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流移民论文-曾少聪,闫萌萌

回流移民论文-曾少聪,闫萌萌

导读:本文包含了回流移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海外新移民,回流,规模,类型

回流移民论文文献综述

曾少聪,闫萌萌[1](2019)在《海外新移民的回流研究——以闽西北新兴侨乡归县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人口迁移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自然现象,在全球化时代,加速了世界人口的流动。随着国际移民跨国流动的日益频繁,移民回流现象也日益增多。我国是世界主要移民来源国之一,在海外移民潮持续扩大的同时,也迎来了越来越多的新移民返迁。本文以闽西北归县这个新兴侨乡为个案,借助国外已有的关于移民回流问题的相关理论,对新移民回流的规模、类型、模式、回流的动因进行深入探讨。笔者认为,新移民回流的产生和发展受到来自移居国社会与祖籍地的社会双重作用力的影响。此外,个人主观能动性在其中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去与留"是新移民在基于多方面因素进行权衡下做出个人主观能动性的选择。(本文来源于《世界民族》期刊2019年02期)

颜廷[2](2017)在《移入与回流:澳大利亚香港移民迁移趋势的转向与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论文梳理了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初香港对澳移民潮的兴起与发展以及20世纪90年代以来香港对澳移民趋势的转向,分析了移民趋势转变的原因与影响。研究显示,香港对澳移民最早可追溯至晚晴时期,至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达历史最高峰,此后,对澳年度移民人口急速下滑,且由澳回流香港移民数量稳步增长,乃至于逐渐超过香港对澳移民人口,从而造成香港与澳洲之间人口迁移格局发生重大转向。其背后既有香港经济发展、政府清廉度提升、香港回归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亦有移民个人因素的影响。澳大利亚香港移民迁移的变化,扭转了香港对澳人才流失的基本状况,提升了香港社会国际化水平,但也增加了香港民主治理与社会管理的复杂性。这一切,为中国内地国际移民管理及经济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经验与启示。(本文来源于《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期刊2017年04期)

程诗天[3](2017)在《加拿大移民回流现象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我国移民呈现出移民回流的新趋势。本文试通过"推拉模型"分析,从加方推力、中方拉力及移民自身叁个方面分析加拿大移民回流的原因,并针对原因提出相应对策,让国家移民政策更好地适应新型的个人移民行为,促进移民健康持续地流动。(本文来源于《管理观察》期刊2017年14期)

吴瑞君[4](2017)在《探索移民回流本土化研究范式》一文中研究指出全球化时代大陆新移民的回流出现了“原户籍地—移入地—回流地”的叁角互动模式,但这是否可概括为中国特色的海外移民回流空间理论,还有待进一步的实证研究。所谓大陆新移民,一般是指改革开放后移居国外的中国大陆公民,以新华侨华人为主,也包括部分未取得住在(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7-02-24)

梁方舟[5](2016)在《移民回流与来源国经济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移民是当今世界重要的国际议题之一。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新兴的移民回流现象在学术研究和政策制定方面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在我国,一场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留学人员归国潮正在进行。在当下这个人才竞争十分激烈的时代,各国政府、包括我国政府纷纷出台吸引移民回流的政策,以期促进本国经济发展。然而,移民回流与来源国经济发展之间是否存在必然联系,回流现象是否能够真正成为现实中推动来源国经济发展的动力?这是政策制定者在制定倾斜于回流移民的政策时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解答,也决定着政策能否全面有效地最大化移民回流对于来源国经济发展的价值。本文主要采取理论研究和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普遍到具体,首先由较为宏观的移民研究入手,从考察回流移民对其来源国经济发展作用这一角度,系统地论述了回流移民这一现象,从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和社会资本叁方面分析其理论上对来源国经济发展可能带来的积极影响,和在实际操作中限制这些积极影响得到充分实现的原因,并总结出回流移民影响来源国经济发展的模型,辅之以对具有代表性和知名度的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促进、支持移民自愿回流并对来源国经济发展形成贡献的政策和措施的梳理、分析与评述。随后,本文回顾了我国海归的发展史、现状及相关政策,将我国海归作为一个案例,放到回流移民这个大背景下进行论述和考察,根据前文所总结的理论模型,援引已有的研究和调查,从主观和客观两个角度分析论证第五代海归所带回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及其对我国经济发展、技术进步的积极作用,以及他们所面对的再融入困难和不甚理想的制度环境。最后的结论部分,本文对所分析问题进行了总结,并试图对我国如何更充分地发挥作为重要移民回流类别的海归促进经济发展的潜在价值提出建议(本文来源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期刊2016-06-07)

颜廷[6](2016)在《移民与回流:近十余年澳大利亚华人与印度人跨国人口迁移比较研究——国际人力资源竞争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自殖民地时代以来,澳大利亚华人移民和印度人移民便有着近乎相同的跨国人口迁移经历和历史记忆。新千年以来华人移民和印度人移民对澳跨国人口迁移不仅表现出一定的共性特征,其差异性亦更加明显:近年华人对澳移民势头趋缓,回流潮逐渐高涨,使得中国对澳人才流失状况逐步改善;印度人对澳移民热情不减,已成为澳大利亚第一大海外移民来源族群,且回流者寥寥,使得印度对澳人才流失问题仍持续恶化。从国际人力资源竞争视角来看,中印两国整体实力差距已不可同日而语。然而,在对澳跨国人口迁移问题上,中国应该认识到:大量印度人移民澳大利亚并融入主流社会,可能发挥比华人移民更大的影响。因此,不能片面地强调减少对外人才流失,吸引海外人才回流中国,还应充分重视对外移民的重要价值和潜在意义。(本文来源于《南亚研究》期刊2016年01期)

陈程[7](2016)在《大陆海外新移民的回流模式与空间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全球化时代,人类的互相依存度大幅提高,对国际移民运动产生了明显的影响。与此同时,移民模式和趋向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回流移民开始呈现出新的回归性和循环性等特点。中国海外移民历史悠久,当代中国海外移民始自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但大规模的回流则是在2000年以后。作为改革开放背景下新兴成长的新一代跨国迁移主体,以及中国经济转型的参与和推动力量,海外回流移民成为尚未被充分探索的“二次移民”。移民的回流既是个人的行为过程,具有内在的行为动机和机理;同时也是主权国家尤其是祖籍国家的一种筛选、赋权和管理的过程,具有内在的国家行为机理。国家的移民赋权和管理机制只有适应个人移民的行为机理,才能更好地促进移民健康持续的流动。因而无论是在学理上还是在实践的指导层面上探索海外回流移民的行为规律和行动机理,十分重要和必要。本文基于详实的调查数据,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社会统计与空间分析相结合等研究方法,以新移民主要流出地与回流集聚地的浙江为个案,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考察我国大陆新移民在国际迁移中的回流行为模式,探讨其回流意愿、回流动因、回流地点选择和回流方式,分析海外大陆回流移民中基于身份差异而导致的回流行为模式的不同表现。同时,引入空间分析的方法,从海外回流新移民群体的视角,分析其回流后的空间集聚模式及相关的影响机制。在此基础上,基于已有的国际移民回流理论,对我国海外移民回流行为的解释力度及适用性进行探讨,同时对我国国内相关移民政策提出对策建议。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系统阐述本文研究意义,并对近年来有关国际移民回流研究的理论基础和相关研究脉络进行梳理,主要集中在第一章、第二章。第二部分重点对海外回流新移民群体的人口社会特征及其家庭特征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海外新移民回流模式,包括回流意愿、回流动机、回流地点和回流方式进行系统阐述,关注个体和家庭因素在回流中的影响力度,全面深入解读回流行为模式及其影响因素,同时对西方回流迁移理论对我国本土化研究的实用性进行探讨,相关内容主要集中在第叁章、四章、五章、六章和第七章。第叁部分以长叁角为例,基于空间分析的视角,探讨了海外新移民在回流后空间分布的格局及其形成的机制,从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角度,分析影响海外新移民空间集聚的机制,从空间的视角,探讨海外移民与祖籍国经济发展的关系,形成对海外移民资源整合利用的政策启示。第四部分是全文的总结和探讨,在对本研究的结论进行归纳总结的基础上,对西方回流理论对我国的实用性和解释力度进行探讨,并就如何完善我国的移民政策提出了相关建议启示。基于以上阐述,本文主要形成以下结论:1、海外回流新移民呈现出典型的个体与家庭特征。对海外回流新移民个体和家庭特征的分析发现,这一群体整体表现出正向的选择性,但制度和政策的引导强化了迁移回流人口的分层,同时提升了整个群体的人力资本优势:跨国流动拓展了移民家庭空间格局,迁移方向的转变和回流主体的变动造就了不同的跨国家庭类型,纯回流家庭、跨国/回流家庭和纯国外家庭回流概率依次降低,跨国家庭类型有助于预测回流行为。2、海外回流新移民的回流意愿是微观个体、家庭和宏观外部环境共同影响的结果。影响力度分别占76.8%和23.2%,即微观因素影响更为显着,在外部制度环境的影响下,回流行为决策的主体依然是个人和家庭。同时,移民网络对回流同时产生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消融了个体差异在回流中的作用,有助于回流模式的转变和跨国实践模式的重构。3、海外回流新移民的回流动因因时代、职业类型、身份、年龄的差异而有所不同。从时代的差异来看,海外新移民回流数量不断增加,各类回流动因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投资、创新创业及跨国经营和居住成为新移民回流常态化动因;短暂的探亲和旅游及学习交流成为新移民在回流中观望的探索之举;从身份差异来看,华侨华人新移民回流动因差异相对较小,职业发展(投资和工作)是其主要动因,海外回流的留学新移民,回流动因以定居和职业发展为主,且这两种回流动因在回流的留学新移民中通常是相伴而行的;不同回流动因的影响因素有所不同,工作和投资等职业发展型回流动因受到身份、年龄等个体特征影响较大;学习型回流影响较大的是受教育程度、家人是否同在一个地区等,这一类有很大一部分是跟随父母回国学习的少年;而家庭型回流中,以家庭因素(家人是否同一地区、父亲年龄和国外家人数量等)对回流的影响较为显着。4、海外回流新移民对回流地点的选择是在对个体、家庭、回流动因和回流地特征综合权衡基础上的决策。随着回流决策的递进和迁移行为的推进,家庭的影响被逐步削弱,个体特征的影响依旧强劲;回流动因和回流地特征与个体特征遥相呼应,在回流地选择决策中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5、空间的位移和目的指向性共同构建了海外新移民不同的回流方式。“跨国双向循环”流动成为新华侨华人主要回流实践模式,“多国环流”模式有待更多实证的考证;“长久返迁”与“一次终结”的单向回归成为新归侨与短期留学新移民的主要选择,从“投资”到“投智”,精英移民柔性回归渐成趋势,而中国并非终点站。6、新移民回流呈现出显着的地域集中性和空间指向性的特点。海外新移民的回流与外迁一样呈现出明显的地域集中性的特点,回流的目的地与原籍地并不完全一致,在遵循与原籍地“邻近优先”原则的前提下,跟随国内跨省人口迁移流动向较为发达的城市集聚。不同主体回流亦呈现空间指向性的特点。高新技术园区、留学生创业园及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是新移民回流创业发展的主要平台,海外高端科研人才流向高等院校、国家科研院所和企业研发中心;归侨更多的是选择回归原籍地工作和定居;而留学生则主要在留学生创业园区创业。7、侨乡情缘、产业集聚效应和政策引导共同成为海外新移民空间集聚的影响机制。包括浙江在内的长叁角地区成为海外回流移民资源的主要集聚地,侨乡亲缘吸引了海外新移民的回归,而产业集聚效应和人才政策的引导则推动了移民空间集聚并强化了其迁移活性。以海外华商为主的外商直接投资在长叁角地区具有显着的空间集聚特点,人才集聚与产业集聚形成的互动促进了移民资源空间分布格局的形成,同时长叁角一体化的发展及都市产业和针对海外人才政策的相似性,强化了海外回流移民资源的竞争效应,增强了回流移民资源在长叁角区域内空间迁移的活性。因而政府在制定促进海外移民优质资源的回流既需考虑到产业的转承启合,同时也要基于海外新移民回流后空间集聚特征和跨区域流动的特性,加强对跨区域侨务合作工作的重视。本研究的贡献主要体现在:1、研究视角及研究内容较以往的研究有所拓展。在研究视角上,基于我国海外大陆新移民回流的特点,从纵向历史主义的角度,将国际移民回流理论对中国实证研究的验证分解到决策行为的不同阶段,辩证性地将其适用于回流决策的某一阶段或是某一部分群体,尝试构建本土化的海外新移民回流解释理论。研究内容的拓展主要体现在:在有关回流决策与模式的分析中,按照海外回流移民不同的身份,将其具体操作化为外籍华人、华侨和归国留学人员,分析不同身份差异之下海外移民回流模式及其影响因素。在海外回流移民资源空间分布的研究中,将研究对象具体操作化为人力资源和资金资源,运用可视化方式表达不同资源空间分布与集聚的模式和特征,深层次探索不同回流移民资源集聚的动因及生成机制。2、探索构建了海外新移民回流模式研究的整体性分析框架。将海外大陆移民回流决策的全过程:意愿、动因、回流地的选择、回流方式纳入回流模式的分析框架,系统解读海外移民回流行为决策过程,将个体与家庭微观因和宏观制度因素在回流决策中的影响逐层分解;将动态个体回流决策过程与静态群体回流分布格局相结合,探索构建了海外移民回流决策行为模式的规范化研究范式。3、在移民回流研究中引入空间分析方法,强化了定量、定性和空间分析方法的结合研究。在分析方法上尝试在新移民回流模式的研究中,采用了分层线性模型和logstic回归模型等研究方法,在回流空间特征中则引入空间研究方法,将地理视角的空间定量分析方法与社会学视角的结构主义理论相结合,以产业集聚的辐射效应为出发点分析海外移民资源回流的制度和政策因素,有助于更深入地解读海外移民与祖籍国经济发展的关系,为国家吸引和和整合海外移民资源提供更精准的政策切入点,以避免海外移民回流政策的泛化和流于形式。(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6-04-08)

颜廷,张秋生[8](2015)在《澳大利亚华人新移民回流:历史、现状与趋势》一文中研究指出论文回顾了澳大利亚华人移民回流历史,分析了新千年以来华人新移民回流潮的现状、回流原因和趋势。认为从19世纪中叶起,受排华运动的影响,澳洲华人回流现象便已出现,且这种被迫回流现象一直延续到20世纪中叶"白澳政策"废除时。与老移民被迫回流不同的是,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中国经济与社会的持续繁荣与发展、澳大利亚移民政策调整等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澳洲华人新移民回流人口逐年增长,至新千年已初步呈现出一股方兴未艾的回流潮,并在较长的历史时期内,华人新移民回流潮仍将持续走向强劲。(本文来源于《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期刊2015年04期)

陈程,吴瑞君[9](2015)在《国际移民理论中的回流研究——回顾与评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国际移民跨国流动日益频繁,出现了大规模的移民回流现象,引起了相关国家的重视,学界也对此进行了积极探讨,从不同视角构建了关于移民回流理论分析框架,对回流现象进行了诠释。本文对新古典经济理论、新劳动力迁移理论、社会结构理论、跨国主义及社会网络理论等几个较为主流的理论进行了详细的回顾。通过对不同理论内在演化过程的梳理,比较了不同理论的特征及适用性,为构建我国大陆移民回流理论框架,推动国际移民回流理论本土化研究提供了启示。(本文来源于《西北人口》期刊2015年06期)

陈程,吴瑞君[10](2015)在《海外回流移民留沪发展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海外回流移民的资金优势和技术优势明显,已成为推动上海经济发展和转型的重要力量,但近年来由于上海相关政策难以落实或实施不力,出现部分海外回流移民向上海周边地区流动的趋势,上海正面临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的双重挑战。该文基于上海市侨务资源抽样调查,通过对在沪工作和创业的华侨华人及归国留学人员留沪发展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近四成回流移民留沪发展意愿强烈;学历和职业等人力资本因素,以及人才计划、子女教育政策、社会保险政策、人才扶持政策和预期目标实现情况等显着影响留沪发展意愿。留沪发展意愿更多考虑的是社会因素而非经济因素,而人才计划对留沪发展意愿的反向效应凸显了上海在引进人才后的后续政策、服务工作中的问题。(本文来源于《上海经济研究》期刊2015年10期)

回流移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论文梳理了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初香港对澳移民潮的兴起与发展以及20世纪90年代以来香港对澳移民趋势的转向,分析了移民趋势转变的原因与影响。研究显示,香港对澳移民最早可追溯至晚晴时期,至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达历史最高峰,此后,对澳年度移民人口急速下滑,且由澳回流香港移民数量稳步增长,乃至于逐渐超过香港对澳移民人口,从而造成香港与澳洲之间人口迁移格局发生重大转向。其背后既有香港经济发展、政府清廉度提升、香港回归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亦有移民个人因素的影响。澳大利亚香港移民迁移的变化,扭转了香港对澳人才流失的基本状况,提升了香港社会国际化水平,但也增加了香港民主治理与社会管理的复杂性。这一切,为中国内地国际移民管理及经济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经验与启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回流移民论文参考文献

[1].曾少聪,闫萌萌.海外新移民的回流研究——以闽西北新兴侨乡归县为例[J].世界民族.2019

[2].颜廷.移入与回流:澳大利亚香港移民迁移趋势的转向与启示[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17

[3].程诗天.加拿大移民回流现象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管理观察.2017

[4].吴瑞君.探索移民回流本土化研究范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

[5].梁方舟.移民回流与来源国经济发展[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6

[6].颜廷.移民与回流:近十余年澳大利亚华人与印度人跨国人口迁移比较研究——国际人力资源竞争的视角[J].南亚研究.2016

[7].陈程.大陆海外新移民的回流模式与空间特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

[8].颜廷,张秋生.澳大利亚华人新移民回流:历史、现状与趋势[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15

[9].陈程,吴瑞君.国际移民理论中的回流研究——回顾与评析[J].西北人口.2015

[10].陈程,吴瑞君.海外回流移民留沪发展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15

标签:;  ;  ;  ;  

回流移民论文-曾少聪,闫萌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