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后窝论文_王亚城

导读:本文包含了颅后窝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超声,脑脊液,颅内,胎儿,血管,脑室,脑积水。

颅后窝论文文献综述

王亚城[1](2019)在《40例胎儿颅后窝异常的超声诊断及预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胎儿颅后窝异常的超声诊断价值,并对预后表现进行总结。方法:选择本院在2016年12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40例经妇产医院超声检验提示存在颅后窝异常的胎儿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对所有研究对象的二维和叁维超声图像进行分析,总结不同种类的颅后窝异常胎儿产前超声图像特点,同时为胎儿配合磁共振检查,出生以后进行相关结果的随访对照,分析超声对胎儿颅后窝异常诊断的准确性。结果:通过与胎儿颅脑磁共振和出生以后的检查随访结果比较可得出,产前二维超声诊断准确率相对较低,产前叁维超声准确率相对较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不同种类的颅后窝异常通过产前二维超声诊断在图像上存在着类似性,产前叁维超声可有效地甄别颅后窝异常病情分类,可作为有效的诊断方案进行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外女性健康研究》期刊2019年20期)

何冠南,赵婧,张玲,张骞,汤蓓[2](2019)在《胎儿第四脑室发育在产前超声鉴别颅后窝异常的临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中孕期胎儿第四脑室形态与大小在鉴别颅后窝异常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根据笔者既往建立并报道的第四脑室正常值测量数据作为第四脑室大小的评价指标,结合胎儿颅脑异常的超声图像、第四脑室形态与大小测值,对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四川省妇幼保健院产前超声诊断为颅后窝异常58例单胎胎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组研究。第1组,第四脑室增大24例;第2组,第四脑室缩小或消失7例;第3组,第四脑室形态与测值正常27例。总结3组颅后窝异常胎儿临床结局。结果第1组24例胎儿中Dandy-Walker畸形15例,超声形态与测值:以第4脑室横径增大为主,横径测值均位于同孕周两倍标准差之上;交通性脑积水9例;超声形态与测值:第四脑室横径、前后径、周长及面积均位于同孕周胎儿两倍标准差之上。第2组7例胎儿中ArnoldChiariⅡ畸形3例,菱脑融合3例,Joubert综合征1例;超声形态与测值:第四脑室横径、前后径、周长、面积均位于同孕周两倍标准差之下。第3组27例胎儿中后颅窝池增宽10例,颅后窝蛛网膜囊肿3例,第四脑室以上部位梗阻导致脑积水8例,永存Blake陷窝囊肿6例;超声形态与测值:第四脑室横径、前后径、周长及面积均在正常范围内。临床结局:3组58例产前诊断颅后窝异常的胎儿超声或(和)磁共振检查后29例孕妇选择终止妊娠在外院引产,19例孕妇继续妊娠至胎儿正常出生。产后磁共振成像,引产后尸检证实产前超声诊断与产后检查结果均符合。结论第四脑室形态与大小测值在产前超声评价颅后窝异常中有重要价值。第四脑室增大、减小甚至消失是颅后窝严重畸形的线索,是预后不良的指标之一。更大样本量,更广孕周范围的研究有可能进一步证实本研究得出的结论。(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期刊2019年07期)

王银占,钱涛[3](2019)在《颅后窝拥挤与原发性叁叉神经痛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颅后窝拥挤与原发性叁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研究60例原发性TN病例资料,同时将60例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受试者均行高分辨率叁维MRI检查(包括3DFIESTA、3D-TOF MRA序列)并使用3D-Slicer软件对原数据进行叁维重建并测量颅后窝容积(posterior fossa volume,PFV)、后脑体积(hindbrain volume,HBV),颅后窝拥挤指数(posterior fossa crowdednessindex,PFCI)为HBV/PFV×100%。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比较。结果 TN病人平均PFCI为(85.0±3.9)%,而对照组为(82.7±3.9)%,两者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25)。TN女性病人颅后窝比男性更拥挤,PFCI分别为(86.4±3.8)%、(83.4±3.4)%(P=0.03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较高PFCI与女性(P=0.022)、较小年龄(P=-0.003)和TN病人(P=-0.023)有关。结论 TN病人的颅后窝比健康对照组更拥挤,PFCI较高与女性、年龄较小和患有TN有关。颅后窝拥挤可能是神经血管冲突的危险因素,因此,更容易导致TN发生。(本文来源于《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王佳,葛明,田永吉[4](2019)在《儿童颅后窝肿瘤合并非交通性脑积水的治疗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检索并复习治疗儿童颅后窝肿瘤合并非交通性脑积水的相关文献,对目前临床上常见的几种治疗策略进行分析,认为应对病儿手术后是否发生持续性脑积水进行危险度分层,并根据各中心实际情况采取适合病儿的治疗策略。(本文来源于《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01期)

郭双磊[5](2019)在《颅后窝开颅术后切口脑脊液漏形成相关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颅后窝手术是神经外科操作难度较大的手术,且术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为其常见的并发症。颅后窝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率是小脑幕上开颅手术的3-4.6倍~([1-2]);术后颅内感染增加了患者的致死率、致残率及经济负担;目前大量的文献报道,脑脊液漏是颅内感染的高危因素;尤其颅后窝开颅手术后有脑脊液漏并发颅内感染的发生率是无脑脊液漏的4.752倍~([3]);因此,有效的预防颅后窝开颅术后脑脊液漏的形成,能显着的降低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率;故研究颅后窝开颅术后切口脑脊液漏的高危因素,能为切口脑脊液漏乃至颅内感染的预防,提供早期的帮助。目的:回顾性分析颅后窝开颅术后切口脑脊液漏形成的高危因素;并对颅后窝开颅术后切口脑脊液漏形成后的不同处理措施进行分析,为切口脑脊液漏的预防及治疗提供帮助,进而使患者获益。方法:收集河南大学淮河医院和开封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2012年1月1日至2018年11月30日颅后窝开颅手术病例386例,排除因病史资料不完善、术后7天内因其他原因死亡、急诊外伤病人的病例28例,共纳入病例358例;病种涉及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小脑出血、幕下脑膜瘤、小脑肿瘤、枕大池囊肿、第四脑室肿瘤、CPA占位、叁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舌咽神经痛、枕骨大孔占位、小脑大面积梗死、脑干出血、斜坡脊索瘤;利用SPSS23.0对下述指标进行R×C的χ~2检验:年龄、性别、GCS评分、高血压病、糖尿病、硬脑膜是否严密缝合、引流管、术中使用人工硬脑膜、术中使用生物胶、术后切口漏前是否颅内感染、是否颅骨复位、手术时间;进行单因素分析得出硬脑膜严密缝合、引流管、GCS评分、手术时间存在率的差异(P<0.05);因引流管自变量分类为未放置引流管、硬膜外引流管和硬膜下引流管,对该组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的多重比较;对颅后窝术后切口脑脊液漏的重要因素:硬脑膜严密缝合、GCS评分、手术时间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此外,对46例发生切口脑脊液漏的病人的不同处理措施进行方差分析,两种不同的处理措施为:1、单纯漏口缝合;2、漏口缝合+腰大池置管引流(LD)。结果:对年龄、性别、GCS评分、高血压病、糖尿病、硬脑膜是否严密缝合、引流管、术中使用人工硬脑膜、术中使用生物胶、术后切口漏前是否颅内感染、是否颅骨复位、手术时间进行R×C的χ~2检验单因素分析提示:硬脑膜未严密缝合、引流管、GCS评分、手术时间是颅后窝术后切口脑脊液漏的重要因素(P<0.05),存在率的差异;并对引流管组进行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硬脑膜下放置引流管与未放置引流管比较,P=0.000<0.05,硬脑膜下放置引流管与硬脑膜外放置引流管,P=0.000<0.05,硬脑膜外放置引流管与未放置引流管组比较,P=0.376>0.05,硬脑膜未严密缝合、硬脑膜下放置引流管、GCS评分≤12分,手术时间≥4小时可能为颅后窝术后切口脑脊液漏形成的高危因素。针对硬脑膜缝合情况、GCS评分、手术时间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中手术时间P=0.11>0.05,OR=2.084;GCS评分OR=0.282,P=0.018<0.05,B=﹣1.267,硬脑膜缝缝合情况OR=157.782,P=0.000<0.05,B=5.061;GCS评分与硬脑膜严密缝合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GCS评分≤12分与硬脑膜未严密缝合可能为切口脑脊液漏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在对两组不同处理措施的分析中,单纯缝合的有效率为27.28%,漏口缝合+腰大池置管引流(LD)的有效率为84.62%,χ~2=12.479,P=0.000<0.05。结论:1、颅后窝开颅术后切口脑脊液漏形成的高危因素可能为:硬脑膜未严密缝合、硬脑膜下放置引流管、GCS评分≤12分,手术时间≥4小时;其中硬脑膜未严密缝合与GCS评分≤12分可能是颅后窝术后切口脑脊液漏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2、漏口缝合联合腰大池置管引流(LD)治疗颅后窝术后切口脑脊液漏的有效率明显优于单纯漏口缝合。(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期刊2019-02-01)

吾太华,李正阳,左德献,马赞,邓少勇[6](2019)在《26例颅后窝脑膜瘤显微外科治疗的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颅后窝脑膜瘤显微外科治疗效果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颅后窝脑膜瘤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结果脑膜瘤完全切除21例,次全切除5例。全部患者经门诊随访8~60个月,平均门诊随访(28±0.5)个月。复查MRI显示21例脑膜瘤完全切除病例均无肿瘤复发,5例脑膜瘤次全切除病例有2例肿瘤增大,3例无变化。16例恢复工作,5例可做轻工作,4例生活自理,1例需要人照顾。结论颅后窝解剖结构复杂,颅后窝脑膜瘤手术难度大,熟悉颅后窝解剖,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熟练的显微外科技术,预防和及时处理并发症是提高颅后窝脑膜瘤手术效果的关键。(本文来源于《当代医学》期刊2019年02期)

龙飞,秦坤明,廖声潮,唐纯海,吴京展[7](2018)在《颅后窝肿瘤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颅后窝肿瘤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术后颅内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69例行开颅手术的颅后窝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术后颅内感染28例,未感染141例。纳入可能造成颅内感染的13项相关因素,并行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差异者纳入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术后发生颅内感染28例(16.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时间、留置脑室引流管、术后脑脊液漏、术中消毒液冲洗是颅后窝肿瘤术后颅内感染的影响因素(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留置脑室引流管、术后脑脊液漏是颅后窝肿瘤术后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对危险因素采用相应有效的预防措施,以尽可能减少颅后窝肿瘤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本文来源于《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期刊2018年12期)

杨军,辛志英,崔佳乐,陈庚,缪逸涛[8](2018)在《术中超声在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颅后窝减压术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总结术中超声在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后颅窝减压术中应用及其效果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病例资料,术中应用超声辅助进行颅后窝减压术,包括单纯骨性减压术6例,骨性减压并硬膜成形术13例,枕大池重建术3例。结果在术中超声辅助监测下,22例病人均实现脊髓背侧脑脊液流动速率≥3 cm/s。22例病人术后第1天自觉症状得到改善。术后出现颅内感染2例,皮下积液1例,经治疗后病情得以控制并好转。随访3年,22例病人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16例术前含有脊髓空洞的病人,脊髓空洞均减小,其中1例脊髓空洞消失。结论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根据术中超声可采取单纯骨性减压术、骨性减压并硬膜成形术与枕大池重建术,从而以最小手术风险获得最大收益。(本文来源于《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期刊2018年11期)

李润明,唐俊,李劲松,张航[9](2018)在《颅后窝实质性血管母细胞瘤的显微外科治疗》一文中研究指出血管母细胞瘤(hemangioblastoma,HB)是良性肿瘤,约占所有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0. 9%~2. 1%[1-4],生长部位以颅后窝居多,占颅后窝肿瘤的7. 3%[5]。实质性血管母细胞瘤较囊性少见,约占全部血管母细胞瘤的22. 3%[6-7]。肿瘤多为散发或合并身体其他位置病变,如肾脏、胰腺及视网膜等部位,称为von Hipple-Lindau (VHL)病,为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本文来源于《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期刊2018年05期)

程传东,牛朝诗,魏祥品,计颖[10](2018)在《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在颅后窝血肿手术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在颅后窝血肿手术的应用价值与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急诊收治的20例颅后窝血肿病例资料,其中外伤2例,自发性脑出血18例。均先行侧脑室穿刺外引流联合颅内压监测电极置入,再行后入路血肿清除术。根据颅内压结果动态调整治疗方案。结果全组无死亡病例,无非计划二次手术病例。颅内压监测3~10 d,平均6.2 d。无探头置入引起的颅内出血。1例病人术后出现颅内感染,经腰大池持续引流对症处理后治愈。随访1~12个月,根据GOS评价预后:良好16例,中残3例,重残1例。结论颅后窝血肿手术联合持续动态颅内压监测优势明显,可减少颅内感染发生率,调整治疗方案,观察疗效与预后转归。因此,具有广阔临床应用前景,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期刊2018年08期)

颅后窝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中孕期胎儿第四脑室形态与大小在鉴别颅后窝异常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根据笔者既往建立并报道的第四脑室正常值测量数据作为第四脑室大小的评价指标,结合胎儿颅脑异常的超声图像、第四脑室形态与大小测值,对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四川省妇幼保健院产前超声诊断为颅后窝异常58例单胎胎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组研究。第1组,第四脑室增大24例;第2组,第四脑室缩小或消失7例;第3组,第四脑室形态与测值正常27例。总结3组颅后窝异常胎儿临床结局。结果第1组24例胎儿中Dandy-Walker畸形15例,超声形态与测值:以第4脑室横径增大为主,横径测值均位于同孕周两倍标准差之上;交通性脑积水9例;超声形态与测值:第四脑室横径、前后径、周长及面积均位于同孕周胎儿两倍标准差之上。第2组7例胎儿中ArnoldChiariⅡ畸形3例,菱脑融合3例,Joubert综合征1例;超声形态与测值:第四脑室横径、前后径、周长、面积均位于同孕周两倍标准差之下。第3组27例胎儿中后颅窝池增宽10例,颅后窝蛛网膜囊肿3例,第四脑室以上部位梗阻导致脑积水8例,永存Blake陷窝囊肿6例;超声形态与测值:第四脑室横径、前后径、周长及面积均在正常范围内。临床结局:3组58例产前诊断颅后窝异常的胎儿超声或(和)磁共振检查后29例孕妇选择终止妊娠在外院引产,19例孕妇继续妊娠至胎儿正常出生。产后磁共振成像,引产后尸检证实产前超声诊断与产后检查结果均符合。结论第四脑室形态与大小测值在产前超声评价颅后窝异常中有重要价值。第四脑室增大、减小甚至消失是颅后窝严重畸形的线索,是预后不良的指标之一。更大样本量,更广孕周范围的研究有可能进一步证实本研究得出的结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颅后窝论文参考文献

[1].王亚城.40例胎儿颅后窝异常的超声诊断及预后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

[2].何冠南,赵婧,张玲,张骞,汤蓓.胎儿第四脑室发育在产前超声鉴别颅后窝异常的临床应用[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19

[3].王银占,钱涛.颅后窝拥挤与原发性叁叉神经痛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19

[4].王佳,葛明,田永吉.儿童颅后窝肿瘤合并非交通性脑积水的治疗策略[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19

[5].郭双磊.颅后窝开颅术后切口脑脊液漏形成相关因素分析[D].河南大学.2019

[6].吾太华,李正阳,左德献,马赞,邓少勇.26例颅后窝脑膜瘤显微外科治疗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9

[7].龙飞,秦坤明,廖声潮,唐纯海,吴京展.颅后窝肿瘤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18

[8].杨军,辛志英,崔佳乐,陈庚,缪逸涛.术中超声在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颅后窝减压术的应用[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18

[9].李润明,唐俊,李劲松,张航.颅后窝实质性血管母细胞瘤的显微外科治疗[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18

[10].程传东,牛朝诗,魏祥品,计颖.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在颅后窝血肿手术的应用[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18

论文知识图

枕骨大孔缘(即后颅窝的下界)开始,...外伤性迟发性颅后窝硬膜外血肿CT...胎儿单纯颅后窝扩张1 1 例患者迟发性颅后窝硬膜外巨...2 颅后窝开颅术-图4.2.2 颅后窝开...2 颅后窝开颅术-图4.2.3 颅后窝开...

标签:;  ;  ;  ;  ;  ;  ;  

颅后窝论文_王亚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