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激综合征论文_孙寒松,李彬

导读:本文包含了预激综合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综合征,心房,房室,心电图,肺静脉,线粒体,颅脑。

预激综合征论文文献综述

孙寒松,李彬[1](2019)在《叁尖瓣下移矫治术中同期处理B型预激综合征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本研究旨在观察叁尖瓣下移畸形矫治术的患者同期处理B型预激综合征的近中期效果。方法:选取2006年03月至2016年03月期间,在我们中心行叁尖瓣下移畸形矫治术的同期处理B型预激综合征的患者8例,中位年龄22岁(8~44岁)。建立体外循环后,不需要术中标测靶点,于并行体外循环或者心脏停跳下行外科直视单极笔射频消融或外科切缝的方式消除预激旁道。治疗的部位在叁尖瓣瓣环外2 mm处,从叁尖瓣前叶下移部分内侧开始,远端不超过冠状静脉窦。通过术中或术后心电图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价。结果:8例患者术中外科切缝5例,外科直视射频消融3例;中位随访时间为25.5个月(3~129个月)。术后早期及随访过程中无死亡病例。术中心电图提示室上性心动过速终止,预激波消失。随访期间患者未再发生室上性心动过速事件,心电图检查未再发现预激波出现。结论:针对需行叁尖瓣下移畸形矫治术并合并B型预激综合征的患者,可在术中无标测的情况下通过外科直视射频消融或外科切缝的方式消除预激旁道,并可以获得良好的近中期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国循环杂志》期刊2019年12期)

李鹏程[2](2019)在《研究不同药物治疗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纤颤的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不同药物治疗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纤颤的疗效。方法以2015年2月~2018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5例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纤颤患者为对象,将其分成叁组,A组(n=15)用利多卡因治疗,B组(n=15)用普罗帕酮治疗,C组(n=15)用胺碘酮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B组和C组患者的转复率(80%、80%)均明显高于A组(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纤颤的治疗上,普罗帕酮和胺碘酮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利多卡因的效果不理想,临床上要慎用。(本文来源于《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28期)

谢后林,张亮亮,喻绪恩,沙从波,石永光[3](2019)在《伴预激综合征的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综合征5例临床病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伴预激综合征的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mitochondrial encephalopathy, lactic acidosis, and stroke-like episodes, MELAS)综合征的临床及肌肉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伴有预激综合征的MELAS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心电图、颅脑MRI及肌肉病理等。结果伴有预激综合征的MELAS综合征患者中女性2例,男性3例;发病年龄6~20岁,平均(12.4±4.6)岁;其中癫痫是最常见的首发症状(80%);颅脑MRI均显示异常,以枕颞顶叶受累为主;肌肉病理示5例患者均可见强反应性血管现象(strong reactive vessel, SSV),3例可见破碎红纤维;基因检测示5例均存在A3243G点突变。结论伴预激综合征的MELAS综合征患者临床以癫痫为首发症状最多见,颅脑枕、颞叶均有损害,肌肉病理均存在SSV,基因突变均是A3243G点突变。(本文来源于《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冯金华,侯英兰,蒋足英[4](2019)在《预激综合征伴心房颤动的临床鉴别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总结和分析预激综合征伴心房颤动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并鉴别其与室性心动过速之间的区别。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10月收治的42例预激综合征伴心房颤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为研究组),并选择同期收治的42例预激综合征伴室性心动过速患者作为参照对象(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心电图、临床治疗资料和心脏电生理学发生机制。结果:研究组患者室速频率、R-R间距绝对不等率均显着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可表现心悸、胸闷、胸痛、心率(>200次/min)加快等症状,且心电图均可表现出连续宽大的QRS波,但研究组患者QRS波形态、R-R间距、电活动波曲线水平及室房折返诱发因素均有一定的差异。结论:预激综合征伴心房颤动是一种潜在并且致命的严重心律失常现象,其与预激综合征伴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症状和心电图表现较为相似,临床需掌握鉴别方法,并尽早采取有效方案,降低死亡率和改善预后。(本文来源于《医学理论与实践》期刊2019年17期)

韩秀清,韩转宁,靳涛[5](2019)在《超声引导下房室旁道消融联合肺静脉电隔离术在预激综合征伴房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房室旁道消融联合肺静脉电隔离术在预激综合征(WPW)伴房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WPW伴房颤患者89例,将其随机分成A组(48例,超声引导下房室旁道消融联合肺静脉电隔离术治疗)与B组(41例,超声引导下房室旁道消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A组手术耗时显着长于B组(P<0.05);术后,两组QRS时限、QTc间期均显着缩短(P<0.05);A组房颤复发率显着低于B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房室旁道消融联合肺静脉电隔离术治疗WPW伴房颤可减少房颤复发,且不会显着增多并发症,但手术耗时更长,提升房室结传导功能的作用不明显。(本文来源于《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期刊2019年22期)

雷蕾,王海燕,卢月,黄文,赵鹏展[6](2019)在《斑点追踪成像评估预激综合征左心房室功能的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估预激综合征患者射频消融术前及术后左房与左室机械功能及同步性。方法纳入我院心内科拟行射频消融术的50例显性预激综合征患者及42例健康志愿者,在术前48h及术后30天行常规超声心动图及二维斑点追踪检查,比较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术前与术后的超声参数值。结果预激综合征患者左室射血分数、整体长轴及圆周应变但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左室及左房收缩期不同步指数大于正常对照组,但左房应变值无明显差异。术后左室射血分数、整体圆周应变、左室不同步指数及左房达峰时间明显改善,但左房不同步指数无明显改变。结论射频消融术后左室功能及同步性明显恢复,但左房同步性并未明显改善,可能与已存在或未来将发生的房颤有关。(本文来源于《医学影像学杂志》期刊2019年07期)

李烽,朱永翔,姜海,龙明智[7](2019)在《预激综合征旁道消融术后并发叁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Wolff、Parkinson和White于1930年首次报道了预激综合征(WPW综合征),1944年Ohnell进一步证实了房室旁道的存在[1]。预激综合征人群发病率约1‰~3‰[2],行射频导管消融术(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RFCA)成功率超过90%,手术创伤性小、安全性高且能达到根治目的。本文报道预激综合征消融术后并发叁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本文来源于《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期刊2019年07期)

徐海,姜宜成,史亚非,张喜文[8](2019)在《射频消融对预激综合征患者心脏舒张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对预激综合征患者心脏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住院的预激综合征患者85例,另选取2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通过超声心动图、脑钠肽、心功能分级来比较射频消融前后患者的心脏舒张功能变化。结果消融术前预激综合征患者与健康对照者心脏结构、左心室射血分数、心功能纽约心脏协会(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NYHA)分级、E/A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之间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浓度、e′、E/e′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融术后,预激综合征患者的e′、E/e′恢复至正常水平;而NT-proBNP浓度仍高于正常,在随访半年期间恢复正常水平。左侧旁路和右侧旁路在消融前、后及随访期间均未发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融术后出现电张力调整患者的e′、E/e′、NTproBNP浓度均未恢复正常水平,而在随访半年期间恢复正常水平。结论预激综合征患者可出现心脏舒张功能下降,射频消融术可以改善患者的舒张功能,但脑钠肽浓度的恢复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本文来源于《岭南心血管病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王微[9](2019)在《预激综合征合并房颤的心电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预激综合征(WPW)并房颤(AF)的心电图特征。方法:选取WPW合并AF患者50例,观察其心电图的心室率、f波、QRS波形、R-R间距等变化特征。结果:本组患者心室率集中分布于170次/min以上,占96.0%;R-R间距呈不规则变化,变动范围为0.19~0.68s;所有患者P波消失,且f波仅存在于心室率<190次/min,R-R间距较长者中;QRS波以完全预激图形为主,占比48.0%,仅个别患者(6.0%)呈正常QRS图形表现;患者疾病发作时,心电轴多处于正常范围(62.0%),未见无人区心电轴者。结论:WPW并AF患者心电特征表现为心室率较快,R-R间距波动大,QRS波群分布形态多样复杂,f波多见与R-R间距长且心室率较慢患者,但心电轴多表现为正常。(本文来源于《中国民康医学》期刊2019年13期)

唐绪刚,张学森,姜大春[10](2018)在《预激综合征并急性心肌梗死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病例男性,45岁,体力劳动者,因间歇性胸痛(压榨样,发作持续时间<10 min/次)伴心悸而急诊。胸痛与情绪激动及体力活动明显相关,休息后可缓解。间歇性心悸发作并能自行缓解已持续3年,发作≥2次/w,在当地医院诊断为"预激综合征"。患者未予重视及治疗。患者不吸烟和饮酒,无高血压、血脂升高及糖尿病病史,无家族遗传病史。(本文来源于《西南国防医药》期刊2018年12期)

预激综合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不同药物治疗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纤颤的疗效。方法以2015年2月~2018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5例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纤颤患者为对象,将其分成叁组,A组(n=15)用利多卡因治疗,B组(n=15)用普罗帕酮治疗,C组(n=15)用胺碘酮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B组和C组患者的转复率(80%、80%)均明显高于A组(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纤颤的治疗上,普罗帕酮和胺碘酮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利多卡因的效果不理想,临床上要慎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预激综合征论文参考文献

[1].孙寒松,李彬.叁尖瓣下移矫治术中同期处理B型预激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中国循环杂志.2019

[2].李鹏程.研究不同药物治疗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纤颤的疗效[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

[3].谢后林,张亮亮,喻绪恩,沙从波,石永光.伴预激综合征的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综合征5例临床病理分析[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9

[4].冯金华,侯英兰,蒋足英.预激综合征伴心房颤动的临床鉴别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9

[5].韩秀清,韩转宁,靳涛.超声引导下房室旁道消融联合肺静脉电隔离术在预激综合征伴房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

[6].雷蕾,王海燕,卢月,黄文,赵鹏展.斑点追踪成像评估预激综合征左心房室功能的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9

[7].李烽,朱永翔,姜海,龙明智.预激综合征旁道消融术后并发叁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9

[8].徐海,姜宜成,史亚非,张喜文.射频消融对预激综合征患者心脏舒张功能的影响[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9

[9].王微.预激综合征合并房颤的心电图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19

[10].唐绪刚,张学森,姜大春.预激综合征并急性心肌梗死1例[J].西南国防医药.2018

论文知识图

预激综合征-(a) A型预激综合征预激综合征-(a) A型预激综合征预激综合征-图8-37 短P-R间期综合征预激综合征-(a) A型预激综合征预激综合征-图8-36 间歇性心室预激波预激综合征-(b)B型预激综合征

标签:;  ;  ;  ;  ;  ;  ;  

预激综合征论文_孙寒松,李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