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荡流论文_范皓霆,肖刚,赖华盛,彭浩,倪明江

导读:本文包含了振荡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方法,疏水,周期,湍流,传质,涵洞,工业废水。

振荡流论文文献综述

范皓霆,肖刚,赖华盛,彭浩,倪明江[1](2019)在《斯特林回热器振荡流换热特性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局部叁维丝网模型研究斯特林回热器在振荡流下的换热特性,分析不同热端温度、入口流速及工作频率下回热器中振荡流周期内的瞬态换热规律。结果表明工质在振荡流的加速与减速期间内的加热及冷却过程的换热特性存在较大差异;冷却过程的最大Re数比加热过程高133%~474%;相同Re数下,加速与减速期间内的Nu数最大差别为14.6%;冷却过程的Nu数比加热过程高1%~22%;整体而言,一个周期内振荡流的换热量比对应工况下的单向流高20%左右。通过实验对比数值模拟结果,提出加热及冷却过程的Nu-Re关联式:Nu=3.56+0.36Re~(0.66)和Nu=17.67+0.37Re~(0.64),误差在7%以内。(本文来源于《工程热物理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殷铭简,赵西增[2](2019)在《涵洞式直立堤涵管内振荡流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涵洞式防波堤可借助波浪及潮流实现港池内外水体交换,因而近年来逐渐应用于我国港口工程建设之中。本研究基于由OpenFOAM:二次开发的CFD求解器,用流体体积法(volume of fluid,VOF)捕捉自由液面,标记港池内外水体并统计涵口平均流速时程变化,研究规则波作用于直立堤时的涵管内水流特性。结果表明,波浪在直立堤前发生反射,并在两个涵口处交替形成涡旋,将涵口附近水体卷吸到涵管内并引起周期性振荡流;随着涵洞长度缩短与深度减小,涵口处涡旋现象加剧、水体交换范围扩大。(本文来源于《第叁十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暨第十五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期刊2019-08-16)

王阳,王娜,施玛丽,苑文凯,郭欣妍[3](2019)在《振荡流过程强化技术在污染治理中的应用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环保治理体系的愈加严格,污染治理已经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一环。由于振荡流化工过程强化技术在污染治理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优势,将振荡流化工过程强化技术应用于污染治理已经成为研究热点。该文分析了振荡流的作用机理与在污染治理中的明显优势,并对目前国内外振荡流强化技术在工业废水中的预处理、生化处理、絮凝,含油废水处理等污染治理方面的应用进行了整理与总结,同时和未运用振荡流或通过其他化工过程强化技术的同类反应器进行了比较,探讨了其在污染治理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与技术》期刊2019年08期)

谭泽宇,刘海江[4](2019)在《振荡流层移输沙条件下悬沙层泥沙扩散系数垂向分布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层移输沙是海岸带泥沙运动的主要形式之一,其垂向悬沙浓度分布规律的研究一直是海岸工程关心的重点。一般情况下,经典的纯扩散模型被用来描述和解释悬沙浓度的试验数据,该模型认为周期平均悬沙浓度主要由参考浓度、泥沙沉速和泥沙扩散系数确定。泥沙扩散系数可以由泥沙沉速和悬沙浓度的垂向梯度反演得到。既往研究大多直接给出泥沙扩散系数的结果,对于不同反演计算方法间结果差别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汇总了已有振荡流层移输沙试验数据,采用曲线拟合方法和直接差分方法计算了相应的泥沙扩散系数,研究表明两种方法得到的计算结果在垂向位置z <0.15 m处差异不大,随着垂向位置的升高,差分方法的计算结果略微大于拟合方法。考虑到拟合方法可以得到连续的泥沙扩散系数垂向分布,本研究推荐使用幂函数形式的曲线拟合方法求解悬移泥沙扩散系数。基于此,对比分析了层移输沙悬沙层泥沙扩散系数随泥沙粒径、振荡流周期、均方根流速和振荡流类型等物理参数的变化规律。在纯振荡流层移输沙条件下,泥沙扩散系数随泥沙粒径的增大而增大,而振荡流周期和均方根流速几乎不影响泥沙扩散系数。在振荡流和定常流共同作用下,泥沙扩散系数受振荡流周期和定常流流速的影响,泥沙扩散系数随着振荡流周期的增大或定常流流速的减小而增大。(本文来源于《海洋工程》期刊2019年04期)

付存亭,孟芳[5](2019)在《振荡流反应器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振荡流反应器(OFR)是一种新型的过程强化设备,由于其具有周期性的振荡条件和紧缩的几何结构,在反应器内部会产生周期性的运动漩涡,这些漩涡有利于增强轴向和径向混合、增强流体间传热和传质等。本文介绍了振荡流反应器结构的优化及放大规律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了振荡流反应器在强化传质和传热、功率耗散及化工应用方面的研究,并对该反应器的应用研究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化学工程与装备》期刊2019年05期)

雒春升[6](2019)在《振荡流输送气固两相流的试验和CFD-DEM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保证稀相气力输送系统低速、低能耗下连续稳定地输送是气力输送行业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而振荡流输送技术已被证明具有较好地降压降速的效果。但振荡流场中气固两相流动复杂的多尺度结构未有较为完整的理论指导,严重阻碍了气力输送系统的设计、优化和放大。因此,本文采用PIV技术和CFD-DEM方法深入开展振荡流气力输送过程中气固两相流动机理的研究,对促进振荡流气力输送技术的工业化应用和拓宽稀相气力输送系统产品升级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首先,通过搭建稀相气力输送实验系统研究振荡流对输送系统压降、最小压降速度及能量损耗的影响,并根据压降波动特性分析振荡流输送的平稳性。结果显示,低速输送时振荡流能够降低系统的输送压降、最小压降速度及能量损耗,并且在水平输送管道中振荡流对输送压降减小最为显着;此外,通过分析最小压降的标准差,发现随着颗粒质量流量的增大,振荡流输送系统压降的标准差先减小后增大。其次,采用PIV技术研究振荡流输送时管道内不同位置和不同气速下的颗粒分布及速度特性。结果显示,相比轴流输送振荡流减少了管底颗粒的沉积层,从而使得管底部颗粒轴向时均速度和径向时均速度均增大,同时增强了输送过程中颗粒的脉动特性;此外,在低速振荡流输送时因不能及时分散颗粒使得其节能效果被削弱,而高速振荡流因过高的输送气速弱化了振荡特性对颗粒流动的影响。再次,采用试验、高速摄像和图像处理技术测量颗粒的碰撞恢复系数以及颗粒与壁面的摩擦系数;并通过试验测量颗粒群休止角,结合EDEM“虚拟试验”和数学回归分析的方法标定颗粒间的摩擦系数。结果显示,标定后的颗粒间摩擦系数能更好地反应实际颗粒群的流动特性。最后,采用CFD中动网格技术研究振荡流场的湍流特性,并在已构建的试验颗粒离散元模型的基础上,采用CFD-DEM方法探讨振荡流场颗粒的微观流动特性。结果显示,管道内振荡流的轴向速度沿径向分布更加均匀,且气流具有强烈的切向分量,同时振荡流速度存在周期性的湍流脉动,但沿着管道流动方向振荡流的湍流脉动强度逐渐减弱;此外CFD-DEM模拟显示,振荡流改变了颗粒初始的运动轨迹,增大了颗粒与管壁的碰撞数,减小了颗粒间的碰撞数,并且振荡流输送时颗粒群所受的曳力相比轴流输送时的偏大。(本文来源于《江苏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5)

姚军军[7](2019)在《表面亲疏水改性处理对振荡流热管传热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振荡流热管的传热方式主要是工质的相变潜热传热和振荡流动的显热传热,是未来高热流密度器件散热的有效途径。本文将亲疏水性表面引入振荡流热管的研究中,制作了内表面为亲水和疏水的振荡流热管,并成功搭建了振荡流热管可视化实验平台。通过可视化实验观察具有不同内表面亲疏水特性的振荡流热管管内工质的流型变化和运动特征,并通过传热实验测量热管加热段和冷却段的温度振荡以及平均温差的变化,分析亲疏水改性处理对振荡流热管传热性能以及“烧干”现象的影响。通过实验可以发现:亲水振荡流热管中,核化点较多,核态沸腾强度高,亲水振荡流热管有很好的热敏感性,具有更好的启动性能;疏水振荡流热管加热段会产生局部干点,造成传热恶化,在冷却段蒸汽与壁面的接触面积增大,冷凝热阻小,冷凝效果更好;在低加热功率情况下,亲水和疏水振荡流热管传热性能均低于普通振荡流热管,而在高加热功率情况下,亲水振荡流热管传热性能高于普通振荡流热管,疏水振荡流热管提前发生传热恶化。对于本课题重点分析的“烧干”现象,结合“烧干”工况下管内工质的图像和传热实验数据可以发现,疏水振荡流热管中极易发生“烧干”现象,而亲水表面改性处理有效延缓了“烧干”现象的发生,避免过早的出现传热恶化,提高了振荡流热管的应用范围。相较于疏水表面,亲水表面可以将“烧干”工况提高47.1%;相较于未经处理的普通表面,亲水表面可以将“烧干”工况提高25%。(本文来源于《华北电力大学(北京)》期刊2019-03-01)

周志博,张庆河,张金凤[8](2019)在《沙纹床面振荡流边界层的叁维格子玻尔兹曼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将壁面自适应局部涡黏(WALE)模型引入叁维格子玻尔兹曼模型,对沙纹床面上的振荡流边界层运动进行了模拟,并与Smagorinsky模型的模拟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振荡流沙纹床面模拟中,WALE模型与Smagorinsky模型均获得与已有实验结果吻合较好的垂向流速剖面,但WALE模型可以更好地反映粗糙紊流的特性.引入WALE模型的LB模型模拟得到的沙纹床面形状摩阻系数和肤面摩阻系数结果与前人数模结果一致,床面总摩阻力中形状摩阻相比肤面摩阻占主要部分.该模型可进一步应用于振荡流作用下沙纹床面紊流边界层运动特性的系统研究.(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期刊2019年04期)

邓迪,王哲,万德成[9](2018)在《振荡流中二维圆柱的涡激振动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在实际油气采集过程中,风、浪和海流的联合作用会使得平台做周期性的振荡运动,并在与平台相连的立管和海水间产生振荡流。圆柱在振荡流中的泄涡特性与在均匀流中的泄涡特性存在明显区别。[方方法]采用基于OpenFOAM开源平台自主开发的具有重迭网格功能的CFD求解器naoe-FOAM-SJTU,对在静水中做周期性振荡运动的二维刚性圆柱涡激振动进行数值模拟。首先,进行KC=3时的网格收敛性验证;随后,对KC=12时的振荡流中二维圆柱开展数值模拟。[结果]通过数值模拟结果对比,发现圆柱的横向振动加剧了升力系数的变化,使得泄涡方向和圆柱表面漩涡分离点的位置发生了明显变化。[结论]所得研究成果可作为基于切片法的振荡流中细长柔性立管涡激振动数值研究的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舰船研究》期刊2018年S1期)

谭泽宇[10](2019)在《波浪周期对振荡流层移输沙周期平均悬沙浓度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现有的振荡流层移输沙实验数据表明,层移输沙周期平均悬沙浓度(简称“时均浓度”,下同)随着泥沙粒径的减小、水质点振荡速度的增大而增大,但是关于波浪周期对时均浓度垂向分布影响的研究,其结论却并不统一。当波浪周期减小时,时均浓度的垂向空间分布可能增大、减小、甚至不变。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表明,当泥沙粒径越大、水质点振荡速度越小时,波浪周期的改变对时均浓度的影响越小。本研究通过引入泥沙沉速与均方根流速的比值来判断周期对时均浓度的影响,当这一比值小于0.04~0.043时,定义为“相对细沙”,反之,为“相对粗沙”。通过整理既有的振荡流层移输沙实验数据发现,随着周期从12s减小到2s,对于相对细沙,其时均浓度先减小、后增大、最后再减小,但是对于相对粗沙来说,其时均浓度几乎不随周期变化。波浪周期影响相对细沙和相对粗沙时均浓度的机理可以用最大希尔兹数随周期的变化来解释。为了定量化分析周期对时均浓度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经典的纯扩散模型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在纯振荡流作用下泥沙扩散系数几乎不随波浪周期变化。因此,当波浪周期变化时,时均浓度与参考浓度的变化规律一致,所以不同周期同一垂向位置时均浓度的比值为常数。基于此,本研究给出了周期影响时均浓度的定量化表达,并与实验数据进行了验证分析,结果较好。在此基础上,本研究也分析了水质点振荡速度影响时均浓度的定量化表达,并与现有的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验证,计算准确率达90%。(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9-01-01)

振荡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涵洞式防波堤可借助波浪及潮流实现港池内外水体交换,因而近年来逐渐应用于我国港口工程建设之中。本研究基于由OpenFOAM:二次开发的CFD求解器,用流体体积法(volume of fluid,VOF)捕捉自由液面,标记港池内外水体并统计涵口平均流速时程变化,研究规则波作用于直立堤时的涵管内水流特性。结果表明,波浪在直立堤前发生反射,并在两个涵口处交替形成涡旋,将涵口附近水体卷吸到涵管内并引起周期性振荡流;随着涵洞长度缩短与深度减小,涵口处涡旋现象加剧、水体交换范围扩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振荡流论文参考文献

[1].范皓霆,肖刚,赖华盛,彭浩,倪明江.斯特林回热器振荡流换热特性模拟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9

[2].殷铭简,赵西增.涵洞式直立堤涵管内振荡流特性研究[C].第叁十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暨第十五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2019

[3].王阳,王娜,施玛丽,苑文凯,郭欣妍.振荡流过程强化技术在污染治理中的应用进展[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9

[4].谭泽宇,刘海江.振荡流层移输沙条件下悬沙层泥沙扩散系数垂向分布特征研究[J].海洋工程.2019

[5].付存亭,孟芳.振荡流反应器的研究进展[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9

[6].雒春升.振荡流输送气固两相流的试验和CFD-DEM模拟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9

[7].姚军军.表面亲疏水改性处理对振荡流热管传热性能的影响[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9

[8].周志博,张庆河,张金凤.沙纹床面振荡流边界层的叁维格子玻尔兹曼模拟研究[J].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2019

[9].邓迪,王哲,万德成.振荡流中二维圆柱的涡激振动数值模拟[J].中国舰船研究.2018

[10].谭泽宇.波浪周期对振荡流层移输沙周期平均悬沙浓度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9

论文知识图

Θm=0.3和Ra=106时振荡自然对流瞬时...Θm=0.3和Ra=105时振荡自然对流的瞬...凯萨娜期间瞬时剪切速度的时间序列机械涡旋下石墨整破碎过程中的典型形...研究者观察到的生物膜,来源:NIST油脂膜,左图:软磷脂(不饱和的);...

标签:;  ;  ;  ;  ;  ;  ;  

振荡流论文_范皓霆,肖刚,赖华盛,彭浩,倪明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