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转录后加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猪瘟病毒,E~(rns)蛋白,多克隆抗体,信号肽
转录后加工论文文献综述
贾俊杰[1](2016)在《信号肽介导猪瘟病毒E~(rns)蛋白转录后加工与释放》一文中研究指出猪瘟(classical swine fever,CSF)是一种以高热和免疫抑制为主要特征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病原体为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在自然感染状态下,各年龄阶段的家猪和野猪均可感染发病。CSF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每年给全球养猪业造成巨大的损失,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要求通报的重要动物传染病之一。CSFV是一种有囊膜的单股正链RNA病毒,含有一个长的开放阅读框,其基因组可作为mRNA直接翻译为病毒多聚蛋白而具有感染性。CSFV病毒粒子由结构蛋白E~(rns)、E1、E2和核心蛋白组成,E~(rns)作为瘟病毒属成员所特有的一种高度糖基化蛋白,具有RNase活性,能水解单链和双链的病毒RNA,抑制I型干扰素产生,从而抑制宿主的天然抗病毒免疫应答效应。同时,E~(rns)蛋白具有胞外分泌特性,能与宿主细胞膜表面受体结合,介导病毒吸附和进入易感细胞。此外,E~(rns)蛋白具有一定的细胞毒性,能诱导不同哺乳动物种属来源的T淋巴细胞凋亡,且未对细胞膜造成损伤,在CSFV感染和免疫抑制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真核细胞中,分泌蛋白的氨基端通常含有一段具有高度疏水性的信号肽序列,能引导胞浆合成的前体蛋白转位至内质网膜上,信号肽经信号肽酶切除后,前体蛋白在内质网管腔内进行天冬酰胺连接的糖基化和二硫键形成等一系列转录后加工修饰,成为成熟蛋白,N-糖苷的形成有助于蛋白的分泌和功能发挥。E~(rns)蛋白作为CSFV感染和致病过程中的重要致病因素,其胞外分泌可能是功能发挥的先决条件,因此,揭示调节E~(rns)蛋白胞内加工的因子十分有必要。为表达猪瘟病毒E~(rns)蛋白并制备其多克隆抗体,本研究首先获得了猪瘟病毒石门毒株E~(rns)基因全长,并将其克隆至pET-28a原核表达载体上,重组质粒转化至原核表达菌株BL21(DE3),IPTG诱导表达重组表达菌体,经超声破碎处理和SDS-PAGE检测,发现分子量约为25 kDa、主要以包涵体蛋白形式存在的重组蛋白E~(rns)。在变性条件下,溶解的包涵体蛋白依次经镍柱亲和层析和切胶回收方法纯化获得了高纯度的重组蛋白E~(rns)。经Western blot检测发现其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能与抗6×组氨酸标签蛋白抗体和抗猪瘟病毒的高免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此外,将纯化蛋白作为抗原多次免疫Balb/C小鼠,制备抗E~(rns)重组蛋白的多克隆抗体,经间接ELISA检测发现免疫小鼠血清中E~(rns)蛋白抗体效价高达1:50000。此外,通过间接荧光免疫和Weastern Blot验证获得的E~(rns)蛋白多克隆抗体具有良好的特异反应性,能与病毒感染细胞中E~(rns)蛋白天然结构及E~(rns)-EGFP融合表达细胞的E~(rns)蛋白发生特异性反应。E~(rns)作为一种胞外分泌蛋白在猪瘟病毒感染过程中发挥多种功能,但到目前为止E~(rns)蛋白加工和分泌的机制及功能并不太清楚。本研究通过在线软件SignalP分析预测,发现猪瘟病毒E~(rns)蛋白上游,即Core蛋白羧基端,具有一段含20个氨基酸的信号肽序列(EKALLAWAVIAIMLYQPVEA),为了探究该信号肽序列在E~(rns)蛋白加工和分泌过程中的作用。将成功克隆基目的基因的p IRES-puro3重组质粒转染至ST细胞,经嘌呤霉素筛选获得了能稳定表达HCLV株源的E~(rns)-EGFP融合蛋白(含有信号肽)和ΔE~(rns)-EGFP融合蛋白(去除信号肽)的ST细胞系。荧光显微镜观察,发现表达E~(rns)-EGFP融合蛋白细胞系胞内荧光强度明显高于表达ΔE~(rns)-EGFP融合蛋白的,且均主要分布于细胞核周围。去除N-糖基化处理和Western Blot检测胞内带EGFP标签的融合蛋白差异表达情况,发现信号肽能显着促进胞内E~(rns)蛋白的胞内表达,并能调节该蛋白的N-糖基化修饰。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分析发现缺失羧基端膜锚定序列和信号肽的E~(rns)蛋白主要分布于细胞核内,但仅去除膜锚定区的E~(rns)-EGFP融合蛋白能共定位于内质网,能进行N-糖基化修饰。为了进一步研究信号肽对E~(rns)蛋白释放的影响,通过检测各细胞系培养上清中融合蛋白绿色荧光信号强度,发现信号肽能仅能促进E~(rns)蛋白分泌至细胞上清中。此外,各细胞系培养上清经外泌小体试剂盒纯化以及Western Blot检测,发现只有糖基化修饰的E~(rns)蛋白能以非可溶蛋白形式分泌至胞外,且经透射电镜观察,发现均纯化获得大量直径约30 nm的外泌小体。同时,去糖基化和Western Blot检测发现,胞外释放的E~(rns)蛋白主要以较胞内更高的糖基化蛋白形式存在。多重序列比对发现HCLV株、石门株和GD53/2011流行株的信号肽序列氨基酸存在差异,瞬时表达分别叁种毒株来源的E~(rns)蛋白和ΔE~(rns)蛋白,并进行Western Blot检测,却发现不同毒力CSFV的信号肽均能调节E~(rns)蛋白的胞内加工,但GD53/2011株E~(rns)蛋白的糖基化程度较高。为了鉴定调节HCLV株E~(rns)蛋白加工和释放的信号肽关键氨基酸位点,通过对猪瘟病毒不同基因亚型毒株的信号肽进行氨基酸序列进行比对,发现位于核心疏水区的序列251LLAWA255高度保守。瞬时表达截断氨基端、定点突变信号肽序列的E~(rns)突变体,经Western Blot和培养上清荧光信号强度检测发现缺失251LLAW254氨基酸残基或251LL252或253AW254突变为NN(天冬酰胺)后,E~(rns)蛋白突变体的N-糖苷完全被废除,且胞外分泌量显着下降。这些信号肽突变体经截断羧基端膜锚定序列后,荧光显微镜观察发现融合蛋白失去内质网锚定作用,主要分布于细胞核。此外,将251LL252和W254同时突变为丙氨酸(A)后,E~(rns)蛋白突变体的糖基化蛋白表达量和分泌量均显着下降。结果表明氨基端信号肽中高度保守氨基酸残基251LLAW254决定了E~(rns)蛋白的糖基化、内质网定位和释放。本研究利用原核表达系统,经亲和层析、切胶纯化获得了高纯度的重组蛋白E~(rns),并制备了高抗体效价的小鼠抗E~(rns)蛋白多克隆抗体,有助于开展CSFV抗体水平检测和E~(rns)蛋白功能相关研究。此外,基于构建的稳定表达E~(rns)蛋白的ST细胞系,研究发现信号肽在猪瘟病毒E~(rns)蛋白胞内表达、N-糖基化修饰和释放过程中发挥积极的调控作用。E~(rns)蛋白主要以非可溶性的过度糖基化蛋白形式分泌至胞外。此外,高度保守氨基酸序列251LLAW254被鉴定为调节E~(rns)蛋白加工和分泌的关键氨基酸基序,为进一步研究糖蛋白E~(rns)胞内转运机制和分泌形式的鉴定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期刊2016-05-31)
眭维国,侯显良,戴小良,邹贵勉,戴勇[2](2014)在《转录后加工和蛋白质修饰异常参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理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以自身抗体产生和免疫复合物形成为特点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明确。研究表明,异常的转录后信使RNA加工和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影响SLE疾病的发生、发展。异常的RNA编辑和剪接导致细胞合成功能紊乱的蛋白质,或者在错误的时间里合成有活性的蛋白质,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在机体对自身多肽产生免疫原性或耐受性方面具有决定性作用。该文将对转录后加工和蛋白质修饰异常参与SLE的病理机制予以综述。(本文来源于《医学综述》期刊2014年17期)
王琦琳,牛向丽,刘永胜[3](2009)在《玉米两个功能未知转录因子基因的转录后加工》一文中研究指出ZmBH、ZmWD是玉米中分别具有转录因子bHLH和WD重复蛋白结构的两个功能未知基因,在不同组织中及各种胁迫诱导条件下,这两个基因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剪接,产生大小各异的转录本.序列分析发现其剪接方式与经典的mRNA剪接不同,即剪接位点的选择不符合GT-AG或AT-AC规则,而是在剪接位点具有短正向重复序列SDR(Short-direct repeats).ZmBH的转录后加工导致序列发生移码而提前终止,而ZmWD则缺失了大部分结构域序列,经由这种方式产生的转录后加工产物可影响蛋白编码,因而可能是对这两个基因功能进行调控的一种方式.图6表1参18(本文来源于《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期刊2009年04期)
段旭初[4](2009)在《黑腹果蝇基因间区microRNA在S2细胞中的转录活性与转录后加工的初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MicroRNA(miRNA)是近年来在多种生物体中发现的一类广泛存在的非编码小RNA,其成熟体长度约为21~23bp。在动物细胞中,miRNA通过序列互补来识别靶标mRNA,并在转录后水平对靶标基因的蛋白表达量进行调控。根据在基因组中与蛋白质基因序列位置间的关系可以把miRNA分为基因区(genic) miRNA和基因间区(intergenic) miRNA.在已有的实验数据中,我们已经用RACE技术获得部分果蝇基因间区miRNA丙初始转录本(pri-miRNA)全长序列或3’端片段序列。本文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对部分获得pri-miRNA全长序列的miRNA基因,进行启动子序列的预测,分析以及活性验证。同时,对果蝇S2细胞内的5个miRNA的初始转录本加工情况及其对靶标基因mRNA丰度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一、果蝇miR-276a, bantan(?)基因启动子序列活性分析根据已获得的miRNA初始转录本序列全长,预测了miR-276a和bantam的启动子序列区域,并从各转录起始位点(TSS)向上游分别截取不同长度的启动子片段,构建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转染S2细胞,通过检测到的细胞荧光素酶活性来反映该启动子片段的转录活性。实验结果表明,miR-276a的TSS1(+1)和bantam的TSS上游各启动子片段都有很明显的细胞转录活性,从而证明了5’RACE所得到这两个基因初始转录本的TSS及上游启动子序列的正确性。但miR-276a的第二个转录起始位点TSS2(+760)及其上游部分片段没有转录活性,表明TSS2可能不是一个真实的转录起始位点。二、干扰果蝇S2细胞Drosha酶后的部分miRNA初始转录本丰度变化大多数动物miRNA基因在被转录后,其初始转录本(pri-miRNA)会被Drosha酶所识别并切割成为miRNA的前体结构(pre-miRNA)。为了分析Drosha酶在细胞内对部分基因间区miRNA转录本的加工作用,我们利用RNAi技术将细胞内的Drosha酶进行干扰,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miRNA初始转录本丰度的变化。在结果中,经干扰处理后的细胞内Drosha酶表达量下降为未受干扰细胞的25%~35%左右,所检测的5个miRNA (miR-276a, miR-277, miR-281, miR-2b, bantam)的pri-miRNA丰度都有所上升,其中miR-277和miR-2b(?) i-miRNA丰度上升幅度较大,而miR-281则只有轻微的变化。叁、干扰果蝇S2细胞Drosha酶后的miRNA靶标基因丰度变化Drosha酶是大多数miRNA形成过程中所必须的一个核酸酶,其蛋白表达含量或活性的下降会导致miRNA成熟体含量的减少,从而进一步影响miRNA对靶标基因的调节作用。我们用MiRanda软件预测了上述五个果蝇miRNA的靶标蛋白基因,并从中选择5个靶标基因(一个miRNA对应一个靶标)来检测Drosha酶被干扰后其mRNA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miR-2b和bantam的预测靶标基因CG4629-PA和CG5123-PA的mRNA含量有较为明显的上升,miR-277的靶标CG10335-PA的mRNA含量有轻微的上升,而miR-276a和miR-281的靶标CG3411-PA和CG14029-PA的mRNA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差异。(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09-06-01)
牛向丽[5](2007)在《禾谷类作物甜菜碱合成途径基因的转录后加工及其特征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甘氨酸甜菜碱(glycein betaine)属于季铵类化合物,是被用作渗透压保护剂的少数有机化合物之一,在细菌、藻类和一些高等植物以及动物中广泛存在。在植物中已证实甘氨酸甜菜碱可以提高植物抗盐、高温、冷冻胁迫的能力,并保持PSII复合体和Rubisco的结构与活性。在已研究的多数生物系统中通过胆碱途径合成甘氨酸甜菜碱,在植物中普遍采用两步法合成,即胆碱在胆碱单加氧酶(choline monoxygenase,CMO)和甜菜碱醛脱氢酶(betaine aldehyde dehydrogenase,BADH)催化下经过两次氧化反应生成甘氨酸甜菜碱。在已研究植物系统中普遍存在两个BADH同源基因,虽然已从分子水平表明多种植物中甘氨酸甜菜碱合成途径相关基因的存在,但实际上植物积累甘氨酸甜菜碱的能力完全不同。重要粮食作物水稻对环境胁迫敏感,不积累甘氨酸甜菜碱。本研究通过对水稻多种诱导条件下两个BADH基因转录本的克隆分析表明,在BADH基因5’端外显子区域有缺失或外源基因插入。经序列分析,BADH基因5’端序列的缺失/插入将导致移码而提前终止以及翻译起始密码或功能结构域的丢失。小麦、玉米、大麦也发现类似现象,但双子叶植物菠菜、拟南芥和蕃茄的BADH基因及水稻的BADH-like基因则被正常剪接。水稻基因组中除有2个BADH基因外,也包含一个CMO基因,但却不积累甘氨酸甜菜碱。与菠菜CMO编码蛋白的比较表明,水稻CMO也具有[2Fe-2S]结构域和一个保守的非亚铁血红素铁结合域,可以组成CMO的活性中心,但却未检测到水稻的CMO活性。本研究通过对水稻多种诱导条件下CMO基因转录本的克隆分析表明,在大量CMO基因转录本中有5’端编码区序列缺失,及多种选择性剪接事件特别是第2外显子保留的发生。经序列分析,CMO基因转录本的异常加工将导致移码后提前终止及翻译起始密码或功能结构域的丢失。玉米中也发现类似现象,但菠菜的CMO基因则被正常剪接。BADH和CMO基因在转录后加工方式上的不同可能是造成植物物种间甘氨酸甜菜碱积累不同的原因。对两个BADH和CMO基因大量转录本的序列分析也表明,有相似序列成对存在于异常加工转录本的缺失/插入位点两侧,(命名为short-direct repeats,SDR)。不同胁迫条件下缺失位点的选择也发生变化,表明SDR序列元件可能与这种转录后加工方式对缺失/插入位点的识别有关。利用水稻BADH和CMO基因中的缺失序列在水稻基因数据库中进行检索,选取带有SDRs的候选基因,在不同条件水稻样品中进行RT-PCR和序列分析以对其加工方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大部分候选基因有类似于水稻BADH和CMO基因的转录后加工,在这些候选基因缺失/插入序列的5’和3’端也存在类似的SDR序列,此外,也发现发生于同一基因的反式作用。拟南芥结合蛋白候选基因测序结果显示,其中1个基因除正常剪接、选择性剪接外,也有两端存在SDR序列的序列缺失以及部分外显子序列的重复,而这种序列缺失和重复在基因组水平则未检测到。对本研究中检测基因的基因结构特征进行初步分析,结果提示:这一过程有其基因结构基础,又可能是被调控进行的;对缺失序列5’和3’端边界二核甘酸序列的分析表明这种加工方式的识别机制与选择性剪接不同;对本研究中得到的SDR相似序列的比较表明,不同基因、物种来源的SDR相似序列具有序列相似性,这也符合生物进化的原则。(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期刊2007-04-20)
查向东,周立志,黄河胜,刘兢,徐康森[6](2004)在《蛇毒C型凝集素类蛋白cDNA与基因组DNA序列分析显示特别的转录后加工(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蛇毒C型凝集素类蛋白的快速进化机制和结构功能关系 ,使用PCR技术扩增了若干编码C型凝集素类蛋白 β链的cDNA分子以及agkisasinβ的基因组DNA ,并将这些扩增产物进行克隆和测序 .对测序结果与试验过程中的具体条件进行了因果关系分析 ,并且进行点阵图比较和多序列比对 .结果表明 ,可能存在“转录后同源重组”等转录后的事件 ,在蛇毒C型凝集素类蛋白的多样性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对于解释基因数目与蛋白质数目的差异这一后基因组时代的重要问题 ,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首次报告蛇毒C型凝集素类蛋白的基因组DNA序列 ,其中未发现有内含子(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期刊2004年06期)
裴雁曦,刘晓辉,郝建平[7](2004)在《植物线粒体基因转录和转录后加工》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线粒体基因组作为植物细胞中叁个遗传系统之一 ,在转录和转录后的加工中存在有许多特殊性 :在基因组结构中 ,植物线粒体基因组比较大 ,且不同物种间差异较大 ;其转录过程具有许多特点 ,例如可以起始于编码区的多个位点等 ;在高等植物中 ,所发现的线粒体基因内含子大多是II型内含子 ,这些内含子有时编码蛋白 ;植物线粒体基因转录后的编辑中C -U转换是一个十分明显的特征 ;在线粒体中 ,多腺化使转录本趋于不稳定 ,而在细胞核中 ,RNA的多腺化可以增强转录本的稳定性。综述了植物线粒体基因组结构以及转录后的编辑、剪接、多腺化等方面的特点和研究进展(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工程杂志》期刊2004年06期)
祁国荣[8](1989)在《转录后加工中剪接的多样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基因表达过程中,转录得到的原始RNA(RNA前体)要经过加工才能成为成熟的RNA。剪接是众多转录后加工内容中的一种。剪接结果切除RNA前体中由基因内含子转录得到的居间序列,将外显子转录部分联接起来。剪接是多式多样和复杂的。对剪接机制的研究,无论在理论上(如基因表达的调控)和在实际上(如基因工程)都是有意义的。(本文来源于《生物科学信息》期刊1989年02期)
转录后加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以自身抗体产生和免疫复合物形成为特点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明确。研究表明,异常的转录后信使RNA加工和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影响SLE疾病的发生、发展。异常的RNA编辑和剪接导致细胞合成功能紊乱的蛋白质,或者在错误的时间里合成有活性的蛋白质,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在机体对自身多肽产生免疫原性或耐受性方面具有决定性作用。该文将对转录后加工和蛋白质修饰异常参与SLE的病理机制予以综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转录后加工论文参考文献
[1].贾俊杰.信号肽介导猪瘟病毒E~(rns)蛋白转录后加工与释放[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6
[2].眭维国,侯显良,戴小良,邹贵勉,戴勇.转录后加工和蛋白质修饰异常参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理机制[J].医学综述.2014
[3].王琦琳,牛向丽,刘永胜.玉米两个功能未知转录因子基因的转录后加工[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9
[4].段旭初.黑腹果蝇基因间区microRNA在S2细胞中的转录活性与转录后加工的初步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09
[5].牛向丽.禾谷类作物甜菜碱合成途径基因的转录后加工及其特征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7
[6].查向东,周立志,黄河胜,刘兢,徐康森.蛇毒C型凝集素类蛋白cDNA与基因组DNA序列分析显示特别的转录后加工(英文)[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04
[7].裴雁曦,刘晓辉,郝建平.植物线粒体基因转录和转录后加工[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4
[8].祁国荣.转录后加工中剪接的多样性[J].生物科学信息.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