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抗血栓形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血栓,抗血栓,凝血,腹股沟,莪术,旁路,水蛭。
抗血栓形成论文文献综述
王永周,黄琴,钟丽君,姚菲,贺晓霞[1](2019)在《防栓合剂抗血栓形成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防栓合剂对术后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1)将50只KM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模型组、防栓合剂组高、中、低剂量组和阿司匹林组5组,每组10只。采用角叉菜胶致小鼠尾静脉血栓模型,以血栓形成状况评价防栓合剂预防血栓的形成作用。2)将60只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防栓合剂高、中、低剂量组及阿司匹林组6组,采用盐酸肾上腺素和冰水致大鼠高凝状态模型,通过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激活促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凝血时间(CT)评价防栓合剂预防血栓形成的作用。结果防栓合剂40、20、10g·kg~(-1)均能缩短造模小鼠尾部血栓相对长度(P<0.05)。模型组大鼠PT、APTT均较对照组短(P<0.05);防栓合剂16、8g·kg~(-1)均可延长高凝状态下大鼠的PT;防栓合剂8、4g·kg~(-1)均可延长高凝状态下大鼠的APTT,但对两组TT均无明显影响;模型组CT较对照组有缩短趋势,与模型组比较,防栓合剂8、4g·kg~(-1)对高凝状态下大鼠的CT有明显的延长作用(P<0.05)。结论防栓合剂可能是通过抗凝及抗血栓形成而发挥防治术后血栓形成的作用。(本文来源于《成都医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叶志宇,陈晓岗,吴菁[2](2018)在《接受抗血栓形成治疗患者行完全腹膜外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接受抗血栓形成治疗患者行完全腹膜外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TEP)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接受抗血栓形成治疗行TE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3例手术均获成功。术后并发血清肿1例,出血1例,均无复发。结论在围手术期,采取合理的措施,接受抗血栓形成治疗患者行TEP是安全可行的。(本文来源于《现代实用医学》期刊2018年12期)
徐男,王亮,孙蓉,黄欣,张成博[3](2019)在《基于整合药理学平台探究叁棱抗血栓形成及抗血小板聚集的分子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叁棱抗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形成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中药整合药理学平台(TCM-IP)的中药材数据库、中药成分数据库和疾病靶标数据库的数据信息和分析功能,检索叁棱所含的化学成分信息,构建叁棱作用的潜在靶标和疾病靶标之间的相互作用网络,然后富集计算核心靶标,进行基因功能分析和通路分析,再进一步构建"中药材-化学成分-核心靶标-关键通路"多维关系网络。结果:对叁棱预测活性成分主要包括黄酮、酚酸等成分,如山柰酚、叁棱酸等;抗血栓形成涉及202个核心靶标,包括蛋白激酶Cδ(PRKCD),葡萄糖激酶(GCK),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活化蛋白激酶α-2催化亚基等;涉及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神经退行性疾病等相关生物过程和信号通路。抗血小板聚集涉及136个核心靶标,包括PRKCD,细胞色素C氧化酶蛋白7C(COX7C),GCK等;涉及帕金森病、循环系统、神经退行性疾病等相关生物过程和信号通路。结论:叁棱主要通过调控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递质活性达到调节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表达以及血小板线粒体功能介导血小板的凋亡,从而发挥抗血栓形成及抗血小板聚集的药效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曹文理,李菁[4](2018)在《重组水蛭素的抗血栓形成作用及其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重组水蛭素抗血栓形成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60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阿司匹林组和重组水蛭素低、中、高剂量组(n=10)。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分别腹腔注射角叉菜胶2.5mg/kg,诱发小鼠尾部血栓形成。注射角叉菜胶前24 h、0.5 h和注射后24 h,阿司匹林组小鼠分别腹腔注射阿司匹林25 mg/kg,重组水蛭素低、中、高剂量组小鼠分别腹腔注射0.05、0.1、0.2 mg/kg重组水蛭素,对照组和模型组小鼠分别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注射角叉菜胶后48 h,观察小鼠黑尾长度并计算黑尾发生率;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PAI-1)、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血栓恶烷B2 (TXB2)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尾部形成血栓;血浆PT明显缩短(P<0.01),PAI-1、TXB2水平明显升高(P<0.01),t-PA、6-keto-PGF1α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重组水蛭素低、中、高剂量组和阿司匹林组小鼠尾部血栓长度明显缩短(P <0. 05或P <0.01),PT明显延长(P<0.01),PAI-1、TXB2水平明显降低(P<0.01),t-PA、6-keto-PGF1α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阿司匹林组比较,重组水蛭素低剂量组小鼠尾部血栓长度明显增加(P<0.05),PT明显缩短(P<0.01),PAI-1、TXB2水平明显升高(P<0.01);重组水蛭素低、中剂量组6-keto-PGF1α水平明显降低(P<0.01,P<0.05);重组水蛭素中剂量组PAI-1、TXB2水平明显升高(P<0.01,P<0.05)。结论:重组水蛭素有明显抗血栓形成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影响外源性凝血系统、促进纤溶功能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期刊2018年04期)
陈晓军,韦洁,农云开,李燕婧[5](2018)在《广西莪术水提取物抗血栓形成作用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广西莪术水提取物抗血栓形成作用。方法:采用胶原蛋白—肾上腺素诱发小鼠体内血栓形成模型,角叉菜胶致小鼠尾部血栓形成模型,大鼠体内静脉血栓形成模型,观察广西莪术水提取物的抗血栓形成作用。结果:广西莪术水提取物对胶原蛋白—肾上腺素诱发的小鼠体内血栓形成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明显减少角叉菜胶所致小鼠尾部血栓黑尾动物数,减小黑尾长度;减轻大鼠体内静脉血栓湿重。结论:广西莪术水提取物具有显着的抗血栓形成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药科技》期刊2018年04期)
冯锐,王音,朱凤,赵海荣,李慧敏[6](2016)在《Ento-Ⅰ涂膜剂的镇痛及其抗凝抗血栓形成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Ento-Ⅰ涂膜剂对小鼠的镇痛作用和家兔的体外抗凝活性,并观察其对胶原-肾上腺素合剂诱导小鼠体内血栓形成的保护作用。方法采取热板法测定Ento-Ⅰ涂膜剂的镇痛作用;通过胶原-肾上腺素合剂诱导小鼠体内血栓形成模型,观察Ento-Ⅰ涂膜剂对小鼠死亡数、小鼠偏瘫恢复数、小鼠偏瘫开始形成时间、小鼠生存时间及小鼠偏瘫恢复时间的影响;通过家兔预防给药,测定家兔血浆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以研究Ento-Ⅰ涂膜剂的抗凝活性。结果热板镇痛法实验结果显示,与生理盐水组比较,Ento-Ⅰ涂膜剂组能显着延长小鼠给药后30、60和90min的痛阈值(P<0.01);且涂膜剂能有效降低胶原蛋白-肾上腺素诱导小鼠血栓性偏瘫引起的死亡率,提高小鼠偏瘫恢复率(P<0.05)。与波立维组比较,Ento-Ⅰ涂膜剂2 mg/kg组能明显缩短小鼠偏瘫恢复时间(P<0.05)。与生理盐水组比较,Ento-Ⅰ涂膜剂4.65 mg/kg组能显着延长家兔血浆TT、PT和APTT(P<0.05、P<0.05和P<0.01)。结论 Ento-Ⅰ涂膜剂具有镇痛、抗凝、抗血栓形成作用,是一种有临床应用前景的治疗血栓性疾病的药物。(本文来源于《国际药学研究杂志》期刊2016年03期)
刘惠娜,邓常清,贺石林[7](2016)在《凝血因子Ⅺ——抗血栓形成的新靶点》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血栓性疾病发病率上升,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目前临床使用的抗血栓药物存在出血的毒副作用。大量研究表明,凝血因子Ⅺ(factorⅪ,FⅪ)基因剔除或缺陷无出血倾向,却可以抑制闭塞性血栓形成。近年来开展的以FⅪ为靶点的抗血栓研究已取得了一定进展。本文就FⅪ作为抗血栓药物新靶点的依据,FⅪ在血栓形成中的作用及其作为抗血栓药物靶点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期为研究新的抗血栓药物提供思路。(本文来源于《临床与病理杂志》期刊2016年06期)
武汀,张硕峰,董世芬,吴金英,贾占红[8](2015)在《血栓通胶囊抗急性心肌缺血和抗血栓形成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血栓通胶囊对冠脉结扎致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大鼠的保护及抗血栓形成的作用。方法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法复制急性心肌缺血大鼠模型,观察血栓通胶囊对各组大鼠心电图、心肌梗死范围以及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α-羟丁酸脱氢酶(α-hydroxybutyrate dehydrogenase,α-HBDH)、肌酸激酶同工酶MB(creatine kinase-MB,CK-MB)的影响;采用体外方法,观察血栓通胶囊对血栓形成及血小板聚集的影响。结果血栓通胶囊60、30、15 mg/kg组可显着减少心肌缺血模型大鼠心肌梗死范围,降低血清LDH、CK及CK-MB水平;其中血栓通胶囊60 mg/kg组对心电图异常发生百分率有明显抑制作用。血栓通胶囊30、15 mg/kg可显着促进体外血栓溶解;血栓通胶囊60、30、15 mg/kg可显着抑制体外ADP、胶原诱导血小板聚集。结论血栓通胶囊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损伤有保护作用,可能与抗血栓形成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国比较医学杂志》期刊2015年12期)
胡路云,包芷君,刘涵,张春凤,林俊粒[9](2015)在《丹红化瘀口服液抗血栓形成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从抗血栓形成作用初步探讨丹红化瘀口服液(Danhong Huayu Koufuye,DHK)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毛细管法检测新西兰兔凝血时间,断尾法检测昆明种小鼠出血时间,同时考察DHK对大鼠下腔静脉结扎诱导的静脉血栓、动-静脉旁路血栓和Fe Cl3诱导颈动脉血栓3种血栓形成的作用。凝血时间、出血时间、下腔静脉血栓和动静脉旁路血栓实验动物分为4组:溶剂组,DHK低剂量组(各实验剂量分别为0.60,2.25,1.60,1.60 g·kg-1·d-1),DHK高剂量组(各实验剂量分别为1.20,4.50,3.20,3.20 g·kg-1·d-1),阿司匹林组(各实验剂量分别为2.88,11.26,7.81,7.81 mg·kg-1·d-1);Fe Cl3诱导颈动脉血栓实验分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DHK低、高剂量组(1.60,3.20 g·kg-1·d-1),氯吡格雷组(30 mg·kg-1·d-1)。凝血时间实验采用单次及连续ig给药5 d后进行指标检测,其余实验均连续ig给药5 d后进行指标检测。结果:与溶剂组比较,DHK高剂量组显着延长新西兰兔凝血时间(P<0.05)和小鼠出血时间(P<0.05)。与模型组比较,DHK高、低剂量组抑制大鼠下腔静脉血栓、动-静脉旁路血栓和Fe Cl3诱导的大鼠动脉血栓的形成(P<0.05)。结论:DHK有明显的活血化瘀和抗血栓形成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期刊2015年10期)
贺石林,王东生,文志斌,何晓凡[10](2015)在《内在凝血途径的接触激活——抗血栓形成研究的新靶点》一文中研究指出内在凝血途径接触激活的启动因子是凝血因子XII(FXII),激活的FXIIa催化底物是FXI。但由于FXII缺陷并无出血倾向,FXI缺陷的出血倾向远较FⅧ与FIX缺陷为低。因此,长期以来对于内在途径接触环节的生物医学意义存在疑问。近十余年来,由于分子生物学技术和其它先进手段的广泛应用,对此研究有了突破性进展[1-6]。现已明确酶原型FXII参与血管损伤的修复,FXII的体内天然激活物是血小板的聚磷酸(本文来源于《血栓与止血学》期刊2015年01期)
抗血栓形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接受抗血栓形成治疗患者行完全腹膜外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TEP)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接受抗血栓形成治疗行TE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3例手术均获成功。术后并发血清肿1例,出血1例,均无复发。结论在围手术期,采取合理的措施,接受抗血栓形成治疗患者行TEP是安全可行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抗血栓形成论文参考文献
[1].王永周,黄琴,钟丽君,姚菲,贺晓霞.防栓合剂抗血栓形成作用研究[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9
[2].叶志宇,陈晓岗,吴菁.接受抗血栓形成治疗患者行完全腹膜外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疗效分析[J].现代实用医学.2018
[3].徐男,王亮,孙蓉,黄欣,张成博.基于整合药理学平台探究叁棱抗血栓形成及抗血小板聚集的分子机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9
[4].曹文理,李菁.重组水蛭素的抗血栓形成作用及其机制[J].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018
[5].陈晓军,韦洁,农云开,李燕婧.广西莪术水提取物抗血栓形成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8
[6].冯锐,王音,朱凤,赵海荣,李慧敏.Ento-Ⅰ涂膜剂的镇痛及其抗凝抗血栓形成作用[J].国际药学研究杂志.2016
[7].刘惠娜,邓常清,贺石林.凝血因子Ⅺ——抗血栓形成的新靶点[J].临床与病理杂志.2016
[8].武汀,张硕峰,董世芬,吴金英,贾占红.血栓通胶囊抗急性心肌缺血和抗血栓形成的作用[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15
[9].胡路云,包芷君,刘涵,张春凤,林俊粒.丹红化瘀口服液抗血栓形成作用[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5
[10].贺石林,王东生,文志斌,何晓凡.内在凝血途径的接触激活——抗血栓形成研究的新靶点[J].血栓与止血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