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江县中医医院;四川泸州646200)
【摘要】目的研究对急性期周围性面瘫采用温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周围性面瘫急性期住院患者,随机分组后均给予醋酸泼尼松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温针灸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以及面部残疾指数评分差异性。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3.33%,观察组达到90%。且在治疗后观察组FDI躯体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醋酸泼尼松片联合温针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对患者面部神经及肌肉的控制改善效果更佳,具有应用价值。
【关键词】周围性面瘫;温针灸;临床疗效;FDI评分
周围性面瘫也被称为面神经麻痹,主要由于茎乳孔内面神经发生非特异性炎性反应而导致患者无法自主控制面部神经,主要表现为口眼歪斜、面部表情僵硬,直接影响到患者生活质量[1]。本次研究通过对比观察了在醋酸泼尼松片基础上联合温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2016年6月至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周围性面瘫(急性期)住院病患共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两组。对照组中男女比例为17:13;年龄区间处于29-51岁,平均年龄(41.47±3.02)岁;急性期病程处于3天内,平均病程(1.64±0.46)天。观察组中男女比例为18:12;年龄区间处于30-52岁,平均年龄(41.96±2.96)岁;急性期病程处于3天内,平均病程(1.71±0.52)天。两组研究对象均存在口角歪斜、表情僵硬、面部歪斜、眼裂增加、口角漏气情况,均属于单侧神经麻痹,组间基础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一般方法
两组入院后均给予醋酸泼尼松片,每日给药3次,每次10mg,分早中晚服药。于用药第六天开始仅早晚服药,删减中午药物,单次用药剂量不变。于用药第十天开始每日仅服药1次,早晨服药,剂量减至5mg,连续用药10天。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温针灸治疗,选择颧髎穴、太阳穴、阳白穴、地仓穴、下关穴、颊车穴,上述为患侧取穴;选择合谷穴为健侧取穴。针灸针选择0.35mm直径、40mm长度,取一段约15mm的艾灸条,入院一周针灸轻柔刺激,一周后平补平泻、强化刺激。温针灸取下关穴,每日1次,每次2根艾灸条,连续治疗6次自后间隔1天再行温针灸操作,如此反复,共治疗24次。
1.3观察指标[2]
以FDI躯体功能评分判定患者面部残疾指数,分数越高则越优。
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患者面部表情基本自然,能够自主闭合眼裂,鼻唇沟双侧基本对称,口角未发生歪斜现象;有效——患者面部表情基本自然,鼻唇沟变浅,眼裂能够闭合但并不完全,还需持续治疗;无效——患者面部表情不自然,鼻唇沟变浅,眼裂无法自主闭合。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本组研究对象的临床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工作,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数据,以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若p<0.05,则表示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效果
统计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显示对照组为73.33%,观察组为90%(p<0.05),详见表一。
3讨论
急性期周围性面瘫会明显影响患者面部表情。临床医学认为,周围性面瘫主要由于风寒和病毒感染造成面部局部神经血管发生痉挛,之后逐渐演变为神经水肿、缺血[3]。临床治疗上应以消肿、抗炎、修复受损神经为主,避免神经变性导致永久性面瘫[4]。
从中医角度来看,面瘫属于口眼歪斜范围。由于周围性面瘫急性期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面部表情肌群无法准确控制,面部神经运动障碍,其发病位置为面部经脉以及经筋[5]。由于患者正气缺乏、脉络空虚而出现口角歪斜、无法完全闭合眼裂、无法用力皱眉头。在风邪入侵后,患者气血阻滞,经筋缺乏濡养。以温针灸刺激面部神经以及穴位可达到通络止痛的效果。研究中选择的下关穴、太阳穴能够通经络,缓解疼痛;合谷穴能够刺激面部神经,促使循经感发出;地仓穴属于重要穴位,主治口角流涎;阳白穴为少阳与阳维脉交汇之处,针灸刺激下可疏经散风、通络止痛;颊车穴能够通络开关。
根据研究数据结果,单纯应用醋酸泼尼松片治疗的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3%,而联合应用温针灸治疗的观察组总有效率达到90%。入院时对照组FDI躯体功能评分平均为(14.64±0.75)分,此时观察组平均为(14.61±0.69)分。经过醋酸泼尼松片药物治疗,对照组FDI躯体功能评分上升至(21.71±0.58)分,此时观察组在联合温针灸治疗下上升至(26.15±0.43)分。证实在醋酸泼尼松片的消炎治疗基础上联合温针灸对神经与穴位的刺激,可更有效改善患者面部神经自主支配能力。
参考文献:
[1]孙恒聪.辨证分型结合温针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5,v.26;No.23705:1175-1176.
[2]韩燕,陶文剑,田青乐.温针灸翳风穴为主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12,v.2005:376-377.
[3]佘畅,钟欢,熊健,常小荣.风池穴刺络拔罐配合针刺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7,v.3601:38-40.
[4]刘世静,王宝奇.温针灸联合刺络拔罐法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临床疗效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v.217:131-132.
[5]江进忠.穴位透刺配合电针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4,v.607: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