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素及形态论文_陈林木,陈景光,王宁宁,张显晨

导读:本文包含了氮素及形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氮素,形态,根系,生物量,玉米,红壤,喜树。

氮素及形态论文文献综述

陈林木,陈景光,王宁宁,张显晨[1](2019)在《质子泵在不同氮素形态调控茶树磷素吸收的功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磷是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矿质营养元素之一,不同氮素形态均影响植物对磷素的吸收。植物细胞膜H~+-ATPase在矿质营养元素吸收过程中具有重要调控作用,因此不同氮素形态调控茶树磷素吸收可能与细胞膜H~+-ATPase相关。本研究采用二相分离法提取茶树根系质膜,并通过非损伤微测(NMT)、Western-blot等技术探究不同氮素形态对舒茶早根系磷素吸收和细胞膜H~+-ATPase特征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铵态氮提高茶树对磷素的吸收;其茶树根系细胞膜电位、H~+跨膜运输、H~+-ATPase活性和蛋白表达均高于硝态氮处理;且细胞膜H~+-ATPase专一抑制剂正钒酸钠(Na3VO4)显着减少不同氮素形态下茶树根系对磷素的吸收和富集。由此可见,茶树根系H~+-ATPase可能参与不同氮素形态调控磷素的吸收。(本文来源于《茶叶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樊晓东,孟会生[2](2019)在《有机肥和化肥配施生物炭对采煤塌陷区复垦土壤氮素形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长治市襄垣县王桥镇洛江沟村采煤塌陷区复垦5 a的土壤为研究对象,在化肥和有机肥处理下通过增施生物炭,探讨复垦土壤氮素形态的变化。结果表明,各施肥处理下的复垦土壤氮素含量均高于对照,且均与对照差异显着;在施肥处理下,增施生物炭复垦土壤氮素含量有明显的提高;有机肥+生物炭与单施有机肥处理相比,复垦土壤全氮、碱解氮、硝态氮和微生物量氮的含量分别增加了1.5%,11.1%,20.3%和8.8%;对于酸解性氮组分含量,有机肥+生物炭与单施有机肥处理相比,氨基酸态氮、氨基糖氮、未知态氮的含量分别增加了7.7%,9.2%,3.6%,化肥+有机肥+生物炭与化肥+有机肥处理相比,氨基酸态氮、氨基糖氮、未知态氮的含量分别增加了7.4%,16.3%,4.3%,且差异均达显着水平。(本文来源于《山西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1期)

陈凤娥,朱亚,赵永平,惠子夜,赵盟[3](2019)在《不同氮素形态配比对鲜食甜糯玉米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明确不同氮素形态对鲜食甜糯玉米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氮素配比对鲜食甜糯玉米保护酶活性、膜质过氧化和渗透调节物质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HT-N-1和BT-N-1的MDA、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含量和相对电导率的平均值均在T4处理下达到最低值。对于HT-N-1而言,在T4处理下,SOD、POD和CAT活性均为最低,分别比T6处理降低86.52%、28.13%、29.94%;对于BT-N-1而言,在T3处理下,SOD、POD和CAT活性均为最低,分别比T6处理降低90.67%、16.87%、38.32%;总之,适宜的施氮量能促进鲜食甜糯玉米根系对肥料更好的利用,改善其叶片的生理生化特性。综合考虑,在本试验研究条件下,T4处理(NH_4~+-N:NO_3~--N=25:75)的配施水平对鲜食甜糯玉米的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最显着。(本文来源于《陕西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0期)

师赵康,赵泽群,张远航,徐世英,王宁[4](2019)在《玉米自交系幼苗生物量积累及根系形态对两种氮素水平的反应及聚类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低氮胁迫对玉米自交系幼苗生物量和根系形态的影响,以35份玉米自交系为材料,测定了两个氮素水平处理后14d玉米幼苗的单株干重、地上部干重、根干重、根冠比、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平均直径、侧根数和初生根长。结果表明,低氮胁迫下玉米幼苗根干重、根冠比、根总表面积、根体积、侧根数、根平均直径和初生根长显着增加,地上部干重和单株干重显着减小,而总根长没有明显变化。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发现,同一氮素水平下,玉米幼苗各性状的综合表现存在基因型差异,且在正常氮素和低氮条件下均可以分为6组。低氮处理后,选取的9个自交系地上部氮素积累量均显着降低,PH4CV、B73和XY4的根系氮素积累量显着增加,其余6个自交系显着降低。此外,只有XY4的氮素吸收和利用效率均较高。综合分析表明,XY4是低氮高效型玉米自交系。(本文来源于《作物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陈铭,袁军,渠心静,李俊[5](2019)在《不同氮素形态对油茶幼苗生长及氮素吸收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一年生油茶‘华金’扦插苗为试材,采用盆栽试验、同位素示踪研究铵态氮、硝态氮及同时供应条件下油茶生长及氮素吸收情况。结果表明:不同氮素形态对油茶形态指标有显着影响,铵态氮处理油茶生长量、地下鲜重和根冠比最大,分别达到19.4 cm、7.29 g和0.94;铵硝同时处理下油茶总鲜重最高,达15.08 g。不同氮素处理下油茶叶片净光合速率(Pn)和荧光参数有显着差异,铵硝氮同时处理能提高油茶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初始荧光(Fo)和最大荧光(Fm)。3种施氮方式下的油茶各组织器官的全氮含量较对照组均显着提高,其中铵硝氮同时处理后的油茶根茎叶中全氮量均为最高,分别为26.7、14.1和24.6 g·kg-1,纯铵处理次之。同位素示踪表明铵硝氮同时处理后油茶叶、茎、根对15N的吸收能力和其含量显着高于其他处理。结果表明同时供应铵态氮和硝态氮最有利油茶幼苗生长。(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刘璐,李强,丁梦娇,秦缘,周冀衡[6](2019)在《干旱胁迫下不同氮素形态及硝铵比对烤烟苗期生理指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干旱胁迫和硝铵比对烟苗假植期间叶绿素、渗透调节物质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采用水旱两段式育苗方法,研究硝铵比为100∶0、50∶50、0∶100时分别在正常水分、轻度干旱及重度干旱下烟苗叶片中叶绿素、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烟苗经干旱处理后,随着干旱程度的加重,叶绿素含量呈先缓慢下降后迅速下降的趋势; MDA含量呈先缓慢上升后迅速下降的趋势; SOD、POD、CAT活性呈上升趋势,但重度干旱后期呈不同程度的下降。在3种硝态氮和铵态氮配比下,均为硝铵混合处理显着优于单一硝态氮源或单一铵态氮源。综合而言,在不同程度的干旱逆境下,硝铵混合营养较单一硝态氮或单一铵态氮更有利于提高假植期间烟苗的抗旱性,其中在轻度干旱胁迫条件下,硝铵混合营养最有利于烟苗生长,从而维持较好的抗旱性。(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卞赛男,常鹏杰,王宁杭,刘志高,张明如[7](2019)在《氮素形态对喜树叶片生长、叶绿素荧光参数及叶绿体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适于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生长的最佳氮素水平和氮素形态,采用盆栽法,以2年生喜树实生苗为材料,以分析纯硫酸铵[(NH4)2SO4]、硝酸钾(KNO3)为氮肥,设置对照(ck)、铵态氮(NH4+-N)[T1(2.5 g·株-1)、 T2(5.0 g·株-1)、 T3(7.5 g·株-1)、 T4(10.0 g·株-1)]和硝态氮(NO3--N)[W1(2.5 g·株-1)、 W2(5.0 g·株-1)、 W3(7.5 g·株-1),W4(10.0 g·株-1)]处理,研究不同水平铵态氮和硝态氮施肥对喜树生长生理特性、叶绿素荧光参数及光系统Ⅱ核心复合体叶绿体相关基因(psbA, psbB, psbC和RbcL)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整个生育期看,与ck相比,合理增施(T1~T3, W1~W3)铵态氮和硝态氮显着促进了喜树的生长发育、叶绿素合成、叶绿素荧光特性及叶绿体相关基因的表达(P<0.05)。本试验条件下,T3和W3施肥处理效果最佳(P<0.05),且W3优于T3(P<0.05),认为喜树属于喜硝植物;高氮T4和W4处理下处理后期(处理60~105 d),喜树叶片受到明显的光抑制(P<0.05),表明高氮不利于植物光合特性的提高。适当增加铵态氮和硝态氮可以显着促进喜树的生长和光合效率;喜树在7.5 g·株-1的铵态氮和硝态氮施氮量下生长效果最佳。图3表4参35(本文来源于《浙江农林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崔政军,郭丽琢,高玉红,李春春,彭之东[8](2019)在《全膜双垄沟播玉米耗水特性和籽粒产量对不同氮素形态配比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优化陇中干旱、半干旱地区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的氮肥运筹,提高玉米籽粒产量,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氮素形态配比(NO_3~--N/NH_4~+-N)[N_1(1∶0)、N_2(1∶1)、N_3(1∶3)、N_4(3∶1)]对旱地全膜双垄沟播玉米耗水特性、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氮素形态配比显着影响玉米0~200 cm土层的土壤贮水量,且N_4处理土壤贮水量最低.N_4处理农田总耗水量最高,较N_1、N_2、N_3分别显着增加了2.9%、1.9%、0.9%(2015)和2.3%、1.4%、2.2%(2017).玉米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UE)在3个生长季均表现为N_4处理最高,籽粒产量较其他处理分别高出3.3%~9.9%(2015)、3.5%~24.2%(2016)和8.3%~36.1%(2017),WUE则较其他处理分别高出1.6%~6.8%、4.9%~21.8%和6.6%~32.9%.N_4处理下玉米的氮肥偏生产力显着高于其他处理,然后依次为N_3、N_2和N_1.综合考虑,NO_3~--N/NH_4~+-N=3∶1是适宜陇中干旱、半干旱地区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增产的氮肥运筹措施.(本文来源于《应用生态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申凤敏,姜桂英,张玉军,刘芳,刘世亮[9](2019)在《典型红壤不同形态氮素迁移对长期施肥制度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基于长期定位试验,探讨典型红壤水稻土不同施肥制度下不同形态土壤氮素迁移特征,为红壤水稻土氮肥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始于1981年的进贤红壤长期定位试验站4个典型施肥处理,分别为不施肥对照(CK)、施氮磷钾肥(NPK)、氮磷钾配施秸秆(NPKS)、氮磷钾配施有机肥(NPKSM),测定并分析0—10 cm、10—20 cm、20—40 cm和40—60 cm土层土壤全氮(TN)、碱解氮(AN)、硝态氮(NO_3~--N)、铵态氮(NH_4~+-N)、可溶性有机氮(DON)和微生物生物量氮(SMBN)变化特征。【结果】不同处理不同形态氮素基本均随土层加深呈下降趋势,但不同形态氮素在不同层次下降特征不同。其中有效态氮,如AN、NO_3~--N、NH_4~+-N、DON和SMBN主要集中分布在0—20 cm土层,且20—60 cm土层含量较0—20 cm明显降低;而TN在表层0—40 cm土层变化不明显。与CK相比,施肥处理可不同程度地提高0—60 cm各土层各形态氮素含量。其中NPKSM处理显着提高各形态氮素含量,其次为NPKS和NPK处理。相同处理下,TN在0—40 cm土层变化不明显;但在0—60 cm土层TN含量均表现为NPKSM>NPKS>NPK>CK。各处理AN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降低幅度显着,其中,20—40 cm土层AN含量相比10—20 cm土层分别降低了42%(CK)、50%(NPK)、44%(NPKS)、44%(NPKSM)。各处理不同土层NO_3~--N和NH_4~+-N含量均以NPKSM处理显着高于其他处理;其中40—60 cm土层中NO_3~--N和NH_4~+-N与0—10 cm土层相比,NH_4~+-N含量下降幅度更大,分别为51%(CK)、48%(NPK)、54%(NPKS)、36%(NPKSM),且NO_3~--N和NH_4~+-N均以NPKS处理下降幅度最大,NPKSM处理最小。各处理DON含量在0—20 cm土层差异显着,且均以化肥与有机肥配施处理显着高于其他处理;CK和NPK处理40—60 cm土层的DON含量较20—40 cm略有增加,但NPKS和NPKSM处理则显着降低。各处理SMBN在10—20 cm土层差异最大,表现为NPKSM>NPKS>NPK>CK。相同处理下各形态氮素占TN的比例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下降,其中在0—20 cm土层各比例变化较明显;整体上NPKS与NPKSM处理的SMBN占TN比例较高,为2%—4%。耕层土壤(0—20 cm)的TN、AN、NO_3~--N、DON和SMBN两两之间均存在显着的正相关关系(P≤0.05),其中TN、DON、AN与SMBN之间存在极显着正相关关系(P≤0.01)。施肥处理(NPK、NPKS、NPKSM)较不施肥处理(CK)可显着提高早、晚稻稻谷、稻草产量和总生物量及其相应的氮吸收量,其中以NPKSM处理最高;但NPKSM处理的无机氮残留量及氮表观损失也显着高于其他处理。【结论】不同施肥处理对各形态氮素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土壤耕层(0—20 cm),且各形态氮素含量整体上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化肥与有机肥配施可以更好改善红壤区各土层氮素的供应情况;同时化肥与有机肥配施能显着提高作物产量及其氮吸收量,但也增加了其无机氮残留量及氮表观损失量。(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4期)

王兴萌,陈志豪,李永春,吴家森,李永夫[10](2019)在《氮素形态及配比对毛竹和青冈实生苗生长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明毛竹及青冈对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偏好吸收特征,通过对毛竹及青冈实生苗的水培试验,设置5种铵硝比(100∶0、75∶25、50∶50、25∶75、0∶100)的营养液处理,测定上述两种植物的叶片SPAD值、根系发育参数、根系中硝酸还原酶活性(NRA)。毛竹实生苗在铵硝比75∶25处理下,其SPAD值、根长、根表面积、NRA显着高于其他处理(P<0.05)。青冈实生苗在铵硝比25∶75处理下,其根长、根表面积显着高于其他处理(P <0.05); SPAD值在铵硝比0∶100处理下显着高于其他处理(P<0.01)。青冈根系中NRA随营养液中硝态氮浓度增加呈线型上升趋势,但毛竹苗培养过程中则无此相关关系。综上,不同氮素形态及配比处理下,毛竹苗在铵态氮为主要氮源时生长优势更明显,青冈苗则对硝态氮同化利用能力更强。(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氮素及形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长治市襄垣县王桥镇洛江沟村采煤塌陷区复垦5 a的土壤为研究对象,在化肥和有机肥处理下通过增施生物炭,探讨复垦土壤氮素形态的变化。结果表明,各施肥处理下的复垦土壤氮素含量均高于对照,且均与对照差异显着;在施肥处理下,增施生物炭复垦土壤氮素含量有明显的提高;有机肥+生物炭与单施有机肥处理相比,复垦土壤全氮、碱解氮、硝态氮和微生物量氮的含量分别增加了1.5%,11.1%,20.3%和8.8%;对于酸解性氮组分含量,有机肥+生物炭与单施有机肥处理相比,氨基酸态氮、氨基糖氮、未知态氮的含量分别增加了7.7%,9.2%,3.6%,化肥+有机肥+生物炭与化肥+有机肥处理相比,氨基酸态氮、氨基糖氮、未知态氮的含量分别增加了7.4%,16.3%,4.3%,且差异均达显着水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氮素及形态论文参考文献

[1].陈林木,陈景光,王宁宁,张显晨.质子泵在不同氮素形态调控茶树磷素吸收的功能研究[J].茶叶科学.2019

[2].樊晓东,孟会生.有机肥和化肥配施生物炭对采煤塌陷区复垦土壤氮素形态的影响[J].山西农业科学.2019

[3].陈凤娥,朱亚,赵永平,惠子夜,赵盟.不同氮素形态配比对鲜食甜糯玉米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J].陕西农业科学.2019

[4].师赵康,赵泽群,张远航,徐世英,王宁.玉米自交系幼苗生物量积累及根系形态对两种氮素水平的反应及聚类分析[J].作物杂志.2019

[5].陈铭,袁军,渠心静,李俊.不同氮素形态对油茶幼苗生长及氮素吸收的影响[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9

[6].刘璐,李强,丁梦娇,秦缘,周冀衡.干旱胁迫下不同氮素形态及硝铵比对烤烟苗期生理指标的影响[J].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19

[7].卞赛男,常鹏杰,王宁杭,刘志高,张明如.氮素形态对喜树叶片生长、叶绿素荧光参数及叶绿体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J].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9

[8].崔政军,郭丽琢,高玉红,李春春,彭之东.全膜双垄沟播玉米耗水特性和籽粒产量对不同氮素形态配比的响应[J].应用生态学报.2019

[9].申凤敏,姜桂英,张玉军,刘芳,刘世亮.典型红壤不同形态氮素迁移对长期施肥制度的响应[J].中国农业科学.2019

[10].王兴萌,陈志豪,李永春,吴家森,李永夫.氮素形态及配比对毛竹和青冈实生苗生长特性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2019

论文知识图

根系水导与叶片水势之间的关系根系水导与蒸腾速率之间的关系正常供水和干旱胁迫下氮素形态对玉米...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氮素流失浓度Fig.4Con...氮素形态及配比对铁核桃苗株高、基径和...水稻叶片蒸腾速率与叶片渗透势间的关...

标签:;  ;  ;  ;  ;  ;  ;  

氮素及形态论文_陈林木,陈景光,王宁宁,张显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