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消融房室结慢径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消融终点的探讨

射频消融房室结慢径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消融终点的探讨

郭炜华, 马锋, 李学文, 王庸晋, 王治平[1]2005年在《射频消融房室结慢径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消融终点的探讨》文中研究表明消融房室结慢径是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安全而有效的方法。但AVNRT消融终点标准意见不尽一致。本文分析163例AVNRT的射频导管消融术(RFCA)电生理特征及慢径消融时的心电改变,并对其消融的终点标准、消融方法学及并发症预防进行探讨。

郭炜华[2]2004年在《射频消融房室结慢径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消融终点的探讨》文中提出目的 探讨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慢径消融终点标准及其较理想的方法学。方法 对163例AVNRT行消融慢径治疗,评价A型终点(彻底慢径阻断且不能诱发AVNRT)、B型终点(慢径仍存在甚至可以有1-2心房回波不能诱发 AVNRT)与AVNRT复发和AVB(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的关系及其方法学的比较研究。结果 163例中A型终点108例(66.3%),B型终点55例(33.7%),在1~45月的随访中复发4例(2.4%)A型复发1例(0.9%), B型复发3例(5.5%),经再次消融成功。163例发生AVB有6例,其中4例发生一过性AVB,2例发生迟发性AVB 。中位法消融方法从操作时间、放电次数、X线照射时间均明显短于与下位法消融方法,有显着的差异性。从复发例数中位法(1%)与下位法(7.2%)有显着差异。从并发症AVB上中位法(4%)与下位法(4.6%)无显着性差异。A终点发生AVB的率与B终点发生AVB的率无显着性差异。以400ms作为房室结跳跃点的分界点,大于400ms房室结跳跃组和小于400ms房室结跳跃组发生AVB的率有显着性差异。结论 慢径消融是治疗AVNRT的有效方法,保留慢径与复发有关,而彻底阻断慢径可以明显降低复发率,但并不提高AVB的发生率。消融部位和快速交界心动过速及房室结跳跃点的早晚与AVB有关,中位法是慢径消融的安全有效理想的方法。

李兆伟[3]2011年在《补充线性消融房室结双径路残存慢径的临床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经常规方法消融后残存慢径采取Koch叁角基底部补充线性消融后电生理特性变化以及临床疗效。方法:160例AVNRT经常规方法消融成功后残存慢径患者49例,随机分为线性消融组(25例)和对照组(24例)。电生理检查分别记录线性消融前两组残存慢径路有效不应期(ERP)以及最大AH间期(A-Hmax),线性消融组残存慢径阻断率(如经线性消融残存慢径未能阻断则记录慢径路的ERP和A-Hmax的改变情况)以及两组复发情况。结果:对照组残存慢径路平均ERP为288.6±56.0ms,平均A-Hmax306.9±52.0 ms。线性消融组补充消融前慢径路平均ERP为279±45.0ms,平均A-Hmax为312.9±66.8ms,两组术前各项参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线性消融组补充消融后15例慢径路阻断,未能阻断的10例慢径路平均ERP增加至310.6±67.0 ms,平均A-Hmax缩短为280.9±52.0ms,跟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线性消融组术中1例出现一过性Ⅲ。AVB,停止放电后恢复正常。随访一年,对照组有4例复发,线性消融组无复发,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取Koch叁角基底部线性消融改良房室结双径路是提高射频消融治AVNRT成功率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作为常规消融法的补充术式。

郭雨龙, 刘爽[4]2017年在《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不同消融终点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比较》文中认为目的:慢径消融是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根治方法。本研究用Meta分析,比较完全阻断慢径传导和慢径传导仍存两种主要消融终点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万方数据库、维普全文数据库,纳入比较AVNRT两种消融终点(A组:完全阻断慢径传导;B组:慢径传导仍存)的队列研究,应用Revman5.3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24项研究,共4 799例患者。A组心动过速复发风险显着降低(OR=0.24,P<0.0001),两组房室传导阻滞发生风险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2.58,P=0.18)。结论:AVNRT患者以完全阻断慢径传导为消融终点时复发率显着降低,且房室传导阻滞风险不增加。

李根[5]2014年在《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射频导管消融时不同X线体位对靶点至希氏束距离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经射频导管消融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trioventricular nodal reentranttachycardia, AVNRT)时,通常采用右前斜位(Right anterior oblique,RAO)时操作导管消融或改良房室结慢径,但此体位在部分患者中存在消融导管距离房室结/希氏束过近而影响靶点判定并可能增加房室结损伤的风险。本研究测量X线影像下右前斜位结合不同角度足位(CAUD)(RAO30°+CAUD0°~15°)消融靶点至希氏束的距离,寻找在何种影像体位下慢径消融靶点至希氏束的距离最远,以提高手术安全性,降低房室传导阻滞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入选连续30例经常规电生理检查明确诊断为AVNRT的患者,并接受射频导管消融房室结慢径治疗成功的病例,年龄52.5±10.4(32~72)岁,女19例。所有患者均无结构性心脏病。消融成功的标准为,消除1:1前传慢径以及快慢型AVNRT的逆传慢径,反复心房心室刺激及静滴异丙肾上腺素均不能诱发任何类型心动过速AVNRT。比较传统RAO30°投照体位,与RAO30°+CAUD10°和RAO30°+CAUD15°时,Koch叁角的高度和有效慢径消融区域与HIS束的直线距离。Koch叁角的高度通过测量HIS束标测电极导管(记录到清晰的HIS束电位和较大A波处)到CS标测导管的底部来明确。慢径有效消融部位到希氏束的距离则通过测量射频消融导管消融时的慢径有效消融部位到HIS束标测电极导管的距离(ABL-HISd)来测定。且将所测量的30例患者中的在不同体位影像下靶点至希氏束(ABL-HIS)的距离及Koch叁角的高度(CS-HIS)为因变量,以反映患者特征的各个指标——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为自变量,应用直线相关回归方法进行分析。结果30例AVNRT患者中25例为慢快型、4例为慢慢型、1例为快慢型,均经射频导管消融经典房室结慢径区(房室结右侧后延伸)成功。得出ABL-HIS的距离与CS-HIS的距离呈正相关,与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无关联性;根据心胸比率(以0.5为界)分为2组比较不同体位影像ABL-HIS与CS-HIS的距离有无差异,组间比较应用随机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得出:①心胸比率≥0.5的患者,建议术者在RAO30°+CAUD15°体位下对AVNRT的慢径行射频消融手术;②心胸比率<0.5的患者,建议术者在RAO30°+CAUD10°体位下对AVNRT的慢径行射频消融手术。术后随访6个月~1年,所有患者术后均无AVNRT复发,无不适症状。结论在AVNRT房室结慢径的射频导管消融中:(1)有效慢径消融靶点至希氏束的距离与Koch叁角的高度成正比,与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无关;(2)在AVNRT的射频导管消融中,采用RAO30°+足位10°~15°在绝大多数患者中优于传统的RAO30°体位;(3)对心胸比率≥0.5的患者,建议术者采用RAO30°+CAUD15°体位下行房室结慢径导管消融术;(4)对心胸比率<0.5的患者,建议术者在RAO30°+CAUD10°体位下行房室结慢径消融手术。

冯天捷, 牛国栋, 顾敏, 乔宇, 索妮[6]2017年在《房室结快径电生理特性与慢径消融相互作用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慢径消融后对快径传导的影响。方法入选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42例,根据首次放电消融后结果进行分组,第一组:慢径消失组:不能再诱发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第二组,慢径改良组:可见慢径跳跃现象;第叁组:慢径残存组,可见慢径跳跃现象,或后可诱发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比较叁组患者消融前后的快径不应期,快径前传时间,快径前传时间差值变化。结果慢径消失组17例(40.5%),慢径改良组14例(33.3%),慢径残存组11例(26.2%)。慢径消失组患者消融前后快径不应期缩短(234.71±13.28vs331.18±21.18,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慢径改良组患者消融后快径不应期缩短(245.71±12.22vs323.57±26.4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慢径残存组患者消融前后快径不应期无明显变化(264.55±21.62 vs320.91±15.78,p=0.23)。与慢径残存组相比,慢径消失组和慢径改良组传导消融术后快径不应期以及快径前传时间明显缩短,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慢径完全消融后,快径不应期和快径前传时间均明显缩短,提示慢径消融的同时可以改善房室结快径的前向传导功能,这一现象可结合其他指标作为评价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慢径消融效果的参考。

陈大年, 王邦宁, 骆志刚, 刘和俊, 徐岩[7]2003年在《射频消融房室结慢径对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房室结传导功能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房室结慢径对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房室结的传导功能影响及其与复发的关系。方法  2 8例确诊房室结双径路伴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进行房室结慢径消融 ,术前术后分别测房室结文氏周期(Wen AVN) ,房室结快径有效不应期 (ERP FP)观察慢径消融对房室结传导功能的影响。结果  2 8例消融前后Wen AVN由 (373 5 7± 39 6 5 )ms缩短为 (336 4 3± 34 13)ms,差异有显着性 (P <0 0 5 ) ,ERP FP由 (32 6 79± 38 0 1)ms缩短至 (2 6 2 96± 4 2 6 9)ms,差异有显着性 (P <0 0 5 )。随访发现 2例复发 ,复发组均存在逆P。结论 慢径的消融改变了房室结的电生理功能 ,主要表现为快径的传导功能的改善 ,慢径残存可能与复发有关

田丰, 王庆顺, 吕利英, 周玉珍, 苏展[8]2006年在《选择性慢径消融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消融房室结慢径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方法:对23例住院病人经心内电生理检查确诊为房室结双径路的病进行选择性慢径消融的疗效、复发率及并发症的观察。结果:23例病人心内电生理检查心房刺激均有跳跃现象,A2H2延长均超过50ms。经选择性消融慢径后,术中均成功,但有2例复发,均无房室传导阻滞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房室结折返性心电过速经选择性慢径消融是安全、可靠、可行的。

杨曙光, 汤学超, 张杰, 李召峰, 陈宁[9]2017年在《怀疑AVNRT患者的经验性导管消融》文中认为目的探讨经验性慢径导管消融治疗临床疑似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本院1998年10月~2015年10月368例接受房室结慢径消融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电生理检查与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结果及随访结果,比较323例电生理检查证实存在房室结双径传导且能诱发AVNRT和45例存在房室结双径传导但不能诱发AVNRT患者的消融结果及平均7.8年随访期内心动过速复发率,另对21例疑似AVNRT但电生理检查无房室结双径传导,无可诱发心动过速,且未接受慢径消融治疗的患者进行了平均1.4年随访。结果经导管射频消融术中不能诱发AVNRT患者与术中能诱发心动过速患者首次慢径消融的成功率均为100%,且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中不能诱发心动过速患者随访期心动过速复发率(4.4%)高于术中能诱发AVNRT患者(1.5%)(p<0.05%)。术中能诱发AVNRT患者消融后复发病例均为首次消融时未达到主要消融终点(A-H间期跳跃现象消失)者,术中未诱发心动过速患者消融后复发病例再次电生理检查时均未发现存在房室结双径传导现象,亦未再诱发心动过速。在平均1.4年随访期内38%的疑似AVNRT但未接受经验性慢径消融治疗的患者再次发生心动过速。结论对于电生理检查证实存在房室结双径传导但不能诱发心动过速的疑似AVNRT患者,经验性慢径导管消融治疗安全有效,但应尽量以A-H间期跳跃现象消失作为消融终点。对于电生理检查未证实存在房室结双径传导,且不能诱发心动过速的疑似AVNRT患者,应酌情选择经验性慢径导管消融治疗。

夏平[10]2016年在《电压标测指导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消融的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是常见的室上性心动过速,通过房室结慢径改良可使该类患者得以根治,具有高成功率和低复发率。目前AVNRT射频消融靶点的确定多是根据房室结解剖结构和消融大头导管电位标测两者相结合的方法来消融,但由于心脏解剖结构多变致传导径路改变或者存在多重径路,可能会导致手术复杂化,降低成功率。房室结慢径解剖部位的可视化可提高消融的成功率和安全性。本研究拟采用Carto 3标测系统构建电压梯度图,明确Koch叁角区的慢径区域后,对AVNRT行慢性改良,与常规根据电解剖结构和电位定位法消融比较,评价这种方法对AVNRT慢径消融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入选2015年2月-10月在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住院的经常规心内电生理检查诊断为AVNRT的77例患者。其中57例行常规电解剖结构和电位定位法消融。20例则应用Carto 3标测系统,在窦性心律时,消融导管在右房内通过点对点的方式采集电压构建电压梯度图,特别要注意紧密采集房间隔和Koch叁角区域点,直到构建出可视的高低电压桥接区域,在此部位并结合消融大头导管标测的电位对其进行放电消融,并采集消融后的整体电压图。最后进行消融后的常规电生理检查,直至不能诱发AVNRT。结果:在本研究中,所有77例患者均射频消融成功,未发生并发症。其中20例患者经Carto 3标测系统构建右心房电压梯度图,均可在Koch叁角区可明确高低电压桥接区域,即为慢径区域,根据桥接区域进行慢径消融,20例患者均能消融成功,术后AVNRT不能诱发。所有患者术后重复构建电压图发现高低电压桥接区域已经消失。电压标测组和常规电解剖组之间总手术时间、X线曝光量、X线曝光时间和放电次数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应用电压标测指导房室结慢径改良,可明确Koch叁角内的高低电压桥接区域即为慢径区域,可以成功对AVNRT消融,具有一定可行性,与常规根据房室结解剖结构和电位定位法慢径改良消融比较,不劣于后者,并在结构复杂的心脏病合并AVNRT射频消融时可能显示出一定的优越性,不失为临床工作的一种补充手段。

参考文献:

[1]. 射频消融房室结慢径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消融终点的探讨[J]. 郭炜华, 马锋, 李学文, 王庸晋, 王治平.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5

[2]. 射频消融房室结慢径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消融终点的探讨[D]. 郭炜华. 山西医科大学. 2004

[3]. 补充线性消融房室结双径路残存慢径的临床分析[D]. 李兆伟. 安徽医科大学. 2011

[4].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不同消融终点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比较[J]. 郭雨龙, 刘爽. 中国循环杂志. 2017

[5].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射频导管消融时不同X线体位对靶点至希氏束距离影响研究[D]. 李根. 大连医科大学. 2014

[6]. 房室结快径电生理特性与慢径消融相互作用的临床研究[J]. 冯天捷, 牛国栋, 顾敏, 乔宇, 索妮.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2017

[7]. 射频消融房室结慢径对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房室结传导功能的影响[J]. 陈大年, 王邦宁, 骆志刚, 刘和俊, 徐岩.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2003

[8]. 选择性慢径消融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J]. 田丰, 王庆顺, 吕利英, 周玉珍, 苏展.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06

[9]. 怀疑AVNRT患者的经验性导管消融[J]. 杨曙光, 汤学超, 张杰, 李召峰, 陈宁.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17

[10]. 电压标测指导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消融的临床观察[D]. 夏平. 皖南医学院. 2016

标签:;  ;  ;  ;  ;  ;  

射频消融房室结慢径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消融终点的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