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青[1]2008年在《苏州市房地产泡沫测度及预警研究》文中提出2002年8月,摩根斯坦利亚洲首席经济学家谢国忠在一篇名为《Bursting Property Bubble?(房地产泡沫会破灭吗?)》的英文研究报告中指出,由于中国目前资本过剩,高收益率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资本投入房地产,他担心房地产有可能出现泡沫现象。自从这篇报告问世以来,社会各界,包括政府官员、知名学者、业内人士等关于我国房地产业是否出现过热或泡沫的文章、言论,不断出现在媒体上。本文的主要任务就是研究2000-2007年的苏州市房地产市场是否存在泡沫。本文在理论回顾的基础上,运用指标指示法、理论价格法和统计检验法对苏州市房地产泡沫进行多角度测度,借助功效系数法建立房地产泡沫的预警系统并对苏州市房地产泡沫进行实证研究。最终得出的结论是,苏州市房地产市场处于健康发展状态,基本无泡沫。在此基础上,就苏州市房地产市场的潜在泡沫提出了一些风险的防控和相关政策建议。
陈小花[2]2008年在《房地产泡沫预警系统研究》文中提出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性产业,它不仅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重大推动作用,但同时也经常会成为导致国民经济“泡沫化”的重要原因。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的飞速发展,房地产价格不断攀升,使得购房者不堪重负,也导致了房地产泡沫的催生与积聚。此外,房地产业也是个关联性很强的产业,它的发展与诸多产业密切相关,一旦出现泡沫,并听之任之,以至破裂,不仅会防碍国家各行各业的健康运行,给国民经济稳定持续发展带来不利,而且还会诱发金融危机,影响社会稳定大局。历史上,日本东京房地产泡沫破裂导致经济10年内发展停滞不前就是一个惨痛的教训。因此,加强对房地产泡沫预警系统的研究,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和国民经济的科学发展将起到重要的指导意义。据此,本文选择杭州市房地产开发为切入点,对“房地产泡沫预警系统”展开理论与实践的系统研究。论文首先综述了国内外房地产泡沫及预警系统研究的状况,就房地产泡沫与泡沫预警系统的相关概念做了详细的论述。然后,在前人指标体系研究的基础上,将房地产泡沫预警指标分为投资类预警指标、生产类预警指标、交易类预警指标和金融类预警四大类指标,引入主成分分析法在初级指标的基础上选取12个二级指标。最后,根据泡沫预警系统的特性,将遗传神经网络(简称GANN模型)模型引入到房地产泡沫预警系统中,根据模型思路编辑相应的程序,以杭州市房地产开发的实例说明该模型的应用,并根据分析结果,对杭州市房地产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与对策。本文取得的较为突出的成果是:(1)运用房地产周期波动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预测理论,在前人对房地产泡沫指标体系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主成分分析法选取了主要的指标,使得指标体系更加科学合理。(2)在剖析遗传算法和神经网络优缺点的基础,建立了遗传优化神经网络房地产泡沫警情预测模型(简称GANN模型)。并利用Matlab6.5完成了GANN房地产泡沫预警的计算机模型。这丰富了房地产泡沫警情预测方法,可为其它类似问题参考借鉴。(3)利用上述模型对杭州市2002年~2006年的房地产状况进行了评价,对2008年房地产警情进行预测和分析,验证了该模型的可靠性。实证分析的结果与杭州市房地产发展的实际情况基本吻合,表明本项研究所建立的预警系统可行,得出的结果可供杭州市有关部门在抑制房地产泡沫问题决策参考,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并根据预警模型分析结果,对杭州市房地产泡沫问题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洪贤方[3]2007年在《我国房地产金融风险的评价及防范》文中指出从上世纪末开始,我国的房地产业一直处于快速发展期,整个“十五”期间,房地产开发投资年增长率都在20%左右,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也接近20%。就在我国房价日益走高,房地产市场一片繁荣之时,质疑房地产发展是否健康的声音也此起彼伏、不绝于耳。特别是对房地产市场是否出现恶性泡沫,是否存在房地产金融风险等问题的争论日趋激烈,民间、业界甚至学界都存在不同的看法。由于房地产产业链很长,直接或间接影响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尤其在我国房地产业对金融业的过度依赖,使其对金融业的影响巨大。前有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的前车之鉴,后有近年的美国次级房贷市场危机的后者之师,对于我们这个开放度正在不断提高,而市场化程度还远未成熟完善的中国经济来说,不能不令人为之捏一把汗。那么,我国房地产是否存在恶性泡沫和金融风险呢?对于各方的争论,追本溯源,本文认为焦点的关键在于两点上:一是如何来评价房地产的恶性泡沫和金融风险,二是如何才能对症下药,采取防范措施和建立预警机制的问题。对此,本文试从泡沫经济、房地产泡沫和金融风险的相互关系和概念界定入手,通过日本、泰国和美国等国家的典型案例,对其曾经出现的房地产泡沫,并引发金融风险的背景、过程和后果进行剖析,结合部分常用的房地产风险评价指标的实际运用,对其效果和局限性进行评价,提出对房地产泡沫评价所依据的常用指标的看法;结合我国近几年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进一步探讨我国是否存在房地产恶性泡沫,并是否由此引发房地产金融风险,以及房地产金融风险的成因等;据此提出对房地产金融风险防范的对策和建议;并对我国现有的几个房地产预警系统的实际运行情况进行评价,提出我国房地产金融预警体系的指标设计的思路和初步想法。
韩立达[4]2004年在《我国城市房地产预警系统研究》文中认为论文以国内外学者对房地产市场的长期均衡、房地产经济的不确定性、房地产经济周期以及经济预警理论的研究成果为基础详细地分析了城市房地产预警的方法,预警指标体系和预:警界限,最后建立了我国城市房地产预警系统并结合成都市房地产市场时序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 论文首先详细分析了房地产经济周期、不确定性与房地产预警系统之间的内在关系,并根据上述理论分析和结合我国房地产预警的实践及借鉴前人研究的成果进一步建立了房地产预警系统的理论分析框架,从而以一种新的角度揭示了城市房地产预警系统的内在逻辑规律,并以此为基础展开对城市房地产预警系统的警情、警兆及警限等有关问题的理论分析。其次,本文以房地产经济周期并结合周期变动的特点来建立城市房地产预警系统为主线,其主要分析方法是经济学的理性分析和实证研究,同时在对相关城市房地产市场进行大量调查的基础上应用了一些计量经济学方法,前者是后者的理论基础,后者则是前者的直接运用。事实上,现有的城市房地产预警在理论研究特别是实证分析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如果仅注重理论分析显然是不够的,尽管这些分散的多角度的论述能给有关理论体系的建立提供丰富的素材和方法,所以,在本文的研究过程中,我们花了很多的精力收集相关的实证资料和大量的数据。 本文的重点在于通过房地产经济预警理论的分析,应用计量经济学分析方法确定相应的预警指标体系,并通过对典型城市房地产市场的实际数据来检验我们建立的理论和方法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使理论能够应用于实践。 论文的第1章是作为导论和引言部分,对本文的研究背景与主题、研究意义、研究动态、研究思路与研究框架及研究方法与研究特色等进行了提纲挈领地阐述。 论文的第2章到第3章是对城市房地产经济的基本理论,尤其是关于房地四川大举偏士学位论文产经济的长期均衡、房地产经济的不确定性、房地产投资与GDP的双向因果和协整关系、房地产经济周期以及经济预替理论方法等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详细分析。首先,论文借用了目前被学者接受的四象限分析模型对房地产市场的长期均衡状态及内部依存关系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究,指出了房地产市场长期均衡存在大量不确定的外部干扰,这些干扰既有来自包括经济增长、长期利率、金融信贷等为主的宏观经济变t,也有包括政府资助房地产(住宅)、地方政府的开发管制、金融监管措施、房地产税收等在内的公共政策影响。由于这些外部的千扰,会使房地产经济面临大盘的不确定性。紧接着我们对房地产经济的不确定性展开了分析,它主要包括不确定性经济学的一般理论基础、不确定性研究的计级经济模型选择以及房地产经济运行中的大t不确定性问题,针对房地产经济外部干扰而引起的内部传导,有针对性的阐述了房地产经济的不确定性的类型和形态,其目的是为后面建立城市房地产预替系统和预替指标体系奠定理论分析基础.然后,我们结合葛兰杰(Granger)双变盆因果性检验模型,对我国房地产投资与GDP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计算结果显示,房地产投资与GDP具有双向因果关系,且是长期平稳系列,这从定盆分析方面验证了房地产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随着对基本理论分析的深入,我们开始在此基础上对房地产的经济周期展开讨论,它包括马克思主义的再生产和经济周期理论、传统凯恩斯主义的经济周期理论、随机经济周期理论、国内外房地产周期波动的理论研究、经济预普的研究范式等。这些基础理论的分析为建立城市房地产预普系统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和佐证。在本章的最后,我们结合当前对房地产泡沫的讨论,分析了房地产预替与房地产泡沫的关系,详细探讨了房地产泡沫的基本含义、房地产泡沫侧度方法、关于房地产泡沫与房地产预替监测、关于房地产“泡沫”的控制策略等。 论文的第4章是本文的总体分析框架。在探讨了国内学者对房地产预普系统的一些较为有代表性的定义后,界定了城市房地产预替系统的基本内涵,较为全面地介绍和评析了城市房地产预普方法.从系统论的原理出发,提出了我国城市房地产预普系统的构建思路,尤其是构造了城市房地产预警系统与国家房地产预替系统之间的关系和连接思路,对计算机技术在房地产预替系统中的应用也创新性地提出了一个分析模块,从而为后面各章的分析提供了系统性和逻辑性的理论分析构架。四川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论文的第5章到第7章是对建立城市房地产预警系统的具体动态和详细的分析,也是本文的重点。由于建立一个理论分析透彻,又有定量分析并基于实践基础的警情指标是房地产预警系统的关键和核心。为此,我们详细分析了房地产的投资过热和投资萎缩等房地产经济的不正常表现,从理论上和实践中分析了房地产警情的基本特征和各种实际意义,进而对房地产经济警情进行了界定。然后通过对价格指数的含义及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分析,提出了房地产价格指数是反映房地产经济等情的核心指标,为了深化对房地产价格指数的认识,我们详细分析了房地产价格指数的含义及特征、房地产价格指数的编制方法以及我国
童江皋[5]2004年在《中国房地产泡沫的测度、预警及防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泡沫是一种经济失衡现象,可以定义为某种资产的价格水平相对于其由市场经济基础价值决定的理论价格的非平稳性向上偏移,这种平移的数学期望值可以作为泡沫的度量。而房地产泡沫指的是,由房地产投机等因素所引起的房地产市场价格脱离由市场基础所决定的理论价格的非平稳性持续上涨,与其使用价值不符。虽然账面上价值增长很高,但实际上很难得到实现,形成表面上的虚假繁荣。 当代市场经济是产生交易和投机的前提条件,金融衍生工具的大量出现为大规模房地产泡沫的产生提供了资金支持,金融自由化、信息化促使资本流动加速,对资本的不规范运作会对价格波动和价格泡沫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经济规制失衡则为泡沫的形成提供了制度支持。 在房地产泡沫形成、膨胀的机理中,人们的非理性行为是基本前提,正是由于人们的非理性预期,才在市场上表现出了众多的投机、从众行为等现象。而在中国市场上,由于政府与市场的界限并不清晰,才使得房地产泡沫的形成机理中掺入了过多的政府色彩。一旦房地产泡沫在市场上开始行成,它便会通过一系列正反馈机制自我加强泡沫的强度:由于房地产项目收益的增加,使得更多的资金涌入房地产市场,房地产价格以更大幅度上涨;另一方面,投资者们以膨胀的资产作抵押向银行申请贷款再进行投放,使经济中的流动资金进一步的膨胀。结果是地产价格越来越高,房地产业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关联度也越来越高,由最初单一的房地产泡沫逐步向泡沫经济演化。 房地产泡沫的结束机制有叁种,最为人们熟悉的便是泡沫的破裂(burst),但这并不是最常见的一种结束方式。更多的时候,是当房地产泡沫持续在某一区间内时,由于宏观经济环境、产业环境和市场环境等因素的改善而导致的房地产泡沫被逐渐的吸收。第叁当不同类型资产(如房地产和股票)利用效率的提高速度存在较大差异时,由于市场力量的作用,具有较低收益增长率的资产泡沫会因具有较高收益增长率的资产泡沫的减少而增加。 由于房地产业与国民经济有着极强的关联性,所以对房地产泡沫的测度、预警问题一直是人们的关注焦点。对房地产业的测度已形成了基本框架。如收益还原法侧重于从微观层面计算房地产的基础价值得出泡沫的存在与否与程度如何。市场修正法侧重于从宏观的角度,用房地产业自身发展的不平衡系数,结合国民经济发展的综和效应来判断房地产业的泡沫。 房地产泡沫的预警,世界各国往往倾向于通过构建一系列指标体系来反映房地产业的发展状况,并给出警示。我国已经开始运作了国房景气指标和中房景气指标两套体系,但这还不够。本文从房地产业与国民经济的互动发展角度出发,选取生产、交易、消费、金融四个层面的指标,结合功效系数法构建了一个理论框架,并用以分析从1994年这一景气反转点开始到2003年这一区间的房地产泡沫的预警问题。 2003年对于中国房地产业的发展是极为重要的一年,各级政府纷纷从不同的角度出台了相当多的方针政策,这对于房地产业的规范发展是有很大的好处的。本文最后从评价房地产市场的金融制度、政府行为、税收制度、土地市场规制这四个方面的改革措施出发,对我国房地产业如何防范和治理泡沫,并取得进一步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对策建议。
周莹莹[6]2011年在《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影响及与实体经济协调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正确处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促进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协调发展,有效发挥虚拟经济健康发展促进实体经济增长的作用,对维持国民经济的稳定持续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这一思想,本文展开了对促进我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协调发展的相关研究。在界定狭义虚拟经济研究范畴的基础上,主要分析了金融市场发展及房地产市场的虚拟部分与实体经济间的关系。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产生与发展的基础,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具有反作用。通过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传导机理及其与实体经济协调发展机理的理论分析,认为: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协调发展,利于发挥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发展“助推器”的作用;虚拟经济的过度膨胀,出现与实体经济的过度背离时,易导致经济泡沫的累积,并有可能诱发泡沫经济,而泡沫的破裂即可导致金融危机、经济危机的发生;同时认为,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发展间具有内在协调机制及偏离协调状态的恢复机制。对虚拟经济作用机理及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协调发展机制理论分析基础上,进一步对我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协调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分析我国虚拟经济发展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得出结论:以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基金市场组成的资本市场及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变动对实体经济整体发展的长期作用程度相对较强,虚拟经济系统中股市的发展对社会财富效应的影响逐步增大,贷款规模及股市规模的扩张在短期和长期内对实体经济投资扩张效应的影响显着。借助综合变化协调度方法及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了我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系统间的静态协调度及动态协调度,得出结论:近年来,尤其2007年开始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间呈现弱度失调状态,2008年弱度失调相对较明显,2009年失调状态减弱,并且整体系统协调发展的动态趋势呈现进一步向协调状态迈进。2007年以来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系统间出现的弱度失调状况,可能的原因为这一时期我国虚拟经济整体规模迅速膨胀,导致虚拟经济发展的规模及速度与实体经济发展的规模及速度出现不匹配状况。在此基础上,基于耦合关联预测模型预测了2010-2014年我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系统间的整体协调状态,认为未来两系统间协调发展趋势向好。在阐释虚拟经济膨胀导致泡沫经济机理的前提下,借助动态戈登模型分析了我国股票市场的绝对泡沫度及相对泡沫度情况,以及基于房价——收入比、房价——租赁价格比及房屋空置率判断方法,分析了我国房地产市场的泡沫风险状况,得出结论:近年来,2007年伴随股市规模的扩张,股市泡沫膨胀迅速,尤其2007年下半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前的泡沫程度最为严重,不利于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协调发展;2008年股市泡沫逐渐呈现破裂状态,股市陷入低迷;2009年随着整体经济的逐渐复苏,股市发展出现一定程度的反弹,2009年至2010年上半年股市相对泡沫度及绝对泡沫度均在良性负泡沫或良性正泡沫范围内,股市泡沫风险较弱。对我国股市泡沫情况的分析,亦验证了对2007年以来我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出现弱度失调状况,2009年开始逐渐呈现向新一轮弱度协调状态迈进趋势的判断的相对准确性。2009年下半年以来我国房地产市场泡沫程度较高,实体经济发展与房地产市场发展间呈现非协调趋势。在此基础上,为防范我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过度背离、股市泡沫和房地产市场泡沫的急剧膨胀,提出了虚拟经济过度背离实体经济的风险预警构架。依据我国发展实际及实证分析结论,提出推动虚拟经济“适度”、“高效”发展,加强我国金融市场监管及房地产市场的风险防范,加强虚拟经济系统与实体经济系统整体发展间的协调监管,并积极构建与实施虚拟经济过度背离实体经济风险预警系统的相应的对策建议。该论文有图77幅,表72个,参考文献140篇。
王楠[7]2007年在《房地产泡沫的成因、测试及预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房地产泡沫往往出现在一国经济繁荣,房地产市场迅速发展时期,表现为房地产价格的快速上涨,达到顶峰状态后,由于缺乏真实需求的支撑而导致泡沫破灭、房价大跌,并有可能牵连整个国家的金融体系出现振荡和危机。2000年开始,上海、北京两大城市率先进入房地产业的新一轮繁荣,房地产投资等相关指标数据快速发展,房价也一路上扬。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投资商、金融机构都开始关注我国房地产市场。2005年以后,我国政府开始针对部分城市过热的房地产市场进行宏观调控,严防房地产泡沫。本文正是以此为出发点,围绕房地产泡沫是如何产生的,怎样度量泡沫,如何通过量化指标对泡沫进行预警以及泡沫的防范措施展开了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论文首先分析了房地产行业的特殊行业性质和价格形成机制,正是由于其特殊的供求和价格形成机制,使得房地产商品同时兼具实物资本和虚拟资本的性质,极易成为泡沫滋生的温床。其次,在定义房地产泡沫的内涵的基础上,论文分析了房地产泡沫的形成机理,认为过度的投机行为是导致房地产泡沫的最直接原因;而预期、房地产市场的发育度、金融支持度、政府干预等因素则推动了泡沫发展;我国土地市场和商品房市场的不和谐发展则是导致目前我国房地产市场上投机活跃的另一个特有原因。第叁,本文对房地产泡沫测度的四类方法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房地产泡沫的投机度测度模型,并用该模型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投机度进行了实证测度,得出了我国目前不存在全局性房地产泡沫,但部分城市市场存在泡沫化趋势的结论。再次,论文建立了针对房地产市场上的投机行为的房地产泡沫投机预警体系,通过选取开发商投机指标和消费者投机指标两个层面8种指标结合功效系数法构建了投机性预警系统的框架,并用以分析1998至2005年这一区间上海市房地产泡沫的预警问题。在最后给出了防范房地产泡沫的政策措施。希望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对我国房地产泡沫的测度和预警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
金鑫[8]2013年在《我国房地产价格泡沫预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现如今,我国房地产行业发展突飞猛进,俨然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新的增长点。因而,房地产行业发展是否健康可持续就直接关系着我国整体国民经济的稳健与否。近几年,我国住房市场商品住宅的价格逐年攀升,某些城市和地区的住宅价格增长率远远超过了发达国家的增长水平。如此种种使得房地产话题成为百姓,学者和商人们共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针对我国房地产市场价格泡沫的存在性问题,不同的学者所持的观点大相径庭,归纳起来不外乎两种:泡沫论和非泡沫论。由于双方对“泡沫”的界定或有不同;观测的指标或有差异;测度的方法也因人而异,因此,双方各自有各自的观点和理由,都能自圆其说。然而,鉴于我国房地产行业发展的特殊性,以及我国地理面积的广袤性,不同地区房地产业的发展存在着很大的区域性差异。对我国房地产市场价格泡沫的测度和预警倘若没有一套准确可行、因地制宜的方法,就很容易得出模糊的结论,影响投资者和政策制定者的决策。本文首先系统性的阐述了房地产泡沫的相关理论,包括其定义、特征、产生原因、危害等等。之后,对现有的房地产泡沫存在性检验和预警方法进行比较,具体包括指标法、模型法、统计法、收益还原法等,评价其优缺点,指出运用时的注意事项和改进的思路,并在收益还原法的思想基础上提出新的计量模型,对模型的相关变量加以解释。然后以沈阳市为例,选取模型中所需要变量的数据,对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异方差检验,D-W检验,多重共线性检验,差分处理,协整检验等。之后运用2000年至2011年的数据对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对回归模型进行显着性检验,应用得出的模型对房地产市场价格泡沫进行测算及预警。最后针对模型测度和预警的结果对我国房地产市场泡沫防治以及沈阳市房地产市场未来的发展提出建议,指出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和未来研究的方向,展望未来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以促进我国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的发展。文章致力于提出一套适用于投资者和政策制定者的操作简单、结果准确、适用范围广的房地产价格泡沫测度预警模型,使得投资者和政策制定者在决策时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有法可用。希望通过分析和阐述,使得社会各界对房地产价格泡沫的认识更加理性和客观,同时,使得政府能够运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对我国的房地产市场进行监管和规范,必要时实施打压和改制,从而促进我国房地产行业健康、稳健、可持续发展。
崔冬霞[9]2006年在《房地产泡沫预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针对房地产泡沫过多会造成虚假繁荣的局面,以致出现泡沫经济,进而会影响整个国民经济产生大起大落的波动和振荡的问题,因而提出拟对我国的房地产泡沫预警作深入探讨。通过对国内外房地产泡沫预警理论研究分析表明许多模型和方法在现阶段的我国并不适用,还不能完全照搬、套用;要准确地进行房地产泡沫预警,则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房地产泡沫预警系统。从生产、交易、消费、金融四个层面进行因素分析,选取预警指标,利用功效系数法与层次分析法结合,构建房地产泡沫预警系统,利用历史数据训练BP神经网络并进行预测,然后依据预警结果判断市场所处状态,并预测其未来走势,提出市场调控准则降低市场经营风险。针对杭州市商品住宅市场应用构建的预警系统进行实证分析,证明系统十分适用,可以及时有效地对房地产泡沫发出警报,结合杭州现实情况与预警结果,对泡沫的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并给出泡沫治理的具体建议。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引起对房地产泡沫预警的足够重视,能为地区建立房地产泡沫预警系统提供参考,并为治理房地产泡沫的政策制订提供参考依据。
段际凯[10]2003年在《中国房地产市场持续发展研究》文中指出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主导产业以及日益成形的支柱产业,中国房地产业的发展任重而道远。逻辑上,健康有序的市场是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然而尽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房地产业市场化改革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但是整个行业无论从市场发展程度还是业内企业的经营管理还相当落后。在我国市场机制尚不完善的状况下,房地产投资常常演变为投机行为,导致房地产市场积淀过量的泡沫风险。 就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的现状而言,除了一些持续的乐观预期支撑,一些不利因素的威胁同样不容忽视。如何选择适宜的宏观调控模式,将中国房地产市场纳入可持续发展轨道尤为学术界和政府决策层所关注。 具体而言,房地产市场调控是一种持续性行为,而不是对短期的房地产市场波动和经济现象的临时应对性措施,自由放任或是打压方式都不利于房地产市场的正常发展。只有对总体经济和行业经济的运行进行深入的分析,准确判断市场的发展状况和前景,方可制定有效的应对之策。本文首先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现状进行了实证剖析,之后,着重就房地产市场的风险及泡沫问题进行了专题探讨,进而对有关房地产市场预警体系的设计进行了理论剖析和案例讨论。 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的非均衡突出表现在市场供需存在脱节,长期的后果将严重降低房地产整个产业链的资源配置效率,甚至引发银行信用危机的连锁反应,后果不堪设想。本文认为,基于必要的预期缓冲杠杆设计,可以立足“供需联动”的视角为中国房地产市场可持续发展提供制度创新的支撑。 本文的主要研究框架如下: 第一章,问题的提出。在对本文研究问题、相关概念及分析方法进行界定之后,根据相应的理论假设,对整个论文的研究思路和具体分析框架进行描述。 第二章,有关研究主题的理论文献综述。分别对与本文研究主题相关的房地产市场周期、房地产“市场失灵”、房地产市场泡沫以及房地产市场调控等理论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梳理。 第叁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实证研究。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轨迹以及现状进行解析;随后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非均衡特征以及制度成因进行阐释;最后,对中国房地产市场周期进行较为系统的实证和比较分析。 第四章,中国房地产市场泡沫与预警体系研究。首先对房地产市场泡沫形成的机理进行了解析;在此基础上,对构建房地产市场预警体系展开较为深入和系统的研究,初步设计了中国城市房地产市场价格预警指示灯系统。最后以上海及温州为个案,对房地产市场泡沫及预警指示灯系统实践应用进行了剖析。 第五章,“供需联动”理论模型与政策建议。重点讨论中国房地产市场调控“供需联动”的概念模型。在此之后,根据中国房地产市场有关制度创新的逻辑思路梳理,为中国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制度创新支撑提出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 第六章,结语。
参考文献:
[1]. 苏州市房地产泡沫测度及预警研究[D]. 徐青. 苏州大学. 2008
[2]. 房地产泡沫预警系统研究[D]. 陈小花. 成都理工大学. 2008
[3]. 我国房地产金融风险的评价及防范[D]. 洪贤方. 苏州大学. 2007
[4]. 我国城市房地产预警系统研究[D]. 韩立达. 四川大学. 2004
[5]. 中国房地产泡沫的测度、预警及防治研究[D]. 童江皋. 武汉大学. 2004
[6]. 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影响及与实体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 周莹莹. 中国矿业大学. 2011
[7]. 房地产泡沫的成因、测试及预警研究[D]. 王楠. 西安理工大学. 2007
[8]. 我国房地产价格泡沫预警研究[D]. 金鑫. 东北大学. 2013
[9]. 房地产泡沫预警研究[D]. 崔冬霞.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06
[10]. 中国房地产市场持续发展研究[D]. 段际凯. 复旦大学. 2003
标签:宏观经济管理与可持续发展论文; 投资论文; 房地产泡沫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泡沫论文; 房地产金融论文; 经济风险论文; 经济模型论文; 风险预警系统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风险模型论文; 房地产业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经济论文; 购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