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驱动论文_刘冰,陈冲,苗胜壮,马文栋

导读:本文包含了磁驱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永磁,凝胶,疏水,数值,同步电动机,磁路,转矩。

磁驱动论文文献综述

刘冰,陈冲,苗胜壮,马文栋[1](2019)在《基于CPLD的宽范围便携永磁驱动模块》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永磁机构开关停电后无法操作合闸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宽范围的便携永磁驱动模块,兼容220V-380V的操作机构。给出了该模块的功能框图和各模块的设计实现,核心部件基于CPLD设计,内置锂电池和高压电容,可不依赖于交流电进行永磁机构的应急合闸。运行结果表明,该模块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靠性高等特点,对永磁开关现场故障的恢复供电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信息技术与信息化》期刊2019年11期)

张成俊,游良风,左小艳,张弛,朱里[2](2019)在《电脑横机织针的磁驱动设计与建模》一文中研究指出减少电脑横机在编织过程中的发热、振动和断针,提出一种利用电磁铁阵列驱动永磁体织针的非接触式的织针驱动方法,同时设计了织针与驱动分离的新型磁驱动横机结构。通过将电磁铁阵列中的铁芯、永磁、气隙等元素等效为磁阻和磁势,建立了电磁阵列驱动永磁织针的等效磁路模型,分析了电磁铁阵列在水平往复移动时的等效磁路模型的磁通量,推导出永磁织针在电磁铁阵列不同位移条件下的磁力模型,计算织针在不同条件下的受力数值,并利用Maxwell电磁仿真软件对磁驱动模型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将等磁路模型和仿真模型的数据进行了比对和分析,验证了电磁铁阵列式的织针磁驱动等效磁路模型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纺织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阚明先,段书超,张朝辉,肖波,王刚华[3](2019)在《二维磁驱动数值模拟程序MDSC2的验证与确认》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对磁驱动实验提供高置信度的数值模拟,需要开展磁流体力学程序的验证与确认。采用人为解比较法、网格收敛性研究和与成熟程序比较等方法,对二维磁驱动数值模拟程序MDSC2进行了程序验证。数值模拟表明:MDSC2程序正确地表示了磁流体力学模型,其中热扩散、磁扩散的离散格式具有二阶收敛精度。采用与磁驱动实验相比较的方法,进行了MDSC2程序的确认。对聚龙一号装置上的PTS-061发次磁驱动单侧飞片发射和PTS-122发次磁驱动双侧飞片发射实验进行了模拟,模拟的飞片自由面速度与实验测量的飞片自由面速度相一致;对FP-1装置上的固体套筒实验进行了模拟,模拟的套筒内外半径与实验测量结果相一致。MDSC2程序能正确模拟磁驱动单侧飞片发射、磁驱动双侧飞片发射和磁驱动固体套筒等磁驱动实验。(本文来源于《强激光与粒子束》期刊2019年06期)

孙小明[4](2019)在《Ni(Fe)-Mn基形状记忆合金磁驱动相变及相关功能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磁驱动形状记忆合金作为一类新型形状记忆材料,不但具有传统形状记忆合金受温度场和应力场控制的形状记忆效应,而且具有受磁场控制的磁驱动形状记忆效应。因此,磁驱动形状记忆合金兼具大输出应变、高响应频率和精准控制性等特性,有望作为新一代智能材料在航空航天、生物工程、能源和自动化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本论文工作以一系列Ni(Fe)-Mn基磁驱动形状记忆合金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控合金磁结构转变,同时利用原位高能同步辐射和中子衍射等技术手段研究该系列合金的磁驱动相变行为,并进一步探讨了它们的相关丰富物理特性。利用先进原位中子衍射技术研究了Ni-Mn基磁驱动形状记忆合金的异常低温(4 K,远低于马氏体相变温度)磁化行为。研究表明,磁场诱发相变导致Ni37Co11Mn42.5Sn9.5合金在低温呈现出异常磁化行为。进一步分析表明该磁驱动相变由非连续转变组成,从而解释了磁化曲线的跳跃现象。该项工作对深入理解磁驱动形状记忆合金的磁-结构耦合而设计磁驱动相变材料新型功能特性以及对研究其他相变材料体系中的异常低温磁化行为具有指导意义。系统研究了Fe43-xMn28Ga29+x(x=0,0.5,1.0,1.5,1.7,1.9,2.0)磁驱动形状记忆合金体系的相变行为。研究结果显示,该合金体系中当x数值超过某一临界值xc(xc≥ 2.0)时,在系统内出现应变玻璃转变。在已有实验结果的基础上建立了Fe43-xMn28Ga29+x合金体系的相图,其中包含马氏体和应变玻璃的相关组分。在冻结温度点T0以下,施加外场能够在Fe41Mn28Ga31应变玻璃合金中实现磁驱动一级相变,并伴有磁跳跃现象的发生。利用原位中子衍射技术直接证实了磁驱动应变玻璃向马氏体相变是导致这一特殊相变行为的原因。初步分析了磁场驱动应变玻璃向马氏体转变和相关磁跳跃行为的结构演变过程。最后,该项工作初步研究了 Fe41Mn28Ga31应变玻璃合金的潜在磁热性能和形状记忆效应,并在80 K下施加2.1 T磁场得到了大小为8.7 J kg-11 K-1的磁转变熵。这些结果提供了关于应变玻璃更新的有利于理论分析和实际应用的证据,为将来研究铁性玻璃的相变耦合行为和设计新型巨磁响应材料奠定了基础。此外,在一系列Fe-Mn-Ga磁驱动形状记忆合金体系中实现了巨负膨胀效应。研究结果显示,该合金的负膨胀效应主要来源于降温过程中从立方奥氏体向四方马氏体的相变所造成的晶格体积增加。经过适当的成分调控,该合金体系中的负膨胀温度区间可以从室温降到低温区域。其中Fe43Mn28Ga29合金在290 K到209 K的负膨胀温度区间内线膨胀系数达到-50.2× 10-6K-1。同时该合金体系具备良好的力学性能,优异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因此,Fe-Mn-Ga合金有望成为新一代负膨胀材料而被实际应用。通过改变Mn/In比例和Co掺杂代替Ni的方法来调控磁结构转变,从而设计了一系列Ni-(Co)-Mn-In合金。研究显示,Ni49Co3Mn34In14成分合金在相变过程中具有窄的相变滞后8 K,小的相变区间7 K和非常敏感的转变温度对磁场变化值6 K T-1。通过原位同步辐射手段揭示了该Ni49Co3Mn34In14合金马氏体和奥氏体之间具有极好的几何兼容性。利用原位中子衍射技术直接证明了该合金可以在3 T磁场下实现完全马氏体态和完全奥氏体态之间的可逆相转变。同时,优化的Ni49Co3Mn34In14合金能在3T的磁场下表现出良好的磁响应效应:可逆巨磁热效应(磁熵变为16.5 J kg-1 K-1)、巨磁致应变(0.26%)和磁阻效应(60%)在3 T的低磁场下同时在该合金中实现。这些磁响应效应大小可以与其他已经报道的Ni-Mn基磁性形状记忆合金对应的效应(磁场高于5 T)相比较,但所施加的磁场大幅降低。这对开发Ni-Mn基合金低场驱动优异磁响应性能及其在磁致冷、磁传感和磁记录材料等方面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对Ni(Fe)-Mn基磁驱动形状记忆合金的磁场驱动相变行为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探讨了相关丰富物理特性,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磁驱动形状记忆合金中的马氏体相变行为和设计新型多功能材料提供了实验依据和新思路。(本文来源于《北京科技大学》期刊2019-06-03)

Sven,Rutkowski[5](2019)在《电喷雾法制备海藻酸水凝胶微马达及其磁驱动运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流体电喷雾法(Hydrodynamic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Jetting Method(HESIJ))是一种可用于制备水凝胶微粒的重要方法,具有诸多优点。首先,HESIJ作为电喷雾质谱(ESI-MS)和离子迁移光谱(ESI-IMS)及其联用技术(如ESI-IMS-MS)中所采用的电离方法,已经广泛应用于分析化学领域,具有电离过程温和的特点,不会破坏需电离的待测物(如蛋白质等生物分子)。其次,HESIJ具有实验装置简单和搭建成本低的优点。最后,HESIJ在制备水凝胶颗粒或胶囊方面具有效率高的特点。在电喷雾针上施加电压并启动注射泵输送电喷雾溶液几秒钟后就可以迅速产生大量颗粒或胶囊。本论文通过优化和改进HESIJ方法,以天然高分子海藻酸盐为原料,以二价钙离子或铜离子为交联剂,以电喷雾的方式制备了海藻酸盐水凝胶颗粒和胶囊,获得了优化的HESIJ实验参数,分析了电喷雾过程中的机理。进一步,通过集成磁性纳米颗粒制备了海藻酸微马达,并实现了其磁驱动运动。本论文完成了以下研究工作:首先,针对现有HESIJ方法制备水凝胶微粒研究中的电喷雾模式较少(主要为锥注模式)以及实验参数有待优化等问题,对利用HESIJ方法制备钙交联海藻酸水凝胶微粒的滴落模式和多射流模式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研究表明,海藻酸水凝胶微粒在叁种电喷雾模式(滴落、锥注和多喷射模式)、四种喷雾距离(5、10、15和20 cm)和六种喷雾浓度下显示出不同的直径和长径比。比较叁种电喷雾模式,锥注模式(即双喷射模式)可以产生粒径最小、长径比最低和尺寸参数浮动最小的水凝胶微粒。对于所有电喷雾模式,当被喷雾溶液浓度≥2.5%时,形成的颗粒直径与喷涂距离是无关的。在不同的电喷雾模式和喷涂距离下,微粒的长径比差异明显。当海藻酸钠溶液浓度≤1.5%且喷雾距离为20 cm时,所有电喷雾模式所产生的微粒长径比均逐渐增大。这种现象可用链喷射效应来解释。其次,提出了超声辅助的HESIJ制备海藻酸水凝胶微粒的方法。当向液体表面喷射水凝胶时会产生表面饱和效应,形成一个不断增长的水凝胶层,直至水凝胶微粒的形成过程终止。采用超声波可以有效防止电喷雾制备水凝胶过程中的表面饱和效应。系统研究了喷涂距离、电喷雾模式、海藻酸浓度、超声频率以及对电极形状等参数对水凝胶微纳米颗粒尺寸的影响。通过在电喷雾制备过程中集成生物相容性磁性纳米颗粒成功制备了海藻酸水凝胶微马达。该微马达可以在强度为5 mT到20 mT且频率在1Hz到100 Hz的旋转磁场驱动下进行自驱运动。这些旋转的海藻酸水凝胶微马达可在溶液中进行定向运动,在磁控药物输送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然后,针对在负电位进行电喷雾操作条件下海藻酸钠易形成致密水凝胶颗粒而难以形成空心微胶囊的问题,利用低频超声辅助HESIJ方法实现了生物可降解的钙交联海藻酸水凝胶微胶囊的制备。系统的实验研究表明,海藻酸盐微胶囊的尺寸和形状与喷雾距离、电喷雾模式、电极形状和被喷雾溶液的浓度等因素是密切相关的。通过调控实验条件,成功制备了花瓶状、蘑菇状、球状等海藻酸盐微胶囊,其平均尺寸可在10μm至2 mm的区间内调控。这些微胶囊可以用于负载药物。微胶囊在负载磁性纳米粒子后可转变为海藻酸水凝胶微马达,能够在旋转磁场推动下进行定向运动。(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1)

胡治江[6](2019)在《微流控芯片中磁驱动微机械的制备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微流控芯片由于在化学、物理、生物和医药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得到了全球研究者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微流体器件相比于宏观尺度器件来说有着非常显着的优势:如低雷诺数、尺度小、所需流体量小等。如何将功能器件集成到微管道中,已经成为微纳制造领域的研究热门。具有微孔的过滤器可用于生物工程、化学分析、细胞提纯等应用,例如从红血细胞和白血细胞中分离血浆、分选不同大小的细胞、从杂质成分中纯化样品等。另一方面,微机械可用于药物输送、生物传感、污水处理、物质组装和纳米级成像等等,其运动机理和功能化已经得到了深入的研究。目前国内外常见的微机械驱动方式包括化学力驱动、磁驱动、光驱动、电驱动等等。制备微纳器件常见的加工手段有光刻、电化学沉积、化学合成、反应离子刻蚀等等。其中,双光子聚合加工技术作为一种微纳米叁维加工技术,可以灵活地加工这些微纳米尺度的零件。并且通过对光刻胶进行功能性掺杂可以使微纳米机械器件实现更加灵活的功能。本研究首先成功配制了百纳米级的四氧化叁铁粒子,通过化学修饰将其掺入商用光刻胶以制成磁性光刻胶。和传统制造磁性微机械需要蒸镀磁性金属相比,直接在光刻胶中集成磁性纳米粒子,利用双光子聚合技术加工出的结构内带有磁性颗粒,本身就具有磁性,且磁响应能力优秀。接着搭建了磁性光刻胶的加工平台—双光子聚合加工系统,利用飞秒激光双光子聚合技术加工出的微火箭能在液体环境中沿磁场梯度方向快速运动,从而证明了磁性光刻胶加工结构优秀的磁响应。我们在微流控芯片中设计一个可致动的微过滤器,可根据使用者的需求智能可控地分选特定的微米级粒子。利用配制的磁性光刻胶,结合飞秒激光双光子直写在加工微流控器件和微机械的优势,高效快速地在微管道加工出磁性结构,微过滤器结合了微转子和传统过滤器的结构特点,设计了滤网结构的过滤扇页,固定在包含轴套和主轴的定子上。该结构在微流控芯片中加工位置灵活,设计孔径方便调节。通过改变外部磁场可以操纵该装置旋转任意角度,从而实现一种结构根据要求分选多种不同粒径的粒子,同时,该装置可根据需要释放拦截下来的大粒子,大大降低了堵塞对过滤效率的影响。为了验证过滤功能,我们在管道中加工了特定尺寸的微过滤器,并完成了它在微流控芯片中的功能实现。在过滤实验中,我们向微流控芯片中注入多种微粒子混合的乙醇溶液,其中,2.5μm和8.0μm颗粒在该微流控芯片中被分选出来。本研究的相关成果在粒子纯化和血液细胞分选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9-05-10)

汪达鹏,周瑾,金超武,刘雪杰[7](2019)在《CT磁驱动用永磁电机设计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解析计算与有限元结合的方法设计了一种针对医疗CT磁驱动控制对象的永磁同步电动机。为了获得更好的电机性能,包括低齿槽转矩,高效率,利用有限元仿真对电机进行优化。对槽口宽度和气隙长度参数的优化将齿槽转矩削弱至0. 1 mN·m以下,同时,对每槽匝数进行优化,电机效率提高至87. 53%。通过对比优化后的电机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判断样机符合设计要求,验证了该设计方案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微特电机》期刊2019年04期)

何逢春[8](2019)在《电动汽车永磁同步电机EMI模型及弱磁驱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动汽车中的驱动系统,通常由电池组、逆变器以及永磁同步电机构成。逆变器中功率半导体器件的开通、关断造成的dv/dt和di/dt会产生强的电磁干扰。永磁同步电机提供了共模干扰和差模干扰的传播路径,是电动汽车驱动系统的电磁干扰模型的重要组成部分。永磁同步电机由永磁体提供励磁磁场,电机转子转动,使电机定子绕组上产生正比于转速的感应电压,由于电机控制器直流输入电压有限,电机转速受到限制。电动汽车中省去了变速箱,节省成本的同时也对电机转速范围要求较大。弱磁控制方法使定子绕组电流分为励磁分量id和转矩分量iq,负的励磁分量id削弱气隙中产生的磁场,减小气隙磁通,从而提升电机转速上限。论文第一章介绍了电磁兼容基本概念与电动汽车相关的电磁兼容标准,然后分析对比了叁种电机EMI模型的建模方法和相应的优缺点。同时介绍了永磁同步电机常用控制策略的研究现状,分析了不同控制策略的优缺点。论文第二章研究了永磁同步电机EMI模型中各参数的提取方法,基于永磁同步电机集总参数模型,通过分析电机物理结构,确定集总参数模型中各电路元件与电机寄生参数的关系;提出了一种理论计算和有限元仿真相结合,获取电机寄生参数的方法,并通过实验验证寄生参数的准确性。基于上述方法,通过电路仿真和阻抗分析仪实测对得到的集总参数模型进行验证。论文第叁章基于永磁同步电机的数学模型,推导了MTPA控制和弱磁控制的计算公式,分析了永磁同步电机的控制框图,在模式选择中采用滞回比较的方法减缓模式切换频率。在电机控制平台上实验验证MTPA控制方法减小逆变器输出相电流的有效性,验证弱磁控制原理。论文第四章对本文的研究工作进行总结,并在这基础上对未来的工作方向进行展望。(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9-03-01)

张雪梅,李金辉,张家银,王蕊蕊,董垚[9](2019)在《磁驱动超疏水海绵制备及油水分离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浸渍法,以纳米Fe_3O_4和硬脂酸对聚氨酯海绵进行了表面改性,制备了磁驱动超疏水海绵,并对其进行了XRD、FTIR、TG、接触角测试。结果显示:改性后的海绵水接触角高达158?,热稳定性较原始海绵明显提高,弹性性能未遭到破坏,置于高温(热水50~90℃,热空气80~120℃)、强腐蚀溶液(pH=2~13)的苛刻条件下24 h后,水接触角仍然高于148?。将改性后的海绵用于油/水混合物的分离中,表现出了优异的分离能力,且可通过磁铁进行磁驱动和磁回收。(本文来源于《精细化工》期刊2019年04期)

郭帆,王贵林,邹文康,陈林,谢卫平[10](2018)在《聚龙一号装置磁驱动加载实验的全电路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聚龙一号装置由24路模块并联组成,通过调整24路模块中激光触发气体开关的导通时序可实现负载电流波形的精确调节,以满足磁驱动加载实验所要求的负载电流波形灵活调节的需求。针对聚龙一号装置开展的磁驱动加载实验,建立了能够描述能量从Marx发生器开始至负载整个传输过程的全电路模型,开发了相应的电路计算程序,并基于实验结果对计算程序进行了校验,电路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符合较好。电路模拟程序的计算效率比采用Pspice软件进行全电路计算的效率显着提高,其不仅可应用于在给定激光触发气体开关导通时序的情况下对聚龙一号装置的输出特性进行预测和评估,同时也为负载电流波形调节的方案设计提供了一种有效工具。(本文来源于《强激光与粒子束》期刊2018年12期)

磁驱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减少电脑横机在编织过程中的发热、振动和断针,提出一种利用电磁铁阵列驱动永磁体织针的非接触式的织针驱动方法,同时设计了织针与驱动分离的新型磁驱动横机结构。通过将电磁铁阵列中的铁芯、永磁、气隙等元素等效为磁阻和磁势,建立了电磁阵列驱动永磁织针的等效磁路模型,分析了电磁铁阵列在水平往复移动时的等效磁路模型的磁通量,推导出永磁织针在电磁铁阵列不同位移条件下的磁力模型,计算织针在不同条件下的受力数值,并利用Maxwell电磁仿真软件对磁驱动模型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将等磁路模型和仿真模型的数据进行了比对和分析,验证了电磁铁阵列式的织针磁驱动等效磁路模型的正确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磁驱动论文参考文献

[1].刘冰,陈冲,苗胜壮,马文栋.基于CPLD的宽范围便携永磁驱动模块[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9

[2].张成俊,游良风,左小艳,张弛,朱里.电脑横机织针的磁驱动设计与建模[J].纺织学报.2019

[3].阚明先,段书超,张朝辉,肖波,王刚华.二维磁驱动数值模拟程序MDSC2的验证与确认[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9

[4].孙小明.Ni(Fe)-Mn基形状记忆合金磁驱动相变及相关功能特性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9

[5].Sven,Rutkowski.电喷雾法制备海藻酸水凝胶微马达及其磁驱动运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

[6].胡治江.微流控芯片中磁驱动微机械的制备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

[7].汪达鹏,周瑾,金超武,刘雪杰.CT磁驱动用永磁电机设计与分析[J].微特电机.2019

[8].何逢春.电动汽车永磁同步电机EMI模型及弱磁驱动研究[D].浙江大学.2019

[9].张雪梅,李金辉,张家银,王蕊蕊,董垚.磁驱动超疏水海绵制备及油水分离性能[J].精细化工.2019

[10].郭帆,王贵林,邹文康,陈林,谢卫平.聚龙一号装置磁驱动加载实验的全电路模拟[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8

论文知识图

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的换挡过程控制系...样品的Arrott图五自由度PMB系统中PARMB动态实验波形...驱动动态特性分析模型系统控制框图I0-Ic铁2轴承压电驱动器与电磁式驱动器的功率和效...

标签:;  ;  ;  ;  ;  ;  ;  

磁驱动论文_刘冰,陈冲,苗胜壮,马文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