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条件性恐惧应激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恐惧,条件,皮质,杏仁,蛋白,急慢性,论文。
条件性恐惧应激论文文献综述
俎亚男[1](2016)在《急慢性应激对大鼠条件性恐惧以及相关脑区CRFR1 mRNA表达分布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慢性应激通常会导致抑郁样行为、条件性恐惧相关的僵立行为以及下丘脑杏仁核脑区的过度肥大和极度兴奋。而在急性应激障碍中,被改变了的恐惧处理通路的存在也是由杏仁核介导的。杏仁核是一个位于大脑边缘系统的重要脑区,参与巴普洛夫的条件性恐惧,并且促肾上腺激素释放因子(Corticotrophin-Releasing Factor,CRF)及其受体在杏仁核的异常调节可以引起动物焦虑样反应。众所周知,在应激反应中CRF通过激活其一型受体CRFR1并与之结合的方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很少有实验探究应激与条件性恐惧之间的关系,比如不同类型的应激在条件性恐惧的形成和消退中所扮演的角色。我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急慢性应激对成年雄性SD大鼠条件性恐惧的影响以及相关脑区中CRFRl mRNA的表达和分布的变化。实验结果证明,相比于无任何应激处理的对照组,当大鼠暴露于强迫游泳急性应激之后,在条件性恐惧的形成阶段以及环境相关的条件性恐惧上都表现出更低的僵立比例;与之相反,长期的慢性应激处理会导致形成阶段和环境相关的条件性恐惧上更高的僵立比例。无论是急性应激还是慢性应激,都会降低大鼠在恐惧消退阶段的僵立时间。此外,长期的慢性应激会导致大鼠体重的显着性降低,以及在旷场实验中直立次数、运动总距离和速度等的减少。条件性恐惧实验结束后,原位杂交结果显示CRFR1 mRNA在杏仁核基底外侧核(BLA),海马CA2、海马CA3、海马DG以及内侧前额叶皮层(mPFC)等脑区的表达均有发生改变,急性应激组在上述脑区的CRF1 mRNA表达量降低,而慢性应激组则表现为升高。此次研究发现了急慢性应激在条件性恐惧的生成以及环境相关的恐惧方面都能够产生相反的作用效果,但与之相反,他们在条件性恐惧的消退阶段都会造成相似但是不同程度的效果。此外,不同应激处理后的大鼠进行条件性恐惧检测,其脑内海马、内侧前额叶、基底内侧杏仁核等脑区的CRFR1 mRNA表达发生不同改变:尤其是急性应激组的大鼠在海马CA3脑区内CRF1 mRNA的表达量显着降低,而慢性应激大鼠表现出显着增加;这个结果暗示CRFR1参与到了应激与恐惧相互作用的环路中,且不同方式与作用时间的应激参与的相互作用环路并不完全相同。此外,海马DG区中,CRFR1阳性细胞的表达数目显着高于CA2和CA3区,这可能暗示我们,海马的不同分区对于恐惧不同阶段的参与程度不尽相同。所有这些结果表明,不同的应激方式会对大鼠的条件性恐惧行为的不同阶段会产生不同的作用效果;此外,有助于形成或抑制条件性恐惧的形成和消退的相关神经机制可能与CRFR1相关。此次研究对于理解某些特定的应激与应激相关的疾病(比如创伤后应激障碍等)之间的关联提供了一定的启示,也为我们提供了包括CRFR1参与的对急慢性应激调控机制的一些指示。(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6-05-01)
李晓白[2](2012)在《利用条件恐惧应激的动物模型理解焦虑或害怕的神经生物学机制以及药物治疗的作用(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The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e etiology and pathophysiology of anxiety disorders - the most prevalent class of mental disorders - remain unclear.Over the last 30 years investigators have used the animal model of conditioned fear stress(CFS) to investigate the brain structures and neurotransmitter systems involved in aversive emotional learning and memory.Recent studies have focused on the neuronal circuitry and cellular mechanisms of fearful emotional experiences.This review describes the CFS paradigm,discusses the neural circuit and neurotransmission underlying CFS,and explains the mechanism of action of pharmacological treatments of CFS.The focus of the review is on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fear extinction,a phenomenon directly implicated in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anxiety.Based on our assessment of previous work we will conclude by considering potential molecular targets for treating symptoms of anxiety and fear.(本文来源于《上海精神医学》期刊2012年05期)
潘霄,刘佳佳,严进,蒋春雷[3](2011)在《条件恐惧应激对大鼠行为、血清皮质酮、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条件恐惧应激条件下大鼠的行为及血液相关指标变化。方法 6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恐惧应激组及空白对照组,恐惧应激组按照改良Takeuchi法制作恐惧模型大鼠,空白对照组正常饲养。检测每周(共4周)体重、自发活动相关指标、血清皮质酮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结果恐惧应激组大鼠的冻结行为学得分高于空白对照组(t=5.700,P<0.01);恐惧应激组体重增长减慢(第一周t=0.457,P=0.642;第二周t=2.675,P<0.05;第叁周t=2.316,P<0.05;第四周t=3.930,P<0.01);自发活动实验中恐惧应激组的活动次数减少(第一周t=2.267,P<0.05;第二周t=2.990,P<0.01;第叁周t=3.325,P<0.01;第四周t=2.423,P<0.05),恐惧应激组的休息时间增多(第一周t=2.621,P<0.05;第二周t=3.356,P<0.01;第叁周t=2.668,P<0.05;第四周t=2.384,P<0.05);恐惧应激组血清皮质酮浓度升高(第一周t=2.231,P<0.05;第二周t=3.531,P<0.01;第叁周t=2.681,P<0.05;第四周t=2.225,P<0.05);恐惧应激组血清hs-CRP浓度升高(第一周t=2.773,P<0.05;第二周t=4.043,P<0.01;第叁周t=3.373,P<0.01;第四周t=3.162,P<0.01)。结论应用Takeuchi法可建立条件恐惧模型,条件恐惧应激可使机体体重增长减慢,行为和神经内分泌系统发生变化。(本文来源于《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期刊2011年07期)
条件性恐惧应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The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e etiology and pathophysiology of anxiety disorders - the most prevalent class of mental disorders - remain unclear.Over the last 30 years investigators have used the animal model of conditioned fear stress(CFS) to investigate the brain structures and neurotransmitter systems involved in aversive emotional learning and memory.Recent studies have focused on the neuronal circuitry and cellular mechanisms of fearful emotional experiences.This review describes the CFS paradigm,discusses the neural circuit and neurotransmission underlying CFS,and explains the mechanism of action of pharmacological treatments of CFS.The focus of the review is on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fear extinction,a phenomenon directly implicated in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anxiety.Based on our assessment of previous work we will conclude by considering potential molecular targets for treating symptoms of anxiety and fear.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条件性恐惧应激论文参考文献
[1].俎亚男.急慢性应激对大鼠条件性恐惧以及相关脑区CRFR1mRNA表达分布的影响[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
[2].李晓白.利用条件恐惧应激的动物模型理解焦虑或害怕的神经生物学机制以及药物治疗的作用(英文)[J].上海精神医学.2012
[3].潘霄,刘佳佳,严进,蒋春雷.条件恐惧应激对大鼠行为、血清皮质酮、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