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食行为生态学论文_王新安,马爱军,张秀梅,庄志猛,于宏

导读:本文包含了摄食行为生态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生态学,对虾,节律,生理学,日本,鱼类,中国。

摄食行为生态学论文文献综述

王新安,马爱军,张秀梅,庄志猛,于宏[1](2006)在《海洋鱼类早期摄食行为生态学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鱼类的早期阶段是指仔、稚、幼鱼期。鱼类早期生长的细微差别对其存活以及整个生活史阶段的生长,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20世纪60年代以来,围绕着决定鱼类早期存活的生态学因子所展开的鱼类早期生活史研究,在国际上受到了普遍重视[1];近二叁十年以来,随着鱼类人工繁(本文来源于《海洋科学》期刊2006年11期)

黄国强[2](2003)在《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摄食行为生理生态学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中国对虾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其对不同饵料的选择性和利用,并用4种天然饵料和1种配合饲料分析了饵料中对其能量收支和身体组分产生重要影响的因子、不同摄食水平对其生长、能量收支和身体成分的影响、不同饵料及摄食水平对其蜕皮的影响、不同饵料搭配对其生长和饵料转化效率的影响。本研究还采用耗氧量测定和能量收支推算的方法研究了其表观特殊动力作用(SDA)。本研究不仅揭示了中国对虾摄食行为的某些重要的生理生态学机制,还在实验方法上有所创新,对对虾养殖生产中的饵料配制、加工、投喂技术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本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 1 中国对虾对不同饵料的选择性和利用 在25℃条件下,分别用沙丁鱼肌肉(FF,除去头、内脏、骨、鳞、鳍的鱼)、鹰爪虾肌肉(SF,除去头、壳、内脏)、蛤蜊足部肌肉(CF,蛤蜊的斧足)、沙蚕(PW,日本刺沙蚕)、配合饲料(FD,海马牌配合饲料)和上述5种饵料的混合物(MD)投喂,研究了平均体重为1.530±0.047g(Mean±SE)的中国对虾对它们的利用和选择性。结果表明:CF和MD组的摄食率(FI)显着高于其它中国对虾(矛乞月ner’,enaeusch加en擂)摄食行为生理生态学的实验研究组;CF、PW和MD组的特定生长率(s GR)显着高于其它组,FF和SF组的SGR显着低于其它组;PW组的饵料转化效率(FCE)显着高于其它组,达到22.86士1.63%,FF和SF组的FCE最低,约为PW组的20~25%:在混合投喂(MD)组对虾摄食的饵料中,CF占最大比例(46.45士1.63%),其次为PW(约30.88士2.06%),FF和SF分别各占约13.07士0.46%和9.59士0,34%,不摄食配合饲料(FD),对不同饵料表现出明显选择性,只摄食动物性饵料。在实验中中国对虾不遵循能量最大收益的最佳摄食理论,并表现出明显的脂肪对蛋白质的节约作用。2不同饵料对中国对虾能量收支和身体生化组成的影响采用沙丁鱼肌肉(FF)、鹰爪虾肌肉(SF)、菲律宾蛤仔足肌(CF)、沙蚕(Pw)和配合饲料(FD)5种饵料混合投喂(MD)设置6个处理,研究其对中国对虾能量分配及身体生化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对虾摄食不同的饵料后,能量分配出现显着差异;在身体的水分、蛋白质、脂肪、灰分含量和比能值上也产生显着差异。中国对虾对不同饵料的转化效率(FCE)和净转化效率(NCE)与饵料的粗脂肪含量(L)、能量蛋白比(GE/P)和脂肪蛋白比(L/P)的关系均得到了相应的数学模型,由这些模型得到了在最佳FCE和NCE时的最佳粗脂肪含量、能量蛋白比和脂肪蛋白比。在FCE和NCE分别以蛋白质和能量表示时最佳粗脂肪含量分别为23.01%、29.08%和19.82%、24.93%;在FCE和NCE分别以干物质、蛋白质和能量表示时最佳能量蛋白比为:36.1 LKJ/g、38.75KJ/g、37.22KJ/g和37.43KJ/g、38.49KJ/g、37.32KJ/g;在FCE和NCE分别以干物质、蛋白质和能量表示时最佳脂肪蛋白比分别为0.633、0.527、0.2“和0.619、0.626、0.271。本实验的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多种天然饵料来研究对中国对虾(矛乞月”‘几,enaeus chinen廊)摄食行为生理生态学的实验研究虾的营养需求和分析饵料中影响对虾对饵料的利用的主要因子是可行的。3摄食水平对中国对虾生长、能量收支和身体生化组成的影响 以每天投喂对虾湿体重的0、0.5%、1 .0%、1.5%、和过量5个水平投喂平均体重分别为2.988士0.2009、7.960士0.4509、14.177士0.8689、19.012士1.4139的中国对虾,研究中国对虾在不同摄食水平下的生长和饵料转化效率。对虾以湿重、干物质、蛋白质、能量形式表示的特定生长率(S GR)与体重(Isw)和摄食水平(RL)的关系可用模型SGR井Bo+B:X ISw+B:xRL很好地描述。不同规格的对虾以干物质、蛋白质、能量表示的饵料转化效率(F CE)与摄食水平(RL)的关系可以用模型FCE=B。+BI x LnRL描述。中国对虾生长能占摄食能的比例随摄食水平的提高而提高,呼吸、排泄、蜕皮能量占摄食能的比例随摄食水平的提高而下降。对虾身体的水分含量随摄食水平的提高而下降,而身体的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比能值则随摄食水平的提高而提高。中国对虾的维持摄食水平明显比同体重的鱼类高。4不同饵料和摄食水平对中国对虾蜕皮的影响采用鱼肉(FF)、虾肉(SF)、蛤肉(SF)、沙蚕(PW)和配合饲料(FD)投喂体重为1.530士0.0479中国对虾30d,并对体重分别为2.988士0.2009、7.960士0.4509、14.177士0.8689、19.012士1.4139的4个规格的中国对虾采用配合饲料分别按每天0、0.5%、1.0%、1.5%、过量5个摄食水平进行投喂28d,对中国对虾的蜕皮进行了研究。饵料种类对中国对虾的蜕皮次数(MT)、蜕皮量、蜕皮能占摄食能的比例及每次蜕皮的体重增长都有显着影响,实验期间中国对虾的蜕皮次数范围为2.31一98次,蜕皮能占摄食能的比例为1 .16一2.72%,每次蜕皮的体重增长为0.141一0.4889。不同摄食水平对中国对虾的蜕皮能占摄食能中国对虾(Fenner’,enaeus chinen沁)摄食行为生理生态学的实验研究的比例及每次蜕皮的体重增长都有显着影响,前者随摄食水平的提高而下降,后者随摄食水平的提高而增加。摄食水平对2.988?(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期刊2003-06-11)

徐红艳[3](2001)在《日本沼虾和黄颡鱼摄食与繁殖行为生态学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日本沼虾、黄颡鱼的繁殖行为生态和摄食行为生态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雄虾选择性腺发育良好的特别是快生殖蜕壳的雌虾为交配对象,雌虾则选择个体强壮的雄虾;在争夺配偶时,从一开始就保护雌虾的雄性个体比后来入侵者表现出更强烈的配偶竞争行为;竞争者数量少时雄虾一般用身体或足压住雌虾即可,而当竞争者多时,雄虾则展开第二步足、摆动大触须以防竞争者的入侵;不同日本沼虾个体采取不同的交配策略——单配偶、多配偶或“偷袭”交配。日本沼虾的食谱由实验环境中的食物种类、食物可得性决定;日本沼虾随投食量的变化、停喂时间和竞争者数量的改变而采取不同的摄食策略——改变摄食速度、调整与其它虾的争斗行为及占有食物斑块的行为;日本沼虾对小活鱼采取“伏击”捕捉式;同一实验生态条件下,不同日本沼虾个体对食物斑块的利用方式有异——占有食物斑块、“偷袭”抢食或其它方式,而且雌虾的摄食领域行为不及雄虾的明显。黄颡鱼雄鱼在发情至产卵之前有占巢行为;雌性个体选择个体大、身体强壮的雄鱼作为性选择对象。在实验条件下,食物种类、食物分布及食物可得性等因素影响黄颡鱼的食物选择;黄颡鱼能从群集生活中得到提高觅食效率、提高对风险的警惕性等好处。总之,日本沼虾和黄颡鱼的行为发生均是对特定生态环境的适应性反应,也就是说生态环境为它们的行为创造了条件,一定环境条件下,它们的行为反应均是为最大限度提高个体的生存适合度和生殖成功率。(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01-05-01)

单保党,洪万树,吴鼎勋,张其永[4](1998)在《鮸状黄姑鱼仔稚鱼摄食行为生态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描述了(鱼免)状黄姑鱼早期发育阶段仔、稚鱼的摄食模式。前期仔鱼主要以“S-攻击型”模式摄食,辅以“前冲甩头”姿态摄食;后期仔鱼以“L-攻击型”模式摄食。稚鱼以“咬食攻击型”模式摄食。文中对上述行为的生态学意义也进行了讨论,并探讨了该研究在苗种生产中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福建水产》期刊1998年04期)

摄食行为生态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研究以中国对虾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其对不同饵料的选择性和利用,并用4种天然饵料和1种配合饲料分析了饵料中对其能量收支和身体组分产生重要影响的因子、不同摄食水平对其生长、能量收支和身体成分的影响、不同饵料及摄食水平对其蜕皮的影响、不同饵料搭配对其生长和饵料转化效率的影响。本研究还采用耗氧量测定和能量收支推算的方法研究了其表观特殊动力作用(SDA)。本研究不仅揭示了中国对虾摄食行为的某些重要的生理生态学机制,还在实验方法上有所创新,对对虾养殖生产中的饵料配制、加工、投喂技术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本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 1 中国对虾对不同饵料的选择性和利用 在25℃条件下,分别用沙丁鱼肌肉(FF,除去头、内脏、骨、鳞、鳍的鱼)、鹰爪虾肌肉(SF,除去头、壳、内脏)、蛤蜊足部肌肉(CF,蛤蜊的斧足)、沙蚕(PW,日本刺沙蚕)、配合饲料(FD,海马牌配合饲料)和上述5种饵料的混合物(MD)投喂,研究了平均体重为1.530±0.047g(Mean±SE)的中国对虾对它们的利用和选择性。结果表明:CF和MD组的摄食率(FI)显着高于其它中国对虾(矛乞月ner’,enaeusch加en擂)摄食行为生理生态学的实验研究组;CF、PW和MD组的特定生长率(s GR)显着高于其它组,FF和SF组的SGR显着低于其它组;PW组的饵料转化效率(FCE)显着高于其它组,达到22.86士1.63%,FF和SF组的FCE最低,约为PW组的20~25%:在混合投喂(MD)组对虾摄食的饵料中,CF占最大比例(46.45士1.63%),其次为PW(约30.88士2.06%),FF和SF分别各占约13.07士0.46%和9.59士0,34%,不摄食配合饲料(FD),对不同饵料表现出明显选择性,只摄食动物性饵料。在实验中中国对虾不遵循能量最大收益的最佳摄食理论,并表现出明显的脂肪对蛋白质的节约作用。2不同饵料对中国对虾能量收支和身体生化组成的影响采用沙丁鱼肌肉(FF)、鹰爪虾肌肉(SF)、菲律宾蛤仔足肌(CF)、沙蚕(Pw)和配合饲料(FD)5种饵料混合投喂(MD)设置6个处理,研究其对中国对虾能量分配及身体生化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对虾摄食不同的饵料后,能量分配出现显着差异;在身体的水分、蛋白质、脂肪、灰分含量和比能值上也产生显着差异。中国对虾对不同饵料的转化效率(FCE)和净转化效率(NCE)与饵料的粗脂肪含量(L)、能量蛋白比(GE/P)和脂肪蛋白比(L/P)的关系均得到了相应的数学模型,由这些模型得到了在最佳FCE和NCE时的最佳粗脂肪含量、能量蛋白比和脂肪蛋白比。在FCE和NCE分别以蛋白质和能量表示时最佳粗脂肪含量分别为23.01%、29.08%和19.82%、24.93%;在FCE和NCE分别以干物质、蛋白质和能量表示时最佳能量蛋白比为:36.1 LKJ/g、38.75KJ/g、37.22KJ/g和37.43KJ/g、38.49KJ/g、37.32KJ/g;在FCE和NCE分别以干物质、蛋白质和能量表示时最佳脂肪蛋白比分别为0.633、0.527、0.2“和0.619、0.626、0.271。本实验的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多种天然饵料来研究对中国对虾(矛乞月”‘几,enaeus chinen廊)摄食行为生理生态学的实验研究虾的营养需求和分析饵料中影响对虾对饵料的利用的主要因子是可行的。3摄食水平对中国对虾生长、能量收支和身体生化组成的影响 以每天投喂对虾湿体重的0、0.5%、1 .0%、1.5%、和过量5个水平投喂平均体重分别为2.988士0.2009、7.960士0.4509、14.177士0.8689、19.012士1.4139的中国对虾,研究中国对虾在不同摄食水平下的生长和饵料转化效率。对虾以湿重、干物质、蛋白质、能量形式表示的特定生长率(S GR)与体重(Isw)和摄食水平(RL)的关系可用模型SGR井Bo+B:X ISw+B:xRL很好地描述。不同规格的对虾以干物质、蛋白质、能量表示的饵料转化效率(F CE)与摄食水平(RL)的关系可以用模型FCE=B。+BI x LnRL描述。中国对虾生长能占摄食能的比例随摄食水平的提高而提高,呼吸、排泄、蜕皮能量占摄食能的比例随摄食水平的提高而下降。对虾身体的水分含量随摄食水平的提高而下降,而身体的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比能值则随摄食水平的提高而提高。中国对虾的维持摄食水平明显比同体重的鱼类高。4不同饵料和摄食水平对中国对虾蜕皮的影响采用鱼肉(FF)、虾肉(SF)、蛤肉(SF)、沙蚕(PW)和配合饲料(FD)投喂体重为1.530士0.0479中国对虾30d,并对体重分别为2.988士0.2009、7.960士0.4509、14.177士0.8689、19.012士1.4139的4个规格的中国对虾采用配合饲料分别按每天0、0.5%、1.0%、1.5%、过量5个摄食水平进行投喂28d,对中国对虾的蜕皮进行了研究。饵料种类对中国对虾的蜕皮次数(MT)、蜕皮量、蜕皮能占摄食能的比例及每次蜕皮的体重增长都有显着影响,实验期间中国对虾的蜕皮次数范围为2.31一98次,蜕皮能占摄食能的比例为1 .16一2.72%,每次蜕皮的体重增长为0.141一0.4889。不同摄食水平对中国对虾的蜕皮能占摄食能中国对虾(Fenner’,enaeus chinen沁)摄食行为生理生态学的实验研究的比例及每次蜕皮的体重增长都有显着影响,前者随摄食水平的提高而下降,后者随摄食水平的提高而增加。摄食水平对2.988?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摄食行为生态学论文参考文献

[1].王新安,马爱军,张秀梅,庄志猛,于宏.海洋鱼类早期摄食行为生态学研究进展[J].海洋科学.2006

[2].黄国强.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chinensis)摄食行为生理生态学的实验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3

[3].徐红艳.日本沼虾和黄颡鱼摄食与繁殖行为生态学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1

[4].单保党,洪万树,吴鼎勋,张其永.鮸状黄姑鱼仔稚鱼摄食行为生态学研究[J].福建水产.1998

论文知识图

历年有关小相岭山系的论文发表情况

标签:;  ;  ;  ;  ;  ;  ;  

摄食行为生态学论文_王新安,马爱军,张秀梅,庄志猛,于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