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间相互作用势论文_宫利东,郑胜男,卜聪明,刘翠,杨忠志

导读:本文包含了分子间相互作用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相互作用,分子,生物,离子,结合能,氢键,靶标。

分子间相互作用势论文文献综述

宫利东,郑胜男,卜聪明,刘翠,杨忠志[1](2019)在《(Urea)_n(n=2~5)内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理论化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用MP2/6-311++G~(**)//B3LYP/6-311++G~(**)方法对(Urea)_n(n=2~5)复合物进行结构优化、频率和结合能的计算,并考虑基组重迭误差.研究发现,(Urea)_n(n=2~5)中存在N—H…O和N—H…N两种类型的氢键,其中,N—H…O型氢键键长较短,氢键角较大,作用强度较大.通过Mulliken电荷布居分析,发现复合物中参与形成氢键的原子所带电荷变化明显,而没有参与形成氢键的原子电荷几乎不变.基于原子-键电负性均衡方法,确定尿素团簇的相关ABEEM电荷参数,计算得到的电荷分布与量子化学结果有很好的一致性.(本文来源于《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徐敏,张丽丽[2](2019)在《整体设计能力发展进阶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素养——以“有机物分子中基团间相互作用”的教学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苯的同系物、卤代烃、醇类、酚类为代表物,分析"有机物分子中基团间相互作用"与"创新意识"素养之间的关系,对学生认识"基团间相互作用"的能力发展进行整体规划,阐述与"基团间相互作用"相关内容的教学关键活动设计,培养学生在有机化学领域的创新意识素养。(本文来源于《化学教学》期刊2019年05期)

张艳,姜丽艳,张晓光,李帅,张爱军[3](2019)在《生物膜干涉技术在生物分子间相互作用检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膜干涉技术可以实现生物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实时分析检测,广泛应用于高校科研实验室的药物开发过程,是一种非标记的、实时监测的先进技术。本文结合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分析系统的技术原理和实际使用情况,详尽叙述了其在生物分子间相互作用检测的方法和应用,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者提供实验帮助和参考。(本文来源于《生命科学仪器》期刊2019年02期)

陈慧珍[4](2019)在《离子液体基液对纳米流体吸收性能的影响及分子间相互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化石能源开始走向枯竭这个问题愈发严重,迫使人们寻找更多的可再生能源来解决目前的能源短缺问题。我们都知道,太阳能是非常有价值的可再生能源,它的可使用量丰富,对环境也不会造成污染。太阳能集热器可以收集太阳光,并通过将太阳光转换为热或者电来应对日常所需,其中的集热流体对集热器的效率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由于离子液体基液中阴阳离子半径对纳米流体吸收性能影响方面的文章目前还没有被报道过,所以本文致力于高效率集热流体的选择方法方面的研究。通过选择几种液态范围宽、热分解温度高并且包含不同阴阳离子的离子液体,系统研究了基液中阴离子和阳离子半径分别对纳米流体吸收性能的影响。本文通过两步法配备了九种质量分数相同的Fe_3O_4/离子液体基纳米流体,其中九种离子液体包含不同的阴阳离子半径,之后用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仪对这些纯离子液体及相应的纳米流体进行200-2100 nm波段内的透射率测量。结果表明,九种纯离子液体透射率图谱之间的差别比较小,证明纯离子液体的透射率都比较高,而相应的纳米流体的透射率图谱则出现了很大的区别。当离子液体的阴离子相同时,随着阳离子半径的增大,相应纳米流体的透射率整体上出现逐渐下降的趋势,即吸收性能逐渐提升,这是因为阳离子半径增大时,粘度随之增大,扩散率逐渐降低,导致整个体系分散的更加均匀从而拥有更好的吸收。当保持阳离子不变时,随着阴离子半径的增大,除了包含[EMIM][Ac]离子液体的纳米流体以外,其他四种纳米流体的透射率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我们推测是因为阴离子半径增大时,可以提供更大的空间从而导致两相体系更加均匀的分散,所以带来更好的吸收效果。本文通过太赫兹时域光谱系统对九种纯离子液体及相应的纳米流体进行了检测(检测的波段范围为0.4-3.5 THz)。提出了从分子间相互作用的角度尝试解释阴阳离子半径的大小对吸收性能造成影响的观点,从而为更容易理解宏观现象背后的微观因素提供新思路。结果表明,对改变阳离子的纳米流体来说,纳米颗粒的添加可能对离子液体阴阳离子间的分子间作用力产生影响;对改变阴离子的纳米流体来说,不能完全用阴阳离子间的分子间作用力来解释添加纳米颗粒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9-04-01)

赵理达,颜欢,李冰,闫平,管玉雷[5](2018)在《沥青质杂环模型分子间相互作用及溶剂化效应的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重质油中沥青质组分易发生聚沉形成团簇,严重影响重质油的加工和利用效率,但目前对于沥青质聚沉的研究较少,其机理尚不明确。本文采用理论计算对沥青质杂环模型分子间相互作用和溶剂化效应进行研究,以此为重质油沥青质聚沉现象的研究及聚沉抑制剂的研发提供一定的数据和理论支持。(1)在M062X/6-31G(d)水平上,计算得到了11种由沥青质杂环分子片段组成的二元体系的全优化稳定构型,讨论分析了构型的几何结构、NBO电荷、Mulliken重迭布居、相互作用能和分子轨道能,得到了最稳定的两种构型。(2)在B3LYP/6-31G(d)水平上,运用SMD模型对沥青质大分子在13种溶剂中进行溶剂化效应的建模和理论计算,通过对静电溶剂化自由能(ΔGelec)、非静电溶剂化自由能(ΔGnonelec)、总溶剂化自由能(ΔGsolv)的分析可知,沥青质溶解性大小的关键在于溶剂对它的远程静电作用的大小。(本文来源于《化学通报》期刊2018年11期)

柳振峰[6](2018)在《植物捕光超级复合物中的分子间相互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放氧光合作用是地球生物圈的引擎,植物、藻类和蓝细菌通过该过程将光能转换为化学能并裂解水放出氧气。光系统II(PSII)是位于光合电子传递链上游的一个多亚基膜蛋白超分子机器,可在常温常压下通过放氧中心的催化作用将水分子裂解为氧气和质子,并在光能的激发下实现反应中心的电荷分离和能量转换。植物PSII与一系列的外周捕光天线复合物相结合,包括主要捕光复合物II(LHCII)和次要捕光复合物II(CP29、CP26和CP24)。这些外周捕光复合物只有与PSII准确对接后,才能将吸收的光能高效传递给PSII的反应中心,用于诱导其电荷分离并实现能量转换。通过单颗粒冷冻电子显微镜的方法,我们解析了C2S2和C2S2M2(C:PSII核心;S:高亲和力LHCII;M:中等亲和力LHCII)两种不同类型的植物PSII-LHCII超级复合物的近原子分辨率叁维结构。在细致分析了PSIILHCII超级复合物叁维结构的基础上,我们发现了两两复合物之间特异相互作用、识别和组装的分子机制,并揭示了外周捕光复合物与核心天线复合物之间、外周捕光复合物之间界面上的激发能传递途径。在弱光下,光质的变化会诱导植物做出响应,通过捕光复合物LHCII的可逆磷酸化和横向迁移来调节激发能在两个光系统(光系统I/PSI和PSII)之间的平衡分配,该过程被称为状态转换。基于近期的结构与功能研究结果,状态转换过程中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和识别机制将得到深入的探讨和分析。(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第十二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18年全国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8-10-25)

林治岐,张信,邵尉,盛国平[7](2018)在《废水生物处理过程中微生物胞外聚合物与污染物的分子间相互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处理是废水处理的主要技术手段,其中微生物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会分泌一种复杂的高分子混合物——胞外聚合物(EPS),覆盖在微生物表面,它们是影响微生物表面特性的关键物质,在水体环境和废水处理系统中对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和去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EPS能够利用其丰富的官能团吸附水体中的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还可以通过氢键与氮、磷等营养元素发生相互作用.另外EPS具有一定的氧化还原特性,可以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改变污染物的存在形式.因此EPS在废水生物处理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影响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在废水生物处理过程中的去除和转化.发展高灵敏的分析方法,深入研究和理解EPS与不同污染物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对于阐明不同污染物在废水生物处理过程中的去除机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化学》期刊2018年09期)

张凯,蔺丽丽,王传奎[8](2018)在《分子间π-π弱相互作用对D-A-D型热活化延迟荧光分子发光性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热活化延迟荧光(TADF)分子作为第叁代OLED材料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提高该类分子的发光效率成为科研工作者研究的焦点。本文中我们运用密度泛函理论(DFT)与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分别研究了实验分子AI-Cz在溶液和固相下的激发态性质,我们发现分子间相互作用导致分子的能级结构和跃迁属性发生变化,相较于溶液下,分子在固相下系间窜越通道减少。在固相下分子给体与给体间的面外振动被抑制,进而无辐射减小。即分子间相互作用提高了分子的辐射速率,减小了无辐射速率。(本文来源于《第七届全国计算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8-08-07)

崔瑜瑾,晋卫军[9](2018)在《分子间的非共价相互作用:σ-穴键和π-穴键》一文中研究指出第四到第七主族元素以及惰性气体元素可以作为电子受体位点形成分子间吸引性的非共价键合作用。这些电子受体位点,即缺电子密度的位点,大多情况下具有正的分子表面静电势,可以将其分为2类。沿着σ共价键键轴延伸方向原子的外围中心具有正的分子表面静电势的区域称之为σ-穴。而垂直于分子σ-骨架平面具有正的分子表面静电势区域称之为π-穴。σ-穴和π-穴与富电性位点之间吸引性的相互作用分别称之为σ-穴键和π-穴键。σ-穴键倾向于180°,而π-穴键倾向于90°。按照元素周期表族的名称,σ-穴键又分为碳素键、氮素键、氧素键、卤键、惰素键等。可见流行的卤键只是σ-穴键的一个子集。π-穴键分类显得复杂些,可简单分为单原子和多原子π-穴键。(本文来源于《化学教育(中英文)》期刊2018年14期)

兰姝珏[10](2018)在《分子间相互作用技术在高通量药物筛选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分子间相互作用在维护细胞的完整性和细胞各种功能的正常行使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对生物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分析可为生命科学的基础研究提供重要帮助。蛋白分子间相互结合已成为许多疾病病因病理研究的主要研究对象。利用小分子抑制剂调控蛋白分子间相互作用可为相关疾病治疗药物的研究与开发提供可靠的依据。鉴于生物分子间相互作用的重要性,研发人员已经开发了各类生化水平以及细胞水平的分子间相互作用技术。我们平台将生化水平和细胞水平两种分子间相互作用的技术相结合,针对肝癌治疗新的作用靶点:Survivin蛋白与Borealin蛋白间相互作用,开展了高通量筛选。通过两步筛选,我们成功发现了一系列可抑制二者蛋白间相互作用的活性小分子化合物;利用体外分子间相互作用技术,我们确定了活性小分子抑制剂的作用靶点;发现了活性小分子化合物作用于不同类型肝癌细胞系的特异性。总之,我们通过一系列分子间相互作用技术针对创新型药物靶标研发出有潜力的活性小分子为相关癌症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各类高通量筛选获得的蛋白分子间相互作用小分子抑制剂可为相关癌症、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以及免疫系统的调节提供新策略。(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中国生命科学公共平台管理与发展研讨会摘要集》期刊2018-07-18)

分子间相互作用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苯的同系物、卤代烃、醇类、酚类为代表物,分析"有机物分子中基团间相互作用"与"创新意识"素养之间的关系,对学生认识"基团间相互作用"的能力发展进行整体规划,阐述与"基团间相互作用"相关内容的教学关键活动设计,培养学生在有机化学领域的创新意识素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分子间相互作用势论文参考文献

[1].宫利东,郑胜男,卜聪明,刘翠,杨忠志.(Urea)_n(n=2~5)内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理论化学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徐敏,张丽丽.整体设计能力发展进阶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素养——以“有机物分子中基团间相互作用”的教学为例[J].化学教学.2019

[3].张艳,姜丽艳,张晓光,李帅,张爱军.生物膜干涉技术在生物分子间相互作用检测中的应用[J].生命科学仪器.2019

[4].陈慧珍.离子液体基液对纳米流体吸收性能的影响及分子间相互作用研究[D].兰州大学.2019

[5].赵理达,颜欢,李冰,闫平,管玉雷.沥青质杂环模型分子间相互作用及溶剂化效应的理论研究[J].化学通报.2018

[6].柳振峰.植物捕光超级复合物中的分子间相互作用[C].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第十二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18年全国学术会议摘要集.2018

[7].林治岐,张信,邵尉,盛国平.废水生物处理过程中微生物胞外聚合物与污染物的分子间相互作用[J].中国科学:化学.2018

[8].张凯,蔺丽丽,王传奎.分子间π-π弱相互作用对D-A-D型热活化延迟荧光分子发光性质的研究[C].第七届全国计算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术会议摘要集.2018

[9].崔瑜瑾,晋卫军.分子间的非共价相互作用:σ-穴键和π-穴键[J].化学教育(中英文).2018

[10].兰姝珏.分子间相互作用技术在高通量药物筛选的应用[C].第十一届中国生命科学公共平台管理与发展研讨会摘要集.2018

论文知识图

液A:分子间相互作用势曲线上图:N2-CO体系不同K值下的分子间CH4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势H2-H2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势1 分子动力学模拟原理示意图分子间相苏则朗气体分子作用势模型

标签:;  ;  ;  ;  ;  ;  ;  

分子间相互作用势论文_宫利东,郑胜男,卜聪明,刘翠,杨忠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