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压缩模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模塑,玻璃纤维,纸浆,聚丙烯,热塑性,复合材料,结晶度。
压缩模塑论文文献综述
吴博琦,董连和,孙艳军,冷雁冰,王丽[1](2016)在《193nm准分子激光器激光整形微透镜阵列压缩模塑成型工艺参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实现193 nm准分子激光器激光整形及均匀化,制作一种微透镜阵列光学元件。本文采用L_93~3多因子正交方法进行实验,获得3因子3水平下压缩模塑成型的微透镜阵列。通过Taylor Hobson轮廓仪测量微透镜阵列形状误差,并采用极差分析方法分析模具温度、保压压力、冷却时间3种工艺参数对形状误差的影响程度,确定微透镜阵列光学元件的最优工艺参数组合。结果表明:当模具温度为230℃,保压压力为120 MPa,冷却时间为30 s时,微透镜的形状误差最好,值为0.5276μm,满足193 nm准分子激光器激光整形及均匀化对微透镜阵列形状误差小、精度高等要求。(本文来源于《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期刊2016年04期)
邵文全,李砚明[2](2012)在《纸浆模塑开口薄壁圆锥筒压缩力学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MSC.Marc有限元仿真软件对纸浆模塑开口薄壁圆锥筒的压缩力学行为进行了仿真分析,并将仿真分析的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吻合,利用MSC.Marc软件可以对纸浆模塑材料的力学行为进行有效的仿真分析。(本文来源于《包装工程》期刊2012年13期)
杨金水,肖加余,曾竟成,彭超义,杨孚标[3](2011)在《真空导入模塑工艺中织物预成型体的可压缩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真空加载方法研究了循环加载、织物形态、纤维种类、织物层数、铺层方式和混杂方式等参数对真空导入模塑工艺(VIMP)中纤维织物预成型体压缩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预成型体纤维体积分数随着压缩循环加载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增大,但增幅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在相同的压缩载荷下,预成型体的纤维体积分数随着织物层数的增加而增大,但增幅很小,对于VIMP制备复合材料构件基本可以忽略;纤维预成型体在压缩载荷下的响应方式与织物形态、纤维种类、铺层方式和混杂方式等因素密切相关,单向铺层比正交铺层更容易压缩而获得较高的纤维体积分数,夹芯混杂比层间混杂方式更容易压缩。(本文来源于《复合材料学报》期刊2011年06期)
王怀文,计宏伟,苗惠,陈金龙,王和敏[4](2009)在《纸浆模塑材料压缩力学行为及其本构关系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纸浆模塑材料的压缩力学行为进行较系统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材料密度和应变率都对其力学性能有一定的影响。随着材料密度的增加,其弹性模量和强度极限都有增加的趋势。随着应变率的增加,其材料的弹性模量有减小的趋势,而强度极限有所增大。利用描述泡沫塑料的经验型本构关系框架,给出一种经验型的纸浆模塑材料本构模型,根据不同密度材料在不同应变率下的压缩实验数据对该模型中的有关系数进行拟合。验证结果表明,提出的本构方程能在一定应变率范围内反映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本文来源于《机械强度》期刊2009年03期)
贾建军,曹乐[5](2008)在《纸浆模塑制品动态压缩试验的神经网络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纸浆模塑制品动态压缩试验的测试数据,提出了采用神经网络方法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该方法基于BP神经网络的非线性映射特性,建立了纸浆模塑缓冲系数与最大应力之间的关系模型。此模型能精确、快速地模拟出缓冲系数与最大应力曲线。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法既修正了实验数据测试误差,又能使缓冲性能曲线得到优化,为纸浆模塑制品的设计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包装工程》期刊2008年08期)
肖红波,蔡浩华[6](2008)在《汽车挡泥板压缩模塑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挡泥板的成型工艺,同时还介绍了挡泥板的模具设计,实践证明,模具结构合理,脱模方便,压制出的零件具有良好的表面质量和优异的力学性能,满足零件要求。(本文来源于《模具工业》期刊2008年03期)
周晓东,张春光,潘伟,戴干策[7](2003)在《粉末浸渍长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的压缩模塑》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粉末浸渍的方法制备连续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预浸料,经切割获得长纤维增强聚丙烯粒子,采用单螺杆挤出机挤出形成模塑料,探索了模塑料的压缩模塑成型工艺,研究了成型后材料的力学性能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粉末浸渍的长纤维增强聚丙烯经压缩模塑后可获得力学性能优良的制品;随着预浸料切割长度的增大、纤维含量的增加,材料的力学性能提高;在基体聚丙烯中添加接枝极性基团的功能化聚丙烯,可改善体系的界面结合,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但功能化聚丙烯的含量超过一定值后,材料的冲击强度有所下降;适当提高模具温度、模塑料温度及成型压力,可以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本文来源于《复合材料学报》期刊2003年02期)
张广平,戴干策[8](2002)在《GMT压缩模塑流变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 GMT/PP圆盘试样在平行平板模间进行了轴对称 2 0 0℃等温挤压流研究 ,由 Instron试验机自动记录挤压过程中挤压力与合模速度和位移的关系。认为 GMT基本上是各向同性的 ,除紧贴模具的树脂层无滑移外 ,其中的玻纤层均匀变形 ,厚度方向速度分布为平推流。获得了挤压流的流变学参数 ,并用拉伸流模型模拟了挤压力的变化历程。模拟计算值与实验结果在给定的范围内吻合得相当好(本文来源于《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2002年02期)
周晓东,潘敏,孙斌,戴干策[9](2001)在《玻璃纤维毡增强聚丙烯在压缩模塑流动过程中的纤维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测定玻璃纤维毡增强聚丙烯经挤压流动后不同区域的纤维含量 ,研究了基体树脂、增强材料的结构与性质、坯料设计、模具温度及坯料的预热温度等对玻璃纤维毡增强聚丙烯在压缩模塑流动过程中纤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 ,适当提高基体的粘度及采用多层坯料迭层的坯料设计方法 ,有利于制品内纤维的均匀分布 ;针刺密度适当的连续针刺毡及由短切纤维组成的复合针刺毡与聚丙烯形成的复合材料 (GMT) ,在压缩模塑的流动过程中纤维分布的均匀性较好 ,随着针刺密度的增加 ,纤维分布的均匀性下降 ;用粘结剂粘结而成的连续原丝毡与聚丙烯复合得到的GMT材料 ,纤维分布的均匀性较差 ,经适当针刺以后 ,纤维分布的均匀性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过低的模具温度及坯料预热温度 ,会引起材料充模流动能力下降 ,但模具温度及坯料预热温度过高时 ,流动前沿区域的树脂富集现象将加剧。(本文来源于《中国塑料》期刊2001年11期)
朱永全,路慧玲,戴干策[10](2001)在《GMT压缩模塑过程中模腔内的传热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压缩模塑法生产 GMT制品过程中模腔内的传热行为 ,对制品内部非稳态传热过程进行实验研究和数学模拟 ,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吻合 ;探索制品冷却速率对其结晶度及弯曲强度的影响 ,确定了适宜的模温及冷却速率。(本文来源于《华东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01年01期)
压缩模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MSC.Marc有限元仿真软件对纸浆模塑开口薄壁圆锥筒的压缩力学行为进行了仿真分析,并将仿真分析的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吻合,利用MSC.Marc软件可以对纸浆模塑材料的力学行为进行有效的仿真分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压缩模塑论文参考文献
[1].吴博琦,董连和,孙艳军,冷雁冰,王丽.193nm准分子激光器激光整形微透镜阵列压缩模塑成型工艺参数研究[J].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2016
[2].邵文全,李砚明.纸浆模塑开口薄壁圆锥筒压缩力学性能研究[J].包装工程.2012
[3].杨金水,肖加余,曾竟成,彭超义,杨孚标.真空导入模塑工艺中织物预成型体的可压缩性[J].复合材料学报.2011
[4].王怀文,计宏伟,苗惠,陈金龙,王和敏.纸浆模塑材料压缩力学行为及其本构关系的研究[J].机械强度.2009
[5].贾建军,曹乐.纸浆模塑制品动态压缩试验的神经网络仿真[J].包装工程.2008
[6].肖红波,蔡浩华.汽车挡泥板压缩模塑设计[J].模具工业.2008
[7].周晓东,张春光,潘伟,戴干策.粉末浸渍长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的压缩模塑[J].复合材料学报.2003
[8].张广平,戴干策.GMT压缩模塑流变行为研究[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2
[9].周晓东,潘敏,孙斌,戴干策.玻璃纤维毡增强聚丙烯在压缩模塑流动过程中的纤维分布[J].中国塑料.2001
[10].朱永全,路慧玲,戴干策.GMT压缩模塑过程中模腔内的传热行为[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