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中央储备银行论文-郭思齐

伪中央储备银行论文-郭思齐

导读:本文包含了伪中央储备银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伪满洲中央银行,汪伪中央储备银行,货币发行

伪中央储备银行论文文献综述

郭思齐[1](2017)在《抗日战争时期伪满洲中央银行与汪伪中央储备银行货币发行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伪满洲中央银行和汪伪中央储备银行是两个有代表性的伪政权银行,它们的货币发行分别表现出两种极端性的倾向。两伪行货币发行中差异性的产生,源于日本侵略者在各占领区所实行的不同经济策略及"金融统制"的不同效果,也与两者各自所处的金融环境有重要关系。从货币银行学的角度看,伪满洲中央银行在金融管理运作上做得相对较为平稳和缓,而汪伪中央储备银行不仅因过量的货币发行而引发了战时国内最严重的通货膨胀,也种下了中国历史上最具危害性金融危机的祸根。(本文来源于《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12期)

郭思齐[2](2017)在《伪中央储备银行货币发行述论》一文中研究指出伪中央储备银行是日寇在华中地区建立的伪政权银行,它在货币发行问题上在当时国内银行中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这家伪银行不仅因过量滥发纸币引发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境内最严重的通货膨胀,也种下了中国历史上最具危害性金融危机的祸根。(本文来源于《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5期)

孙雨露,孔雪,徐延誉[3](2015)在《中国陆军总司令部战后查处日本印制伪中央储备银行钞券史料》一文中研究指出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财政部拟定收复区敌伪钞票处理办法,在以法币兑换伪中央储备银行钞票过程中,发现日本国内印制伪中储券情形,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即令冈村宁次查明具报并予处置。(本文来源于《民国档案》期刊2015年03期)

董爱玲[4](2012)在《汪伪中央储备银行成立原因探析——兼论日本占领华中初期的通货政策》一文中研究指出1940年3月汪伪政权在日本支持下正式登场。汪伪政权成立以后,伪政府与日本政府共同筹划成立了伪中央储备银行。伪中储行的成立,既是日本军方与政府内部各派在占领华中初期通货政策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又是汪伪政府为了满足日本控制华中金融,掠夺华中经济的需求,同时也是汪伪政权为刚刚成立的伪政府提供财政支持的结果。在伪中储行成立过程中,日方对其进行种种干预和限制,以便实现对中储行绝对的控制权。伪中储行是在金融复杂的华中地区在日本侵略者的直接指导下成立的,其发行的钞券及实施的金融措施无不体现日本方面的经济利益。(本文来源于《求索》期刊2012年08期)

沈飞[5](2011)在《中央储备银行及其发行的货币》一文中研究指出1941年1月6日,伪中央储备银行(以下简称中储行)总行在南京成立。银行总裁周佛海,副总裁钱大櫆。1月20日,上海分行在外滩15号国民党中央银行原址开始营业。总行各局、处长也经常在沪办公,所谓南京总行仅是一个名义而已。日寇为了维持中储行的信用,先后在1942年7月和1944年8月,由东京日本银行贷与信用借款共计5亿日元,并为了扩张该行势力,先后设置了苏州、杭州、蚌埠、无锡、镇江,宁波、广州、汉口、厦门、汕头、九江、南昌、徐州、连云港和日本东京等38个分理处。1944年7月,该行从(本文来源于《收藏》期刊2011年02期)

朱佩禧[6](2007)在《角力上海:伪中央储备银行成立及其原因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伪中央储备银行(以下简称中储行)是汪精卫为代表的傀儡政府的中央银行。其成立过程一波叁折,反映了汪伪政府、日本政府和重庆国民政府叁方的复杂关系。一方面,日本政府在其成立前期持消极态度,后在汪伪政府一再的请求下,转而积极扶植中储行。另一方面,重庆国民政府则极力阻止中储行的成立。本文通过分析抗战时期叁方在上海金融市场上的矛盾关系和斗争过程,来考察中储行成立的原因。(本文来源于《江苏社会科学》期刊2007年05期)

周永红[7](2003)在《伪中央储备银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以后,为配合对华中沦陷区实行物资统制、产业统制,日本扶植汪伪国民政府成立中央储备银行,以其活动为主体在统抬区内实施金融统制,形成汪伪政权经济活动的主导因素。以上海为中心的华中地区向来是政府的金融重地,币制统一,金融发达,因此伪中储行要铲除国民党系统金融机构的影响、实现中央银行的职能困难重重。伪中央储备银行从1941年1月成立到1945年9月被国民党接收的这段时间,只是随着日军战事向华中的不断推进而逐渐壮大自身的影响力和调控力。及至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完全控制了上海租界排挤了英美等外国金融势力对华中的影响,伪中储行才摆脱处处受掣肘的局面,以日伪的政治和武力为后盾,开始公开实施金融专制统制。伪中储行通过建立分支行、改组国民党系统银行等手段积极构建了以自身为中心的金融网络,在华中甚至华南沦陷区内实施了统一新货币、加强金融机关和资金统制、抢购物资、举借公债等一系列金融统制活动,为日伪搜刮了大量财富,严重阻碍了民间工商业的正常发展,重创了华中银钱业的繁荣,而滥发的大量中储券流通在市场上则形成严重的通货膨胀。伪中储行的金融统制是对华中沦陷区的一次金融浩劫,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在日伪的操纵下,中储行已经是远远超出金融经济领域的银行,而完全成为替汪伪政府支撑财政、为日本侵略战争筹措战费的经济工具。伪中储行的成立和活动达到了日本侵华政策中“以战养战”的险恶目的,满足了汪伪政府浩大繁重的支出需要,却也成为日本在军事战场之外对华中沦陷区实行经济掠夺的铁证如山的证据。(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期刊2003-05-01)

杨晓时[8](2002)在《又见日军侵华铁证——伪“中央储备银行”券》一文中研究指出1931年9月18,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叁省,1937年7月7日,日寇又发动了卢沟桥事变,把侵华战争扩大到中国关内。日寇随着其侵华战争的扩大,军需开支也不断增加,就加强了对中国经济、金融的控制和掠夺。一方面大量印制了专在中国强制行用、没有发行保证的日本银行券和日本军用票随军使用;另一方面扶植各傀儡政权发行了名目繁多的伪币,把战争军费转(本文来源于《收藏界》期刊2002年05期)

顾关林[9](1997)在《周佛海与伪中央储备银行》一文中研究指出周佛海在日本留学期间,曾在京都帝国大学学习经济学。周后来投靠蒋介石,长期负责宣传工作,曾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但他并不安于宣传这类“清水衙门”的职务,极想得到财政金融方面的肥缺。然而,蒋政府的这类职务,非宋即孔,或是孔、宋的亲信,周佛海无法问津,他后来在日记中抱怨蒋介石从未以“国士”待他,就是指这些事。(本文来源于《民国春秋》期刊1997年03期)

顾关林[10](1995)在《关于中央储备银行的几个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央储备银行是在伪政府的“中央银行”,该行所发行的兑换券(以下简称中储券)是1941年1月至1945年8月华东、华中和华南地区的主要流通货币,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社会经济中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就初步搜集的材料对中央储备银行的几个问题略加论列,(一)中央储备银行(本文来源于《上海党史研究》期刊1995年S1期)

伪中央储备银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伪中央储备银行是日寇在华中地区建立的伪政权银行,它在货币发行问题上在当时国内银行中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这家伪银行不仅因过量滥发纸币引发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境内最严重的通货膨胀,也种下了中国历史上最具危害性金融危机的祸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伪中央储备银行论文参考文献

[1].郭思齐.抗日战争时期伪满洲中央银行与汪伪中央储备银行货币发行比较研究[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7

[2].郭思齐.伪中央储备银行货币发行述论[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

[3].孙雨露,孔雪,徐延誉.中国陆军总司令部战后查处日本印制伪中央储备银行钞券史料[J].民国档案.2015

[4].董爱玲.汪伪中央储备银行成立原因探析——兼论日本占领华中初期的通货政策[J].求索.2012

[5].沈飞.中央储备银行及其发行的货币[J].收藏.2011

[6].朱佩禧.角力上海:伪中央储备银行成立及其原因探析[J].江苏社会科学.2007

[7].周永红.伪中央储备银行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

[8].杨晓时.又见日军侵华铁证——伪“中央储备银行”券[J].收藏界.2002

[9].顾关林.周佛海与伪中央储备银行[J].民国春秋.1997

[10].顾关林.关于中央储备银行的几个问题[J].上海党史研究.1995

标签:;  ;  ;  

伪中央储备银行论文-郭思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