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固始县教学研究室465200
摘要: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以来,很多老师都能够积极投身到新课改之中,学习新课改,实践新课改,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教学效果。
关键词:课堂教学小学数学新课程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然而,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视导中发现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还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已经影响了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改革,影响了教学的有效性。
一、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问题一:三级分化现象严重。一是课改区域不同,课改分化不同,城区学校、乡镇中心校和农村小学的差别较大。城区小学受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占据一定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乡镇中心校在师资力量和办学设施上比农村小学稍好一些,农村小学最差。二是教师中存在三级分化现象,主要是:1.老教师特别是农村老教师由于自身知识的更新速度较慢,比较习惯于在课堂上讲解和练习,学生接受学习的程度比较高,成绩效果也较明显。2.年轻教师由于对新事物接受能力强,因而在课改中成长较快,学生在学习能力、探究精神、质疑水平等方面有明显提升的同时,成绩却不容乐观。3.中青年教师由于对原有教材的教学把握比较熟练,对知识的系统性、每节课的重难点把握比较准确,因而在教改实践中能做到稳步推进,教学效果也较明显。
问题二:说一套做一套。嘴上说更新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手段,但实际上,仍然穿新鞋走老路,课堂仍以灌输为主,搞题海战术,导致学生厌学情绪严重,成为解题的机器。另外,由于教育发展的不均衡性、教育经费的不足等因素的存在,同样制约着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因此,我们应该思考怎样让学生爱学、乐学、会学,以达到学生发展的最优化。
问题三:自主、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新课标指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欠缺,很多时候学生的探究学习只停留在表面,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合作交流也同样如此。
问题四:评价的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2002年12月18日,“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方案”正式公布。毋庸置疑,这个方案的实施,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从德、智、体、美等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发展,充分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但在实际的教学中,评价归评价,发展归发展,评价的核心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
二、解决的对策
1.促进公平,提升自我。新课程改革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和人的自我发展的需要。教育的发展依赖于经济的发展,并伴随经济的发展而发展,所以,城区学校,乡镇中心校和农村小学的差别是因为不同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而造成的。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公平的办学条件、公平的入学机制和公平的课堂教学将会逐步实现,积极促进教育公平发展也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首选目标。不久的将来,再偏远的农村小学也会有和城市学校一样的设施和办学条件。
教师中的三级分化现象,也是历史造成的。新课改后,教育行政部门加大了对新课程改革的宣传,同时,在组织领导、政策保障、经费投入、新课程培训和实验工作组织等方面做到了常抓不懈、认真落实,积极营造了一种人人学新课改、人人实践新课改的良好氛围。老教师通过学习,观念更新了;中年教师通过培训,教学方法更灵活了;青年教师成为新课改的急先锋,公开课、示范课、优质课成为青年教师展示自我的舞台。通过老、中、青教师的交流学习,青年教师的教学成绩也得到了稳步提高。只有学习才有进步,只有实践才能提升自我。这是缩小新课改后教师三级分化的唯一途径。
2.坚定信心,永不放弃。课程改革绝不仅仅是换一本教材,它是一种教育思想的更新,是一种包含新的教育理念的实践。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不能仅仅成为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更应该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所以积极参与新课程改革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责任和义务。要从思想上重视,从行动上落实,积极参加新课程的培训,围绕新理念去组织教学,围绕新教法、新学法去实践新课程。只要坚定信心,永不放弃,新课程的理论方法一定会在教师们的心中扎下根来,新的教育质量观也会成为教师追寻的目标。新课改以来,很多教师也在实践新课改,并把新理念落实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3.认真把握,注重提高。《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提高探究的有效性,就要认真落实以下几点:
(1)精心设计探究活动。因为新课程所提倡的科学探究性学习承载着科学知识的掌握、科学探究技能的发展、科学精神和科学思维习惯的培养等多重任务。正是这样的任务决定了“探究性教学实际上是一种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为学生主动建构提供一定的学习材料。这样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需求,还可创设更多思考与探究的空间,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例如:《立体图形的拼组》这一课,学生在拼组立体图形时,面对同一项学习任务,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学习材料,如小棒、纸、笔、钉子板、各种平面图形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选择。操作材料准备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做到精心准备,尽可能避免非本质因素对学生的干扰,进而克服在探究过程中注意力游离现象的发生。此外,还应考虑学生会遇到哪些问题、如何为学生的探究提供帮助,进而提高学生自主探究活动的有效性。另外,还要有良好的心理准备,使学生在平等、尊重、宽松的氛围中建立心理安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留给学生一定的探究时间和空间。教学中,不少教师在安排学生探究学习这一环节时不是给的时间不够就是走过场,体现不了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要为学生的知识建构提供充足的时间保障。如学习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后出示题目:你能用一根40厘米长的铁丝,围出每边长度都是整厘米的长方形或正方形吗?这时,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之前都有一个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审清题目,自主思考探究,然后再进行交流。这样既养成了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又能保证每一个学生都有表达自己看法的机会。
(3)机敏灵活,调控有度。在学生探究学习时,教师不能不管,而应该做到机敏观察、灵活调控,使学生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而探究学习。首先,教师要及时调控自己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在讨论中,学生极易出现各种情绪,有时甚至会影响纪律,要让他们发自内心地参与教学活动,并寻求有效的方法,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如一位教师在教学“百分数的认识”时,安排学生分组探究百分数的意义,有个学生突然举手报告“某某同学在偷喝酸奶”。顿时,全班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那个同学的身上。对于这个突如其来的问题,处理不好,必将影响到学生探究的效果,影响整堂课的进程。这时,这位教师灵机一动说:“请那位同学观察一下,你的酸奶袋上有没有百分数呢?”他看一下说:“酸奶袋上写着‘脂肪3.3%,蛋白质2.9%’。”老师接着问:“那你们知道这两个百分数表示什么意思吗?”学生马上把注意力集中到这个问题上,从而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其次,要适当调控好课堂教学的节奏变化。一节课要让学生大脑和注意力都能得到短暂的休息,以便进入下一个环节的学习。另外,教师在课堂上的活动节奏要主次分明,避免单调枯燥或琐碎零乱;讲授时要松紧适宜,内容要难易交替,才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上。
4.落实评价,促进发展。《新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正确运用评价,落实评价,才能真正发挥评价对教育发展的促进作用。
“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当今的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也不例外,任何一堂课,当你课后反思的时候,总会有一些不足和遗憾。然而,恰恰是这些不足和遗憾,才会促使你的教学艺术水平得到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