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隙岩体渗流论文_刘嘉夫,齐昕

导读:本文包含了裂隙岩体渗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裂隙,溶质,地热,通量,规律,水头,断层。

裂隙岩体渗流论文文献综述

刘嘉夫,齐昕[1](2019)在《裂隙岩体渗流特性的各向异性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裂隙试件,在考虑裂隙表面粗糙性的立方定理修正经验公式的基础上,采用分析岩石渗透系数的等效沟槽模型对粗糙裂隙的渗流进行分析,推导得到考虑曲折效应的裂隙渗流计算公式,并根据裂隙试件J1、J2及J3的数值计算结果确定渗流计算公式中的待定常数,然后采用裂隙试件J4、J5对渗流计算公式的准确性进行验证。将本文渗流计算公式得到的裂隙试件渗流结果与数值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考虑曲折效应的裂隙渗流计算公式计算结果与数值计算结果基本一致,且两者的计算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裂隙渗流计算公式的准确性。(本文来源于《人民黄河》期刊2019年11期)

邵建立,周斐,薛彦超,杜后谦[2](2019)在《岩体孔隙-裂隙双渗流数值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岩体孔隙-裂隙双重介质渗流过程中速度变化、压力分布和不同形状裂隙影响的规律,采用COMSOL数值模拟软件对不同断裂形状的多孔介质块进行了渗流数值模拟,得到了裂隙速度场、基质块孔隙压力场和不同形状路径渗流影响的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压力差的增大,沿裂隙路径上速度场发展最快,裂隙成为主要的渗流途径;基质块孔隙压力梯度分布均匀,压力分布在断裂的基质块中是连续的,但等压面的弯曲表明了裂隙和孔隙的不同流动状态;裂隙形状影响着流动特性,4种类型裂隙出口边界通量的大小关系为:圆角>135°夹角>90°夹角>45°夹角,模拟结果有助于可视化地研究双重介质的渗流规律。(本文来源于《煤矿安全》期刊2019年09期)

唐建立,朱翠民,史恒,皇甫泽华,崔保玉[3](2019)在《高水头坝基裂隙岩体渗流稳定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大坝建设高度及坝前蓄水高度的增大,水库蓄水后坝基岩体面临很高的外水压力,势必影响坝基岩体中裂隙在高水头压力作用下的稳定性及渗透性,这关系着整个工程的安全性。根据前坪水库工程坝址区基岩特点,依托渗透破坏理论,通过现场钻孔压水试验结果,对坝基裂隙岩体透水率在水平、垂直等维度的分布情况及曲线类型进行了分析,说明坝址区岩体存在长期渗透破坏的风险。收集施工期坝基裂隙岩体采用的入岩钢筋混凝土防渗墙及帷幕灌浆等工程处理成果,采用数值模拟分析各介质的水力坡降、取样进行室内试验、施工后进行压水试验复核等手段,证明了工程处理措施能有效保证高水头作用下坝基裂隙岩体的稳定,确保了运营期坝基岩体在长期渗透条件下安全稳定。(本文来源于《人民黄河》期刊2019年09期)

陈鑫,张泽,李东庆,周攀峰,张虎[4](2019)在《无充填裂隙岩体渗流地层冻结温度场演化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渗流作用下冻结温度场的求解是一个移动边界、相变、内热源、温度场和渗流场相互影响的多场耦合问题。文章建立了无充填裂隙岩体含相变的渗流场及温度场耦合模型,采用单因素法研究了冻结管间距对渗流作用下无充填裂隙岩体冻结壁演化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冻结管间距对冻结壁交圈时间的影响规律符合指数函数特征,冻结管间距越大,冻结壁交圈时间越长,且增幅越大;冻结管间距越大,形成同样界面冻结壁厚度所需的冻结时间越长;冻结管间距存在一个临界值,大于该值后,界面冻结壁扩展成相同厚度所需的冻结时间随冻结管间距的增大而急剧增加;冻结管间距越大,冻结壁平均温度下降到设计温度所需冻结时间越长。(本文来源于《现代隧道技术》期刊2019年04期)

韩科学,左锐,覃荣高[5](2019)在《断层裂隙发育分布规律对岩体中地下水渗流及溶质迁移影响研究——以普朗铜矿首采区3720中段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普朗铜矿首采区3720中段为研究实例,统计分析研究区断层裂隙发育分布规律,建立受断层裂隙影响表现出强烈非均质性的水文地质数值模型,分别模拟分析65°与307°方向发育裂隙对溶质迁移影响.结果表明:具有强渗透性导水裂隙的岩体,有利于溶质迁移,隔水断层抑制溶质迁移;裂隙发育与地下水流方向一致时,有利于溶质沿着水流方向迁移;裂隙发育与地下水流方向相交时,受裂隙影响形成的强透镜体改变地下水流方向,从而改变溶质迁移方向.(本文来源于《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李馨馨,李典庆,徐轶[6](2019)在《地热对井系统裂隙岩体叁维渗流传热耦合的等效模拟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地热对井系统中的裂隙岩体渗流传热问题对于开采深层地热能和发展可再生清洁能源利用技术具有重要价值。基于渗流传热耦合理论和离散裂隙网络模型,提出了裂隙岩体叁维热流耦合的等效模拟方法:考虑由岩块基质及复杂离散裂隙网络组成的双重介质,采用无厚度单元模拟裂隙、线单元模拟对井,通过裂隙、对井和岩块叁者之间的流量和热量交换实现渗流和传热过程耦合分析。通过与解析方法和精细模拟方法相比较,验证了等效模拟方法的有效性;并将其应用于含大规模裂隙岩体地热对井系统热采过程的数值模拟,获取了储层内温度场的分布规律,评价了裂隙开度对储层平均温度和整体开采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文方法能够对裂隙及井筒中的渗流传热行为进行细致模拟,在保证精度的前提下,可大幅减小计算量和计算时长;裂隙网络的非均匀及各向异性分布导致岩体温度场分布呈现高度不均匀性,反映了热流耦合的早期热突破和长尾效应等特点;裂隙内水的对流传热作用明显,冷锋面沿储层内的主要贯通裂隙网络移动,裂隙开度是影响岩体温度场分布的重要因素。(本文来源于《工程力学》期刊2019年07期)

汪昕,崔逍峰[7](2019)在《裂隙岩体渗流特性及溶质运移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裂隙岩体立方定理的应用及演化,裂隙岩体渗流应力耦合模型研究,裂隙岩体溶质运移研究。综述了国内外关于裂隙岩体的渗流、水力耦合、溶质运移的试验及理论研究。通过分析表明,立方定理等理论研究当前仍具有不可靠性,在未来的研究中,需要通过物理模型试验对这些理论进一步修正,在建立物模试验研究系统时,可采用粒子追踪技术进行传质研究,建立裂隙网络模型与渗流传质特性的定量评估方法,并应用于实际工程中去。(本文来源于《科技风》期刊2019年18期)

丁林楠[8](2019)在《单裂隙岩体力学和渗流特性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完整岩石具有强度高、渗透系数小的特性,然而天然岩体中赋存节理裂隙,节理裂隙的出现使岩体的特性有别于岩石。相同应力环境下,岩体的抗剪强度低;节理裂隙构成了渗透水的流动通道,故岩体具有较大的渗透性。在实际工程方面,水工建筑物的安全运行涉及岩体边坡的稳定性,研究节理裂隙对于渗透稳定、抗滑稳定的影响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水力试验、理论推导、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单裂隙的力学、渗流及流-固耦合特性,获得以下主要结论:(1)基于叁维形貌下的全剪切试验数据,建立新的峰值剪切强度公式。该公式符合剪胀角随法向应力的演变趋势,并反映了最大接触面积和片理构造对峰值的影响。与已有公式相比,新公式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2)总结了JRC值随不同统计参数的演变关系。总体而言,不同统计参数对于JRC值在6~12之间的预测结果,存在较大误差。(3)详细推导了辐射流立方定理,并总结其适用条件:裂隙结构面满足光滑平行板结构;裂隙流属于Darcy流;水流在辐射过程中能进入惯性力可忽略的弱惯性带。对于惯性力能否忽略,本文推导了判别公式,并通过水力试验得到验证。(4)渗透水压为0.2~0.6 MPa时,在平行板试件的直剪试验结果中,流量基本维持不变,并且满足线性Darcy流。而规则齿试件的流量不满足线性流且剪切过程中流量存在突变点,突变点前水流的非线性特性大于突变点后。剪切和渗透水压的下降均造成非线性所占比的减小。(本文来源于《西安理工大学》期刊2019-06-30)

张鑫[9](2019)在《粗糙单裂隙渗流与岩体应力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大型水利工程的坝基和地下隧洞等区域,由于长期的地质作用,岩体内部会产生不同规模和走向的裂隙。裂隙的渗透性远大于岩石,因此裂隙成为岩体内部渗流的主要通道。研究裂隙的形态结构和渗流特性,可为工程的安全运行提供合理预测。本文从二维裂隙形态的描述方法出发,对不同粗糙度的裂隙渗流进行数值模拟。结合单裂隙辐射流剪切一渗流耦合试验,分析应力与渗流的相互作用和对粗糙度的影响。基于渗流规律,建立单节点交叉裂隙二维渗流模型,为裂隙网络渗流模型的研究奠定基础。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推导采样间距为2 mm,粗糙度系数(JRC)与伸长率、相对起伏度、有效起伏角和分维数之间的关系,建立了不同JRC直线和曲线裂隙轮廓的二维数值模型。结果阐明了水流的流速分布受起伏角度影响较大,且对于同一条裂隙,改变裂隙起伏的顺序,将对水流流速发生改变。此外,在一定的水力坡降下,隙宽越大,JRC越小,渗流量则越大。(2)基于能量和动量守恒定理,设计深度为80~150 m的裂隙地下水渗流试验,采用光滑和规则锯齿状裂隙面,推导得出辐射流水流冲击处的外力和水头损失公式。试验结果表明渗透水压对剪切应力的敏感性低于法向应力。(3)分析两种试件的渗流量结果,拟合得出渗流量与机械隙宽符合幂指数关系,且表面越粗糙,指数越小。试验结束后裂隙表面的粗糙度发生改变,光滑试件由JRC=0变为3左右,JRC的增大幅度与法向应力呈正相关;锯齿状试件由JRC=16.41变为12左右,JRC的降低幅度与剪切应力呈正相关。(4)建立二维辐射流渗流模型,分析光滑试件在剪切作用下,水流在辐射冲击处的流速分布。结果阐明在相同渗透水压下,最大流速值比入水口流速高78%左右。锯齿状裂隙在剪切过程中隙宽呈波动变化,裂隙间水流为紊流形态,产生的漩涡范围与隙宽有关。(5)取裂隙网络的一个节点作为研究对象,建立X型单节点交叉裂隙网络渗流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在入口裂隙宽度不变的情况下,出口角度是决定优势通道的重要因素,宽隙比主要影响出口流速大小。同时,在同等边界条件下,交叉裂隙的最大流速低于单裂隙。(本文来源于《西安理工大学》期刊2019-06-30)

蒋丽[10](2019)在《裂隙岩体渗流模型研究现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裂隙岩体的非均匀质,将裂隙岩体渗流模型分为离散裂隙网络模型、等效连续体模型。文章结合二者的混合模型,提出在实际工程中,应根据实际需要,结合这些模型的优缺点,选择合适的裂隙岩体渗流模模型。此外,提出了研究现状的不足及展望。(本文来源于《南方农机》期刊2019年12期)

裂隙岩体渗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研究岩体孔隙-裂隙双重介质渗流过程中速度变化、压力分布和不同形状裂隙影响的规律,采用COMSOL数值模拟软件对不同断裂形状的多孔介质块进行了渗流数值模拟,得到了裂隙速度场、基质块孔隙压力场和不同形状路径渗流影响的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压力差的增大,沿裂隙路径上速度场发展最快,裂隙成为主要的渗流途径;基质块孔隙压力梯度分布均匀,压力分布在断裂的基质块中是连续的,但等压面的弯曲表明了裂隙和孔隙的不同流动状态;裂隙形状影响着流动特性,4种类型裂隙出口边界通量的大小关系为:圆角>135°夹角>90°夹角>45°夹角,模拟结果有助于可视化地研究双重介质的渗流规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裂隙岩体渗流论文参考文献

[1].刘嘉夫,齐昕.裂隙岩体渗流特性的各向异性试验研究[J].人民黄河.2019

[2].邵建立,周斐,薛彦超,杜后谦.岩体孔隙-裂隙双渗流数值模拟研究[J].煤矿安全.2019

[3].唐建立,朱翠民,史恒,皇甫泽华,崔保玉.高水头坝基裂隙岩体渗流稳定分析[J].人民黄河.2019

[4].陈鑫,张泽,李东庆,周攀峰,张虎.无充填裂隙岩体渗流地层冻结温度场演化规律研究[J].现代隧道技术.2019

[5].韩科学,左锐,覃荣高.断层裂隙发育分布规律对岩体中地下水渗流及溶质迁移影响研究——以普朗铜矿首采区3720中段为例[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6].李馨馨,李典庆,徐轶.地热对井系统裂隙岩体叁维渗流传热耦合的等效模拟方法[J].工程力学.2019

[7].汪昕,崔逍峰.裂隙岩体渗流特性及溶质运移研究综述[J].科技风.2019

[8].丁林楠.单裂隙岩体力学和渗流特性试验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9

[9].张鑫.粗糙单裂隙渗流与岩体应力特性分析[D].西安理工大学.2019

[10].蒋丽.裂隙岩体渗流模型研究现状综述[J].南方农机.2019

论文知识图

叁维正交裂隙网络的sierpinski空间[8...裂隙岩体渗流-温度-应力耦合作...裂隙岩体渗流对降雨的响应含排水孔裂隙岩体渗流与应力耦合...裂隙岩体渗流对降雨、气温及相...裂隙岩体渗流场与应力场耦合作用...

标签:;  ;  ;  ;  ;  ;  ;  

裂隙岩体渗流论文_刘嘉夫,齐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