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焊接软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深海管线钢,焊接热模拟,热影响区,软化
焊接软化论文文献综述
杨萍[1](2019)在《深海管线钢焊接软化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管道运输除了能够运输石油和天然气还可以作为许多一次能源的重要运输工具,但是依据近年来的全球能源分析和展望来看,由于陆地资源的减少以及人类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导致了仅依靠陆上运输已经远不能满足人类对能源的需求。人们开始将目标转向海上运输。海底管线相比于其他油气储罐运输因具有,连续、高效、快捷的特点而逐渐成为海洋油气输送的“生命线”。海底管线相比于陆上管线因承受巨大的高压、浪涌、涡激等恶劣的海洋环境对其提出了更苛刻的质量要求。因此高质量、高性能的深海管线钢的开发与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通过研究实际焊接接头后发现,这种双相组织钢在焊接热影响区出现了软化现象,在细晶区位置存在软化区,导致了热影响区成为整个焊接接头最薄弱的地方。但是实际生产中,基于应变设计的深海管线钢必须满足过强匹配,出现软化现象与实际深海管线钢的性能要求完全不符,因此制约了深海管线钢的蓬勃发展。因此针对深海管线钢在焊接热循环过程中出现的软化原因进行了具体的分析,找到改善措施。随后采用了焊接热模拟的实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母材成分对深海管线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实验钢都均在焊接热影响区的细晶区出现了软化区,母材成分中加入Nb微合金后,焊接热影响区未再出现软化现象,所以导致加入不同含量的Nb后,热影响区内显微组织硬度变化不大;提高V含量可以明显改善深海管线钢的软化问题,这主要是因为V的加入,一方面可以起到沉淀强化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V的固溶度较低,同时V对淬透性的影响较大,能够很大程度的提高淬透性,增加低温相变组织贝氏体的含量,铁素体含量减少,从而使显微硬度提高。最后借助焊接热模拟实验研究了不同热输入(10 KJ/cm、25 KJ/cm、35 KJ/cm)对软化区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叁种热输入条件下的焊缝均在细晶区出现了软化,降低热输入,软化现象可以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这主要是因为冷却时间减少,冷却速度加快,高温区停留的时间缩短,导致晶粒来不及长大,所以在低的热输入条件下晶粒尺寸减小,细晶强化效果显着,硬度从240 HV增大到260 HV。(本文来源于《安徽工业大学》期刊2019-05-30)
王雷,刘云,周勇,毕宗岳,冯雪楠[2](2019)在《低碳微合金钢焊接热影响区软化机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和透射电镜(TEM)等研究了低碳微合金钢经3种成熟的焊接工艺(打底焊、间隙焊和连续焊)焊接后的焊接接头热影响区软化区的本质及软化机理。结果表明:低碳微合金钢卷板经制管过程后亚晶界比例及位错密度显着提升,呈现典型的加工硬化效应,并伴随一定程度的细晶强化、固溶强化和第二相粒子强化。经3种焊接工艺后,再结晶晶粒比例增加,高应变区域减少,软化区的小角度晶界明显减小,位错密度下降。低碳微合金钢油管焊接软化区的形成机制主要是部分组织在焊接热循环的作用下,受形变的强化组织发生回复与部分再结晶,从强化机制角度看,具体表现为应变强化和细晶强化效应降低。(本文来源于《材料热处理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张楠,田志凌,张书彦,董现春,潘辉[3](2019)在《700 MPa微合金高强钢焊接软化机理及解决方案》一文中研究指出700 MPa级Ti-Nb成分体系控轧控冷高强钢以其生产成本低、高强韧性以及优良的可焊性,近年来在专用车轻量化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采用80%Ar+20%CO_2(体积分数)混合气体保护焊,对高Ti、Nb元素析出强化高强钢进行了焊接强度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焊接热输入增大,焊接接头强度有降低趋势,焊接热影响区较母材硬度降低,存在软化行为,其软化机理表现在细晶强化、变形强化和析出强化效果的丧失。通过母材的B微合金化、控制焊接热输入等措施可有效缓解软化倾向,可为此种高强钢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技术参考。(本文来源于《钢铁研究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谷雨,周小宇,徐凯,周子昂,王强[4](2018)在《高强X90管线钢焊接热影响区脆化及软化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热模拟方法研究X90管线钢热影响区(Heat affected zone,HAZ)组织和性能,并结合峰值温度对相变点(Ar_3)的影响分析了热循环对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X90钢热影响区存在脆化区和软化区,脆化区出现在峰值温度为750℃的两相临界区和1200℃以上的粗晶区;而软化区则出现在900~1000℃的两相临界区与细晶区的交界区。随着峰值温度的升高,Ar_3降低。峰值温度影响奥氏体化程度及晶粒尺寸,从而影响冷却过程中的相变。750℃两相临界区脆化是由于加热过程中的少量重结晶奥氏体在冷却过程中形成的脆性贝氏体或马氏体/奥氏体(M/A)岛所致;而粗晶区脆化则是因为奥氏体晶粒粗大及冷却后形成的粗大贝氏体;软化区的形成则归因于非均匀细小奥氏体在冷却过程中形成的多边形铁素体及粒状铁素体组织。(本文来源于《金属热处理》期刊2018年06期)
毕研贞,王琦涛,刘荣伟,宋威振,雷贝贝[5](2018)在《钛合金的焊接软化改进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钛合金广泛应用于航天、船舶、核能、汽车、化学工业,钛合金的焊接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对于出现软化区的钛合金氩弧焊焊接接头,疲劳破坏往往发生在软化区,对于不同材料的钛合金Ti17焊接接头,疲劳破坏发生Ti17侧的热影响区。钛合金Ti–6Al–4V填充Ti17钛合金和TC19钛合金氩弧焊焊接接头的软化区,研究Ti–6Al–4V对接头的硬度和微观结构的影响。该研究明显改善焊接接头热影响区焊接软化的现象,微观硬度明显增加,微观结构发生变化。(本文来源于《装备制造技术》期刊2018年02期)
石康柠,曹益,梁志敏[6](2017)在《6N01铝合金焊接接头软化现象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焊接接头软化是高速列车用6N01铝合金焊接时普遍存在的问题。采用脉冲熔化极气体保护焊(脉冲MIG焊)对8 mm厚6N01-T5铝合金进行焊接,结合温度测量曲线和显微硬度分布确定焊接接头的软化区对应的温度区间及其位置;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和透射电镜观察析出相的相变规律和形态,分析焊接接头的软化机理。结果表明,焊接接头软化最严重部位距焊缝中心约9 mm,最低硬度值为53 HV,与母材相比下降约34 HV;软化区析出粗大的β相,并且部分含O、Fe等杂质元素的析出相长大至微米级,析出强化效果严重减弱,导致接头发生软化。(本文来源于《热加工工艺》期刊2017年21期)
樊元英,徐济进,孟立春,孙晓红[7](2017)在《A6N01S-T5铝合金焊接软化行为及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A6N01S-T5铝合金焊接接头显微硬度试验和微观组织分析,研究A6N01S-T5铝合金焊接接头软化特征,根据焊接接头不同区域的焊接温度及显微硬度,建立了A6N01S-T5铝合金软化模型.针对高速列车车顶焊接过程数值模拟,开发了基于平均温度曲线法的焊接快速数值模拟方法,并通过典型焊接接头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平均温度曲线法可以替代移动热源进行焊接过程模拟.基于A6N01S-T5铝合金软化模型及平均温度曲线法,模拟高速列车车顶焊接过程,计算的车顶焊接变形与实测值比较吻合.(本文来源于《焊接学报》期刊2017年07期)
陈小伟,王旭,王立柱,刘鉴卫,杨魁[8](2017)在《X80管线钢焊接热影响区软化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管线钢焊接热影响区组织性能,控制热影响区软化问题,分析了当前超低碳微合金X80直缝埋弧焊管焊接热影响区的软化现象,以及热影响区软化导致的弯曲开裂等质量问题。采用焊接热模拟及批量生产检验数据统计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影响X80管线钢焊接热影响区软化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母材合金元素、焊接热输入、母材强度以及叁者之间的匹配是影响焊接热影响区软化的关键因素。指出,母材合金设计应考虑焊后热影响区的强度,母材强度应与热影响区强度相匹配。(本文来源于《焊管》期刊2017年06期)
梁伟,郭科峰,龚毅,卞功文[9](2017)在《考虑铝合金接头软化的焊接变形及残余应力预测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铝合金焊接接头的软化问题,通过采用合理材料模型对该问题进行了描述,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相应的热-弹-塑性有限元计算方法来预测铝合金薄板的焊接变形和残余应力.以TIG重熔铝合金薄板为例,模拟分析了焊接过程中的温度场、残余应力和焊接变形.同时,采用试验方法测量了焊件的挠曲变形.结果表明,考虑软化现象的有限元数值计算结果与试验测量结果更吻合,验证了提出材料模型和所开发的有限元计算方法的有效性;对于接头软化较为明显的铝合金材料,进行焊接残余应力的数值模拟时有必要建立反映接头软化的材料模型.(本文来源于《焊接学报》期刊2017年05期)
贾璐[10](2017)在《抗大变形管线钢焊接软化问题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抗大变形管线钢是一种基于应变设计而生产的新型低合金高强度管线钢,主要用于冻土、泥石流和地震频发的地质条件恶劣地带。对抗大变形管线钢的焊接要求是形成过强匹配焊缝,但是在实际的埋弧焊过程中,焊缝热影响区总是存在晶粒粗化和组织的恶化,并伴随不同程度的软化现象,出现了软化区,这使热影响区的性能与基材的性能严重不匹配,成为整个焊接接头最薄弱部分,制约了抗大变形管线钢的工业应用。本论文以具有双相结构铁素体-贝氏体(PF-B)的X80级抗大变形管线钢为研究对象,针对其焊接热循环过程中出现的软化问题进行研究,以揭示其软化现象的具体机制。对X80级抗大变形管线钢的实际焊接热影响区微观形貌以及显微硬度进行研究,发现实际焊缝热影响区的组织变化复杂,粗晶区组织类型为板条贝氏体、针状铁素体,且组织因为经历高温而急剧长大;细晶区的组织为晶粒尺寸大小均匀的针状铁素体和细小的马氏体/奥氏体组元(M/A);临界区组织类型较复杂有多边形铁素体、粒状贝氏体和M/A组元;回火区组织类型同母材保持一致,主要为大量粗大多边形铁素体和少量回火贝氏体。X80级抗大变形管线钢整个热影响区硬度值都低于母材的平均硬度,从粗晶区开始先下降,到临界区和低温回火区时,组织显微硬度最小,然后逐渐增大到与母材同等水平。热影响区回火区和临界区出现软化现象,与母材中贝氏体在热循环过程中发生硬相回火有关。采用焊接热模拟实验研究了 X80级抗大变形管线钢的焊接热循环过程,结合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EBSD、透射电镜和冲击实验分析了热影响区软化区的组织变化、晶体学特征和冲击韧性。结果表明,当母材组织为多边形铁素体加贝氏体时,焊接热影响区的软化区出现在峰值温度为600℃~700℃的高温回火区,此时组织转变成硬度较低的粗大铁素体+回火贝氏体,并且回复过程加快,组织中亚结构的大幅度减少和位错密度的显着降低是产生软化区的主要原因。相反,软化区的韧性较好,但是在80℃的临界区,M/A组元发生了聚集和粗化,并且大角度晶界比例降低,导致了韧性低谷的出现。采用焊接热模拟的实验研究了不同热输入下热影响区软化区的组织以及硬度的变化。结果表明:23kJ/cm、17kJ/cm、10kJ/cm叁种热输入条件下,PF-B双相抗大变形管线钢均在600℃~700℃的高温回火区出现软化,软化区的主要组织类型是粗大的多边形铁素体+少量的回火贝氏体。增大热输入软化加剧,减小热输入可以细化晶粒尺寸,减缓热影响区硬度下降。(本文来源于《昆明理工大学》期刊2017-05-01)
焊接软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和透射电镜(TEM)等研究了低碳微合金钢经3种成熟的焊接工艺(打底焊、间隙焊和连续焊)焊接后的焊接接头热影响区软化区的本质及软化机理。结果表明:低碳微合金钢卷板经制管过程后亚晶界比例及位错密度显着提升,呈现典型的加工硬化效应,并伴随一定程度的细晶强化、固溶强化和第二相粒子强化。经3种焊接工艺后,再结晶晶粒比例增加,高应变区域减少,软化区的小角度晶界明显减小,位错密度下降。低碳微合金钢油管焊接软化区的形成机制主要是部分组织在焊接热循环的作用下,受形变的强化组织发生回复与部分再结晶,从强化机制角度看,具体表现为应变强化和细晶强化效应降低。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焊接软化论文参考文献
[1].杨萍.深海管线钢焊接软化行为研究[D].安徽工业大学.2019
[2].王雷,刘云,周勇,毕宗岳,冯雪楠.低碳微合金钢焊接热影响区软化机制分析[J].材料热处理学报.2019
[3].张楠,田志凌,张书彦,董现春,潘辉.700MPa微合金高强钢焊接软化机理及解决方案[J].钢铁研究学报.2019
[4].谷雨,周小宇,徐凯,周子昂,王强.高强X90管线钢焊接热影响区脆化及软化行为[J].金属热处理.2018
[5].毕研贞,王琦涛,刘荣伟,宋威振,雷贝贝.钛合金的焊接软化改进机制研究[J].装备制造技术.2018
[6].石康柠,曹益,梁志敏.6N01铝合金焊接接头软化现象分析[J].热加工工艺.2017
[7].樊元英,徐济进,孟立春,孙晓红.A6N01S-T5铝合金焊接软化行为及数值模拟[J].焊接学报.2017
[8].陈小伟,王旭,王立柱,刘鉴卫,杨魁.X80管线钢焊接热影响区软化问题研究[J].焊管.2017
[9].梁伟,郭科峰,龚毅,卞功文.考虑铝合金接头软化的焊接变形及残余应力预测方法[J].焊接学报.2017
[10].贾璐.抗大变形管线钢焊接软化问题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