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四极矩论文_陈加幸,乔豪学

导读:本文包含了电四极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电势,原子核,谐波,原子,角动量,张量,核裂变。

电四极矩论文文献综述

陈加幸,乔豪学[1](2019)在《电四极矩对高次谐波产生的贡献》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数值求解强场近似下单电子原子的含时薛定谔方程,研究了在强线偏振激光场下,氢原子电四极矩对高次谐波产生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在强激光场的作用下,在偶极矩的影响下氢原子能够产生奇次谐波,当激光场强度增加到一定值时,氢原子在电四极矩的作用下产生了偶次谐波.根据谐波功率谱和时频分析图并结合半经典"叁步模型"分析了偶次高次谐波产生机制,并对产生的物理现象做出了合理的解释.(本文来源于《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纪晨晨,胡洁[2](2018)在《旋波近似下光场与原子电四极矩的相互作用对原子基态的修正》一文中研究指出光场与原子的相互作用是量子光学研究的最主要问题之一,处理光场和物质的相互作用可以在不同的理论框架中进行.本文依照半经典理论对该问题进行研究,考虑了一个金属碱原子与振荡光场的谐振耦合在旋波近似下的结果,研究并对比了不同原子序数的碱金属原子的电偶极项和电四极项与光场相互作用对原子基态的影响.(本文来源于《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2期)

卢本全,张婷贤,李冀光,常宏[3](2016)在《电子关联效应对Sr原子5s5p~(1,3)P能级超精细常数的影响及重新评估~(87)Sr原子核电四极矩》一文中研究指出精确的~(87)Sr原子5s5p ~(1,3)P态超精细常数对锶原子光晶格钟是必要的原子结构参数[1]。同时,结合精确测量的电四极超精细常数(B)和准确计算的电场梯度B/Q是一个有效获取原子核电四极矩Q的方法。在锶超冷原子平台中,我们可以准确测量B值并且结合我们计算的电场梯度B/Q确定其原子核电四极矩。进一步,我们重新评估了Sr原子核几个同位素的电四极矩值[2]。在本文中,我们利用基于多组态Dirac-Hartree-Fock方法的GRASP2K[3]程序包计算了锶中性原子5s5p ~(1,3)P态的超精细常数A和B值。计算过程中,我们考虑了不同的关联效应,特别是原子芯中(本文来源于《第六届全国计算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6-08-05)

吴波,王伟杨,常山[4](2016)在《电四极矩定义和计算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四极矩在电磁学和原子核物理中有着重要应用,但并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本论文研究了电四极矩定义具有主观性和任意性,探讨了引入约化电四极矩张量的必要性,最后讨论了约化电四极矩张量计算电荷体系电势的优势与应用.(本文来源于《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1期)

陈春杏[5](2015)在《原子核基态电四极矩的理论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原子核电四极矩(nuclear electric quadrupole moment, NQM)是探测原子核电荷分布偏离球对称程度的物理量,是表征核素基本性质的重要参数之一,也是理解核物质结构,检验核模型、核子-核子相互作用等重要的基本观测量之一。经过几十年的研究,人们对电四极矩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并发展了多种微观的计算方法,但到目前为止,其理论计算和实验测量仍不尽完善。目前大部分电四极矩的理论研究主要针对某些同位素链或者某几个核素,同时,许多电四极矩的理论值与实验值仍然存在较大的分歧。对原子核电四极矩调研表明,目前已测基态电四极矩核素数目仅占已测基态质量核素数目的22%左右,因此,对原子核电四极矩展开理论研究并给出理论预言非常必要。本文主要对电四极矩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研究工作。(1)基于原子核内禀电四极矩的积分表达式,经过一系列复杂的推导,给出了系统地计算电四极矩的普适性公式,该公式密切依赖于原子核的自旋J、核电荷数Z、质量数A、核电荷半径Rc以及形变参数(ββ2,β4)。此理论公式通过最新的核电荷半径Rc(均方根偏差为0.022fmm)的表示形式,考虑了核壳效应、同位旋效应等影响。(2)应用本文给出的公式对原子核基态电四极矩进行理论计算,基于Weizsacker-Skyrme(WS)宏观-微观核质量模型(WS3.2、WS*、WS3.6、WS4)以及Hartree-Fock-Bogolyubov(HFB)微观核质量模型(HFB21、HFB27*)给出的形变参数计算了527个(Z≥8,A≥16)原子核基态电四极矩。重点讨论了基于质量精度最高的WS4模型(原子核质量均方根偏差为0.298MeV)和HFB27*模型(原子核质量均方根偏差为0.500MeV)给出的形变参数计算结果与实验值之间的差异,其均方根偏差分别为0.552b和0.657b,平均偏差为0.309b和0.404b。许多核素理论计算结果能够很好地再现了实验值,较轻核区域电四极矩均方根偏差较小,较重核区域电四极矩均方根偏差较大。另外分别比较了奇偶核、偶奇核以及奇奇核的均方根偏差,奇奇核的均方根偏差最大,偶奇核较大,奇偶核最小。此外,还比较了38个幻数核基态电四极矩,基于WS4模型和HFB27*模型给出的形变参数计算结果的均方根偏差分别为0.271b和0.226b,比总的527个核基态电四极矩均方根偏差小得多,说明了我们的计算公式中通过核电荷半径来考虑其壳效应及同位旋效应是合理的。(3)本文的计算结果与微观壳模型计算结果以及最小二乘法拟合实验数据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基于WS4模型给出的形变参数计算结果与微观壳模型计算结果以及最小二乘法拟合实验数据计算结果相差甚微,基于HFB27*模型给出的形变参数计算结果稍差一些。(4)电四极矩与核电荷半径密切相关,本文分别利用核电荷半径的实验值与理论值作为输入量计算了核电四极矩,以WS4和HFB27*模型为例,对同时具有电四极矩及核电荷半径实验值的385个核素进行对比,其均方根偏差分别是0.477b和0.598b,说明核电荷半径的精度对电四极矩的影响非常大。(5)利用本文给出的电四极矩普适性计算公式,对161个已知核基态自旋且未测核基态电四极矩的原子核进行了理论预言,在一定程度上扩充了核电四极矩的数据。较轻核区域电四极矩值较小,较重核区域电四极矩值较大,说明在较重核区域许多核素存在较大形变,这种趋势与目前所有实验数据得到的结果一致。本文对电四极矩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电四极矩与壳效应、同位旋效应及核形变密切相关,其中壳效应、同位旋效应可通过核电荷半径合理地体现。同时,通过本文给出的核电四极矩普适性公式,可进一步检验不同模型给出的核形变参数的合理性。(本文来源于《广西师范大学》期刊2015-04-01)

龙春红,梅花,张嫣,宋邦艳,李志攀[6](2014)在《原子核电四极矩跃迁强度新经验公式》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分析8≤Z≤100偶偶原子核电四极矩跃迁强度B(E2:0+→2+)与2+态激发能E(2+)实验数据,提出了原子核电四极矩跃迁强度新经验公式B(E2:0+→2+)=33.65Z2 A-0.71 E-1(2+).(本文来源于《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4年05期)

黄亚伟,陈敏[7](2011)在《原子核电四极矩与叁轴形变参量γ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四极矩是表征核电荷分布偏离球对称程度的重要参数,与核形变参量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但一直以来只给出了电四极矩Q与轴对称形变参量β(或ε)之间的关系。文章从原子核表面在球坐标中用球谐函数展开式出发,导出了原子核电四极矩Q与叁轴形变参量γ的关系,并对结果进行了讨论。(本文来源于《文山学院学报》期刊2011年06期)

郭松[8](2009)在《~(174)Re中基于不同组态的转动带中的跃迁电四极矩(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Branching ratios between the interband and intraband transitions have been extracted from the in-beam γ spectroscopy data of Odd-odd 174Re.Interband transitions between two rotational bands can be explained by band mixing theory.When two levels from different bands have the(本文来源于《IMP & HIRFL Annual Report》期刊2009年00期)

张春早,武奇[9](2010)在《电四极矩及其在原子核物理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小区域电荷电势的多级展开式出发,重点讨论电多极矩中的电四极矩,从矩阵的角度阐述电四极矩的含义.利用电四极矩对原子核的形状和形变的大小作出定量的分析与判断,为电四极矩的学习、教学和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本文来源于《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0年03期)

金日光[10](2009)在《当代原子核电四极矩的理论危机和电极矩群子结构实体》一文中研究指出原子核是一个具有正电荷(质子)分布的带电体。这种带电体常以多极状态存在。这样就出现了电四级矩的物理概念,用来反映原子核的形状及其核在电场中的作用。因此原子核的电四级矩理论有重要的意义,但长期以来由于弄不清电四级矩的实体,这个理论实际上停止不前,越来越受到各方面(本文来源于《科学中国人》期刊2009年07期)

电四极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光场与原子的相互作用是量子光学研究的最主要问题之一,处理光场和物质的相互作用可以在不同的理论框架中进行.本文依照半经典理论对该问题进行研究,考虑了一个金属碱原子与振荡光场的谐振耦合在旋波近似下的结果,研究并对比了不同原子序数的碱金属原子的电偶极项和电四极项与光场相互作用对原子基态的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电四极矩论文参考文献

[1].陈加幸,乔豪学.电四极矩对高次谐波产生的贡献[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19

[2].纪晨晨,胡洁.旋波近似下光场与原子电四极矩的相互作用对原子基态的修正[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3].卢本全,张婷贤,李冀光,常宏.电子关联效应对Sr原子5s5p~(1,3)P能级超精细常数的影响及重新评估~(87)Sr原子核电四极矩[C].第六届全国计算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术会议论文集.2016

[4].吴波,王伟杨,常山.电四极矩定义和计算探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5].陈春杏.原子核基态电四极矩的理论计算[D].广西师范大学.2015

[6].龙春红,梅花,张嫣,宋邦艳,李志攀.原子核电四极矩跃迁强度新经验公式[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7].黄亚伟,陈敏.原子核电四极矩与叁轴形变参量γ的关系研究[J].文山学院学报.2011

[8].郭松.~(174)Re中基于不同组态的转动带中的跃迁电四极矩(英文)[J].IMP&HIRFLAnnualReport.2009

[9].张春早,武奇.电四极矩及其在原子核物理中的应用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10].金日光.当代原子核电四极矩的理论危机和电极矩群子结构实体[J].科学中国人.2009

论文知识图

转动带的电四极矩值随自旋的变...

标签:;  ;  ;  ;  ;  ;  ;  

电四极矩论文_陈加幸,乔豪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