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晓琼
云南省普洱市幼儿园
摘要:当今社会,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所以父母对孩子都是百依百顺,从而形成了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习惯。那么,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必须从小做起,养成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要加强自我保健的能力,提高身心健康水平。教师为他们提供良好的保育和教育则有利于幼儿形成有益终身的健康行为方式。
关键词:幼儿心理健康;促进;身心发展;分析
1心理健康的概念及幼儿心里存在的问题
1.1小儿多动症
在本人平时工作中,就发现有这样的个别幼儿就比较好动,一刻不停。上课不能安静地坐好,注意力始终无法集中。下课也不停地攻击、捣蛋。走到哪,哪儿的孩子都遭殃,哪儿的物品就被动过。无论你怎样提醒和鼓励都无效,而自己却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
1.2社会行为问题
包括爱发脾气、好打架、争吵、说谎、妒忌、不能和别的幼儿友好相处等等;现在的孩子在家中是"小公主"、"小皇帝",被娇宠溺爱,常常在他们的身上表现突出。
1.3神经功能障碍
包括排泄机能障碍、言语障碍、睡眠障碍等等。
1.4不良行为
包括吸吮手指、咬指甲、挖鼻孔、咬衣服等,这样的行为是因为幼儿心里缺乏安全感,靠依赖一些动作或东西来缓解。
1.5性格和情绪问题
包括任性、自私、固执、娇气、胆怯、易哭泣、过分敏感等。
2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
精神环境是生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的精神环境包括教师对待幼儿的态度和幼儿间的相互关系两部分。要营造一种利于儿童成长的精神环境,教师首先要努力创设一种良好的氛围,以满足幼儿的心理需求。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报刊杂志的新闻里或是我们的身边,时不时冒出某某人身患"抑郁症"不幸身亡的消息。心痛之余,"抑郁症"也很快就上了热搜。每次事件过后,更是会让"关注心理健康"成了街头巷尾的热谈。一个心智成熟的成年人都会受困于疾病不能自拔,那么如果是一个不喑世事、不知道与人倾诉的孩子又会怎么样呢?孩子会不会也有可能心理障碍呢?为什么每年招生中总有那么一两个行为怪异、让人头疼的孩子呢?当孩子产生那些异常行为的时候又预示着他的心理发生了什么样的问题呢?因为幼儿不善于倾诉,要了解幼儿心理发展状况,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案例:活泼可爱的智智最近很爱哭,每每一点点小事就可以让他嚎啕大哭,做什么都无精打采,整天蔫头耷脑的。我将他最近的画作拿出来仔细看了看,看到他画作中小小的人,经对照分析发现:孩子最近心理很沮丧、情绪很低落、感觉自己很委屈。我及时联系了智智的爸爸妈妈了解到:暑假期间因疏于管教,孩子变得越来越调皮,有几次和父母一起外出游玩因调皮捣乱差点坏了大事,为此父母恼怒不已,近期就开始了严厉的约束。很显然家庭教育的方式由随意放纵突然转到严格控制,形式逆转、力度突然加大,超过了孩子的承受能力,于是,他就在一些小事上爆发了……大哭就是他的表达方式。如果不及时疏导可能就会慢慢抑郁了。
3因材施教培养幼儿健康的心理
关注幼儿的身心健康培养时,教师就会发现,由于遗传、教育、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每个幼儿的心理发展都存在差异,教师除了对他们进行横向比较找出差异外,更多地还是要从纵向发展上来观察、了解每个幼儿的情况,针对不同的个体,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促进其发展。一些能力较弱且性格内向的幼儿在生活中常常充当"旁观者"的角色,失去了许多表现自我的机会。对此,教师要有意识地为他们提供获得成功的机会,并不断地鼓励他们。在充满尊重、鼓励的良好氛围的影响下,孩子的性格会变得开朗,自信心也会增强;一些喜欢表现自己的孩子在回答问题时,总是不举手便脱口而出,从不考虑别人的感受。这些孩子一般学习积极性都比较高,有主见,如果老师当众批评他们,无疑会打击他们的积极性,不妨换种方式进行教育。
4加强意志力磨炼。提高幼儿心理承受能力
4.1克服自负心理
自负是指孩子过高地估计和评价自己的表现。例如班上有个别幼儿,因自己的某方面比较"能干"而常常受老师表扬,就趾高气扬,目中无人,不愿意与他人一起玩。对此教师可通过故事《谁的本领大》、《不骄傲的孩子》等进行教育疏导,指导幼儿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帮助幼儿理解:人各有各的本领,只有团结协作,互相帮助,才能使各人的本领得到最好地发挥。并教育幼儿"不管自己在哪方面做得比别人好,还是生活条件比别人优越,都不能瞧不起别人,不可以骄傲自满"。逐步让孩子们懂得"虚心使人进步"的道理。
4.2战胜自卑心理
自卑的幼儿总是不相信自己,认为自己"事事不如人"。教师对此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并采取相应的教育对策:
(1)要引导孩子重新看待和估计自己,帮助他们把自己比同龄人做得更好的事找出来,做出合理客观的评价。
(2)引导孩子不要"以己之短比人之长",而要不断使自己"扬长避短"。同时教师应提供给孩子表现和锻炼的机会,安排一些适合他们特点、爱好和能力的活动,让他们把事情做好,从而提高自信心。
4.3针对孩子的弱点,要指导其主动求得别人的帮助,不可因害怕自己不如别人而自我封闭
有的孩子不愿意别人比自己强,看到别人取得成绩或获得进步时,脸上就不高兴,心理就不平衡。这时,孩子更需要老师的关怀和帮助。作为教师也有责任对其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和心理疏导,以期帮助孩子增强"消除嫉妒心理"的自信心和能力。首先应观察分析孩子的性格特点、生活习惯、交往活动等实情,找出容易产生嫉妒心理的各种因素。留心观察孩子日常的言谈举止,及时发现并制止嫉妒心理的萌芽。其次是平时对孩子进行适当的心理教育,如通过故事《不嫉妒别人》等形式,引导幼儿充分认识嫉妒心理的危害性,教育幼儿善于学习同伴的优点,启发诱导幼儿:每个孩子都在争取进步,自己也会不断进步。当别人进步时,自己不生气,不嫉妒,而要迎头赶上,争取进步。
5结语
在幼儿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作为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实践中各个途径之间并不是完全孤立的,而是需要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共同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曾秀丽.重视幼儿心理健康,促进身心和谐发展[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02):283-284.
[2]孙曙娟.重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J].赤子(上中旬),2015(1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