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液率论文_凡俊涛,申爱琴,冯振刚,李鹏

导读:本文包含了充液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热管,液氢,工质,特性,通道,背板,工况。

充液率论文文献综述

凡俊涛,申爱琴,冯振刚,李鹏[1](2019)在《不同充液率热管对沥青混合料降温效果及影响范围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沥青路面在太阳光照射下会迅速升温,影响路面高温稳定性。为有效降低沥青路面温度,提高高温稳定性,基于重力热管原理,通过室内试验,对埋置不同充液率(10%、30%、50%、70%、90%)热管的沥青混合料车辙板进行降温,利用数据采集系统监测车辙板内部温度,研究不同充液率热管对沥青混合料降温效果的影响,并通过传热量分析其降温机理;利用SPSS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建立热管降温幅度预估方程,为实体工程的铺设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不同充液率热管对沥青混合料的降温效果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充液率为70%的热管降温效果最佳,30%的降温效果次之,10%、50%和90%的降温效果相近,且降温效果相对较差,这可归因于不同充液率对热管传热量的影响不同。70%充液率热管对沥青混合料的降温幅度与热管工作时间、距热管外壁距离呈线形关系。(本文来源于《硅酸盐通报》期刊2019年07期)

王岗,赵耀华,全贞花,王宏燕[2](2019)在《不同充液率平板热管性能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搭建了平板热管测试实验台,对不同充液率下热管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并以最佳充液率的热管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加热功率、冷却水温及冷却水流速对热管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充液率为20%和30%时热管在各加热功率下展现了良好的性能,最小热阻为0.18℃/W和0.19℃/W,热导率为8158W/(m·℃)和8540W/(m·℃)。由于沸腾换热滞后性,相较于功率增加,功率减少时热管性能更优,同等加热功率条件下蒸发段温度更低。功率增加和功率减少对热管蒸发段热阻影响较大,而冷凝段热阻几乎不受影响。当冷却水温为17℃和22℃时,热管蒸发段温度比冷却水温为7℃和12℃时蒸发段温度低2℃左右。相较于冷却水温22℃时,冷却水温为17℃时热管蒸发段温度能更快达到稳定值。冷却水流速影响蒸发段温度及达到稳定运行的时间,实验表明热管工作的最佳冷却水流速为5.81g/s。(本文来源于《化工进展》期刊2019年05期)

禹法文,吉天成,刘向东,张程宾[3](2018)在《充液率对小型重力热管传热特性影响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开展了矩形槽道铝-乙醇小型重力热管的传热特性的实验研究,分析讨论了充液率对壁面温度分布、气液两相分布、热阻等热管传热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充液率对高热负荷工况的两相流动状态和传热特性有显着影响。两相脉动是高热负荷工况小型重力热管特有的两相流动现象.低充液率时,液塞易被气流冲破形成环状流,壁面温度几乎无波动。中等充液率时,在蒸汽和液塞的交替冲刷作用下,热管各段壁面温度均表现出脉动特性。高充液率时,液塞脉动速度的减小削弱了液塞对壁面的冲刷作用,壁面温度未出现明显波动.并且,中等充液率工况下气液两相的快速脉动增强了热管的传热性能,使得均温性和传热极限均优于低充液率和高充液率的情况.(本文来源于《工程热物理学报》期刊2018年12期)

胡卓焕,周宇仁,许佳寅[4](2018)在《理想范围内充液率对环路热管温度振荡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充液率对平板式环路热管(flat loop heat pipe,FLHP)温度振荡的影响,设计并制造了一类带有透明蒸发器外壳的平板式环路热管,以实现蒸发区域、吸液芯和储液槽内蒸汽与液体流动的可视化研究。实验通过改变充液率对环路热管的启动和运行特性进行分析,发现在低热负荷条件下,当充液率较低时的环路热管运行温度出现第一类周期性振荡,而充液率增高后的环路热管运行温度则出现第二类周期性振荡,两种振荡的区别在于储液腔内是否存在干涸现象。而对应的可视化研究揭示该类环路热管低负荷时储液槽内液体回流出现了不连续现象,这意味着管内工质动态分布不均并最终导致了温度振荡。同时随着热负荷的提高,环路热管内部工质动态分布亦趋于稳定,温度振荡得以改善。研究表明:针对该类环路热管,52%的充液率综合性能最优,其温度振幅较小,且能在更低热负荷下进入稳定状态并同时具有较低的壁面工作温度。(本文来源于《化工进展》期刊2018年12期)

罗孝学,邹长贞,侯显斌,李技云[5](2018)在《脉动热管蓄热器变充液率下传热对比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船舶在生产营运中会产生大量余热,余热能否快速传导和储存是余热再利用的关键技术。为了研究脉动热管对相变蓄热装置传热能力的影响,设计并搭建了脉动热管相变蓄热装置实验台。实验表明,实验装置中的传热主要是以脉动热管对流传热为主,壁面热传导传热为辅,脉动热管强化传热效果明显。在主要的蓄放热阶段中,只要充液率在一定范围内,脉动热管装置的蓄放热性能和充液率关系不大。(本文来源于《钦州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肖湘武,张泉,凌丽,岳畅,娄建民[6](2018)在《微通道背板热管系统最佳充液率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不同工况和工质对微通道背板热管系统最佳充液率的影响,设计系统充液率实验,通过分析充液率对换热量、背板竖向出风温度分布、蒸发器及冷凝器进出口工质温度及压力的影响,确定不同条件下的系统最佳充液率。结果表明:1)标准工况下,采用R22工质的系统最佳充液率为65%~75%,背板竖向各位置出风温度最低,蒸发器进出口工质温差达到最小;2)系统最佳充液率随着背板进风温度的上升而增大,进风温度超过40℃后,最佳充液率保持不变;3)系统最佳充液率随冷凝器进水温度的降低而增大;4)R134a系统和R22系统最佳充液率基本一致,最大换热量不同。(本文来源于《低温与超导》期刊2018年04期)

刘成,吴亦农,谢荣建,谢守琪[7](2017)在《乙烷工质低温环路热管最佳充液率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低温环路热管是应用于低温领域的高效两相传热装置。工质充装量对低温环路热管的性能有很大影响。基于探究乙烷工质低温环路热管的最佳充液率,本文进行了不同的工质充装量下低温环路热管的理论计算分析和性能测试,得到了确定低温环路热管合适工质充装量所涉及的关键参数及计算合适充装量范围的方法。结果表明,低温环路热管的传热温差随着工质充装量的增多而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实验样机最好性能对应充液率约为65%;计算所得的关键参数及合适充装量范围与实验结果符合较好(本文来源于《上海市制冷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7-12-18)

董明[8](2017)在《硅基平板微热管充液率与传热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集成电路集成度的发展过程中,电子器件的高频、高速、高集成度使得芯片的发热功率和整个电子器件的温度迅速增加,影响着电子芯片的正常工作以及使用寿命,成为了制约集成电路发展的重要因素。硅基微热管不仅拥有良好的传热效率,还具有与硅基集成电路工艺良好的匹配性、易加工理想的微槽道等特点,已经成为散热器件微热管的研究热点。本文在微热管的传热传质原理基础上,通过ANSYS软件进行了热仿真和FLOTRAN CFD流体仿真,分析了微槽道宽度和微热管盖片材质对传热特性的影响,并证明了不等宽微槽道平板热管比等宽微槽道更有利于促进液体工质的回流,传热效果更好。根据仿真结果优化设计了一系列等宽与不等宽微槽道,并在硅晶圆上采用MEMS加工工艺制作了微槽道,进一步通过有效的封接方法制作了等宽与不等宽微槽道平板热管。为了研究微槽道结构参数、盖片材质、热源功率以及充液率对平板微热管传热特性的影响,利用测温系统和定量充液的方法对微热管在不同槽道宽度、不同电压、不同充液率的条件下进行了传热性能测试。实验结果表明:不等宽微槽道平板热管的传热特性优于同等条件下的等宽微槽道平板热管;盖片材质的导热系数与平板微热管的传热特性关系密切,从微热管传热特性的角度看,应该选择硅晶片作为盖片;充液率对微热管传热特性的影响效果显着,选择最佳充液率至关重要,本文制作的微槽道平板热管的最佳充液率范围为8%~12%。(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7-06-30)

李双双[9](2016)在《液力缓速器低充液率流动状态与空转功率损失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液力缓速器在非充液制动工况即空转时,其内部叶栅的流道中存有空气,这些气体与充液时的液体类似也会产生一定的制动力矩,从而造成空转功率损失。由于液力缓速器在车辆行驶的大多数时间不工作,内部不充液,其动轮空转反而起到增加功率损失和降低效率的作用。为有效抑制空转功率损失,有必要对缓速器低充液率流动状态与空转功率损失机理开展研究。本文基于流场分析,对液力缓速器的空转损失机理及抑制方法开展了系统的研究工作。主要内容如下:首先,建立了某型液力缓速器叁维内流场模型,对液力缓速器全充液工况进行叁维流场数值模拟计算,并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对比不充液空转工况下有否安装柱塞式扰流机构的液力缓速器的宏观与微观特性,结果表明加装扰流机构后空转损失降低为原来的38%,验证了柱塞式扰流机构降低空损的有效性。其次,通过对低充液率不同转速下液力缓速器扰流机构起效过程的流场仿真,分析了不同输入转速和不同充液率工况下的制动转矩、充积率、扰流柱挡片压力差叁个关键参数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制动转矩在20%充液率前后均有明显的状态变化,并结合流场参量的分析,确定了低充液率工况的扰流柱是否起效的界点为20%充液率,为扰流机构及其回位弹簧等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再次,进行了液力缓速器扰流柱结构仿生非光滑表面减阻增效研究,建立了带有仿生非光滑单元体的计算模型,研究仿生结构抑制空转损失的效果及产生原因。结果表明,仿生结构通过改变内部微观流场分布,可以有效地抑制空损功率,在动轮转速为4200r/min的工况下,比普通的扰流结构降低空损大约15%。最后,针对一般扰流柱,研究了扰流柱挡片的尺寸、数量和分布形式对空转损失和流场特性的影响。针对带有仿生表面的扰流柱,研究了凸包尺寸和排列方式对空转损失的影响。通过本文的研究,解释了扰流机构降低空转损失的作用机理,确定了起效条件,并将仿生非光滑表面减阻技术运用于扰流机构的优化,分析了扰流机构各结构参数对空转损失的影响,对抑制液力缓速器空转损失的结构设计及作用机理研究具有一定的工程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北京理工大学》期刊2016-06-01)

邓皓仁[10](2016)在《液氢温区脉动热管在不同充液率条件下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几十年来,低温制冷机的迅速发展使得低温制冷机的应用场合逐渐拓宽,如使用低温制冷机冷却超导磁体、冷冻细胞、冷却低温工质储罐等。然而,低温制冷机在应用中,经常会受到被冷却对象的体积及温度分布、冷量传输距离、振动等因素的限制,因此找到一种高效的冷量传输方式与低温制冷机相匹配将进一步延伸其应用领域。1990年脉动热管被发明以来,因结构简单灵活、传热高效和响应迅速等特点,一直备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但研究主要在室温温区。近年来,许多学者试图将脉动热管应用到低温领域,特别是2001年超导磁体材料MgB2的出现,使得液氢温区脉动热管的研究与应用具有了重要意义。为此,本文开展了以下研究工作:首先对脉动热管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指出了低温温区脉动热管与室温温区脉动热管的异同之处,分析出低温脉动热管研究的难点,提出了液氢温区脉动热管研究的内容和方向。简述了脉动热管理论基础。其次对已有的液氢温区脉动热管试验装置进行了改进。改进了其制冷机二级冷头与脉动热管冷凝段之间连接部件、数据采集系统,使得试验装置能够获得更大加热功率时脉动热管的传热性能。最后开展了液氢温区脉动热管的试验研究,得到了不同充液率时脉动热管随加热功率增加时的传热特性。在本文的试验条件下,初始充液率为51.0%时,随着加热功率的增大,液氢温区脉动热管管内工质依次经历启动、脉动、过渡、环流、极限阶段。脉动热管在启动阶段和过渡阶段传热温差的波动很大,传热性能不稳定。然而在脉动阶段,脉动热管的传热温差很小且稳定。初始充液率为35.0%,脉动热管在加热功率为5.0 W时具有最高的有效导热系数为18.7kW/m·K,此时蒸发段与冷凝段温差为1.0 K,验证了该液氢温区脉动热管的高效传热特性。(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6-03-05)

充液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搭建了平板热管测试实验台,对不同充液率下热管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并以最佳充液率的热管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加热功率、冷却水温及冷却水流速对热管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充液率为20%和30%时热管在各加热功率下展现了良好的性能,最小热阻为0.18℃/W和0.19℃/W,热导率为8158W/(m·℃)和8540W/(m·℃)。由于沸腾换热滞后性,相较于功率增加,功率减少时热管性能更优,同等加热功率条件下蒸发段温度更低。功率增加和功率减少对热管蒸发段热阻影响较大,而冷凝段热阻几乎不受影响。当冷却水温为17℃和22℃时,热管蒸发段温度比冷却水温为7℃和12℃时蒸发段温度低2℃左右。相较于冷却水温22℃时,冷却水温为17℃时热管蒸发段温度能更快达到稳定值。冷却水流速影响蒸发段温度及达到稳定运行的时间,实验表明热管工作的最佳冷却水流速为5.81g/s。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充液率论文参考文献

[1].凡俊涛,申爱琴,冯振刚,李鹏.不同充液率热管对沥青混合料降温效果及影响范围研究[J].硅酸盐通报.2019

[2].王岗,赵耀华,全贞花,王宏燕.不同充液率平板热管性能实验[J].化工进展.2019

[3].禹法文,吉天成,刘向东,张程宾.充液率对小型重力热管传热特性影响实验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8

[4].胡卓焕,周宇仁,许佳寅.理想范围内充液率对环路热管温度振荡的影响[J].化工进展.2018

[5].罗孝学,邹长贞,侯显斌,李技云.脉动热管蓄热器变充液率下传热对比实验研究[J].钦州学院学报.2018

[6].肖湘武,张泉,凌丽,岳畅,娄建民.微通道背板热管系统最佳充液率实验研究[J].低温与超导.2018

[7].刘成,吴亦农,谢荣建,谢守琪.乙烷工质低温环路热管最佳充液率的研究[C].上海市制冷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7

[8].董明.硅基平板微热管充液率与传热特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7

[9].李双双.液力缓速器低充液率流动状态与空转功率损失机理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6

[10].邓皓仁.液氢温区脉动热管在不同充液率条件下的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6

论文知识图

液力偶合器在不同充液率情况发...液力偶合器空载工况出油口温度实验值...测点温度变化曲线实验原理框图玻璃热管照片玻璃热管管内换热情况

标签:;  ;  ;  ;  ;  ;  ;  

充液率论文_凡俊涛,申爱琴,冯振刚,李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