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对流论文_刘小诗,邹得球,贺瑞军,马先锋

导读:本文包含了复合对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多孔,介质,自然,悬浮液,热辐射,界面,蓄热。

复合对流论文文献综述

刘小诗,邹得球,贺瑞军,马先锋[1](2019)在《氧化石墨烯/石蜡复合相变乳液的制备及对流传热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石蜡相变乳液的传热性能,通过添加氧化石墨烯(GO),制备了GO/石蜡复合相变乳液并对其相关性能进行了表征。搭建了流动阻力、对流换热试验台,对比研究了石蜡相变乳液及GO/石蜡复合相变乳液的流动阻力特性和对流换热特性,试验结果表明,由于GO的亲水性,复合相变乳液都表现出较好的稳定性。当GO的质量分数为0.01%、0.02%、0.03%时,复合相变乳液的热导率分别增加了20.01%、30.50%、35.18%。添加GO使乳液的流动阻力略有增加,直管段最大增加了6.70%,90°弯管处最大增加了13.20%;对流传热系数随着GO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当GO浓度为0.03%时,对流传热系数最大提高了43.90%。(本文来源于《化工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申俊锋,邹得球,刘小诗,郭江荣,胡云平[2](2018)在《石墨烯复合相变微胶囊悬浮液的对流换热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相变微胶囊悬浮液是将相变微胶囊分散到基液中形成的功能热流体,能实现储热及热输运一体化,大大提高了基液的储、载热密度,但由于相变微胶囊的热导率较低,影响了悬浮液的传热性能。为了提高相变微胶囊的导热性能,本文制备了掺杂石墨烯的复合相变微胶囊,并将其分散在水中形成相变微胶囊悬浮液。搭建了实验台,对比研究了水、相变微胶囊悬浮液、石墨烯复合相变微胶囊悬浮液的管内对流换热特性。结果表明,相变微胶囊悬浮液对流换热系数随着浓度的增加而降低,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并且当流速大于1.5m/s时,质量分数15%的石墨烯复合相变微胶囊悬浮液的对流换热系数大于水,表现出良好的传热特性。研究结果可为相变微胶囊悬浮液热输运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与依据。(本文来源于《化工进展》期刊2018年06期)

廖声涛,何文涛,向宇姝,于杰[3](2018)在《无卤阻燃尼龙纳米复合材料微观结构对流变行为及阻燃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3种不同蒙脱土/尼龙6及蒙脱土/阻燃尼龙6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旋转流变仪以及接触角测量对样品结构进行了系统表征,并采用氧指数测试、垂直燃烧及锥形量热仪对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和燃烧行为进行测定。探讨和比较了不同蒙脱土与聚合物的相互作用对阻燃纳米复合材料结构、流变行为及阻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蒙脱土与聚合物的界面张力越小,界面亲和性越好,蒙脱土在聚合物中的分散性越好。对于阻燃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蒙脱土与聚合物强的相互作用可显着改善蒙脱土在体系中的分散分布,体系中分散良好的蒙脱土片层在空间形成了叁维粒子网络,使整个大分子体系呈现出"类固"流变响应,改善了熔体稳定性,从而有效改善了材料的燃烧行为。(本文来源于《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2018年04期)

杨君,王远成,高帅,邱化禹[4](2016)在《具有表面辐射的复合腔体内湍流对流换热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筑热工性能评价和建筑节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将建筑房间简化为含有多孔介质的双区域模型在更多的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文章基于数值模拟的方法,探究了具有表面热辐射的部分填充多孔介质的复合腔体内湍流自然对流换热问题;建立并用有限元方法求解自由流体区域和多孔介质区域的动量和能量传递方程,对数学模型进行了比较验证,分析了Rayleigh数(湍流与层流)及发射率为ε_i对传热、流动的影响。结果表明,Rayleigh数对具有表面热辐射的部分填充多孔介质的复合腔体内的动量和热量传递有明显的影响,且决定自然对流强度大小。Rayleigh数越大,自然对流换热作用越强,腔体内的平均温度降低并逐渐趋于一致;表面热辐射影响对流作用,墙体壁面发射率为0.0~0.3时,自然对流的影响较大,随着发射率的增大,辐射作用明显增强,并在热量传递中占主导位置。(本文来源于《山东建筑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杨君[5](2016)在《具有表面辐射的部分填充多孔介质的复合腔体内高瑞利数自然对流传热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然对流传热现象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实际工程中,其中多孔介质与流体区域组成的复合封闭腔体内自然对流传热应用到更多领域:在建筑环境和建筑节能领域,进行室内舒适度评估时,具有多孔性质的外围护结构的建筑室内的温度分布和气流形态是两个重要指标:另外,建筑墙体的厚度也会影响到室内热湿环境,选择最佳墙体厚度就是一种有效的节能措施:工业生产过程,涉及到工业烘干,催化生产,核工程和农业谷物存储等相关领域。鉴于多孔介质与流体区域组成的自然对流传热机理有如此广泛的实际应用价值,无论是从科学研究还是工程应用来看,对其的探究有重要的意义。实际工程应用中,涉及到的空间多数为大尺度区域,因此流体的自然对流流动形态为高瑞利数流动。本文把具有外围护结构的建筑室看成填充多孔介质封闭腔体,采用多孔介质和空气自由流动的双区域物理模型,基于纯流体和多孔介质流动传热理论,建立了考虑壁面热辐射的流体区域和多孔介质区域的非稳态动量、能量方程,并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验证。采用有限元的方法对部分填充多孔介质封闭腔体内具有壁面热辐射的高Rayleigh数自然对流传热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研究了Ra(高Rayleigh数和低Rayleigh数)对自然对流和传热的影响,尤其是高瑞利数的影响。其次,分析了各种表面发射率εi条件下的腔体近壁面边界层和温度场、流场的分布,讨论了表面发射率对自然对流和传热的影响。对不同厚度的多孔介质条件下复合腔体内部的流动和传热规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多孔介质厚度对腔体内的自然对流和传热的影响。然后,对绝热上壁面和非绝热上壁面对复合腔体内部自然对流传热进行了模拟研究,分析了两种途径下复合腔体内部的温度场和流场。最后,研究了当夏季、冬季室外环境相差较大时,复合腔体内部空气的流动规律和温度分布,讨论了冬季取暖、夏季制冷时计算负荷依据的差异。分析数值模拟结果发现,高瑞利数(Ra=108、109、1010)流体同低瑞利数(Ra=104、105、106)一样,随着Ra的增大,自然对流传热作用增强,将Ra=106与Ra=1010比较发现,温度场和流场的分布差距较大,高瑞利数的腔体内温度分布均匀,流线分布更有规则,对流和传热作用也较显着。边界层明显变薄,多孔介质区域和流体区域交界面处的平均对流努塞尔数很好的佐证了这一点。壁面热辐射的存在减弱了自然对流作用,使近壁面边界层变厚,即使发射率很小,但表面发射率仍可明显改变温度场的分布。多孔介质区域与流体区域交界面处的平均对流努塞尔数随发射率增大而降低,平均辐射努塞尔数和总努塞尔数则随着发射率的增加而变大,且增长速率大于减小的速率。当多孔介质墙体厚度d≤0.25m时,Nuc随着厚度d的增加而不断变大,之后平均自然对流努塞尔数将不再跟着厚度的增加而变化。这意味着当多孔介质厚度达到一定值后,继续增加其厚度,传热量将不再减小。当复合腔体上壁面为非绝热时,涡核心区在腔体下部,上部流线分布不均匀,近壁面边界层变薄,腔体温度升高,但趋于不均匀分布。冬季与夏季因室外环境温度差异大,造成建筑室内环境的明显改变。冬季与夏季两侧壁面的高低温温度分布正好相反,因此腔体内流场的分布水平对称。相比于夏季,冬季的涡核心区位于流体区域下部,热量传递能力高于夏季,但冬季各处温差较大。两季节的多孔介质区域和流体区域之间都同样存在较大温度差。在实际运用中,壁面的热辐射对封闭腔体内部的自然对流、热质交换过程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而且对于像谷物储存、建筑环境等工程应用的复合腔体中热传递问题大多是高Rayleigh数自然对流、传热传质过程,而国内外学者对此问题研究的较少。因此,对具有表面辐射的部分填充多孔介质的复合腔体内高瑞利数自然对流传热问题的研究还需不断探究,以便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山东建筑大学》期刊2016-04-01)

芦凯[6](2016)在《部分填充复合多孔介质腔体自然对流及传热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流体在多孔介质中渗流的现象普遍存在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当中,特别是部分填充多孔介质的复合区域问题的应用背景更为广泛,例如干燥过程、过滤过程、水的渗流过程、太阳能集热器、热管、核能利用、燃料电池、石油热采和地热工程等。自然界及工程实际中存在非均质的多孔介质结构,即复合多孔介质,复合多孔介质涵盖分层多孔介质,即各层多孔介质的结构和渗流特性各不相同,分层多孔介质渗流问题广泛存在于含水介质的地下水渗流、非均质砂岩油藏中的石油开采、具有保温隔热作用的建筑复合墙体传热传湿等过程中。因此对分层多孔介质区域流体流动及传热的机理性研究是一项具有重要实用价值以及学术价值的工作,对于技术进步与科学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采用由两层多孔介质组合成的复合多孔介质简化模型,将两层多孔介质依次填充在封闭腔体的左侧,利用动量守恒方程和能量守恒方程分别建立部分填充复合多孔介质封闭腔体自然对流及传热的一区域物理数学模型和两区域物理数学模型,采用有限元方法进行数值求解;针对本文所提出的两多孔介质层间交界面的速度滑移弱约束表达式,通过对比分析一区域模型和两区域模型的计算结果,验证此速度滑移表达式的有效性;运用一区域计算模型的结果进行理论分析,探讨部分填充复合多孔介质封闭腔体自然对流流体流动及传热的变化规律,考察复合多孔介质物性及结构特性、瑞利数Ra、普朗特数Pr对封闭腔体流动换热的影响,重点关注各因素和不同工况下两类交界面速度滑移系数的变化,探析交界面速度滑移效应的机理;同时,采用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X-CT)获取真实多孔介质青砖和海绵的结构图,构造左侧填充青砖和海绵的复合多孔介质封闭腔体流动及换热模型进行数值求解,分析两类交界面的速度分布形式和对流传热的变化规律。对于交界面的滑移现象及公式的验证结果表明:1)利用圆柱构造的复合多孔介质中两层多孔介质渗流交界面上存在速度滑移现象;2)对于X-CT实验获得的青砖和海绵所构成的真实复合多孔介质腔体,在两类交界面处存在速度滑移的现象,与圆柱构造的复合多孔介质腔体两种交界面的滑移现象具有一致性;3)一区域模型和两区域模型的计算结果表明本文对此交界面所提出的速度滑移弱约束表达式对两层多孔介质交界面的处理是合理有效的。对于各因素对自然对流流动换热的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复合多孔介质层占腔体的比例N值的增大,腔体内流动减弱,左壁面平均Nu变小;2)两层多孔介质孔隙率之差△ε增大,腔体内整体流动增强,纯流体侧二分之一高度处的无量纲温度θ数值明显变大,而复合多孔介质侧变化规律与之相反;3)两层多孔介质导热系数比值Rk增大,腔体右壁面处的平均努谢尔特数Nu增大;4)瑞利数Ra增大,腔体内流体流动性增强,左壁面的平均努谢尔特数Nu增大;5)普朗特数Pr的增大导致速度边界层变厚,温度边界层变薄,腔体左壁面Nu增大,换热效果增强。对于两种交界面的滑移效应的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1)孔隙率差值△ε的增大导致两层多孔介质间交界面的速度滑移系数a1增大,多孔介质与纯流体交界面的滑移效应随第二层多孔介质孔隙率的减小逐渐减弱,但受圆柱构造多孔介质的局限性,其速度滑移系数a2不断增大;2)随着瑞利数Rα的增大,速度滑移系数α1和α2均增大;3)圆柱叉排结构的速度滑移系数α1和α2要明显大于顺排结构;4)对于复合多孔介质所占腔体的比例N以及普朗特数Pr虽然影响腔体的流动换热效果,但两类交界面的滑移系数α1和α2并没有明显的改变。(本文来源于《山东建筑大学》期刊2016-04-01)

蔡鹏飞,陈宝明,刘芳,云和明[7](2016)在《变热流条件下多孔介质复合腔体自然对流的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变热流多孔介质复合腔体自然对流问题建立数学模型,采用有限元法求解控制方程,分析变热流条件下复合腔体右壁面逐时Nuavg和多孔介质无量纲逐时蓄热量的变化情况,探讨Ra、Da数和孔隙率ε与逐时Nu_(avg)和无量纲逐时蓄热量之间的关系。计算结果表明:逐时Nu_(avg)和无量纲逐时蓄热量随Ra、Da数的增大而增大;而逐时Nu_(avg)峰值随ε的增大而增大,无量纲逐时蓄热量随ε的增大而减小。(本文来源于《太阳能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王自强,曹俊英[8](2014)在《复合材料板时间分数阶对流扩散问题的二阶双尺度计算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给出了具有叁维周期结构的复合材料板时间分数阶对流扩散问题的二阶双尺度计算方法。首先,从叁维的时间分数阶对流扩散问题出发定义局部单胞函数。根据得到的局部单胞函数计算出等效的均匀化参数,进而得到均匀化方程。其次,利用积分投影近似求解均匀化方程的均匀化解。最后,利用均匀化解和局部单胞函数构造出复合材料板时间分数阶对流扩散问题的二阶双尺度近似解。(本文来源于《贵州科学》期刊2014年05期)

刘智,陈宝明,刘芳,云和明,张国庆[9](2014)在《部分填充多孔介质复合腔体内自然对流的二维PIV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PIV技术对部分填充多孔介质腔体内的二维流动进行测试试验,采用叁维打印技术构造高孔隙率的球体结构作为多孔介质模型,搭建了二维PIV测试试验台对部分填充多孔介质复合腔体内自然流动进行了实验测试。通过实验结果与模拟结果的对比分析,发现在多孔介质中间断面位置,因两侧端面导致的叁维效应可忽略不计,可以作为二维流场的最佳测试断面。(本文来源于《节能》期刊2014年08期)

曾辉[10](2014)在《对流冲洗复合VSD对比常规VSD对难愈性伤口修复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将对流冲洗复合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与常规VSD对难愈性伤口的修复疗效进行研究。方法选择难愈性伤口或创面患者180例分为叁组:常规VSD组、VSD复合对流冲洗治疗组(改良VSD组)和常规换药组(对照组)。比较其治疗效果及愈合时间。结果改良VSD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远高于常规VSD组和对照组(P<0.05);改良VSD组与常规VSD组的伤口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VSD治疗难愈性伤口较常规VSD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期刊2014年12期)

复合对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相变微胶囊悬浮液是将相变微胶囊分散到基液中形成的功能热流体,能实现储热及热输运一体化,大大提高了基液的储、载热密度,但由于相变微胶囊的热导率较低,影响了悬浮液的传热性能。为了提高相变微胶囊的导热性能,本文制备了掺杂石墨烯的复合相变微胶囊,并将其分散在水中形成相变微胶囊悬浮液。搭建了实验台,对比研究了水、相变微胶囊悬浮液、石墨烯复合相变微胶囊悬浮液的管内对流换热特性。结果表明,相变微胶囊悬浮液对流换热系数随着浓度的增加而降低,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并且当流速大于1.5m/s时,质量分数15%的石墨烯复合相变微胶囊悬浮液的对流换热系数大于水,表现出良好的传热特性。研究结果可为相变微胶囊悬浮液热输运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与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复合对流论文参考文献

[1].刘小诗,邹得球,贺瑞军,马先锋.氧化石墨烯/石蜡复合相变乳液的制备及对流传热特性[J].化工学报.2019

[2].申俊锋,邹得球,刘小诗,郭江荣,胡云平.石墨烯复合相变微胶囊悬浮液的对流换热特性[J].化工进展.2018

[3].廖声涛,何文涛,向宇姝,于杰.无卤阻燃尼龙纳米复合材料微观结构对流变行为及阻燃性能的影响[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8

[4].杨君,王远成,高帅,邱化禹.具有表面辐射的复合腔体内湍流对流换热研究[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6

[5].杨君.具有表面辐射的部分填充多孔介质的复合腔体内高瑞利数自然对流传热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6

[6].芦凯.部分填充复合多孔介质腔体自然对流及传热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6

[7].蔡鹏飞,陈宝明,刘芳,云和明.变热流条件下多孔介质复合腔体自然对流的数值模拟[J].太阳能学报.2016

[8].王自强,曹俊英.复合材料板时间分数阶对流扩散问题的二阶双尺度计算方法[J].贵州科学.2014

[9].刘智,陈宝明,刘芳,云和明,张国庆.部分填充多孔介质复合腔体内自然对流的二维PIV实验研究[J].节能.2014

[10].曾辉.对流冲洗复合VSD对比常规VSD对难愈性伤口修复的影响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

论文知识图

复合对流-扩散传质时微槽流场...复合对流-扩散传质示意图激光熔覆NICrBSi一TIC复合涂层横截面的...水驱和B聚驱的驱油过程示意图复合材料加工切削力及温度场分析有、无机械振动辅助下激光熔覆NICrBSi一...

标签:;  ;  ;  ;  ;  ;  ;  

复合对流论文_刘小诗,邹得球,贺瑞军,马先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