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化学核酸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核酸,化学,晶体,喹啉,活性氧,结构,吡啶。
化学核酸酶论文文献综述
高春艳,白雪,高烨,杨佳佳,吕佳苑[1](2016)在《多吡啶双核锌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化学核酸酶活性及细胞毒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吡啶类多齿配体合成了1例双核锌配合物[Zn2L(OAc)2(CH3OH)4](Cl O4)2,其中L为4,4’-二[N,N-二(吡啶-2-甲基)]氨基二苯甲烷.运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表征该配合物并解析了其单晶结构,单晶结构表明,每个Zn中心均为六配位的畸变八面体构型;多种光谱方法表征发现配合物表现出了较强的化学核酸酶活性和BSA键合能力,MTT实验测定了该配合物对体外He La、MCF-7、RL952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能力,结果表明其对He La细胞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本文来源于《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4期)
张永坡,吕佳苑,杨佳佳,白雪,王玉峰[2](2016)在《喹啉类锌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化学核酸酶活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配合物对DNA的断裂作用,寻找新型高效的核酸断裂试剂。[方法]设计合成了一例未见文献报道的基于喹啉骨架的二羧酸单核锌(Ⅱ)配合物[ZnL(H_2O)_3]·H_2O。运用元素分析、红外吸收光谱方法表征了该配合物,并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解析其单晶结构,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手段研究了其化学核酸酶活性。[结果]解析结构表明配合物中Zn(Ⅱ)中心为七配位的畸变五角双锥结构;配合物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切割DNA活性。[结论]本研究为设计合成新型高效、结构简单的化学核酸酶提供有价值的研究基础。(本文来源于《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8期)
高春艳,冯莉,卢静,王志刚,田金磊[3](2011)在《水杨醛甘氨酸Schiff碱铜配合物的合成、结构、磁性及其化学核酸酶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合成了一个水杨醛甘氨酸Schiff碱铜配合物.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表明,铜离子通过配体羧基氧桥联形成一个叁维的孔洞结构.采用电子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电化学、凝胶电泳等方法,研究了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化学核酸酶作用机理研究表明,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参与氧化断裂DNA反应.(本文来源于《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1年01期)
孔德明,郑文英,王光宇,朱莉娜,李孝增[4](2008)在《席夫碱大环铜配合物的化学核酸酶活性研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对3种结构相近的席夫碱四氮大环草酰胺铜配合物(CuL1-3)的化学核酸酶活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这类配合物的化学核酸酶活性与中心金属离子的类型、配体的结构、溶液的pH值、离子强度及配合物的浓度等都有关系。3种配合物表现出来的化学核酸酶活性顺序为CuL3>CuL2>CuL1。CuL3的DNA切割反应表现为典型的假一级连续反应。在80μmol·L-1CuL3和2mmol·L-1H2O2的存在下,就超螺旋DNA向切口开环型DNA进而向线型DNA的转化而言,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0.0440±0.0015min-1(k1)和0.00352±0.00018min-1(k2)。(本文来源于《无机化学学报》期刊2008年11期)
李海平,姬进进,江雪清,张博,陈希[5](2008)在《研讨化学核酸酶Cu(OP)_2~+剪切DNA的作用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扼要介绍了化学核酸酶Cu(OP)2+(OP:邻菲罗啉)剪切DNA的作用机制,对Cu(OP)2+对DNA的剪切位点进行了讨论,提出了存在的问题.(本文来源于《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8年04期)
郑文英,王光宇,朱莉娜,孔德明[6](2008)在《席夫碱大环铜配合物的化学核酸酶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叁种结构相近的席夫碱四氮大环草酰胺铜配合物(CuL1,CuL2,CuL3)(图1)的化学核酸酶活性进行比较研究。叁种铜配合物所表现出来的化学核酸酶活性顺序为CuL3>CuL2>CuL1,这和我们曾经报道过的同系列的镍配合物所表现出来的化学核酸酶活性顺序完全一致。而对于具有相同配体(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分析化学分会场论文集》期刊2008-07-01)
许光军,顾文,马小芳,冯莉,阎世平[7](2007)在《铜与(1,10-菲咯啉-5,6-二酮)(L-苯丙氨酸)配合物的化学核酸酶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电子光谱、荧光光谱、循环伏安法研究了[Cu(phendio)(L-Phe)(H_2O)](ClO_4)·H_2O(简称CuPP,phendio=1,10-菲咯啉-5,6-二酮,L-Phe=L-苯丙氨酸)和小牛胸腺 DNA 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当加入一定量的 DNA 时,电子光谱的最大吸收峰明显红移,产生减色效应;循环伏安法中配合物的氧化还原峰电流明显降低.同时,配合物也能较大程度地淬灭 EB-DNA 复合物的荧光,证明配合物与 DNA 存在插入结合.凝胶电泳法研究发现,该配合物在抗坏血酸和 H_2O_2的存在下能有效地将超螺旋型质粒 pBR322 DNA 切割为缺刻型 DNA 和线型 DNA.(本文来源于《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7年01期)
张建刚,刘艳玲,丁庆伟,张丽[8](2005)在《化学核酸酶的合成、表征及与pBR322DNA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合成了叁角架配体 L ,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X单晶衍射等手段对配体进行了鉴定。在此基础上 ,用高氯酸镁与其合成镁的金属络合物 ,通过核磁共振氢谱、红外光谱等手段对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最后 ,通过电泳技术研究了此配合物与 p BR32 2 DNA的作用 ,并对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电泳结果表明 :配合物在生理条件下 (p H=7.0 ,37℃ )与 p BR32 2 DNA反应 2 h,能够断裂DNA ,有的甚至断裂成线性。本工作的意义在于 :配合物在生理条件下 ,能迅速水解 DNA,甚至出现了线性断裂产物。(本文来源于《山西化工》期刊2005年01期)
向清样,余孝其,游劲松,闫乾顺,谢如刚[9](1999)在《化学核酸酶研究新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综述了化学核酸酶的研究新进展。讨论了化学核酸酶模型催化磷酸酯的水解反应,DNA和RNA的裂解和水解等反应,并对它催化各类反应的作用机制进行了评述。(本文来源于《化学研究与应用》期刊1999年01期)
马文建,曹恩华[10](1998)在《邻啡罗啉-Cu对DNA的损伤及其化学核酸酶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邻啡罗啉Cu是一种具有核酸酶活性的配合物,可产生多种形式的DNA损伤,包括碱基修饰、异常碱基位点、链断裂及交联等.近年来,邻啡罗啉Cu因其切割核酸的性质及作为一种可产生活性氧的模型,引起了学者们浓厚的兴趣,在自由基生物学与医学及核酸化学领域受到广泛的关注.(本文来源于《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期刊1998年05期)
化学核酸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索配合物对DNA的断裂作用,寻找新型高效的核酸断裂试剂。[方法]设计合成了一例未见文献报道的基于喹啉骨架的二羧酸单核锌(Ⅱ)配合物[ZnL(H_2O)_3]·H_2O。运用元素分析、红外吸收光谱方法表征了该配合物,并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解析其单晶结构,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手段研究了其化学核酸酶活性。[结果]解析结构表明配合物中Zn(Ⅱ)中心为七配位的畸变五角双锥结构;配合物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切割DNA活性。[结论]本研究为设计合成新型高效、结构简单的化学核酸酶提供有价值的研究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化学核酸酶论文参考文献
[1].高春艳,白雪,高烨,杨佳佳,吕佳苑.多吡啶双核锌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化学核酸酶活性及细胞毒性研究[J].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2].张永坡,吕佳苑,杨佳佳,白雪,王玉峰.喹啉类锌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化学核酸酶活性的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3].高春艳,冯莉,卢静,王志刚,田金磊.水杨醛甘氨酸Schiff碱铜配合物的合成、结构、磁性及其化学核酸酶活性研究[J].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
[4].孔德明,郑文英,王光宇,朱莉娜,李孝增.席夫碱大环铜配合物的化学核酸酶活性研究(英文)[J].无机化学学报.2008
[5].李海平,姬进进,江雪清,张博,陈希.研讨化学核酸酶Cu(OP)_2~+剪切DNA的作用机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
[6].郑文英,王光宇,朱莉娜,孔德明.席夫碱大环铜配合物的化学核酸酶活性研究[C].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分析化学分会场论文集.2008
[7].许光军,顾文,马小芳,冯莉,阎世平.铜与(1,10-菲咯啉-5,6-二酮)(L-苯丙氨酸)配合物的化学核酸酶活性研究[J].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
[8].张建刚,刘艳玲,丁庆伟,张丽.化学核酸酶的合成、表征及与pBR322DNA的作用[J].山西化工.2005
[9].向清样,余孝其,游劲松,闫乾顺,谢如刚.化学核酸酶研究新进展[J].化学研究与应用.1999
[10].马文建,曹恩华.邻啡罗啉-Cu对DNA的损伤及其化学核酸酶活性[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