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可利用赖氨酸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赖氨酸,可利用,消化率,氨基酸,瘤胃,肽酶,苏氨酸。
可利用赖氨酸论文文献综述
陈磊,田芳,毛颖异,蔡小堃,杨颖[1](2019)在《乳蛋白中可利用赖氨酸及其封闭产物含量的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乳蛋白在热处理条件下,其中的氨基酸与还原糖发生美拉德反应,使得蛋白中可利用氨基酸残基发生锁闭从而降低蛋白的营养价值。本研究以可利用赖氨酸、封闭产物呋喃素与羧甲基赖氨酸(CML)含量作为美拉德反应的主要指标,建立并优化了乳蛋白样品中可利用赖氨酸、呋喃素和CML的检测方法并完成方法验证。结果表明所建方法均具有良好的线性、精密度与准确度,适用于乳蛋白样品中上述3种指标的检测。并采用该方法对6种不同热处理方式的乳制品,包括:巴氏杀菌全脂牛奶、巴氏杀菌脱脂牛奶、超高温瞬时灭菌(UHT)全脂牛奶、超高温瞬时灭菌(UHT)脱脂牛奶、低热脱脂乳粉(LH-SMP)、中热脱脂乳粉(MH-SMP)中可利用赖氨酸、呋喃素以及CML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不同乳制品中的美拉德反应水平所受到热处理方式的影响:(1)液态奶中可利用赖氨酸含量高于乳粉而呋喃素与CML含量低于乳粉(P<0.01);(2)LH-SMP中可利用赖氨酸含量高于MH-SMP(P<0.05)而呋喃素含量低于MH-SMP(P<0.01)。因此,在乳品加工过程中较低温度的热处理工艺有利于保留牛乳中的可利用赖氨酸并减少美拉德反应产物的生成,有助于更好的保留乳蛋白的营养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乳品工业》期刊2019年09期)
王惠,裴媛筠,熊丹丹,廖水姣,王革娇[2](2013)在《利用赖氨酸芽孢杆菌产生的生物锰氧化物吸附和回收金离子》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1株从锰污染的土壤中分离的细菌M14,初步鉴定其为赖氨酸芽孢杆菌(Lysinibacillus sp.)。该菌在生长过程中可以将Mn(Ⅱ)氧化成不溶于水的以Mn(Ⅳ)为主的生物锰氧化物。再利用这种生物锰氧化物去吸附和解析溶液中的金离子,从而达到了贵重金属回收再利用的目的。该菌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其保藏号为CCTCC NO:M2012084。本研究结果在净化和回收采矿等废水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3年05期)
李吕木,胡良卫,刁欢,凌俊[3](2007)在《瘤胃微生物体外利用赖氨酸对有关酶和尿素氮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测定体外培养条件下瘤胃微生物的赖氨酸消化率及赖氨酸降解过程中谷氨酸脱氢酶(GDH)、γ-谷氨酰转肽酶(γ-GT)、谷草转氨酶(GOT)、谷丙转氨酶(GPT)和尿素氮(UN)的变化及其相关关系,经瘤胃瘘管取成年山羊瘤胃液混匀后分装至12个血清瓶中,每瓶40 mL,同时每瓶加入淀粉20 mg;血清瓶随机均分为2组,其中一组每瓶再注入8 mL0.25 mmol/L的L-赖氨酸作为赖氨酸组,另一组每瓶再注入等体积的去离子水作为对照,一并放入39℃培养箱培养16 h,并于培养的0,8和16 h取培养液测定GDH、γ-GT、GOT、GPT、UN和游离氨基酸。结果表明,底物中添加赖氨酸时,培养液中UN浓度可保持稳定,否则培养16 h后的UN浓度极显着升高;GDH活性在赖氨酸的降解代谢过程中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培养时间的长短显着影响GDH、γ-GT活性及UN的含量(P≤0.05)。在不添加赖氨酸的条件下,培养16 h的γ-GT与16 h的GPT和UN均呈极显着正相关(R=0.95;R=0.92)。当底物中添加赖氨酸时,培养0 h的GDH与培养8 h的γ-GT显着相关(R=0.88);而培养8 h的γ-GT又与8 h的UN显着相关(R=0.86);培养0,8和16 h的赖氨酸浓度与培养0 h的GDH呈负相关,与培养8 h的GDH呈极显着负相关(R=-0.94)。对照组培养8和16 h的赖氨酸消化率分别为31.64%和63.59%,赖氨酸组培养8和16h的赖氨酸消化率则分别为49.24%和74.55%,均极显着高于对照组培养8 h的消化率。提示在氮源缺乏的条件下,瘤胃微生物可能通过γ-GT、GPT和GOT的共同作用增加尿素氮的积累以维持生长,瘤胃微生物的赖氨酸降解本质上属于酶解。(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7年12期)
李元晓,赵广永,张微,任建波[4](2007)在《体外培养发酵法和体内法测定绵羊混合日粮的可利用赖氨酸和可利用色氨酸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分别用体内法和体外法,测定12种典型绵羊日粮的可利用赖氨酸(utilizable lysine,uLys)和可利用色氨酸(utilizable tryptophan,uTrp),研究体内法和体外法的回归关系,从而通过该回归关系,利用体外法测定的结果估测体内到达十二指肠的uLys和uTrp。体内法用3只体重(46.00±1.30)kg,装有瘤胃瘘管和T型十二指肠瘘管的成年杂交绵羊羯羊(小尾寒羊×无角多赛特)作为试验动物,12种日粮粗蛋白质(CP)水平递增。12种日粮和3只试验动物4个设计3×3拉丁方试验。每个拉丁方试验分为3个试验期,每期10 d,预试期7 d,正试期3 d。正试期收集十二指肠食糜,分别用聚乙二醇(PEG,分子量4 000)和叁氧化二铬(Cr2O3)作为液相和固相指示剂计算十二指肠食糜流量。通过测定食糜样品的赖氨酸和色氨酸,根据食糜流量计算到达十二指肠的可利用赖氨酸(in vivo-uLys)和可利用色氨酸(in vivo-uTrp)。体外法用Zhao等的体外培养技术测定日粮的可利用赖氨酸(in vitro-uLys)和可利用色氨酸(in vitro-uTrp)。结果表明,in vitro-uLys和in vivo-uLys存在显着的回归关系(R2=0.4 9,P<0.0 5,RSD=0.0 7);in vitro-uTrp和in vivo-uTrp回归关系极显着(R2=0.6 0,P<0.0 1,RSD=0.03)。(本文来源于《动物营养学报》期刊2007年06期)
郭轶[5](2007)在《利用赖氨酸和赖氨酸肽修饰和组装金纳米粒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赖氨酸和赖氨酸肽等生物分子对金纳米粒子进行表面修饰并利用这些生物分子诱导金纳米粒子的组装,阐述了纳米粒子表面修饰的基本原则和利用生物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组装纳米粒子的机理。首先,赖氨酸和赖氨酸肽的修饰改变了被修饰的金纳米粒子的表面化学性质,逐渐增加的肽链长度使得被修饰的金纳米粒子变得更加稳定。其次,被改变的表面化学属性使得表面修饰的金纳米粒子发生了不同方式的组装,伴随着金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峰的特征响应。这不仅为纳米粒子的组装提供了丰富的方法,同时也为研究氨基酸、肽等生物分子的相互作用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途径。并且,结合微纳米复合结构,构建了一个超亲水到超疏水协同双响应的可逆转变表面,为研究多肽和蛋白质的表面性质和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07-10-20)
王瑛[6](2003)在《广西柳州麻花鸡可利用赖氨酸、可利用含硫氨基酸和可利用苏氨酸需要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研究了广西柳州麻花鸡1~21、22~42日龄的饲粮可利用赖氨酸以及1~21日龄的饲粮可利用含硫氨基酸和可利用苏氨酸需要量。试验采用单因子设计。可利用Lys需要量研究试验选取1200只1日龄健康雏鸡,公母鸡各半;可利用SAA和可利用Thr需要量研究试验选取1600只1日龄健康雏鸡,公母鸡各半。配制玉米豆粕鱼粉型饲粮,其中含ME3.0Mcal/kg(12.55MJ/kg),赖氨酸需要量研究中,设5个可利用Lys水平(%),1~21日龄试验分别为1.22,1.12,1.02,0.91和0.81,22~42日龄试验分别为1.13,1.02,0.92,0.82和0.71;可利用SAA和可利用Thr需要量研究中,分别各设5个水平,可利用SAA(%):1.02,0.91,0.79,0.67和0.56;可利用Thr水平(%):0.88,0.78,0.69,0.59和0.49。试验结果表明,饲粮可利用lys、可利用SAA和可利用Thr水平在一定的范围内,随着氨基酸水平的提高,日增重显着提高(P<0.05),料重比显着降低(P<0.05)。1~21日龄,当可利用lys为1.12%时,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极显着高于0.91%和0.81%水平(P<0.01),但与1.22%和1.02%水平之间的日增重差异不显着(P>0.05),1.22%水平的料重比显着低于1.12%水平(P<0.05);22~42日龄,Dlys为1.02%时,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显着高于0.82%水平,极显着高于0.71%水平,但与1.13%和0.92%水平之间差异不显着(P>0.05)。1~21日龄,可利用SAA为0.91%水平日增重最高,料重比最低,和0.56%水平之间日增重差异显着(P<0.05),料重比差异极显着(P<0.01),但和1.02%,0.79%,0.67%水平之间差异不显着(P>0.05);可利用Thr为0.78%时,日增重和料重比都最佳,其日增重极显着高于0.49%水平(P<0.01),料重比极显着低于0.49%和0.59%水平(P<0.01),1.02%,0.79%和0.67%水平之间日增重和料重比没有明显差异(P>0.05)。以适宜日增重为目标,1~21日龄的柳州麻花鸡可利用lys、可利用SAA和可利用Thr适宜需要量分别为1.02%、0.67%和0.59%;以料重比为目标,可利用lys、可利用SAA和可利用Thr适宜需要量分别为1.10%、0.67%和0.69%;22~42日龄,以日增重和料重比为指标所得的可利用lys需要量均为0.82%。(本文来源于《四川农业大学》期刊2003-06-01)
董德建[7](1998)在《食品中可利用赖氨酸受加工过程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食品中赖氨酸是人体必需氨基酸之一,有资料证明常见的食品加工过程对其可利用性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综述了热加工、酸、碱处理、亚硝酸盐以及与还原糖、脂类、多酚类物质等共存时对赖氨酸可利用性的变化。(本文来源于《食品研究与开发》期刊1998年04期)
董德建[8](1998)在《食物蛋白质中的可利用赖氨酸的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赖氨酸是人体的一种必需氨基酸(AA)它在食物中的含量及其可利用性已成为营养界的焦点性问题。本文阐述了食物中可利用赖氨酸的测定方法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粮油科技》期刊1998年03期)
计成,许万根,戎易,谢志浩,王禹顺[9](1991)在《DBL方法与SIBBALD“TME”方法测定可利用赖氨酸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引言按饲料中可利用氨基酸的含量来配制畜禽日粮,其优点日益为人们所关注。因此,如何获得饲料可利用氨基酸含量的准确数据已成为营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研究的方法有体内和体外两种。应用Sibbald“TME”方法测定鸡对饲料氨基酸的利用率,已经广泛地被各国学者所采纳(Likuski等,1978),并积累了许多饲料氨基酸利用率分析结果。但是,关于鸡盲肠内微生物对食糜氨基酸的降解作用还有争议(Parson,1984;Green,1987)。多数研究结果证实,去盲肠与正(本文来源于《饲料工业》期刊1991年07期)
计成,许万根,戎易,谢志浩,王禹顺[10](1990)在《DBL方法与SIBBALD“TME”方法测定可利用赖氨酸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按 Sibbald"TME"方法利用去盲肠公鸡测定的玉米、豆粕、豆饼、菜籽饼、棉仁粕、棉籽饼,鱼粉、配合饲料的赖氨酸真消化率分别为86.1,86.3,74.9,60.5,57.3,70.1,89.7,87.5;DBL-Lysine 有效率分别为87.0,82.8,80.0,55.0,56.9,64.3,85.0,85.7。DBL 有效率和"TME"消化率之间存在强相关关系,相关系数 r=0.96(P<0.01),其回归公式为 y=8.67+0.91x。式中 x=DBL 有效率,y="TME"赖氨酸消化率。结果表明,用 DBL 有效率估测饲料氨基酸利用率是可行的,并可应用于饲料工业对原料质量的控制。(本文来源于《北京农业大学学报》期刊1990年03期)
可利用赖氨酸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了1株从锰污染的土壤中分离的细菌M14,初步鉴定其为赖氨酸芽孢杆菌(Lysinibacillus sp.)。该菌在生长过程中可以将Mn(Ⅱ)氧化成不溶于水的以Mn(Ⅳ)为主的生物锰氧化物。再利用这种生物锰氧化物去吸附和解析溶液中的金离子,从而达到了贵重金属回收再利用的目的。该菌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其保藏号为CCTCC NO:M2012084。本研究结果在净化和回收采矿等废水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可利用赖氨酸论文参考文献
[1].陈磊,田芳,毛颖异,蔡小堃,杨颖.乳蛋白中可利用赖氨酸及其封闭产物含量的测定[J].中国乳品工业.2019
[2].王惠,裴媛筠,熊丹丹,廖水姣,王革娇.利用赖氨酸芽孢杆菌产生的生物锰氧化物吸附和回收金离子[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3
[3].李吕木,胡良卫,刁欢,凌俊.瘤胃微生物体外利用赖氨酸对有关酶和尿素氮的影响[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
[4].李元晓,赵广永,张微,任建波.体外培养发酵法和体内法测定绵羊混合日粮的可利用赖氨酸和可利用色氨酸的研究[J].动物营养学报.2007
[5].郭轶.利用赖氨酸和赖氨酸肽修饰和组装金纳米粒子[D].吉林大学.2007
[6].王瑛.广西柳州麻花鸡可利用赖氨酸、可利用含硫氨基酸和可利用苏氨酸需要量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3
[7].董德建.食品中可利用赖氨酸受加工过程的影响[J].食品研究与开发.1998
[8].董德建.食物蛋白质中的可利用赖氨酸的测定[J].黑龙江粮油科技.1998
[9].计成,许万根,戎易,谢志浩,王禹顺.DBL方法与SIBBALD“TME”方法测定可利用赖氨酸的比较研究[J].饲料工业.1991
[10].计成,许万根,戎易,谢志浩,王禹顺.DBL方法与SIBBALD“TME”方法测定可利用赖氨酸的比较研究[J].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