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超支化聚酰胺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聚酰胺,性能,聚合物,转染,抗压强度,剑麻,阳离子。
超支化聚酰胺酯论文文献综述
王沥莹,王黎明,沈勇,徐丽慧,刘亚东[1](2019)在《超支化聚酰胺PAMAM及其复合物在棉织物上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发散法以丙烯酸甲酯和乙二胺制备第叁代超支化聚酰胺PAMAM,并与ZnO复合。通过二浸二轧将PAMAM、ZnO及其复合物分别处理到经预处理的棉织物上,制备出多功能性的棉织物。同时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红外光谱仪(FTIR)、热重分析仪(TG)等对所制得棉织物的形貌和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PAMAM能在棉织物表面形成一层薄膜,PAMAM与ZnO复合物能稳定附着在棉织物上,且热稳定性也较好。经整理的棉织物的抗紫外性能表现优良,紫外线防护系数(UPF)达到50+;PAMAM与ZnO复合改性棉织物在紫外灯照射下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MB,3 h降解率为98.43%;经PAMAM整理的棉织物回弹角为203°,经PAMAM和ZnO整理的棉织物回弹角为218°,抗折皱性能明显增强;同时拉伸强力也一定程度的提高。(本文来源于《印染》期刊2019年11期)
魏程程[2](2019)在《含有超支化聚酰胺-酯结构的松香类引气剂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引气剂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有效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性能,在国外被广泛应用于混凝土抗冻性研究中。但是,目前我国市售的引气剂存在稳泡性能差、严重影响混凝土的强度、与其它外加剂相容性差等问题,造成引气剂在我国的应用受到极大的限制。松香类引气剂是研究最多和应用最早的引气剂,它合成工艺简单、原料丰富和引气性能可靠,但是稳泡性能较差、对强度影响比较大、与其它外加剂相容性差。超支化聚合物具有叁维立体网状结构,分子量大,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末端带有大量的反应活性官能团,这些结构特性使其被广泛应用于材料改性研究中。本论文旨在将超支化聚合物与松香类引气剂结合,通过将合成的超支化聚合物对松香酸(松香类引气剂的主要原料)进行化学改性制备超支化型引气剂,并对其性能进行探讨分析。本论文的主要内容:1.超支化聚酰胺-酯(HPAE)的合成及表征先将丁二酸酐和二乙醇胺在室温下进行反应生成AB_2单体,然后以丙叁醇为核分子通过与不同比例的AB_2单体反应生成第二代(G2)、第叁代(G3)和第四代(G4)HPAE,对其进行红外光谱分析、羟值测定和元素分析,以此判定HPAE分子结构的完整性。2.超支化型松香类引气剂的合成及表征将合成的不同代数的HPAE对松香进行改性,利用酯化反应得到端羟基超支化型松香类引气剂(HPAH),进行红外谱图、元素分析和羟值测试,发现成功合成预想分子结构;然后用丁二酸酐对HPAH进行改性,得到不同代数的端羧基超支化型松香类引气剂(HPAC),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元素分析、酸值测定验证分子结构比较完整。3.超支化型松香类引气剂的性能测试将合成的不同代数的HPAH和HPAC进行表面张力、起泡性能和稳泡性能以及气泡液膜强度测试,分析其基本性能;探究引气剂对水泥净浆流动度、混凝土坍落度、减水率、泌水率、凝结时间和含气量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自制引气剂具有较好的引气效果,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且HPAH-G4和HPAC-G4的性能优于G2、G3;HPAH-G4和HPAC-G4在掺量为0.10%-0.16%时,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性能且对抗压强度的影响较小;HPAH-G4和HPAC-G4与减水剂相容性好,相较于市售引气剂,其掺量少、净浆流动度和减水率高、泌水率低、凝结时间长、抗冻融性能和抗压强度好。综上所述,在适量的掺量下,合成的HPAH和HPAC可以有效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提高抗冻性能,同时对抗压强度影响较小,与减水剂的相容性良好,可以应用在混凝土领域。(本文来源于《济南大学》期刊2019-06-01)
李世杰,张英伟,王文志,姜其斌,刘跃军[3](2019)在《蒙脱土改性超支化聚酰胺6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晶与流变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超支化聚酰胺6(PA6)/蒙脱土(MMT)纳米复合材料。利用自动黏度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热重分析仪、差示扫描量热仪、X射线衍射仪、毛细管流变仪、力学万能试验机等对超支化PA6/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进行表征。研究表明,上述复合材料的剪切黏度与剪切速率流变曲线符合幂律流体的特征,便于成型加工;复合材料晶型(α、γ)在加入MMT后没有发生变化,结晶度由纯超支化PA6的36.49%降低至33.54%;另外,随着MMT加入基体,纳米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冲击强度显着增加。(本文来源于《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2019年06期)
龚伟,李姣姣,强杰,李美兰,张倩[4](2019)在《柠檬酸型超支化聚酰胺淋洗剂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二乙醇胺为中心核,柠檬酸为共聚单体,通过熔融聚合法,成功制备了柠檬酸型超支化聚酰胺,通过核磁共振仪和红外光谱仪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采用振荡淋洗法研究了柠檬酸型超支化聚酰胺在不同因素影响下对重金属污染土壤Zn、Cd和Pb的淋洗效果。结果表明,柠檬酸型超支化聚酰胺对污染土壤中Zn、Cd和Pb的淋洗效果随淋洗时间的延长总体呈现增大的趋势。在使用浓度为1.0%(质量分数,下同),且pH=3时,柠檬酸型超支化聚酰胺对Cd和Zn的去除率最高;在相同使用浓度和pH=4.5时,对Pb的去除率最高;相比于柠檬酸而言,柠檬酸型超支化聚酰胺具有更好的淋洗效果,柠檬酸型超支化聚酰胺对重金属的去除能力为Pb>Cd>Zn,且经柠檬酸型超支化聚酰胺淋洗后,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变化相对较小。(本文来源于《中国塑料》期刊2019年05期)
李书挺[5](2019)在《酸敏感超支化聚酰胺基因载体的设计、制备及转染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因治疗作为遗传性疾病治疗的一种有效方法,随着不断的研究与发展,其在获得性疾病(如癌症)的治疗方面也展现了较大的前景和潜力。基因治疗是将新的基因导入细胞,通过修复或添加基因,以治疗疾病。基于此,基因治疗的关键在于得到一种合适的基因载体,可以安全高效地将外源正常基因导入到靶细胞。病毒载体作为一种可以高效转染的基因载体,因其具有免疫原性等安全问题,大大限制了其发展与应用;而非病毒载体因其良好的生物安全性、易制备、价格低等优点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例如阳离子脂质和阳离子聚合物等,其在基因治疗方面具有很好的潜力。尽管阳离子聚合物作为一种成功的基因传递载体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但由于以下的障碍,其临床应用仍然受到限制。阳离子类型聚合物面临的障碍主要包括其毒性、内涵体逃逸、血液相容性、靶点有效的细胞内传递、复合物释放DNA以及最终的基因表达。早在30年前,阳离子聚合物作为基因载体已有报道,并且随着大量研究者的探究与发现,阳离子聚合物已经作为一种不可或缺的基因载体应用在基因治疗上。聚阳离子与带负电的DNA通过正负电荷吸引形成纳米复合物,从而使得带负电的DNA可以安全有效地进入到目的细胞内起到治疗作用。作为基因载体的阳离子聚合物主要可以分为线性聚合物和树形聚合物两大类。树形的阳离子聚合物与线性的阳离子聚合物相比较,其形貌呈现出良好的叁维球形结构,并且其表面携带大量的末端官能团、溶解性能良好、溶液粘度和熔融粘度都较小、大量的内部空腔结构等优异性能。树形聚合物所拥有的这些优异性能使其作为基因载体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有研究进一步表明,可降解的树枝状阳离子聚合物的转染效率比不可降解的树枝状阳离子聚合物要高大约50倍,这表明阳离子聚合物的可降解性能极大地改善其转染效率,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超支化聚合物具备树形聚合物的优势且其合成方法较为简易,生产成本较低,因此超支化阳离子聚合物在基因载体方面的应用更具前景。因此开发一种新型的可降解的超支化阳离子基因载体,改善细胞毒性和转染效率变得非常有意义。我们旨在开发一种新型的超支化阳离子基因载体,并研究其作为基因载体的性能。本工作以二甘油为起始原料,通过简单的改变温度制备了线性和超支化阳离子聚合物。本论文主要通过以下几个部分展开:(1)在已报道合成的两端氨基的原酸酯单体基础上,使用该单体与丙烯酸酐反应得到丙烯酰原酸酯单体,丙烯酰原酸酯单体与N-氨乙基哌嗪反应,在20℃生成线性聚酰胺胺(LPOEAMAM),在50℃得到超支化聚酰胺胺(HPOEAMAM)。通过核磁共振波谱图确定线性POEAMAM和超支化POEAMAM结构。通过倒置荧光显微镜和稳态荧光光谱仪研究超支化POEAMAM和线性POEAMAM的荧光性质。通过酸碱滴定实验验证超支化POEAMAM的质子缓冲能力。(2)阳离子聚合物作为基因递送载体的必要条件是它们能够将DNA浓缩成纳米尺寸的复合物。首先通过琼脂糖电泳验证POEAMAM压缩DNA的能力,然后经肝素钠置换实验进一步验证压缩能力。超支化POEAMAM复合物的粒径稳定在100 nm左右,电位稳定在+15 mV左右。在pH 5.5时,HPOEAMAM/DNA复合物在48 h释放DNA由87%增加至92%,LPOEAMAM/DNA复合物在48 h释放DNA由54%增加至72%。(3)通过MTT法检测线性POEAMAM和超支化POEAMAM的细胞毒性,结果显示细胞存活率均在95%以上,表明聚合物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通过平面细胞模型和叁维细胞模型考察POEAMAM/DNA的转染效率。倒置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超支化POEAMAM在平面细胞中具有很好的转染效率。激光共聚焦结果显示超支化POEAMAM在10%血清条件下的转染效率优于PEI-25K。本文报道了一种由丙烯酰原酸酯单体与N-氨乙基哌嗪,通过迈克尔加成聚合法合成的新型超支化POEAMAM。本研究发现新合成的聚合物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高的转染效率。因此,在基因治疗中超支化POEAMAM具有巨大的潜力。(本文来源于《安徽大学》期刊2019-05-01)
王杨,聂锦山,顾准,朱铠[6](2019)在《基于超支化聚酰胺胺可生物降解阳离子基因递送系统的构建与体外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与其他聚阳离子相比,超支化聚酰胺胺的细胞毒性小、生物相容性好、溶血活性低、易于表面修饰,在基因递送中是一类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阳离子聚合物。但目前应用于基因转染的超支化聚酰胺胺大多不可降解,易在体内聚集引起细胞毒性。目的:合成还原降解超支化聚酰胺胺(redox-degradable hyperbranched polyamidoamine,DHPAA),考察其作为基因递送载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以N,N'-双(丙烯酰)胱胺(BAC)和1-(2-氨乙基)哌嗪(AEPZ)为功能性单体,通过迈克尔加成一锅法合成DHPAA,采用核磁共振氢谱、凝胶渗透色谱和酸碱滴定法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采用自组装法制备DHPAA/DNA复合物,使二者质量比分别为1∶1、5∶1、10∶1、15∶1、20∶1;采用动态光散射和透射电镜测定复合物的粒径、形貌和Zeta电势;采用琼脂糖凝胶阻滞电泳、Picogreen荧光分析和体外释放DNA实验检测DHPAA对DNA的固缩能力及DHPAA的还原降解性。以人肾上皮细胞系HEK293、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间充质干细胞和子宫颈癌细胞系Hela为细胞模型,采用MTT法检测聚合物DHPAA的细胞毒性;以间充质干细胞和子宫颈癌细胞系Hela为细胞模型,采用MTT法检测DHPAA/DNA复合物的细胞毒性。以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为研究对象(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与DHPAA的质量比分别为1∶1、5∶1、10∶1、15∶1、20∶1),使用流式细胞仪与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考察DHPAA在间充质干细胞中的体外转染效率。结果与结论:(1)合成的聚合物DHPAA结构符合分子设计,在pH=3-10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缓冲能力;聚合物DHPAA对DNA分子具有很好的固缩能力,形成的复合物在生理条件下很稳定,在还原性介质中能够快速释放出DNA;当DHPAA/DNA质量比由1∶1增加到10∶1时,复合物的包封率逐渐增加,此后质量比继续增加包封率不再增加;(2)在1-200 mg/L范围内,聚合物DHPAA对HEK293、MCF-7、间充质干细胞和Hela细胞的存活率无影响;(3)当质量比由1∶1增加到10∶1时,25 mg/L DHPAA/DNA复合物对间充质干细胞和Hela细胞的存活率无影响;(4)当质量比由1∶1增加到10∶1时,DHPAA/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复合物的转染效率逐渐增加,当质量比继续增加时转染效率增加缓慢;(5)结果表明,还原降解DHPAA生物相容性好,能够高效地将基因递送到细胞内并高效表达基因。综合考虑DHPAA的DNA负载效率和复合物的转染效果,选择10∶1为最佳聚合物/DNA质量比。(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期刊2019年06期)
李恒[7](2018)在《超支化聚酰胺修饰海藻酸钠微球的制备及其对印染废水中Sb(Ⅲ)的吸附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涤纶织物的广泛应用,涤纶纤维内残留的锑系催化剂在后续染整过程中大量释放,造成印染废水中重金属锑含量超标,已严重危及水体安全和人们身体健康。因此,开发高效、低成本以及适用于重金属锑处理的方法显得尤为迫切。吸附法是业内公认综合效能较佳的重金属锑处理方法之一,其中吸附剂是决定高效能吸附的关键。为此,论文以海藻酸钠(SA)为基材,以自制的超支化聚酰胺(HA)为改性剂,制备超支化聚酰胺改性海藻酸钠(HA@SA)微球吸附剂,提高SA微球对重金属Sb(Ⅲ)的吸附量,用于高浓度Sb(Ⅲ)印染废水处理;在此基础上,结合离子印迹技术制备Sb(Ⅲ)印迹海藻酸钠(Sb(Ⅲ)-SAIIP)微球吸附剂,提高SA微球对重金属Sb(Ⅲ)的选择性,用于低浓度Sb(Ⅲ)印染废水处理。具体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HA@SA微球的制备及其对Sb(Ⅲ)吸附性能的研究以SA为基材,采取先制备微球再接枝功能基团的策略,以CaCl_2为交联剂制备SA微球,再以自制的HA为改性剂,制备HA@SA微球吸附剂。研究HA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所制备的HA@SA微球吸附性能的影响,优化HA@SA微球的制备条件。采用FT-IR、SEM-EDS、XPS等多种测试手段表征HA@SA微球吸附前后结构的变化。其次,通过静态批次吸附实验,研究溶液pH、吸附剂用量、Sb(Ⅲ)初始浓度、吸附温度以及吸附时间等因素对HA@SA微球吸附性能的影响。通过吸附动力学、等温线和热力学研究,探讨HA@SA微球的吸附机理。通过动态柱吸附实验,研究废水流速以及Sb(Ⅲ)初始浓度对HA@SA微球吸附性能的影响。最后,通过吸附-解吸实验,研究HA@SA微球的可再生性能。结果表明:HA@SA微球的最佳制备条件是HA用量为SA质量的0.5倍,反应温度为40℃,反应时间1 h;HA@SA微球吸附Sb(Ⅲ)的最佳pH为5.0。HA@SA微球对Sb(Ⅲ)的最大吸附量可达186.92 mg/g,是SA微球(95.94mg/g)的1.95倍。Sb(Ⅲ)吸附过程符合准二阶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线模型,吸附过程主要是由化学吸附机理控制的均相单层吸附,放热且可自发进行。动态柱吸附实验中,低流速,低浓度的Sb(Ⅲ)废水能够获得较好的处理效果。8次吸附-解吸后,HA@SA微球对Sb(Ⅲ)吸附能力仍能保留原有的90%以上。(2)Sb(Ⅲ)-SAIIP微球的制备及其对Sb(Ⅲ)吸附性能的研究在HA@SA微球的基础上,以Sb(Ⅲ)为模板离子,以戊二醛为交联剂,采用离子印迹技术制备Sb(Ⅲ)-SAIIP微球吸附剂,用于复杂水体中低浓度重金属Sb(Ⅲ)的深度处理。研究交联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Sb(Ⅲ)-SAIIP微球选择性的影响,优化Sb(Ⅲ)-SAIIP微球的制备条件。通过批次吸附实验,结合吸附等温线模型、动力学模型以及热力学对Sb(Ⅲ)-SAIIP微球的吸附量、吸附动力学以及吸附热力学进行研究,并考察其对重金属Sb(Ⅲ)的选择性。通过吸附-解吸实验,研究Sb(Ⅲ)-SAIIP微球的可再生性能以及选择性稳定性。结果表明:Sb(Ⅲ)-SAIIP微球的最佳制备条件是交联剂(2 wt%戊二醛溶液)用量为SA的等质量,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2 h。Sb(Ⅲ)-SAIIP微球吸附Sb(Ⅲ)的最佳pH为5.0,吸附等温线显示与Langmuir模型最佳匹配,Sb(Ⅲ)-SAIIP微球和非离子印迹超支化聚酰胺改性海藻酸钠(NIP)微球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35.57和23.39mg/g。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阶动力学模型,吸附过程是自发的放热过程。选择性吸附研究表明Sb(Ⅲ)-SAIIP微球对Sb(Ⅲ)具有良好的吸附亲和力和选择性。8次吸附-解吸后,Sb(Ⅲ)-SAIIP微球对Sb(Ⅲ)吸附能力仍能保留原有的85%以上,且对重金属Sb(Ⅲ)的选择性也较为稳定。研究表明:采取先制备微球再接枝功能基团的策略,采用超支化聚酰胺改性SA微球,有效改善了SA微球对重金属Sb(Ⅲ)的吸附能力,满足高浓度Sb(Ⅲ)印染废水处理的需求;在HA@SA微球的基础上,采用离子印迹技术制备Sb(Ⅲ)-SAIIP微球吸附剂,有效改善了SA微球对重金属Sb(Ⅲ)的选择性,可用于复杂水体中低浓度重金属Sb(Ⅲ)的深度处理。(本文来源于《浙江理工大学》期刊2018-12-14)
刘帅[8](2018)在《抑菌型超支化聚酰胺-胺改性PVDF膜及其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PVDF因其良好的化学稳定性、高机械强度和热稳定性而被广泛用于膜技术。然而,与其他膜一样,PVDF膜也易受膜污染并导致膜通量的下降和使用寿命的降低。一旦膜污染形成,膜污垢将很难去除,并将对膜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害。因此,制备一种具有优异抗菌和防污性能的复合膜具有重要意义。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研究人员尝试了许多不同的改性方法来制备不同的抗菌膜,如共混、化学接枝、涂覆和界面聚合等。同时,抑菌剂的选择也很多,主要分为有机抑菌剂和无机抑菌剂,但是无机抑菌剂因其容易流失的缺点而无法被广泛应用在膜改性领域,因此,一些研究人员开始把关注重点转向有机抑菌剂。本文选用的超支化聚酰胺-胺(HPAMAM)具有特殊的超支化结构和大量的端胺基团,且相较于具有高度对称结构的树枝状大分子来说,它们具有相似的性能,但HPAMAM的制备方法更简单方便,生产成本更低。因此在膜改性领域具有很好的前景。本文采用界面聚合法,选用了超支化聚酰胺-胺(HPAMAM)作为水相与有机相均苯叁甲酰氯(TMC)在膜表面进行反应以制备抑菌型PVDF复合膜,以期新制备的PVDF复合膜表面上大量的富余的胺基可以有效地提高膜的抗菌性能。同时,由TMC产生的羧基可以和胺基形成混合电位的膜表面,有效提高膜抗污染能力。首先,本研究对HPAMAM进行了红外表征和核磁表征以确定其化学结构,同时还通过最小抑菌浓度实验对其进行了抑菌性测试。进而,采用界面聚合法制备了PVDF复合膜,为了确定所制备的复合膜具有较好的性能,对其进行了截留率和水通量测试发现当有机相TMC浓度为0.2wt%时制备的复合膜最优。然后,将选出的T2组复合膜进行进一步的化学结构和抗污抗菌性能的表征。本文通过红外(ATR-FTIR)、水接触角(CA)、膜机械强度和膜表面Zeta电位确定了膜改性前后的膜表面化学组成、亲水性以及Zeta电位的变化,发现通过改性后膜表面化学组成发生了改变且所有改性膜的膜表面亲水性明显提高,膜表面等电点上升。并通过扫描电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了膜改性前后的膜表面和孔径的微观结构变化。改性后PVDF复合膜的孔径减小且膜表面粗糙度降低,且随着水相浓度的提高两者都随之降低。最后通过抑菌圈实验和蛋白质污染实验发现,改性后的PVDF复合膜具有优良的抗污和抗菌性能。(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期刊2018-12-01)
凌云霞飞,高超,范经爽,吕海霞,于岩[9](2018)在《超支化聚酰胺接枝壳聚糖的制备及其对重金属和染料吸附的光谱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戊二醛(GLA)为交联剂,将超支化聚酰胺(PAMAM)与壳聚糖(CS)相交联,制备出新型的超支化聚酰胺接枝壳聚糖(CS-PAMAM)吸附剂。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对改性吸附剂进行形貌和结构表征。结合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FASS)和紫外分光光度法(UV-Vis)研究其对孔雀石绿(MG)、日落黄(SY)和Cu(Ⅱ)的吸附性能。讨论了实验条件对吸附效率的影响,优化了实验操作参数(pH值分别为7.0,2.0和6.0;吸附时间分别为60,60和30min)。在最佳条件下,其对孔雀石绿(MG)、日落黄(SY)和Cu(Ⅱ)最大吸附容量分别为515.30,201.79和80.00mg·g~(-1),相比目前的文献报道,具有一定的优势。吸附基本符合Langmuir方程。(本文来源于《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期刊2018年11期)
孙占英[10](2018)在《剑麻纤维表面接枝超支化聚酰胺–胺及其对PP力学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剑麻纤维增强聚丙烯(PP)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采用剑麻纤维表面接枝超支化聚酰胺–胺(HPAMAM)来改善纤维与PP基体之间的界面相容性。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化学滴定法分别对改性前后的剑麻纤维结构及氨基含量进行分析测试,同时采用热重分析表征了改性后剑麻纤维的热稳定性,并对改性前后剑麻纤维增强PP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剑麻纤维表面成功引入了HPAMAM,随接枝代数增加,纤维的氨基含量逐渐增加,但热稳定性逐渐降低;与未改性复合材料相比,1代HPAMAM改性剑麻纤维增强PP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与拉伸弹性模量分别提高了80%和88%,弯曲强度及弯曲弹性模量分别提高115%和41%,与硅烷偶联剂KH550改性剑麻纤维增强PP复合材料相比,其拉伸强度、拉伸弹性模量及弯曲强度分别提高5.9%,19.3%和10.2%。(本文来源于《工程塑料应用》期刊2018年09期)
超支化聚酰胺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引气剂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有效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性能,在国外被广泛应用于混凝土抗冻性研究中。但是,目前我国市售的引气剂存在稳泡性能差、严重影响混凝土的强度、与其它外加剂相容性差等问题,造成引气剂在我国的应用受到极大的限制。松香类引气剂是研究最多和应用最早的引气剂,它合成工艺简单、原料丰富和引气性能可靠,但是稳泡性能较差、对强度影响比较大、与其它外加剂相容性差。超支化聚合物具有叁维立体网状结构,分子量大,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末端带有大量的反应活性官能团,这些结构特性使其被广泛应用于材料改性研究中。本论文旨在将超支化聚合物与松香类引气剂结合,通过将合成的超支化聚合物对松香酸(松香类引气剂的主要原料)进行化学改性制备超支化型引气剂,并对其性能进行探讨分析。本论文的主要内容:1.超支化聚酰胺-酯(HPAE)的合成及表征先将丁二酸酐和二乙醇胺在室温下进行反应生成AB_2单体,然后以丙叁醇为核分子通过与不同比例的AB_2单体反应生成第二代(G2)、第叁代(G3)和第四代(G4)HPAE,对其进行红外光谱分析、羟值测定和元素分析,以此判定HPAE分子结构的完整性。2.超支化型松香类引气剂的合成及表征将合成的不同代数的HPAE对松香进行改性,利用酯化反应得到端羟基超支化型松香类引气剂(HPAH),进行红外谱图、元素分析和羟值测试,发现成功合成预想分子结构;然后用丁二酸酐对HPAH进行改性,得到不同代数的端羧基超支化型松香类引气剂(HPAC),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元素分析、酸值测定验证分子结构比较完整。3.超支化型松香类引气剂的性能测试将合成的不同代数的HPAH和HPAC进行表面张力、起泡性能和稳泡性能以及气泡液膜强度测试,分析其基本性能;探究引气剂对水泥净浆流动度、混凝土坍落度、减水率、泌水率、凝结时间和含气量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自制引气剂具有较好的引气效果,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且HPAH-G4和HPAC-G4的性能优于G2、G3;HPAH-G4和HPAC-G4在掺量为0.10%-0.16%时,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性能且对抗压强度的影响较小;HPAH-G4和HPAC-G4与减水剂相容性好,相较于市售引气剂,其掺量少、净浆流动度和减水率高、泌水率低、凝结时间长、抗冻融性能和抗压强度好。综上所述,在适量的掺量下,合成的HPAH和HPAC可以有效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提高抗冻性能,同时对抗压强度影响较小,与减水剂的相容性良好,可以应用在混凝土领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超支化聚酰胺酯论文参考文献
[1].王沥莹,王黎明,沈勇,徐丽慧,刘亚东.超支化聚酰胺PAMAM及其复合物在棉织物上的应用[J].印染.2019
[2].魏程程.含有超支化聚酰胺-酯结构的松香类引气剂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D].济南大学.2019
[3].李世杰,张英伟,王文志,姜其斌,刘跃军.蒙脱土改性超支化聚酰胺6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晶与流变性能[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9
[4].龚伟,李姣姣,强杰,李美兰,张倩.柠檬酸型超支化聚酰胺淋洗剂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J].中国塑料.2019
[5].李书挺.酸敏感超支化聚酰胺基因载体的设计、制备及转染性能研究[D].安徽大学.2019
[6].王杨,聂锦山,顾准,朱铠.基于超支化聚酰胺胺可生物降解阳离子基因递送系统的构建与体外评价[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9
[7].李恒.超支化聚酰胺修饰海藻酸钠微球的制备及其对印染废水中Sb(Ⅲ)的吸附性能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8
[8].刘帅.抑菌型超支化聚酰胺-胺改性PVDF膜及其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8
[9].凌云霞飞,高超,范经爽,吕海霞,于岩.超支化聚酰胺接枝壳聚糖的制备及其对重金属和染料吸附的光谱分析[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8
[10].孙占英.剑麻纤维表面接枝超支化聚酰胺–胺及其对PP力学性能的影响[J].工程塑料应用.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