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山关系论文_何垚砚,牛志军,杨文强,宋芳,姚华舟

导读:本文包含了盆山关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盆地,准噶尔,库车,伊犁,喀什,侏罗系,青藏高原。

盆山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何垚砚,牛志军,杨文强,宋芳,姚华舟[1](2018)在《湘西南-桂北奥陶纪盆山耦合关系及其地质意义:来自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的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湘西南-桂北地区地处钦杭结合带西段,其早古生代构造演化过程及性质尚不明确。在中-晚奥陶世之交,湘西南沉积以炭硅质(板)岩为主的烟溪组黑色岩系,而往南至桂北兴安地区,则变为以炭质板岩、粉砂岩为主夹少量细砂岩的升坪组黑色岩系。围绕这套黑色岩系及其上下层位碎屑锆石年代学的研究表明,桂北兴安奥陶系物源主要为亲华夏型(各组样品主要峰值年龄在922~976Ma之间),与湘西南烟溪组及其上下层位兼具扬子和华夏峰值年龄的特征显着区别(各组样品同时具有816~853Ma和935~965Ma峰值年龄),说明此时来自扬子地区的物源尚未能大量搬运至桂北地区,可能是由于扬子地区物源搬运势能不足。样品最年轻的一组峰值与泛非造山事件的时限相当,结合前人研究认为该地区在奥陶纪的古构造位置可能位于东冈瓦纳北缘。此外,值得关注的是在桂北地区,地层由老至新,碎屑锆石年龄谱的主峰值明显向更老的年龄峰迁移,结合该时期研究区以南的奥陶系大多缺失,及南部(如武夷-云开地区)隆起的地质事实,认为这一现象是盆山耦合关系在沉积和物源方面的表现,即山的隆起剥蚀是由新到老,而剥蚀产物在相邻盆地堆积后则恰好相反,新的剥蚀产物堆积在最底部,而相对更老的剥蚀产物则堆积在上部。这些特点一方面说明兴安在湘桂地区中是较早受南部隆起物源的影响,同时也暗示了该时期的南部隆起并没有大规模的岩浆活动,因岩浆活动会使得新的剥蚀产物中有较多年轻锆石信息,故推测湘西南-桂北及其以南的邻近地区在奥陶纪时期的隆起并非岩浆弧所致,暗示此时这一地区不存在板块俯冲。(本文来源于《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29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8-09-17)

江文剑[2](2017)在《新疆伊犁盆地南缘侏罗系物源分析及盆山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伊犁盆地位于西天山造山带西南缘,侏罗系发育一套巨厚的陆源碎屑沉积岩,它记录了西天山的造山作用与伊犁盆地的沉积充填演化历史。对该套碎屑岩物源的系统研究可以清楚揭示西天山与伊犁盆地的盆山关系,为深入研究中生代中亚造山带西段的成盆-成山作用提供借鉴。同时,伊犁盆地是我国重要的砂岩型铀矿富集盆地,侏罗系是其主要赋矿层位。针对砂岩型铀矿的勘探,明确赋铀砂体成因,查明碎屑物来源,进而准确评估蚀源区岩石供铀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生产实践意义。基于此,本论文依托对伊犁盆地南缘露头的调查和典型剖面的精细测量,结合收集到的盆地内钻井岩心和测井资料,以沉积学、高分辨层序地层学、构造地质学、沉积地球化学等理论为指导,通过大量的岩石薄片的鉴定、岩屑和稳定轻矿物的统计,并结合野外古流向的测量和室内全岩元素地球化学、碎屑锆石年代学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阴极发光等多种测试手段,对伊犁盆地侏罗系碎屑岩岩石学特征、高分辨层序格架内的古地理展布、碎屑物质来源、碎屑岩物源区母岩成分及形成时大地构造背景、盆地充填沉积特征与周缘造山带耦合关系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伊犁盆地南缘侏罗系主要为中粗粒硅质岩屑砂岩、中粗粒岩屑石英砂岩及杂砂岩,分选中等-较差,大多数颗粒磨圆度呈次圆状-次菱角状,颗粒间主要为杂基充填,部分砂岩为钙质胶结,颗粒支撑,孔隙式胶结。碎屑颗粒中岩屑含量约占23-65%,石英约为32-74%,长石含量约为2-10%。砂岩成分和结构成熟度均较低,显示其近物源堆积的特征。伊犁盆地南缘侏罗系砂岩中岩屑主要为硅质岩岩屑、粉砂岩岩屑、泥岩岩屑,流纹岩、花岗岩等中酸性火成岩岩屑次之,另含少量石英岩岩屑;碎屑石英颗粒主要为单晶石英,大多数呈非波状消光特征,多晶石英颗粒边界呈平直线状接触,阴极发光显示蓝色或蓝紫光;长石含量少,且以来源于中酸性火山岩区的微斜长石等钾长石为主,少见中基性斜长石。碎屑颗粒组分特征表明物源区母岩来源于火山岩源区,砂岩碎屑组分Dickinson图解投点则显示该套碎屑岩形成于再旋回造山带环境,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母岩为大陆岛弧背景下长英质岩石,碎屑锆石年代学特征表明八道湾组碎屑岩来源于早中二迭世和石炭纪的岩石,叁工河组和西山窑组主要来自石炭纪岩石,且随着时代越新,来自泥盆纪和志留纪物源贡献越大,表明侏罗纪时期物源区剥蚀具有揭顶特征。据此可知,伊犁盆地侏罗纪碎屑来源于再旋回造山带环境,物源区母岩主要形成于石炭纪大陆岛弧环境下中酸性火山-沉积岩系。伊犁盆地南缘侏罗纪时期主要发育扇叁角洲-湖泊-辫状河叁角洲-河流相沉积体系,其中八道湾组主要为扇叁角洲沉积,叁工河组主要为浅湖-半深湖沉积,西山窑组主要为辫状河叁角洲沉积,头屯河组主要为河流相沉积。古植物叶片化石主要呈宽大平直特征,泥岩表现较强的Na、Ca和Sr亏损,且泥岩化学风化指数值(CIA)高达85~91,表明侏罗纪碎屑岩沉积时期为温暖、潮湿古气候环境。自晚泥盆世末期到晚石炭世,受古南天山洋向北俯冲作用的影响,在伊犁-中天山地块南缘发育大量大陆岛弧环境火山岩。晚石炭世末期,伊犁-中天山地块与塔里木地块碰撞,南天山造山带进入后碰撞演化阶段,并形成大量火山-碎屑岩。在早侏罗世早期,受盆地南缘快速隆升的影响,石炭纪-二迭纪火山-沉积岩地层被再次抬升遭受剥蚀,此时山体与盆地落差较大,坡度陡,粗粒碎屑物快速充填盆地,形成了八道湾组扇叁角洲沉积;早侏罗世末期,湖盆迅速扩张,湖平面上升,沉积物供给量不足,形成了叁工河组湖泊相沉积;中侏罗世后,受前期山体不断被剥蚀和盆地不断被充填的双重影响,山体与盆地相对高程差不断减少,湖平面不断萎缩,直至消失,形成了西山窑组辫状河叁角洲沉积和头屯河组河流相沉积。总之,伊犁盆地南缘在侏罗纪沉积时期表现为明显的填平补齐的准平原化特征。(本文来源于《成都理工大学》期刊2017-06-01)

朱晨涛[3](2017)在《准噶尔盆地东南缘中—新生代盆山关系及构造演化过程》一文中研究指出准噶尔盆地东南缘由依连哈比尔尕山、柴窝堡凹陷,博格达山和博格达山北缘构造带所构成,呈现出盆地和山脉镶嵌的格局,构成了独具特色的复杂地质结构和构造演化过程。对其中-新生代变形特征及构造演化的研究,将对揭示天山北缘中-新生代陆内变形机制和提高该区油气勘探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准噶尔盆地东南缘的构造变形特征以及沉积充填特征进行研究,结合造山带隆升史,分析准噶尔盆地东南缘地区的构造演化特征,探讨其整体演化过程,并初步取得了如下主要认识:1.博格达山南缘柴窝堡凹陷内识别出叁期不整合,分别是侏罗系与叁迭系(J/T),古近系与侏罗系(E/J),上新统与中新统之间的不整合(N2/N1),厘定柴窝堡凹陷中-新生代至少经历了晚叁迭世末期,侏罗纪-古近纪之间,中新世末期叁期构造变形;而博格达山北缘构造带识别出侏罗系与叁迭系(J/T),白垩系与侏罗系(K/J),古近系与白垩系(E/K)以及上新统与中新统(N2/N1)四期不整合,厘定出晚叁迭世末期、晚侏罗世末期、晚白垩世末期和中新世末期这四期构造变形事件。2.准噶尔东南缘地区基本变形结构主要受深层滑脱断层向北扩展所控制:依连哈比尔尕山向北挤压的过程中,在其北侧山前发育基底卷入断层;挤压应力由南往北沿深部滑脱断层传播到博格达山,在其南侧形成向南的反冲断层及其断层相关褶皱;逆冲作用继续沿滑脱断层向北传播,在博格达山北侧形成向北的逆冲断层及其断层相关褶皱。柴窝堡凹陷的总体结构表现为南北对冲的构造叁角带;而博格达山整体呈扇形表现为类似冲起构造。3.中-晚侏罗世构造与沉积响应模式可用楔顶沉积进行解释:中-晚侏罗世博恪达山北缘逆断层强烈冲断,导致柴窝堡凹陷和博格达山整体抬升,处于楔顶位置,沉积厚度薄的河流相沉积,此时博格达山北缘构造带位置处于前渊坳陷,沉积了厚度较大的湖相沉积体系,造成侏罗系在博格达山南北缘的巨大沉积差异;上新世以来的构造变形表现为依连哈比尔尕山北缘和博格达山北缘强烈冲断,导致山前地层发生挠曲下沉,上新统及第四系沉积南厚北薄,整体呈前陆盆地特征。柴窝堡凹陷可能为冲断带内背驮盆地,博格达山北缘构造带北部地区属于前渊坳陷。4.提出准噶尔盆地东南缘中-新生代演化过程:叁迭系在准噶尔东南缘接受整体拗陷沉降,晚叁迭世末博格达山隆起成为低隆;早-中侏罗世研究区为伸展坳陷,中-晚侏罗世发育楔顶沉积,造成博格达山南北缘侏罗系巨大沉积差异,侏罗末博格达山强烈隆升;白垩纪柴窝堡处于较高位置,不接受沉积,而博格达山北缘沉积白垩系;进入古近系研究区发育拗陷沉积,中新世末依连哈比尔尕山及博格达山北缘山前地层强烈挠曲下沉,上新统以来地层沉积南厚北薄,柴窝堡凹陷为背驮盆地,北缘构造带北部地区属于前渊坳陷。(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7-04-17)

杨兴,史乐,钟光远,袁帅,汪刚[4](2015)在《吐哈盆地与博格达造山带的盆山耦合关系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以大陆动力学、构造地质学和沉积学理论做指导,以盆地构造—沉积分析技术为手段,根据地质、地球物理和地貌等资料,系统分析了吐哈盆地中部与博格达造山带之间的形成演化,剖面构造样式及平面构造分布特征,认为吐哈盆地演化可分为周缘前陆盆地、早期再生前陆盆地和晚期再生前陆盆地等叁个演化阶段,这阶段都与博格达山的阶段隆起相对应,两者具有非常明显的耦合关系。(本文来源于《科技创业月刊》期刊2015年12期)

郭刚,许应石,欧健[5](2014)在《新疆塔里木盆地西南缘盆山结合带新生代盆地演化与青藏高原北缘隆升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区位于塔里木西南缘盆山结合带的喀什坳陷,新生代以来沉积了巨厚的海相及湖盆相地层。通过对野外实测剖面开展系统的沉积相分析及层序划分研究,并结合粒度分析,还原出新生代以来沉积盆地发展、演化过程。认识到新生代以来盆地的演化与印度、欧亚板块之间覆冲、拼合、碰撞以及青藏高原隆升有很好的耦合关系,同时从侧面也验证了青藏高原快速隆升的时间结点应在上新世末期之后。(本文来源于《西北地质》期刊2014年04期)

柳忠泉[6](2014)在《银川盆地盆山转换及与贺兰山的耦合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银川盆地具有独特的地质背景,不同于中国西部其他以挤压为特色的新生代沉积盆地。文章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和中石化近期投入的大量实物工作量,应用盆山一体化的研究思路,恢复了银川盆地中生代以来的演化过程;认为其经历了晚侏罗世和渐新世时期2次明显的盆山转换过程,晚侏罗世盆山转换的主控因素是燕山运动引起的构造应力场的改变,渐新世时期的深层次控制因素是深部热体制的变化,这种变化直接导致浅部应力场由挤压转为拉张伸展环境。银川盆地与其东侧的贺兰山具有较好的耦合关系,两者在成因上密切相关,既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又同步演化,贺兰山东麓断裂在空间上发挥了直接的"桥梁"作用。(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4年11期)

贾东[7](2014)在《青藏高原东缘盆山体系与大型天然气田关系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环青藏高原盆山体系是巨型挤压性陆内盆山体系、是印度-欧亚大陆碰撞造山及持续推挤运动的结果,我国古亚洲构造域小克拉通拼合形成的软弱基底则构成盆山体系分异的内因。环青藏高原盆山体系盆地群具有良好油气地质成藏条件,蕴藏我国60%以上天然气资源,将形成世界级大气区(贾承造等,2008,李本亮等,2007)。青藏高原周缘盆山体系在生长方式和变形机制方面既有共性同时也存在明显的差异性,位于高原东缘的龙门山在中新世-更新世经历了类似现今青藏高原东北缘柴达木祁连山的逆(本文来源于《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专题53:环青藏高原盆地体系构造过程与油气聚集论文集》期刊2014-10-20)

赵雪松,高志勇,冯佳睿,李小陪,郭美丽[8](2014)在《库车前陆盆地叁迭系—新近系重矿物组合特征与盆山构造演化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分析库车前陆盆地多口钻井中叁迭系—新近系重矿物含量、种类组合以及砂岩碎屑组分特征,建立了由重矿物特征组合与砂岩碎屑组分反映沉积物源与构造演化关系的分析方法,显示出重矿物组合特征对构造运动存在明显的响应关系,反映出库车前陆盆地叁迭纪—新近纪存在中—晚叁迭世、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晚白垩世、古近纪和中新世5期明显构造运动。并且通过分析库车前陆盆地古近系库姆格列木群重矿物的颜色、含量以及特征组合与碎屑物的成分认为,库车坳陷北部山前带平面上存在叁个主要的物源通道,即吐孜井区北侧、克拉井区北侧和大北井区北侧;西部温宿凸起存在一个物源通道,即却勒井区西侧的温宿凸起斜坡带上。(本文来源于《沉积学报》期刊2014年01期)

龚杰立[9](2013)在《论大同晚古生代含煤盆地区域地质背景及盆山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大同晚古生代含煤盆地地层格架、沉积特征、砂岩碎屑成分及物源区构造背景,认为大同晚古生代含煤盆地形成于华北和西伯利亚两大板块发生陆-陆碰撞的区域地质构造背景,论述了大同晚古生代含煤盆地与内蒙古造山带之间盆山耦合关系。(本文来源于《华北国土资源》期刊2013年02期)

张贺[10](2013)在《南黄海前陆盆地动力过程与盆山耦合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南黄海盆地处于下扬子的海相延伸地区,其演化经历了海相盆地、前陆盆地、陆相断陷盆地以及坳陷盆地阶段。其中前陆盆地阶段对于南黄海盆地主体构造的形成演化过程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对南黄海盆地油气资源的运移和聚集具有控制作用,因此对前陆盆地阶段的动力过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而这个阶段的形成与印支期扬子板块向华北板块的俯冲-折返过程相关,所以中生代造山过程研究对于解释南黄海前陆盆地动力过程反演具有指示性作用。千里岩隆起位于南黄海盆地的最北部,为北部坳陷的前部隆起带,其形成与苏鲁造山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对千里岩动力过程的研究对于揭示南黄海前陆盆地动力学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南黄海千里岩隆起区榴辉岩、片麻岩以及变粒岩等变质岩类的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同位素年代学进行了研究,并对比仰口榴辉岩和海阳所变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对叁个地区的变质岩成因和变质动力学过程进行了研究。在对南黄海现有地球物理资料研究的基础上,对南黄海盆地的构造特征和构造样式进行了研究,并对南黄海盆地的构造演化史进行了论述。在综合盆山研究基础上,初步探讨了两者形成之间的内在联系。论文得出的结论如下(1)千里岩榴辉岩原岩可能为古秦岭洋洋壳,海阳所铁镁质变质岩原岩可能代表扬子板块北缘的基性下地壳,而仰口榴辉岩原岩可能岛弧玄武岩发生分异的岩石类型。千里岩榴辉岩原岩可能形成于晚元古代,而柯石英榴辉岩相变质时间为222±15Ma,这种年代学指示千里岩隆起可能从属于苏鲁造山带,为其海向延伸。(2)千里岩、仰口以及海阳所长英质岩类大部分指示S型花岗岩特征,少部分指示A型花岗岩特征,与苏鲁造山带其他地区的片麻岩套可能共同指示了晚元古代扬子板块北缘地体裂解-拼贴的过程。年代学指示片麻岩中锆石可能经历了Pb丢失,形成年代为晚元古代,同时也经历晚叁迭世变质作用,这种特征与苏鲁造山带片麻岩具有相类似的特征,也指示千里岩隆起从属于苏鲁造山带。(3)千里岩榴辉岩与仰口榴辉岩对比具有相类似的热演化过程,暗示其经历了相类似的变质作用过程,而海阳所地区则可能代表迭加榴辉岩相但是未经历深俯冲高温高压变质作用的下地壳岩套。(4)南黄海盆地发育一系列逆冲、逆掩推覆以及迭瓦构造,这种构造类型与印支期的构造运动具有密切的联系,而后的构造运动则迭加在先前的构造上形成了现今的构造模式。(5)苏鲁造山带和南黄海盆地的前陆盆地在形成时间和构造特征上具有耦合性,均为晚叁迭世扬子板块向华北板块俯冲而形成,它们一起组成盆山体系。(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期刊2013-04-10)

盆山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伊犁盆地位于西天山造山带西南缘,侏罗系发育一套巨厚的陆源碎屑沉积岩,它记录了西天山的造山作用与伊犁盆地的沉积充填演化历史。对该套碎屑岩物源的系统研究可以清楚揭示西天山与伊犁盆地的盆山关系,为深入研究中生代中亚造山带西段的成盆-成山作用提供借鉴。同时,伊犁盆地是我国重要的砂岩型铀矿富集盆地,侏罗系是其主要赋矿层位。针对砂岩型铀矿的勘探,明确赋铀砂体成因,查明碎屑物来源,进而准确评估蚀源区岩石供铀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生产实践意义。基于此,本论文依托对伊犁盆地南缘露头的调查和典型剖面的精细测量,结合收集到的盆地内钻井岩心和测井资料,以沉积学、高分辨层序地层学、构造地质学、沉积地球化学等理论为指导,通过大量的岩石薄片的鉴定、岩屑和稳定轻矿物的统计,并结合野外古流向的测量和室内全岩元素地球化学、碎屑锆石年代学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阴极发光等多种测试手段,对伊犁盆地侏罗系碎屑岩岩石学特征、高分辨层序格架内的古地理展布、碎屑物质来源、碎屑岩物源区母岩成分及形成时大地构造背景、盆地充填沉积特征与周缘造山带耦合关系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伊犁盆地南缘侏罗系主要为中粗粒硅质岩屑砂岩、中粗粒岩屑石英砂岩及杂砂岩,分选中等-较差,大多数颗粒磨圆度呈次圆状-次菱角状,颗粒间主要为杂基充填,部分砂岩为钙质胶结,颗粒支撑,孔隙式胶结。碎屑颗粒中岩屑含量约占23-65%,石英约为32-74%,长石含量约为2-10%。砂岩成分和结构成熟度均较低,显示其近物源堆积的特征。伊犁盆地南缘侏罗系砂岩中岩屑主要为硅质岩岩屑、粉砂岩岩屑、泥岩岩屑,流纹岩、花岗岩等中酸性火成岩岩屑次之,另含少量石英岩岩屑;碎屑石英颗粒主要为单晶石英,大多数呈非波状消光特征,多晶石英颗粒边界呈平直线状接触,阴极发光显示蓝色或蓝紫光;长石含量少,且以来源于中酸性火山岩区的微斜长石等钾长石为主,少见中基性斜长石。碎屑颗粒组分特征表明物源区母岩来源于火山岩源区,砂岩碎屑组分Dickinson图解投点则显示该套碎屑岩形成于再旋回造山带环境,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母岩为大陆岛弧背景下长英质岩石,碎屑锆石年代学特征表明八道湾组碎屑岩来源于早中二迭世和石炭纪的岩石,叁工河组和西山窑组主要来自石炭纪岩石,且随着时代越新,来自泥盆纪和志留纪物源贡献越大,表明侏罗纪时期物源区剥蚀具有揭顶特征。据此可知,伊犁盆地侏罗纪碎屑来源于再旋回造山带环境,物源区母岩主要形成于石炭纪大陆岛弧环境下中酸性火山-沉积岩系。伊犁盆地南缘侏罗纪时期主要发育扇叁角洲-湖泊-辫状河叁角洲-河流相沉积体系,其中八道湾组主要为扇叁角洲沉积,叁工河组主要为浅湖-半深湖沉积,西山窑组主要为辫状河叁角洲沉积,头屯河组主要为河流相沉积。古植物叶片化石主要呈宽大平直特征,泥岩表现较强的Na、Ca和Sr亏损,且泥岩化学风化指数值(CIA)高达85~91,表明侏罗纪碎屑岩沉积时期为温暖、潮湿古气候环境。自晚泥盆世末期到晚石炭世,受古南天山洋向北俯冲作用的影响,在伊犁-中天山地块南缘发育大量大陆岛弧环境火山岩。晚石炭世末期,伊犁-中天山地块与塔里木地块碰撞,南天山造山带进入后碰撞演化阶段,并形成大量火山-碎屑岩。在早侏罗世早期,受盆地南缘快速隆升的影响,石炭纪-二迭纪火山-沉积岩地层被再次抬升遭受剥蚀,此时山体与盆地落差较大,坡度陡,粗粒碎屑物快速充填盆地,形成了八道湾组扇叁角洲沉积;早侏罗世末期,湖盆迅速扩张,湖平面上升,沉积物供给量不足,形成了叁工河组湖泊相沉积;中侏罗世后,受前期山体不断被剥蚀和盆地不断被充填的双重影响,山体与盆地相对高程差不断减少,湖平面不断萎缩,直至消失,形成了西山窑组辫状河叁角洲沉积和头屯河组河流相沉积。总之,伊犁盆地南缘在侏罗纪沉积时期表现为明显的填平补齐的准平原化特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盆山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1].何垚砚,牛志军,杨文强,宋芳,姚华舟.湘西南-桂北奥陶纪盆山耦合关系及其地质意义:来自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的证据[C].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29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8

[2].江文剑.新疆伊犁盆地南缘侏罗系物源分析及盆山关系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7

[3].朱晨涛.准噶尔盆地东南缘中—新生代盆山关系及构造演化过程[D].浙江大学.2017

[4].杨兴,史乐,钟光远,袁帅,汪刚.吐哈盆地与博格达造山带的盆山耦合关系探讨[J].科技创业月刊.2015

[5].郭刚,许应石,欧健.新疆塔里木盆地西南缘盆山结合带新生代盆地演化与青藏高原北缘隆升的关系[J].西北地质.2014

[6].柳忠泉.银川盆地盆山转换及与贺兰山的耦合关系[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7].贾东.青藏高原东缘盆山体系与大型天然气田关系探讨[C].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专题53:环青藏高原盆地体系构造过程与油气聚集论文集.2014

[8].赵雪松,高志勇,冯佳睿,李小陪,郭美丽.库车前陆盆地叁迭系—新近系重矿物组合特征与盆山构造演化关系[J].沉积学报.2014

[9].龚杰立.论大同晚古生代含煤盆地区域地质背景及盆山关系[J].华北国土资源.2013

[10].张贺.南黄海前陆盆地动力过程与盆山耦合关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

论文知识图

大娄山-川南褶皱区渐变型盆-山结构区...青藏高原晚叁迭世缝合带与板块构造简...龙门山-川西前陆盆地盆-山结构区上叁...龙门山-川西前陆盆地盆-山结构区上叁...砂岩碎屑成分(Qt-F-L,Qm-F-...川徐185井QmFLt叁角图

标签:;  ;  ;  ;  ;  ;  ;  

盆山关系论文_何垚砚,牛志军,杨文强,宋芳,姚华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