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保定市高碑店教育局,河北保定074000)
摘要:从小培养学生掌握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既是教育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信息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如何针对小学生和计算机教学的特点,开展小学信息技术课,是每一位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必须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为让学生爱学、好学信息技术课,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让信息技术课堂充满生命力,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打好基础,就需要我们运用新的教学理念,不断进行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方面的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小学教育;信息技术;素质养成
前言: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在小学阶段,我们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与信息能力;把计算机作为信息技术教学的工具,使学生掌握这种工具的使用方法,并借助于这一工具来帮助他们学习,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培养他们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
在信息技术课程改革实施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课堂教学如果过分的强调认知目标,强化知识,从而让课堂教学也因此失去了素质教育的功能。课堂教学要真正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于度价值观的有机整合,从而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1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成功的秘诀,是获取知识的开端,是求知欲望的基础,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习好坏有直接的影响。而对于小学生来说,有了兴趣,才能主动积极地去学习,去探求信息技术知识,兴趣则成为他们学习的最直接最实际的动力。儿童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该指导儿童去认识,但不能替代儿童去认识。在教学中我就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变抽象为直观,化虚为实,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我在讲授画图一课时,我这样设计导语:“同学们,你们喜欢画画吗?平时我们都是在图画纸上画画,今天我们一起在计算机中画画好吗?”这样,学生就会思考,在计算机里怎样画画?无疑会诱发学生在感情上的参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所以在教学中要善于利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计算机产生兴趣,想自己去研究、去动手操作,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完善学生的信息道德,强化信息文明素养
信息技术的课程目标之一是使学生具有信息化社会中的基本道德规范,应用信息技术过程中的个人自律能力,明确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在“互联网+”的时代,小学信息技术课既要培养学生必要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也要发展学生使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要开展相关的道德规范教育,在具体情境中发展学生的信息道德。
现象一:一开机,就迫不及待地点开游戏软件,对老师所教知识不感兴趣,自行其是,擅自进入一些含有色情、暴力内容的网络游戏,乐此不疲,并深受其害。
现象二:在初步接触网络后,部分同学在上网过程中,不遵守上网行为规则,不尊重他人,在网络上攻击、诋毁别人;不注重网络安全,防范意识弱,在网络交流中轻信他人,留下隐患……
教学中,应要求学生遵守“四不原则”:即不浏览反动、色情和暴力内容;不制作、不传播虚假、反动、低俗的信息;不恶意攻击、谩骂他人,不发表侵害别人名誉的言论;不随意篡改、删改他人软件和作品。
3实施素质教育要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使教与学的关系得到和谐、统一的发展,把教学的重心从“教”向“学”的转移。“授人以鱼,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叶圣陶先生也提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因为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担负着向学生进行信息技术启蒙教育的任务,是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育的主阵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信息技术教育的核心。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要注重学生学法的引导。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生的学法指导。一是加强直观教学和动手操作,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入手,在观察、操作中进行分析、比较、综合;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训练学生由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思维能力。二是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积极留心观察、感悟,积极探究和应用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比如我在上“画图”工具使用一课时,我让学生自己试着使用画图工具,了解每一种画图工具的使用方法,遇到问题互相讨论,使课堂变得轻松活泼、丰富多样。只有在这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生的心智才能得到开发。只有让学生有时间,有条件去接触,参加实践,才能锻炼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能够发现规律,总结经验。
4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为合作、协作学习创设条件
改变课堂中教师的主导地位,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教学中的“一言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真正变知识的传递者为引导者、组织者和促进者。
采用分组教学,通过学生在各自小组中担当不同的角色,组织成员共同协作完成任务,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通过组间交流、互通有无,培养其组际协作精神。这些意识对学生终身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
5注重创设新型师生关系
现代的学生观是把学生看作是有独立人格的人,要尊重爱护他们,使他们身心得到健康发展。这样学生才能敢想敢说,敢于发表独到见解,敢于标新立异,才能得到创新后愉快情感的体验。一是倡导教师要用民主的学习氛围来创设情感交融的课堂气氛。教师要给学生参与表达创新的机会,不要把个人意见强加于学生,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唤起学生创新的兴趣,要给每个学生评价的权力,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坚持“无错原则”。对学习落后的学生的发言以表扬和纠正为主,不要简单批评。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发言时,不一定一次就能回答上来,教师要有耐心,可以降低问题的难度,让他们想一想,给他们答对的机会或让成绩好的同学进行帮助,消除他们的自卑感。多用信任,鼓励的语言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在班级中创设同学平等互助的氛围,使他的潜能得到发挥。让他们学会思考,尝试创新。再说,平时成绩较差的同学,成绩虽然不好,可有的在动手能力或思考问题的方法等方面有独到之处。二是注重课堂师生的交往。教师要多鼓励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广泛交流,放下教师的架子,与学生共同参与观察探究活动,在交往中提倡相互尊重、信任、理解、支持、合作、帮助,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要多运用鼓励性评价。
结语: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学科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和能力,也应培养学生文明的品德和习惯,不能只有成绩,没有品行。只有这样,才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参考文献
[1]王淑媛.论小学教育中的养成教育[J].新课程学习,2015(1).
[2]高会娟.小学生养成教育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考试周刊,2016(7).
[3]王晋生.重视习惯养成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J].同行,20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