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寒基因论文_刘焕,赵娟莹,郑琪,车文斌,张丽丽

导读:本文包含了抗寒基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基因,油菜,拟南芥,生理,生长点,天山,冬小麦。

抗寒基因论文文献综述

刘焕,赵娟莹,郑琪,车文斌,张丽丽[1](2019)在《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抗寒基因的克隆及功能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寒害是限制小麦产量、影响小麦稳产性最重要的非生物逆境因素之一。近年来,黄淮麦区寒害(倒春寒)频繁发生,导致小麦产量和质量下降,因此挖掘小麦抗寒相关基因,通过基因工程途径改良小麦抗寒性意义重大。OsCOLD1是水稻的一个重要耐寒基因,本研究以陕西关中麦区抗寒性突出的主栽小麦品种小偃22为材料,采用同源克隆的方法获得了水稻耐寒基因OsCOLD1在小麦中的同源基因TaCOLD1,该基因序列全长2192bp,ORF长为1407bp,共编码由468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疏水性蛋白,分子量约为53.47kDa,等电点PI为9.23,含有12个外显子、11个内含子,具有ABA/GPHR功能域。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该基因与乌拉尔图小麦具有99%的同源性;启动子元件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包含ARE、GARE、MYB、MYC等多种逆境胁迫应答相关元件;亲水性及其稳定性分析显示该蛋白的GRAVY值为0.462,不稳定系数(Ⅱ)为40.54;磷酸化位点分析显示含有16个丝氨酸、6个苏氨酸和1个酪氨酸磷酸化位点。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该基因在不同冷处理时间段的表达有着明显的差异,其在冷处理5h时表达量最高;同时,该基因在干旱、高盐和ABA非逆境胁迫下表达量明显上升;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该基因表达蛋白位于细胞膜上;基因功能鉴定表明,TaCOLD1的超表达能明显提高转基因拟南芥的抗寒性。上述研究结果为进一步解析TaCOLD1提高小麦抗寒性的机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摘要集》期刊2019-08-11)

靳志飞,吴明华[2](2019)在《果树抗寒相关基因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温度是影响果树生长发育、果品产量及品质的重要的环境因子之一。低温会对果树的细胞结构造成伤害,引发树体物质代谢紊乱,甚至引起死亡。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果树树体对低温胁迫相关基因的响应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果树低温胁迫诱导表达的基因,根据其调控的方式,主要分为以下2类,一类是通过调控抗寒基因的表达、寒冷信号传导等过程来提高植物的耐寒性的调控基因;另一类是与提高植物抗寒性直接相关的功能基因。该文介绍了果树抗寒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以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安徽农学通报》期刊2019年14期)

任美艳,唐宽刚,薛敏,郭慧琴,王茅雁[3](2019)在《沙冬青AmNAC3转录因子基因在抗旱性和抗寒性中的功能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强抗逆植物沙冬青Am NAC3转录因子基因在抗旱性和抗寒性中的功能,首先利用半定量RT-PCR方法对该基因进行了表达分析。结果表明,在室内培养的沙冬青幼苗中,Am NAC3有一定量的基础表达,在干旱胁迫下其转录水平明显上调,而在低温胁迫下其表达上调较弱。然后利用5'RACE技术获得该基因的5'端序列及全长cDNA序列,并利用RT-PCR方法克隆到其全长编码区(846bp)。将编码区片段构建到植物表达载体上,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获得转基因拟南芥。进一步分析表明,转基因拟南芥对于干旱和低温胁迫的抗性表型与野生型无明显差异,但其离体叶片的失水率和气孔开度均大于野生型。此外,转基因幼苗中气孔开闭相关基因ABI1和ABI2的表达量降低。这些结果表明,Am NAC3可能主要在响应干旱胁迫和调节气孔开闭及叶片保水性中发挥功能,而在抵抗低温胁迫中无明显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工程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刘红艳[4](2019)在《正义和反义EuCCS联合EuCu/ZnSOD1双基因转化巨尾桉与抗寒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 SOD,CSD)是植物中主要的活性氧清除剂,CSD的激活主要有CCS依赖途径和非CCS依赖途径。为研究CCS与CSD1在低温胁迫下的关联性,利用双基因植物二元表达载体,构建了过量表达CSD1(细胞质CSD)和CCS的pBD-EuCSD1+CCS以及过量表达CSD1同时CCS沉默的pBD-EuCSD1+antiCCS双基因植物二元表达载体。本文通过优化巨尾桉转化再生体系再生出转pBD-EuCSD1+CCS和pBDEuCSD1+antiCCS巨尾桉,筛选出转基因阳性巨尾桉;比较转基因阳性巨尾桉的抗寒性,筛选得到抗寒性强的转基因巨尾桉;对其进行生理生化研究,探究CCS与巨尾桉抗寒性的关系。结果如下:优化了巨尾桉转化再生体系:采用巨尾桉的茎为再生材料;芽分化培养基为:1/2 MS+0.1 g肌醇+30 g蔗糖+0.05 mg/L TDZ+0.5 mg/LNAA;芽生长培养基为:1/2 MS+0.1 g肌醇+30 g蔗糖+0.3 mg/L 6-BA+0.15 mg/L IBA。通过检测筛选,得到了16株转pBD-EuCSD1+CCS阳性巨尾桉,10株转pBDEuCSD1+antiCCS阳性巨尾桉。进行-15℃冷冻处理后,发现CCS过表达的巨尾桉抗冻性更强。CCS过表达的有9株可以耐受6 h冻害胁迫无萎蔫现象,正常培养后没有冻伤表型;CCS表达量降低的仅有F-10的抗冻能力较强;野生对照及转基因阴性对照巨尾桉均完全死亡。4℃低温胁迫检测SOD酶活,发现EuCSD1+CCS巨尾桉的SOD酶活性大部分高于EuCSD1+antiCCS巨尾桉。CCS过表达巨尾桉中SOD酶活性受胁迫后整体比CK高,CCS表达量降低的转基因巨尾桉中SOD酶活性进行低温胁迫前高于CK,受胁迫后低于CK。QPCR分析转基因植株的EuCSD1、EuCCS和EuGR在低温胁迫下的表达,发现转入了EuCSD1+CCS巨尾桉中CSD1和CCS的含量远高于EuCSD1+antiCCS巨尾桉。CCS过表达巨尾桉中CCS的变化趋势与CSD1的变化趋势一致呈先增高后降低;CCS低表达巨尾桉中CCS的表达量无明显变化,表达量较低。可见,响应低温胁时,CCS是激活CSD1的主要途径,提高了巨尾桉的抗寒性。GR与CSD1和CCS的变化趋势无明显相关性,但推测GR会参与巨尾桉抗冻胁迫反应。比较转EuCSD1+CCS与EuCSD1+antiCCS巨尾桉木质素含量,EuCSD1+CCS巨尾桉中检测到6株木质素含量比CK高,剩下两株Z-14和Z-16木质素含量比CK低;检测的3株EuCSD1+antiCCS巨尾桉中木质素含量均比CK低。暗示巨尾桉中CCS的过表达会增加木质素的生物合成,猜想CCS与巨尾桉中木质素的生物合成途径有关。(本文来源于《华侨大学》期刊2019-06-30)

谭克,赵福顺,姜奇峰,张倩,金玉忠[5](2019)在《基因工程在植物抗寒性研究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温度是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影响因素,提高植物的抗寒性对农业生产至关重要。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在作物育种领域的应用,借助基因工程来获得抗寒种质资源已成为重要的育种途径。本文利用现有文献资料,对国内外相关的植物抗寒基因工程研究进展做一简述。(本文来源于《吉林蔬菜》期刊2019年04期)

赵玉红,马骊,常瑜,白静,蒲媛媛[6](2019)在《STM和CUC2基因对不同抗寒性白菜型冬油菜生长点的调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抗寒性强的白菜型冬油菜(Brassica rapa)调控生长点(shoot apical meristem,SAM)凹陷生长的SHOOT MERISTEMLESS(STM)和CUP-SHAPED COTYLEDON 2(CUC2)基因,采用RT-PCR技术克隆两基因并进行了表达分析。STM基因CDS序列开放阅读框长度为1 554bp,编码517个氨基酸,该基因在进化上高度保守,其序列属于PLN03226超家族。CUC2基因开放阅读框长度为1 104bp,编码367个氨基酸,该基因保守序列属于NAM超家族,是一个主要由不规则卷曲与延伸链组成的亲水性蛋白。荧光定量分析表明,相同温度处理下,STM基因在抗寒性较强、生长点凹陷的白菜型冬油菜陇油6号和陇油7号中相对表达量均低于抗寒性较弱、生长点凸起的天油4号和Lenox,而CUC2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变化趋势与STM基因相反;低温(0℃、4℃和-4℃)处理72h后,白菜型冬油菜生长点中STM、CUC2基因均上调表达,表明STM和CUC2基因可能参与抗寒应答及白菜型冬油菜生长点对低温胁迫的响应。(本文来源于《中国油料作物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李冰,张敬敬,高秀瑞,史宇凡,潘秀清[7](2019)在《低温胁迫下不同基因型西瓜抗寒性综合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不同材料西瓜幼苗的耐低温特性,为抗寒种质创新及品种选育提供依据。以7个不同基因型西瓜为试验材料,经人工模拟低温环境,测定分析低温弱光下不同基因型西瓜幼苗的冷害指数、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生理指标,并采用隶属函数法和聚类分析法对西瓜材料的抗寒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与田间对照相比,低温胁迫6 d后电导率、丙二醛和过氧化物酶含量升高,而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降低,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双星99K’相对‘双星37’和‘星研七号’抗寒性最强‘,美佳’和‘早佳’抗寒性中等‘,901×新’和‘美胜’抗寒性最弱。(本文来源于《中国瓜菜》期刊2019年04期)

赵虎,樊晓培,罗力力,张瑞,苍晶[8](2019)在《MeJA对低温胁迫下冬小麦抗寒生理及关键基因表达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激素作为一种信号分子,在植物响应低温胁迫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以东农冬麦1号为材料,在田间叁叶期用0.5、1.0和2.0 mmol·L~(-1) MeJA喷施小麦叶片,在大田自然降温条件下,探讨外源MeJA对其抗寒生理及 TaPDF1.2、 TaCOI1、 TaMYC2基因表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MeJA处理降低了低温胁迫下东农冬麦1号叶片及分蘖节的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提高了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积累,提高了抗氧化酶SOD、POD和CAT活性;在不同处理浓度中,1.0 mmol·L~(-1) MeJA效果最好,处理后小麦返青率达91.5%;-10℃时,叶片和分蘖节内积累的保护性物质最多,保护性酶活性最强。东农冬麦1号分蘖节比叶片具有更强的抗寒性。此外,1.0 mmol·L~(-1)外源MeJA处理显着提高了东农冬麦1号叶片及分蘖节中 TaPDF1.2、 TaCOI1、 TaMYC2基因的表达量。(本文来源于《麦类作物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彭业军,成凤凤,何亚玲,刘珊珊,刘兆书[9](2019)在《天山雪莲SikFBP1基因的抗寒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植物体内,FBPase酶是卡尔文循环内一个不可缺少的酶,在干旱、高温、盐碱等非生物胁迫中FBPase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本试验从典型的耐极端低温的植物天山雪莲(Saussurea involucrata Kar.ER Kir.)中克隆了一段FBPase序列,命名为SikFBP1,同时也克隆出了一段SBPase序列命名为SikSBP。实时荧光定量显示2个基因对寒冷胁迫都做出了响应,为验证其抗寒性功能分别转入了烟草中。通过RT-PCR验证获得转化植株,低温胁迫下,通过丙二醛(MDA)含量、相对电子渗透率(REL)、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及光合效率(Pn)的测量,发现转SikFBP1基因株系与转SikSBP基因株系在光合效率上提高较为微弱,但在耐寒性方面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为FBPase的功能研究提供一定参考。(本文来源于《河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周婵,王建格,张佳佳,杜丽[10](2019)在《过表达香樟CcCBFs提高转基因拟南芥抗寒能力》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系统性研究香樟CcCBFs(CcCBFa、CcCBFb、CcCBFc和CcCBFd)基因在增强抗寒性方面的功能,以香樟无性系EL_6组培苗为试验材料,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其在低温(4℃)下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CcCBFs均可持续且强烈地响应低温信号,且CcCBFa和CcCBFc对低温诱导的响应更加显着;通过农杆菌介导的花序侵染法转化哥伦比亚野生型拟南芥,获得转CcCBFs基因拟南芥种子,并对野生型和T_2代转基因拟南芥种子在4℃条件下的发芽率进行统计,结果显示:转基因拟南芥种子发芽率均显着高于野生型拟南芥,可见过表达香樟CcCBFs能够增强拟南芥种子对低温的抵御能力;此外,对T_2代转基因拟南芥和野生型拟南芥幼苗在低温胁迫下的生理指标进行测定,结果发现,未胁迫处理前转基因与野生型拟南芥SOD活性以及脯氨酸质量分数、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均无显着差异,低温胁迫处理一定时间后转基因拟南芥SOD活性和总游离脯氨酸质量分数均显着高于野生型,而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均显着低于野生型拟南芥,且在相同的胁迫条件下转CcCBFa、CcCBFc拟南芥的抗寒生理数据变化更为显着。结合基因表达分析、种子发芽率及抗寒生理指标可知,过表达香樟CcCBFs均能提高转基因拟南芥抗寒能力,其中CcCBFa和CcCBFc在香樟抵御低温胁迫时可能发挥更为重要的调控作用。(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抗寒基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温度是影响果树生长发育、果品产量及品质的重要的环境因子之一。低温会对果树的细胞结构造成伤害,引发树体物质代谢紊乱,甚至引起死亡。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果树树体对低温胁迫相关基因的响应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果树低温胁迫诱导表达的基因,根据其调控的方式,主要分为以下2类,一类是通过调控抗寒基因的表达、寒冷信号传导等过程来提高植物的耐寒性的调控基因;另一类是与提高植物抗寒性直接相关的功能基因。该文介绍了果树抗寒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以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抗寒基因论文参考文献

[1].刘焕,赵娟莹,郑琪,车文斌,张丽丽.普通小麦(TriticumaestivumL.)抗寒基因的克隆及功能鉴定[C].第十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摘要集.2019

[2].靳志飞,吴明华.果树抗寒相关基因研究进展[J].安徽农学通报.2019

[3].任美艳,唐宽刚,薛敏,郭慧琴,王茅雁.沙冬青AmNAC3转录因子基因在抗旱性和抗寒性中的功能鉴定[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19

[4].刘红艳.正义和反义EuCCS联合EuCu/ZnSOD1双基因转化巨尾桉与抗寒性研究[D].华侨大学.2019

[5].谭克,赵福顺,姜奇峰,张倩,金玉忠.基因工程在植物抗寒性研究中的应用[J].吉林蔬菜.2019

[6].赵玉红,马骊,常瑜,白静,蒲媛媛.STM和CUC2基因对不同抗寒性白菜型冬油菜生长点的调控研究[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19

[7].李冰,张敬敬,高秀瑞,史宇凡,潘秀清.低温胁迫下不同基因型西瓜抗寒性综合评价[J].中国瓜菜.2019

[8].赵虎,樊晓培,罗力力,张瑞,苍晶.MeJA对低温胁迫下冬小麦抗寒生理及关键基因表达量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19

[9].彭业军,成凤凤,何亚玲,刘珊珊,刘兆书.天山雪莲SikFBP1基因的抗寒性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9

[10].周婵,王建格,张佳佳,杜丽.过表达香樟CcCBFs提高转基因拟南芥抗寒能力[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9

论文知识图

直立型扁蓿豆部分差异条带二次PCR电泳...蔗糖代谢图糖酵解代谢途径Fig.1-3Glycolyticmet...叁羧酸循环代谢途径Fig.1-4Metabolic...荧光定量PCR的引物设计要求Fig.2-2Pr...外源ABA对苗期低温下两个小麦品种叶片...

标签:;  ;  ;  ;  ;  ;  ;  

抗寒基因论文_刘焕,赵娟莹,郑琪,车文斌,张丽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