,神经联系处于巩同阶段。在这个阶段里,不但大脑皮层感觉中枢留下新的运动技能痕迹,皮层运动区也留下该形式的记忆痕迹,同时动作的某些环节还能不受意识控制完成,皮层的兴奋与抑制过程无论在时间、空间上都更加集中,动作更为精确、协调、省力。这时,根据教材的深浅,学生接受能力的强弱,技术水平的高低,理解能力的快慢等情况,设疑要有严密的逻辑性,以此引导学生按照教材的自然逻辑系列形成有条理的逻辑思路,做到有的放矢。
如:背越式跳高教学时,让学生自己练习4至10次后设疑:1.身体前冲造成起跳用力方向向前不向上是什么原因?2.“坐”杆是怎样引起的?3.杆上动作僵直怎样克服?
这样,学生在练习中积极思维,通过教师的启发,自己可发现完不成动作的原因。
最后,“体”的综合、分析形成体系。
教师有意识地引导综合、分析某技术动作细节,把知识和技能创造性酌纵向连贯、横向沟通,形成体系。
在“面”组“体”的过程中,神经联系处于动力定型和自动化阶段,也是技能掌握的熟练阶段。这时,神经过程的兴奋与抑制在空间和时间上更加稳定和精确,完成动作技能主要依靠本体感受性的反馈机制来调节控制。动作顺序的实现是以连锁反应方式出现,动力定型巩固,反应灵敏迅速,注意范围更为宽广,运动表象更加明晰,完成动作时意识作用很小,动作优美、协调、熟练、轻快有力,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和灵活性。这个阶段教学任务和设疑内容应是巩固发展已形成动作的动力定型,改进动作的某些细节,提高动作技能,并能在各种条件下都能灵活自如地完成动作。
例如:在讲述篮球脚步动作的转身技术时,可向学生设疑“转身有两种方法,我们先研究一下前转身技术,另一种转身技术请同学们思考。”此时课堂气氛活跃,众说纷纭,还有一种什么转身技术呢?这样,为后转身的教学埋下伏笔,使前转身和后转身前后呼应,有时还可顺着教学的思路提出更深更远的疑问。
三、体育教学设疑在体育教学实践工作中的可行性研究和建议
首先,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把握住教材的重点、难点和系统性,还要善于发现新旧教材之间的矛盾和相互渗透。运用准确、精炼的语言进行设疑。同耐,教师还可根据设疑的目的,进行适当的启发、追问或反诘,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其次,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向学生设疑提出一个或几个问题,但不宜过多?另一方而,教师设疑后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和回答时间,不能马上又提问题或指定学生回答,但学生回答后,才能评价学生的答案或提出另一个问题。
最后,教师设疑应面向全体学生,好中差的学生都要照顾。对不同难度的问题,要适当地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回答,教师对学生回答的问题要根据情况给予总结评价,多肯定优点,指明不足,提示思考方法,做出正确的结论。
综上所述,在体育教学中合理恰当地运用设疑,在设疑过程中注意设疑的点——线——面——体的串联性,能起到巩固学生已有技能和尽快掌握新技能的作用,在教学上确实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大冈中学
邮政编码:22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