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东北东部山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植被,山地,长白山,地带性,大骨节病,兴安,松林。
东北东部山地论文文献综述
刘畅,满秀玲,刘文勇,姚月锋,范金凤[1](2006)在《东北东部山地主要林分类型土壤特性及其水源涵养功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东北东部山地主要林分类型土壤特性及水源涵养功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有机质含量和土壤总孔隙度从大到小的顺序均为:落叶松人工林>天然次生林>红松人工林>针阔人天混交林。土壤容重为:针阔人天混交林>天然次生林>红松人工林>落叶松人工林。0~40 cm土层饱和蓄水量落叶松人工林最大,为2 326.24t/hm2;天然次生林较好,为2 258.6 t/hm2;红松人工林次之,为2 252.29 t/hm2;针阔人天混交林最差,为1 851.11t/hm2。落叶松人工林枯落物持水量最好,为136.63 t/hm2;针阔人天混交林较好,为56.08 t/hm2;红松人工林次之,为54.29 t/hm2;天然次生林最差,为40.1 t/hm2。水源涵养能力依次为:落叶松人工林(2 462.87 t/hm2)>红松人工林(2 306.58 t/hm2)>天然次生林(2 298.87 t/hm2)>针阔人天混交林(1 907.19 t/hm2)。(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学报》期刊2006年06期)
靳英华,吴正方[2](2003)在《东北东部山地森林植被的生态气候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全球变化和植被与气候关系的研究中侧重于大尺度、宏观的抽象研究,对小尺度、微观的具体地段植被与气候关系的研究即局地生态气候的研究尚待深入.在建立生态气候学指标的基础上,应用桑斯威特(ThornthwaiteC.W.)的方法对东北东部山地森林植被的空间分布进行了定量分析.确定了东北东部地带性植被分布的生态气候学指标.计算了长白山不同坡向不同高度的温度效率指数,确定了长白山不同坡向各植被垂直带的温度效率指数及分布高度.研究表明,桑斯威特方法对东北东部山地植被与气候关系研究具有很好的指示性.(本文来源于《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3年03期)
姚成滨,沈海龙,刘继生,符洪宇,胡海东[3](2003)在《东北东部山地樟子松人工林的经济生产力》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定位固定样地和临时样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共计调查样地 1 30多块 ,收集样地调查资料 30 0多块 ;调查解析木 1 2 0多株 ;收集已有解析木材料 30 0多株。首先利用解析木材料建立了樟子松的DemaerchalkⅠ削度 /材积方程系统 ,并利用这个系统和样地及解析木材料 ,计算和分析了东北东部山地樟子松人工幼林经济生产力水平。分析结果表明 :( 1 )按照现实的樟子松人工林密度体系 ,幼龄阶段 ( 4 0年以下 )只能获得较高产量的小径材 ,无法获得较高产量的小头直径1 2cm的高级纸浆材 ,更无法获得小头直径 2 0cm以上的大径材。要想在尽快获得大径级用材 ,就必须采用比现实林分低得多的密度体系 ;( 2 )采用较高的初植密度 ,并采用强度较大的间伐机制 ,对小径材和大、中径材的生产都是有利的 ;( 3)樟子松人工林在密度适当的情况下 ,达到本地区速生丰产林对蓄积增长量的要求是完全可以的。(本文来源于《植物研究》期刊2003年03期)
靳英华[4](2002)在《东北东部山地森林植被的生态气候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全球变化与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日益被人类所关注,由于生物是环境变化中最敏感的生态因子,因此植被常被用来做为全球变化或区域稳定与否的判断指标,如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的研究,植被就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正因为植被对环境中各项因子的变化反应都敏感,植被与气候关系的研究就重新成为目前学科交叉的前沿和重点,特别是植被分布与气候的关系、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与气候的关系、植被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响应及从植被生态机制出发研究生态系统的过程等更是多学科研究的热点问题。 目前,植被与气候关系的研究侧重与大尺度与宏观的抽象研究,对小尺度、微观的具体地段植被与气候的关系研究即局地生态气候的研究尚待深入。本文在建立生态气候学指标的基础上,应用桑斯威特方法对东北东部山地森林植被的时空分布进行了定量分析。首先,应用Leemans和Cramer(1990)建立的全球气候网格(0.5°×0.5°)数据库对东北区1175个点的月均温和年降水量进行统计分析并计算了1175个点的可能蒸散PE、湿润指数IM、温暖指数WI和湿度指数HI;其次利用吴正方和徐文铎的半峰宽(PWH)计算法确定的30个主要树种和东北东部地带性植被分布区的水热指数;再次利用Surfer软件绘制东北东部山地的可能蒸散PE分布图、湿润指数IM分布图,确定东北东部地带性植被分布的生态气候学指标,并利用Spss软件分别建立可能蒸散PE、湿润指数IM与经度和纬度关系的回归方程;最后计算长白山不同坡向垂直带植被的温度效率指数及其分布高度,并利用ArcGIS8.1软件做长白山1:200,000的DEM图,得到长白山不同坡向各垂直带植被与温度效率指数的关系图。 研究结果表明,桑斯威特方法对东北东部山地森林植被与生态气候的变化具有非常好的相关关系,因此,用植被做指标研究东部山地的生态气候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02-05-01)
沈海龙,李世文,胡详一,陈爱民,管清波[5](1995)在《东北东部山地樟子松生长与气候因子的相关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用解析木资料分析了东北东部山地樟子松生长与气候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影响樟子松生长的最主要气候因子为降水量、树高总生长量和逐年生长量及直径和村积的逐年生长量与降水量都是显着正相关关系,即在东北东部山地范围内、降水量越大,樟子松生长越好;(2)在15~20a之前的幼龄阶段,≥10℃积温对樟子松生长的影响也比较大,而在15~20a之后、≥10℃积温成为次要因子;(3)除当年一些气候因子(以降水量为主)对樟子松树高、直径和材积的年际生长量有重要影响外.前1年许多气候因子.特别是与营养积累有关的气候因子(如降水量、气温、日照时数、相对湿度等),也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学报》期刊1995年03期)
郑焕能,胡海清[6](1990)在《东北东部山地可燃物类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森林可燃物类型是林火管理的基础,我们在定性基础上,结合定量分析,将东北东部山地可燃物划分为六个类型组,十二个类型(见表1)。一、可燃物类型特点描述Ⅰ—1 柞椴树红松林类该类型主要分布在小兴安岭、长白山的陡坡、斜坡的上部至岗陵分水岭地段,以南坡、西南坡等向阳山坡为最多。坡度在25°—35°,立地条件干燥。树种组成主要以红松为主,并混有柞树、椴树、色木等。主要下木有兴安杜鹃、胡枝子、毛榛子、溲疏、山梅花、簇毛槭等。下(本文来源于《森林防火》期刊1990年04期)
赵大昌[7](1975)在《我国东北东部山地大骨节病患区植被变迁和大骨节病发生、发展关系的初步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大骨节病是一种地方性的骨关节畸型病(图版 I,1)。早在1908年的《长白山江冈志略》(1)中即有大骨节病的记载。在辽宁省的大骨节病患区,也有叁代大骨节病病史。由此看出,大骨节病在东北地区有近百年的历史。在病因探索方面,无论从历史资料记载、(本文来源于《地方病通讯》期刊1975年03期)
林伯羣,许联吉,祝宁,关继义,陈喜全[8](1975)在《东北东部山地原始林下与次生林下土壤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东北东部山地系我国主要林业基地之一,有丰富的原始森林资源,山区的边缘有大面积的天然次生林。对林下土壤的认识和分类命名存在着一些分歧意见,如梭颇、(1936)马溶之(1958)等人将山区中腹的原始红松林下的土壤命名(本文来源于《东林科技》期刊1975年01期)
赵大昌[9](1974)在《我国东北东部山地大骨节病患区植被变迁和大骨节病发生、发展关系的初步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大骨节病是一种地方性的骨关节畸型病(图版Ⅰ,1)。早在1908年的《长白山江冈志略》中即有大骨节病的记载。在辽宁省的大骨节病患区,也有叁代大骨节病病史。由此看出,大骨节病在东北地区有近百年的历史。在病因探索方面,无论从历史资料记载、患区贫下中农的反映以及从事地方病防治、研究工作者的看法,都普遍认为大骨节病是一种水土病,致病物质是在水中。过去对患区水的分析研究多侧重于无机元素方面。我们(本文来源于《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期刊1974年03期)
周以良,李景文[10](1964)在《中国东北东部山地主要植被类型的特征及其分布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引言中国东北东部山地系指松嫩平原以北、以东的山地,位于北纬40°10′—49°35′,东经127°—134°之间,南端以安沈綫(安东至沈阳)为界,北部延伸至孙吴以南的小兴安岭南部山地饕搅胗行⌒税擦搿⑼甏锷?那丹哈达岭)、张广才岭(小白山)、老爷岭及长白山等,海拔高度大多不超过1,300米。其中,长白山山势最高,达2,744米,其南面和北面的一些山地都较低。(本文来源于《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丛刊》期刊1964年02期)
东北东部山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全球变化和植被与气候关系的研究中侧重于大尺度、宏观的抽象研究,对小尺度、微观的具体地段植被与气候关系的研究即局地生态气候的研究尚待深入.在建立生态气候学指标的基础上,应用桑斯威特(ThornthwaiteC.W.)的方法对东北东部山地森林植被的空间分布进行了定量分析.确定了东北东部地带性植被分布的生态气候学指标.计算了长白山不同坡向不同高度的温度效率指数,确定了长白山不同坡向各植被垂直带的温度效率指数及分布高度.研究表明,桑斯威特方法对东北东部山地植被与气候关系研究具有很好的指示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东北东部山地论文参考文献
[1].刘畅,满秀玲,刘文勇,姚月锋,范金凤.东北东部山地主要林分类型土壤特性及其水源涵养功能[J].水土保持学报.2006
[2].靳英华,吴正方.东北东部山地森林植被的生态气候学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
[3].姚成滨,沈海龙,刘继生,符洪宇,胡海东.东北东部山地樟子松人工林的经济生产力[J].植物研究.2003
[4].靳英华.东北东部山地森林植被的生态气候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
[5].沈海龙,李世文,胡详一,陈爱民,管清波.东北东部山地樟子松生长与气候因子的相关分析[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95
[6].郑焕能,胡海清.东北东部山地可燃物类型的研究[J].森林防火.1990
[7].赵大昌.我国东北东部山地大骨节病患区植被变迁和大骨节病发生、发展关系的初步探讨[J].地方病通讯.1975
[8].林伯羣,许联吉,祝宁,关继义,陈喜全.东北东部山地原始林下与次生林下土壤探讨[J].东林科技.1975
[9].赵大昌.我国东北东部山地大骨节病患区植被变迁和大骨节病发生、发展关系的初步探讨[J].JournalofIntegrativePlantBiology.1974
[10].周以良,李景文.中国东北东部山地主要植被类型的特征及其分布规律[J].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丛刊.1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