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复合基础设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地基,基础,桩基,复合材料,桩基础,悬索桥,特征值。
复合基础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陈智有[1](2019)在《复合材料基础设计优化方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复合材料基础设计中,由于过程较为复杂,经常会导致出现一些细节上的偏差,影响其综合效益。本文针对复合材料设计理论,对复合材料基础设计的优化方案进行了研究,对复合材料在民用直升机领域的应用与展望进行了分析。(本文来源于《中国设备工程》期刊2019年11期)
彭波[2](2018)在《虎门二桥锚碇复合基础设计及施工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桥梁建设领域,重力式锚碇多为悬索桥常用的结构形式,采用地下连续墙作为锚碇基坑围护结构,可以起到截水、防渗、承重、挡水的作用。相对其他围护形式,地下连续墙能有效降低成本,尤其随着工程建设的大型化、现代化不断提高,施工工艺的不断完善和改进,在桥梁建设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前景广阔。传统的地下连续墙结构虽然也由墙体、内衬、底板、顶板等组成部分,但其墙体及内衬一般为上下通长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墙体、内衬连接通过普通的直螺纹钢筋接驳器进行连接,底板与内衬通过插入内衬的10cm~20cm长的钢筋进行连接,墙体、内衬和底板并未形成一体,在水平力作用下前侧墙体与底板底部的交接位置、后侧墙体与底板顶部的交接位置受力较集中,容易发生裂缝和腐蚀,因此以往设计中并不将地下连续墙作为永久受力的一部分。本文在总结传统地下连续墙研究基础上,将地下连续墙与重力式锚碇看成共同受力的整体结构,通过依托超大跨径悬索桥——虎门二桥工程,对流塑状淤泥覆盖层下锚碇复合基础设计及施工中的关键技术开展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以虎门二桥超大跨度悬索桥锚碇基础为对象,研究地下连续墙及底板的荷载分担机理及参数对荷载分担比的影响,对比考虑和不考虑地下连续墙复合作用时基础的受力性能和稳定性,分析了地下连续墙、内衬与锚体共同工作的适用条件。(2)结合本工程流塑状淤泥覆盖层的地质特点,从地下连续墙成槽设备的合理选型、泥浆指标性能控制和铣接头施工质量方面进行分析,对地下连续墙施工工艺开展研究,归纳总结在流塑状淤泥覆盖层下锚碇复合基础地下连续墙施工的关键技术。(3)通过数值模拟超大超深地下连续墙基坑支护体系的正装分析,模拟坑内土体开挖与内衬建造的过程,为工程施工提供依据。(4)开展流塑状淤泥覆盖层下基坑开挖施工工艺的研究,结合数值分析结果,在保障围护结构安全的前提下综合考虑,提出合理的开挖方式,以最小的成本快速高效地完成基坑开挖,并总结在流塑状淤泥覆盖层下基坑开挖施工工艺方法。(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8-10-11)
徐步齐[3](2018)在《超厚软基拌和站复合基础设计及沉降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对黄圃拌和站基础沉降的实测结果进行研究,分析了粉罐和主楼的基础沉降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并采用分层总和法计算地基沉降,比较分析计算值与实测值。结果表明:(1)在70 d之前,监测点的积累沉降量随着监测天数的增长而迅速增大;监测天数超过70 d后,积累沉降量的变化很小;(2)当粉罐和主楼的基础均采用复合基础时,沉降量的实测值均小于其计算值,且基础沉降的计算值与实测结果较为吻合;(3)在软土地基上,粉罐的基础不能采用扩大基础,而主楼可以采用扩大基础。(本文来源于《四川建筑》期刊2018年02期)
崔智[4](2018)在《CFG桩复合地基基础设计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进行软土地基处理过程中,CFG桩是一种常见的地基处理措施,具有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文章以实际工程为例,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选择CFG桩复合地基的方式进行施工,并简要地阐述了CFG桩复合地基设计的原则,然后对CFG桩地基的设计进行了分析讨论,最后顺利通过了桩基承载力试验,提高了地基承载力,取得了良好的处理效果,保证了工程的顺利施工,可为相关人士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建筑设计管理》期刊2018年04期)
韩忠良[5](2018)在《浅谈CFG桩复合地基与钢筋混凝土筏板基础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钢筋混凝土筏板基础设计是高层建筑比较基础的一种设计方法,采取综合取值的方法,使得低级的变形计算变得更加准确。通过对上部结构-筏板基础同地基的共同作用,在已经存在的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对高层建筑CFG桩复合地基以及筏板基础的受力原理进行分析,采取一种经过改进的办法对CFG桩复合地基所产生的变形进行相关计算,其计算结果与预期的值大体上是一致的。(本文来源于《建筑设计管理》期刊2018年01期)
吕果,崔雪涛,党昱敬[6](2017)在《复合地基与基础设计的设计参数讨论》一文中研究指出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高、重、大建筑物日益增多,天然地基已不能满足地基承载力和变形控制要求,包括各类桩基和复合地基在内的人工干预地基应运而生。本文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的CFG桩复合地基与基础设计计算理论的梳理和归纳分析,基于既符合现行规范要求,又符合工程实际情况的设计理念,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系统阐述CFG桩复合地基与基础一体化全过程设计。所倡导的CFG桩复合地基与基础一体化全过程设计方法和提出的对设计依据提供设计计算参数的调整和补充建议,可供岩土工程勘察和设计人员参考,同样也可作为其它种类复合地基与基础设计借鉴。(本文来源于《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期刊2017年06期)
王旭东,高理华,王志良[7](2017)在《《复合桩基础设计规范》简介》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介绍了《复合桩基础设计规范》(以下简称《规范》)的编制背景和编制过程,阐述了复合桩基础整体安全度和沉降双重控制的设计思想,介绍了《规范》的组成和主要设计内容,用工程案例展示了复合桩基础的适用性和合理性。《规范》的实施,将为复合桩基础提供工程设计依据。(本文来源于《工程建设标准化》期刊2017年11期)
张荣才[8](2017)在《刚性桩复合地基和桩基础设计计算理论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深入分析刚性桩复合地基和考虑承台效应的复合桩基设计计算理论,以高层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计算实例为依托,总结出在承载力提高和变形降低幅度较大的地基基础设计中,大桩距疏桩基础作为一种复合桩基,克服了刚性桩复合地基和常规桩基础地基基础方案的缺点,在安全性和经济性方面均发挥了独特的优势。(本文来源于《防灾科技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2期)
张明辉,刘二恩[9](2016)在《复合材料基础设计及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原材料的选材、铺层和层合板结构设计,阐述了复合材料的基础设计。结合复合材料的原材料和结构设计原则,说明了复合材料结构的可设计性。针对复合材料各组分材料的特性,详细介绍了原材料选择的重要性,从载荷性能要求方面并结合层合板结构设计原则,对复合材料层合板进行了设计,并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对层合板进行了仿真分析,阐述了复合材料层合板仿真分析的方法和步骤,同时根据仿真结果对复合材料铺层进行了合理的优化设计。(本文来源于《新技术新工艺》期刊2016年08期)
刘岩[10](2016)在《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建筑物复合地基设计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一工程实例讲述了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建筑物的复合地基设计方法。这不是一个详细的解题过程,而是说明了一种思路。根据结构专业提供的准永久组合反力图进行合理的条块划分,对每一条块分别进行变形计算,达到地基、基础共同作用进行变形计算的目的;同样可以通过变形计算结果调整布桩,减少差异沉降,做到变刚度调平设计。(本文来源于《华北地震科学》期刊2016年S1期)
复合基础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桥梁建设领域,重力式锚碇多为悬索桥常用的结构形式,采用地下连续墙作为锚碇基坑围护结构,可以起到截水、防渗、承重、挡水的作用。相对其他围护形式,地下连续墙能有效降低成本,尤其随着工程建设的大型化、现代化不断提高,施工工艺的不断完善和改进,在桥梁建设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前景广阔。传统的地下连续墙结构虽然也由墙体、内衬、底板、顶板等组成部分,但其墙体及内衬一般为上下通长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墙体、内衬连接通过普通的直螺纹钢筋接驳器进行连接,底板与内衬通过插入内衬的10cm~20cm长的钢筋进行连接,墙体、内衬和底板并未形成一体,在水平力作用下前侧墙体与底板底部的交接位置、后侧墙体与底板顶部的交接位置受力较集中,容易发生裂缝和腐蚀,因此以往设计中并不将地下连续墙作为永久受力的一部分。本文在总结传统地下连续墙研究基础上,将地下连续墙与重力式锚碇看成共同受力的整体结构,通过依托超大跨径悬索桥——虎门二桥工程,对流塑状淤泥覆盖层下锚碇复合基础设计及施工中的关键技术开展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以虎门二桥超大跨度悬索桥锚碇基础为对象,研究地下连续墙及底板的荷载分担机理及参数对荷载分担比的影响,对比考虑和不考虑地下连续墙复合作用时基础的受力性能和稳定性,分析了地下连续墙、内衬与锚体共同工作的适用条件。(2)结合本工程流塑状淤泥覆盖层的地质特点,从地下连续墙成槽设备的合理选型、泥浆指标性能控制和铣接头施工质量方面进行分析,对地下连续墙施工工艺开展研究,归纳总结在流塑状淤泥覆盖层下锚碇复合基础地下连续墙施工的关键技术。(3)通过数值模拟超大超深地下连续墙基坑支护体系的正装分析,模拟坑内土体开挖与内衬建造的过程,为工程施工提供依据。(4)开展流塑状淤泥覆盖层下基坑开挖施工工艺的研究,结合数值分析结果,在保障围护结构安全的前提下综合考虑,提出合理的开挖方式,以最小的成本快速高效地完成基坑开挖,并总结在流塑状淤泥覆盖层下基坑开挖施工工艺方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复合基础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1].陈智有.复合材料基础设计优化方案研究[J].中国设备工程.2019
[2].彭波.虎门二桥锚碇复合基础设计及施工技术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
[3].徐步齐.超厚软基拌和站复合基础设计及沉降计算[J].四川建筑.2018
[4].崔智.CFG桩复合地基基础设计分析[J].建筑设计管理.2018
[5].韩忠良.浅谈CFG桩复合地基与钢筋混凝土筏板基础设计[J].建筑设计管理.2018
[6].吕果,崔雪涛,党昱敬.复合地基与基础设计的设计参数讨论[J].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2017
[7].王旭东,高理华,王志良.《复合桩基础设计规范》简介[J].工程建设标准化.2017
[8].张荣才.刚性桩复合地基和桩基础设计计算理论对比[J].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17
[9].张明辉,刘二恩.复合材料基础设计及优化[J].新技术新工艺.2016
[10].刘岩.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建筑物复合地基设计方法[J].华北地震科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