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中华[1]2003年在《针刺结合微波穴位照射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疗效观察与评价》文中认为本研究通过临床系统观察针刺结合微波穴位照射对BPH患者IPSS、BS评分、膀胱残余尿量、前列腺容积、最大尿流率的影响,评价其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临床疗效。根据中医基础理论,结合本病的临床表现,认为该病以肾虚为本,亦有邪实的一面,属本虚标实之证。其病因为脾肾亏虚,叁焦与膀胱气化不利,痰瘀结阻尿道。治宜标本兼顾,综合治疗,故拟订了补肾健脾、化瘀散结、利湿通淋的原则及相应的处方和治法,临床治疗42例BPH患者,疗效显着,优于西药舍尼通治疗组。 现代医学对BPH的病因尚未明了,认为该病症状的出现主要因为膀胱出口梗阻(BOO)及由于梗阻的持续存在而导致膀胱逼尿肌功能受损。本疗法能有效改善BOO,调节膀胱顺应性,且避免了腔内途径微波照射造成的并发症,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了新思路。
王高峰[2]2010年在《电针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评价电针肾俞、会阳穴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5例患者随机分为电针治疗组33例和药物对照组32例。治疗组治疗四周,对照组治疗四周;观察治疗前后BPH患者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指数(QOL)、最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量(PVR)、前列腺体积(v),并对治疗前后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91%,对照组总有效率93.75%,其中治疗组在改善夜尿和尿频症状上优于对照组,对前列腺体积的影响不如对照组,两组方法对BPH患者治疗前后IPSS、QOL、Qmax、PVR均有改善,但无明显差异。结论:1、电针肾俞穴、会阳穴通过益气、活血,显着改善BPH患者症状,尤其是夜尿多和尿频改善明显,能增加Qmax,减少PVR。2、电针治疗能抑制了逼尿肌收缩活动,改善不稳定膀胱,增强了尿道外括约肌的关闭功能,改善膀胱储尿功能。
范洪力[3]2007年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证候与针灸干预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为了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证候分布规律和中医病理特点,及其与相关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初步揭示良性前列腺增生症证候实质及其病理生理学基础。同时通过证候研究得出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法则指导针灸干预的有效性,验证证素积分方法为中医针灸临床疗效判断提供客观依据的可行性,阐明良性前列腺增生症针灸干预机理。方法选择120例50~80岁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根据有关标准分为肾气不足、阴虚火旺、肾阳亏虚、下焦瘀血、膀胱湿热、肺热失宣等6种证型,了解良性前列腺增生证候规律,并对患者的证素与年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前列腺体积、尿流率、性激素、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等进行相关性分析。选择40例患者,以关元、归来、肾俞、叁阴交为主穴针灸,辅以辨证配穴,,依虚证、实证选择补泻手法,观察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证素积分与IPSS、QOL评分、膀胱残余尿量、前列腺体积、最大尿流率以及性激素等指标,进行针灸干预前后比较。结果(1)良性前列腺增生症证型以肾虚证为主,包括肾阳亏虚、肾气不足、阴虚火旺,其次是下焦瘀血。(2)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脏腑病位证素,肾积分远远高于脏腑其他病位证素。中医肾的病理变化呈严重程度,其次是脾和膀胱。(3)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实证证素出现频率由高到底依次为:湿、气滞、血瘀、热、痰、积块。本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实证多湿、气滞与血瘀。(4)良性前列腺增生症虚证证素出现频率由高到底依次为:气虚、阳虚、血虚、阴虚。本组良性前列腺增生虚证多气虚、阳虚。(5)各个证型存在不同程度证素的病理变化。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不同证型T,E_2,T/E_2总趋势表现为T下降明显,E_2升高,T/E_2下降。不同证型组间,FPSA、TPSA、FPSA/TPSA比较无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P<0.01)。(6)肾证素积分与年龄、雌二醇、睾酮与雌二醇比值有关;BPH证素间多相互影响;虚证证素与前列腺体积(PV)有关;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变化不影响证素积分,进而不影响BPH证型演变。(7)针灸可以干预证素积分。良性前列腺增生症针灸干预前后E_2变化有显着性差异,T变化无显着性差异。轻、中度良性前列腺增生症针灸干预前后,除PV外,IPSS、QOL评分、RU、Q max等均有明显改善。提示针灸不仅能改变良性前列腺增生症证候病理变化程度,西医客观指标也能得到改善。(8)重度良性前列腺增生症针灸干预前后IPSS、QOL评分、RU、Q max、PV等无明显改善。尽管病例数太少,也提示针灸干预是有限的。结论(1)前列腺增生症以兼杂证候为主,其中肾虚证尤为多见。(2)肾、脾、膀胱是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主要病位,肾虚是良性前列腺增生症证候发生的基础,脾虚病理变化渗透到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各个证候当中,膀胱开阖失司出现下尿路症状。(3)虚实夹杂是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病理特点,实证病理以湿、气滞与血瘀为多见,虚证病理以气虚、阳虚为多见。(4)年龄、雌二醇、睾酮与雌二醇比值与中医肾的病理变化相关;虚证病理变化影响前列腺增生的进展;睾酮与雌二醇变化与中医证候相关;良性前列腺增生症诸种证候的病理多相互影响,与证候复杂性有关。(5)“肾、脾、虚、湿、瘀”是前列腺增生发生下尿路症状的五个关键因素。“补肾壮阳、健脾祛湿、化瘀”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叁法。(6)针灸干预轻、中度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有良效。证素积分作为中医疗效指标和证候量化指标是可行的。本研究对临床的启示:补肾可调节雌雄激素水平紊乱,从而延缓乃至缩小前列腺增生:滋阴、益气、补血等补虚可能影响前列腺体积,也可延缓前列腺增生进展:调和阴阳气血中药联合使用,可以提高疗效。
于金娜[4]2012年在《电针“中髎”与非经穴改善中重度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状的效应对比》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1.明确“中髎”穴在改善前列腺增生相关症状方面是否比同节段非穴点疗效更好。2.通过对照组的设置,除外了其他因素的影响,明确疗效的差异是穴位区别于非穴点的相对特异性效应。研究方法1研究对象2010年6月1日~2011年10月30日由医院门诊海报和报纸公开招募的已由泌尿专科医生诊断明确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2研究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单盲(盲患者)、对照的研究设计。2.1随机方法:按照计算机随机的方法将100例入选患者分为试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随机程序是由广安门医院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办公室制作,随机程序隐藏在不透光的信封里,所有的随机信封由一名不参与针刺操作和数据分析的研究者保存。在基线评价和签署知情同意书后,研究者根据患者入组顺序拆开一个信封取得患者随机号,得到随机号的患者被带到临床医生处。随机信封有2套,以避免研究者随意调整分组情况。2.2单盲法:盲患者是因为穴位位于骶尾部,患者俯卧位针刺,不能判断针刺的部位。3病例选择3.1样本量计算按照样本量计算公式,脱落病例按20%计,经矫正后,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需要各50例。3.2有明确的诊断、纳入、排除标准,以及病例剔除、脱落和中止试验的标准。4干预方案试验组:针刺治则:调理膀胱气机。穴方:中髎(双侧)。针灸工具:电针采用上海华谊医用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G6805-Ⅱ型治疗仪,穴位针刺使用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生产的华佗牌0.30×100mm或0.30×125mm的毫针治疗。取穴方法:中髎穴:俯卧位,于第3骶后孔取穴。以髂后上棘与督脉垂直连线为边长,向下作一等边叁角形,此等边叁角形的顶点即为第3骶后孔针刺进针点。操作方法:患者取俯卧位,中髎穴用100mm或125mm毫针斜向下45。角刺入60-80mm(依据患者胖瘦定),针尖向下刺入第3骶后孔,局部酸胀感,然后加电针后可见会阴表浅肌收缩及双大腿内旋。双侧中髎穴加电针:选用电针频率20Hz,疏密波,缓慢调节电流量至患者能耐受的最大量,然后回调0.1-0.2mA至患者能接受为度。留针30min。前两周每周治疗5次,后两周每周治疗3次,共治疗4周。对照组:双侧中髎穴向外侧平开约4cm取穴。操作方法:针刺角度、方向、深度、得气及电针刺激参数、频次、疗程同试验组。针灸操作由一名针灸住院医师负责,大学本科毕业,针灸临床工作经验2年。5评价指标5.1疗效指标5.1.1主要疗效指标: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IPSS为美国泌尿协会(AUA)衡量委员会所制定的症状量化评估法,为世界性公认的BPH的评估方法。5.1.2次要疗效指标:生存质量评分(QOL)、残余尿(PVR)和最大尿流率(Qmax)。4个指标在基线、入组第6周结束时进行评价,随访在第18周结束时和第32周结束时进行,仅评价IPSS和QOL。5.2安全性观察指标:观察针刺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事件及转归。5.3依从性观察:计算患者的针刺依从情况,针刺次数>13次为依从性好。如依从性不好,应查找原因并记录在案。6统计方法对于观察开始后不能耐受针刺治疗、针刺次数不满13次的患者,均视为脱落病例。脱落原因须详细记录,课题完成后针对脱落病例进行以下处理。6.1数据集全分析集(Full Analysis Set,FAS)用于主要和次要疗效指标的分析,是本次研究疗效评价的主要数据集。符合方案集(Per-Protocol Set, PPS)是本次研究疗效评价的次要数据集。安全性数据集(Safety Set, SS)是本次研究安全性评价的主要数据集。6.2统计方法对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描述;与入组时的基础值进行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两组间疗效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秩和检验;对计数资料,采用构成比进行描述,两组治疗前后的变化采用x2检验。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研究结果共筛选192例患者,剔除92例,共100例患者入选本研究,其中试验组50例,对照组50例。试验组完成治疗45例,效果不佳脱落1例,用药4例;对照组完成治疗42例,效果不佳脱落1例,用药7例;试验组完成18周随访41例,失访3例,用药1例;对照组完成18周随访36例,失访3例,用药3例;试验组完成32周随访35例,失访3例,用药3例,对照组完成32周随访32例,失访2例,用药2例。2治疗4周后疗效分析2.1主要疗效指标评价—IPSS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IPSS分值均有明显下降,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0和0.001,<0.05);并且两组患者的疗后IPSS评分及IPSS评分差值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评分较低。表明两种刺法均可改善患者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试验组疗效更好。考虑年龄、病程可能会对结果有影响,因此,将IPSS(?)(?)分值作为因变量,组别作为因素变量,年龄、病程分别作为协变量,进行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和病程对IPSS减分值均无影响(P值分别为0.283和0.705,均>0.05)。2.2次要疗效指标评价QOL、PVR、Qmax2.2.1治疗4周后QOL的评价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QOL,分值均有明显下降,前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都=0.000<0.05);并且QOL分值及变化值组间差异显着,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5),试验组变化较大。表明两种刺法均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试验组疗效更好。2.2.2治疗4周后PVR的评价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PVR分值无明显变化,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706和0.202,均>0.05);并且疗后的QOL分值及QOL变化值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0.660和0.608,均>0.05)。表明两种刺法均不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膀胱残余尿。2.2.3治疗4周后Qmax的评价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Qmax分值无明显变化,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583和0.098,均>0.05);并且疗后Qmax分值及Qmax变化值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0.066和0.485,均>0.05)。表明两种刺法均不能明显改善患者的最大尿流率。3随访结果3.118周随访3.1.118周时IPSS评价治疗后第1次随访时,两组患者IPSS分值均有明显下降,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0和0.030,均<0.05);并且两组患者的IPSS评分差值有统计学差异(P=0.005<0.05),试验组变化较大。表明两种刺法在18周时改善患者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的针刺效应仍然存在,且试验组疗效更好。3.1.218周时QOL评价治疗后第1次随访时,两组患者QOL分值均有明显下降,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0和0.000,均<0.05);并且两组患者的QOL评分和QOL评分差值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9和0.010,均<0.05),试验组变化较大。表明两种刺法在18周时改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的针刺效应仍然存在,且试验组疗效更好。3.232周随访3.2.132周时IPSS评价治疗后第2次随访时,试验组患者IPSS评分明显下降,和疗前比有统计学差异(P=0.001<0.05),对照组患者IPSS评分和疗前比无统计学差异(P-0.123>0.05)。32周时两组患者的IPSS分值及IPSS变化值无统计学差异。表明,在32周时,试验组的针刺效应仍能见到,对照组的治疗效应已消失,但两组患者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无明显差异。3.2.232周时QOL评价治疗后第2次随访时,两组患者QOL评分和疗前比无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0.583和0.098,均>0.05)。两组患者的QOL分值及QOL变化值无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0.071和0.085,均>0.05)。表明,在第32周时,两种针刺方法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治疗效应均已消失。4两组患者IPSS和QOL变化趋势分析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对4个评价时点的IPSS评分和QOL评分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IPSS评分和QOL评分在4个评价时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5),评价时点与组别之间存在交互效应(P=0.000<0.05)。试验组在针刺4周时的效应较对照组更明显,在18周时试验组的优势效应仍然存在,在32周时两组效应无明显差异。5IPSS单项症状分析疗前:两组患者的7个症状的病例分布均无统计学差异,即两组患者7个症状的病情轻重一致;6周时:试验组“排尿间隔<2小时”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多;18周时:试验组“尿不尽感”、“夜尿次数多”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多;32周时:试验组“夜尿次数多”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多;结论1.电针中髎穴可以有效改善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相关症状,如尿频、夜尿多、排尿不尽感等,这种效应和同神经节段非穴点比较,是相对特异的治疗效应。2.电针中髎穴对BPH相关症状的治疗效应可以维持到疗后12周。3.电针中髎穴在改善BPH的下尿路刺激症状方面显示出了更好的疗效。4.下一步继续完善中髎对BPH的穴位特异性研究工作,设立和同经不同穴、不同经不同穴的比较以及同一穴位针刺深浅的比较,同时尽可能的延长治疗疗程。
李明贞[5]2008年在《穴位埋线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高龄化社会的来临,老年人的健康问题愈受重视,就发生率和耗用的医疗资源来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是老年医学不可忽视的环节。据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负责人Dr.H.Nakajima的报告,50岁以上的男性约有50-75%的人会有良性前列腺增生的问题,在诊断治疗的过程中,平均每一位病患要耗费美金5000元。在台湾,良性前列腺增生更是泌尿科最常见的疾病。全世界各国的医学界都投入了大批的人力物力,专门研究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治疗。第一节文献研究目的:了解中医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病因、病机的认识及相应治疗;掌握穴位埋线针刺法的由来及其理论基础;熟悉西医有关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发病机理、相关危险因素及其治疗。方法:查阅有关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及穴位埋线针刺法的中医文献,检索近十年有关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相关资料,最后汇集、整理、综述。结果:(一)中医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病因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外因论到内因论,再到内外因两纲立论的发展过程;病机认为与气、血、湿、痰、热、瘀等有关;治疗方面,中药以补肾益气、活血化瘀等法。其中,中药保留灌肠、敷帖、肛塞等疗法较特别;针灸则以体针、温灸、穴位注射、针药结合、穴位埋线等为主。(二)穴位埋线针刺法是在“深纳而久留之,以治顽疾”的理论指导下逐渐形成的。初步认为,穴位埋线针刺法只是一种理论体系的总称,而非单指某种具体的取穴和针刺方法。(叁)西医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机理研究较为深入,其发生必需具备两个基本条件,即罩丸功能和年龄,有密切的关系。目前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治疗主要有药物治疗方面例甲型交感神经阻断剂(alpha1-adrenergic blockers)、抗乙酰胆碱(Anti-cholinergic)、荷尔蒙抑制剂…等。手术治疗仍是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手术治疗包括: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theprostate,TURP)以及传统开腹手术,微波热治疗、聚焦式超音波热治疗、无线电波热治疗,但目前最新式的治疗方法绿光雷射气化术治疗。结论:(一)中医对于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病因病机的认识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其治疗也因对其病因病机认识的深入而逐步完善。针灸作为中医的一部分,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有着悠久的历史,国内外相关的临床及实验研究也证实了针灸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预后。(二)大多数相关文献显示:以关元、气海、肾俞、足叁里、叁阴交、太冲为主穴针灸,辅以辨证配穴,穴位埋线针刺法对于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具有更好的疗效。(叁)西医对于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发病机制了解较为清楚,相应的治疗也较为全面,且仍处于进一步完善中,可提供患者多一项的选择治疗方式。第二节临床研究目的:选择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为对象,采用穴位埋线与传统针灸的不同疗法,进行治疗前后比较研究。目的在于:观察不同治法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疗效;作为中医针灸临床疗效评估。方法:本研究为临床观察,所有病例来源于2006年元月到2008年2月台北市太乙堂中医诊所及胜昌现代中医医院就诊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选择60例50—80岁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以关元、气海、肾俞、足叁里、叁阴交、太冲为主穴针灸,辅以辨证配穴,临床采用随机单盲法,将患者随机分成穴位埋线组(治疗组)30例,以及传统针灸组(对照组)30例。观察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与I-PSS、QOL评分、膀胱残余尿量、前列腺体积、最大尿流率以及性激素等指标,进行治疗前后的比较。结果:穴位埋线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效果显着,且意外发现有改善体质、增强免疫力的作用。临床研究治疗前后观察指标是:I-PSS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QOL生活质量评分、膀胱残余尿量、前列腺体积、最大尿流率以及性激素,经过3个月疗效评估结果:穴位埋线组显效23例,有效7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针灸对照组显效14例,有效1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3%。结果证明:治疗组显效案例76.67%明显优于对照组46.67%,P<0.05。结论:在传统针灸手法的基础上,在“深纳而久留之,以治顽疾”的理论指导下,创造性地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以中西医结合的观点和方法发展起来的。世界针灸联合会指出,研制长效、低创痛针灸疗法,以及提高疑难杂病的针灸疗效将是21世纪针灸发展的重要方向。因此,穴位埋线疗法的优势日益显示出来,进一步推广应用具有重要意义。穴位埋线疗法以及传统针灸疗法,对轻、中度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有不同程度的疗效。但重度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穴位埋线疗法前后I-PSS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QOL生活质量评分、RU残余尿量、Qmax最大尿流率等有明显改善。尽管病例数太少,也提示对PV前列腺体积的治疗疗效是有限的。穴位埋线疗法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可达到的结果:改善症状(通过I-PSS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改善生活质量,减少夜尿次数,提高最大尿流率;控制前列腺体积增大(部分缩小前列腺体积)和病情加重,以稳定在静止期;保护、预防逼尿肌病变;使机体快速达到健康无病痛的状态。
马彬[6]2013年在《中医药临床研究方法与报告质量研究》文中提出背景国家对中医药领域研究的资助力度逐年递增,其科技论文数量亦呈现高速增长的趋势。随着循证医学理念的不断深入,科研人员逐渐认识到,科技成果的质量才是重点。临床研究是临床实践的重要依据之一,但在方法设计与报告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大大降低了中医药临床研究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导致其研究成果的利用率和转化率低下。因此,有必要对我国中医药临床研究在设计、实施与报告等各环节可能会影响其研究质量的各因素以及与国外研究存在的具体差异进行全面而系统的调查,确定需改进的重点环节和要素,以促进国内中医药临床研究质量的改善与提高。目的1.通过文献计量学和质量评价的方法,对国内中医药临床研究(包括系统评价/Meta-分析和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设计与报告质量研究现状、与国外同类研究之间存在的具体差异环节、要点和问题及其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进行全面的回顾分析并进行对比分析,全面掌握我国中医药临床研究在方法与报告质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确定需改进的重点环节和要素。2.对国内中医药期刊“稿约”中对国际公认的不同类型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的规定,今后对其引入和实施的计划,以及编辑的认知和应用现状进行问卷调查,以确定在论文发表阶段影响其报告质量的因素,为临床研究报告规范今后在我国的推广和实施提供针对性的参考依据。3.基于以上研究的结果,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和中医药研究的特性,提出建设性意见,以提高和改善中医药临床研究质量,促进其成果的利用和转化。方法1.基于AMSTAR清单和PRISMA清单,回顾性分析国内中医药SRs/Meta-分析的研究现状、方法和报告质量。2.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和质量评价方法,对比分析国内外针灸SRs/Meta-分析在方法设计与报告质量等重点环节的差异及其产生的原因。3.基于CONSORT清单和STRICTA清单被引入国内的不同时间段,回顾性分析国内针灸RCTs的方法和报告质量是否随着清单的引入而得到改善和提高。4.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国内中医药期刊“稿约”中对国际公认的不同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的规定,今后对其引入和实施的计划,以及编辑的认知和应用现状进行全面调查。采用频数、中位数和四分位距进行统计描述,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1.共纳入369篇国内中医药SRs/Meta-分析研究,突出表现的问题包括:45%的研究文献检索方法不全面甚至不正确(203篇/369篇);97.3%(359篇/369篇)的研究未检索不同发表类型的研究;96.5%(356篇/369篇)的研究未提供排除文献的清单;42%(155篇/369篇)的研究纳入标准宽泛不具体、甚至存在错误;58.8%(217篇/369篇)的研究未采用双人独立机制对文献和数据进行筛选和提取:55%(203篇/369篇)的研究未详细描述文献筛选纳入全过程及排除原因;70.7%(261篇/369篇)的研究数据合并方法不恰当,其方法与报告质量普遍较低。另外,其总体引用率较低,引用率为零的研究占到46.1%(170篇/369篇),临床医生的参与率亦较低(49.9%,184篇/369篇)。2.共纳入366篇国内外针灸SRs/Meta-分析研究,其中Chinese SRs共88篇,Other SRs共226篇,Ccohrane SRs共52篇。3种不同类型SRs研究在AMSTAR清单和PRISMA清单中符合率大于80%的条目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5%(Chinses SRs).vs73%(Other SRs).vs91%(Ccohrane SRs)和59%(Chinses SRs).vs74%(Other SRs).vs78%(Ccohrane SRs),其中Chinses SRs在两个清单中的符合率均最低。Chinese SRs与Other SRs和Cochrane SRs存在较大差距的方面主要包括:不同发表类型文献的纳入(2%.vs91%.vs100%)、广泛而全面的检索(40%.vs87%.vs100%)、相关利益冲突的说明(0%.vs61%.vs100%)、证据综合结果(23%.vs99%.vs96%)和计划书和注册信息(0%.vs4%.vs100%)等方面。此外,Chinese SRs, Other SRs和Cochrane SRs中被引次数为零的研究所占比例分别为53%.vs26%.vs40%,由临床医生完成的SRs所占比例分别为27%.vs63%.vs54%,进行更新的SRs所占比例分别为0%.vs3%.vs92%,可见Chinese SRs的被引率、临床医生的参与率方面亦最低。3.共纳入1978篇国内针灸RCTs研究,1996年之前发表的为144篇其中针刺RCTs为122篇;1997年-2003年间发表为353篇,其中针刺RCTs为312篇;2004年-2012年间发表为1481篇,其中针刺RCTs为1301篇。虽然3个不同年代发表的针刺RCTs在STRICTA清单各条目上的符合率均略有提高,但其实际比例依然很低,包括①针刺治疗的具体类型(6.6%.vs9.9%.vs12.7%);②针刺治疗的理由和依据(0%.vs0.3%.vs1.0%);③每位受试对象每个治疗单元所用针的数目(0%.vs0.3%.vs0.2%);④对针刺组施加的其他干预措施描述(19.7%.vs30.1%.vs33.7%);⑤对针灸师资质报告(0%.vs0%.vs0.4%);⑥无研究报告有关对治疗师的操作指导及其给患者的信息和解释等。3个不同年代发表的针灸RCTs在CONSORT清单中符合率大于50%的条目所占的比例分别为:0%(≤1996年).vs8%(1997年-2003年).vs26%(2004年-2012年)。主要问题主要包括:①研究方法阐述过于简单,包括资料收集的场所和地点(12.5%.vs24.6%.vs69.7%)、样本量确定依据(0%.vs0%.vs1.2%)等;②随机方法不消楚,包括对产生随机序列的方法报告(1.4%.vs15%.vs26.3%)、隐蔽分组机制(0%.vs1.4%.vs4.9%)和盲法实施(0%.vs5.7%.vs9.1%)等;③结果部分内容描述不清甚至缺少,包括受试者流程(0%.vs11.6%.vs20.6%)、招募受试者时期和随访时间(0%.vs2.1%.vs2.8%)、基线资料的提供(9.0%.vs17.8%.vs34.8%)和结局效应估计值及95%CI的报告(18.1%.vs36%.vs50.7%)等。此外,无任何研究注册及阐明可能的利益冲突。4.共纳入63种国内中医药期刊杂志,其中SCl收录2种,Medline/Embase收录8种,CSCD收录7种,统计源收录46种。仅3种杂志在其“稿约”中提及并要求作者按照CONSORT声明各条目来规范报告RCTs,且给出了具体的版本和网址。此外,仅1种期刊在其“稿约”中提及CONSORT扩展版。无任何期刊在其“稿约”中提及PRISMA、MOOSE、TREND、STARD和STROBE等其他类型研究的报告清单。通过电话和E-mail方式,对63种国内中医药期刊编审人员进行问卷调晒,54种期刊杂志给予回复,反馈率为85.7%,其中编辑为39人(占72.2%)、主编为3人(占5.6%)、编辑部主任为9人(16.7%)、其他人员为3名(占5.6%)。对于CONSORT声明,有8位编辑知道并子解,3位编辑仅听说过但不了解,其中仅3位编辑表示对投稿的RCTs,该期刊在作者投稿、编辑审稿及专家评审阶段均要求和遵循了CONSORT声明的要求,46%的编辑(25人)认为没有必要在“稿约”中引入CONSORT声明。对于PRISMA清单,仅2位编辑知道并了解,7位编辑仅听说过但不了解,表示对投稿的SRs/Meta-分析,在作者投稿、编辑审稿及专家评审阶段均未要求和遵循PRISMA清单的要求,65%的编辑(35人)认为没有必要在“稿约”中引入PRISMA清单。而对于其他类型临床研究报告清单,无任何人知晓并了解。结论临床研究质量是影响其转化和利用的关键因素,只有高质量的研究才能为临床实践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我们的研究显示:尽管国内中医药,特别是针灸SRs/Meta-分析研究在研究的题目、摘要、纳入研究的特征和文献质量评价方法阐述等方面的符合率较好,但在影响其研究质量的关键因素,如文献检索方法不同发表情况的文献的纳入、对发表偏倚的评估、利益冲突的说明、文献筛选流程图的呈现、数据合并的合理性、研究间异质性或偏倚的分析以及对证据综合结果分析的的能力等方面,与国外同类研究存在较大差距。而对于国内针灸RCTs,尽管2003年之后发表的针刺RCTs的数量是之前所发表总数的3倍多,且各条目的符合率在不同的3个发表年代略有提高,但在多个条目上的实际符合比例上依然非常低,如随机序列的产生方法、隐蔽分组的机制和实施、盲法细则、样本量计算依据和资料收集场所和地点等方面,其质量并未随着STRICTA清单的引入而得到有效改善和提高。此外,国内中医药领域期刊“稿约”中对不同类型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的应用情况不尽如人意,大部分期刊的编审人员对研究报告的规范、临床研究注册制度等信息的知晓率较低。而且,尽管大部分期刊有意愿在今后进入此类相关报告规范,以提高不同类型的临床研究报告质量,但均无任何具体的可操作的细则和时间规划。因此,我们强烈建议通过以下措施提高国内中医药临床研究的方法和报告质量:①国内医学期刊尽早在“稿约”中引入这些国际临床研究报告标准,以规范和提高国内临床研究的报告质量,提升临床研究水平;②从期刊协会层面制定相关制度,由鼓励和建议投稿作者、期刊编辑在文章投稿、编审和专家评审阶段遵循相关的临床研究报告规范,过渡到强制执行;③对期刊编审人员开展和加强与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相关的知识培训,并建立考核机制,促进相关知识的掌握和更新;④将与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相关的知识内容加入到医学继续教育课程中,由国家授权各地区具备资质的科研单位,对其服务地区的临床医生、科研人员进行全面的SRs/Meta-分析方法学的培训:⑤在医学在校教育中引入与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相关的知识内容。
潘俊杰[7]2012年在《双虎胶囊治疗肾虚血瘀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观察双虎胶囊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肾虚血瘀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选取良性前列腺增生症(肾虚血瘀型)患者72例,其中治疗组(双虎胶囊)和对照组(癃闭舒胶囊)各36例。经过1个疗程(12周)治疗后,观察各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侯积分、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及最大尿流率的变化。所有结果均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组临床控制9例,显效12例,有效9例,无效3例,控显率63.64%,总有效率90.91%,相比对照组(控显率47.06%,总有效率82.35%),两组分级疗效、控显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中医证候积分、最大尿流率及改善排尿困难症状等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双虎胶囊用于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肾虚血瘀型)临床有效,疗效等同于癃闭舒胶囊。双虎胶囊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减少中医证候积分,增加最大尿流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可作为治疗本病的一种良好选择。
陈震刚[8]2010年在《温针结合中药治疗慢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前列腺增生症是中老年男性常见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其发病率将进一步增加,严重影响老年男性的生活质量,甚至出现各种并发症,威胁病人的生命,成为影响我国老年男性健康的最重要的疾病之一,是二十一世纪面临的严峻课题。温针疗法是将针刺和艾灸结合的中医特色疗法,在治疗许多疾病中,尤其是对中医辨证虚证的病症发挥其独特疗效。本研究拟采用温针疗法治疗慢性前列腺增生虚证患者,期望借此研究能开拓该病治疗的有效途径,为目前在人群中发病率较高的慢性前列腺增生提供一种新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目的本课题采用临床流行病学、临床科研方法学及数理统计分析方法,进行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观察温针灸结合中药治疗中医辨证属虚症(肾阳不足、肝肾亏虚)的慢性前列腺增生症,以期证实温针灸治疗前列腺增生症虚症的确切疗效。方法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关于癃闭的诊断标准,收集2008年2月至2009年2月期间在台湾贺安中医诊所就诊的符合病例筛选标准的50例慢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采用单盲随机化方法,按1:1对照原则分为试验组、对照组,试验组采用温针灸结合中药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中药治疗。一周为一个疗程,连续二个疗程后观察治疗前后前列腺体积、残余尿量及其临床疗效。用EPI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用构成比(%)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方差不齐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自身前后比较用配对t检验或Wilcoxon配对秩和检验。分类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统计图形的制作采用软件Graph Pad Prism 4.03完成。结果临床共收集合格病例50例,均为50岁以上的老年人。温针灸结合中药治疗组(简称试验组)25例,年龄最小50岁,最大73岁,平均年龄61.34±5.32岁,病程最短者3年,最长者15年,平均8.34±2.78年;中药治疗组(简称对照组)25例,年龄最小51岁,最大66岁,平均年龄58.92±4.96岁。病程最短者1年,最长者12年,平均6.89±2.63年。患者基线特征的可比性分析中,试验组与对照组年龄、病程、病情程度、治疗前前列腺体积、残余尿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基线特征具有可比性。主要研究指标疗效,在改善前列腺体积方面,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两组均无统计学意义。提示:提示温针灸结合中药治疗组和单纯中药组对前列腺体积无明显影响。在改善残余尿量方面,治疗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组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两组均有统计学意义。提示:两组治疗方法都能改善尿路的梗阻状态,试验组残余尿量改变量较对照组大,提示温针灸结合中药治疗组解除尿路梗阻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在临床疗效方面,试验组25例患者,显效5例,有效17例,总有效率88.0%;单纯中药组25例患者,显效0例,有效16例,总有效率64.0%。两组临床疗效与总有效率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试验组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提示:经温针灸结合中药治疗后,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效果显着。结论结合临床,温针灸结合中药治疗组能解除尿路梗阻症状,疗效肯定,初步证明了采用温针灸结合中药的方法治疗慢性前列腺增生虚证可有效提高其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刘璇[9]2012年在《电针中髎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穴位特异性初步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观察比较电针中髎穴及非经非穴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近期疗效及疗后3月随访疗效,从而明确中髎在电针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中是否具有穴位特异性。研究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盲法,分配隐藏材料和方法:1研究对象1.1病例来源:2011年3月-2011年10月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针灸科门诊贴招募启示,所有纳入患者均由专科医师诊断为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因病例收集时间有限,最终纳入患者48例,治疗组24例,对照组24例。其中剔除0例,脱落2例,占纳入总病例数的4.2%(<20%)。治疗组脱落1例占治疗组总人数4.2%。对照组脱落1例,占对照组总人数4.2%。两脱落患者治疗时间均不满2周。1.2诊断标准2001年第5届国际良性前列腺增生咨询委员会国际科学委员会推荐的诊断标准,诊断如下:①排尿困难:排尿踌躇,尿细无力,费时费力,尿流中断②肛门指诊:两侧叶增大,光滑有弹性,中央沟变浅或消失③B超检查:前列腺增大,重量(前列腺体积X1.05)大于20克④尿流率测定:尿量大于150ml,最大尿流率<15ml/s;⑤残余尿:B超检查;具备(1)、(2)、(3)、(4)或兼(5)即可诊断1.3纳入标准①年龄50-80岁②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排尿障碍症状出现叁个月以上③停止α1受体阻滞剂、5α还原酶抑制剂及中药1个月以上④生命体征平稳;⑤志愿参加,签署知情同意书。1.4排除标准①由淋病,尿路感染导致的排尿障碍;②尿路结石、前列腺癌、膀胱肿瘤、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所致的少尿或无尿;③神经源性膀胱、膀胱颈纤维化、尿道狭窄引起的排尿困难;④良性前列腺梗阻侵入性治疗失败者⑤有盆腔手术或损伤史影响了局部内脏器官、肌肉、神经等功能状态者;⑥B超发现因BPH引起上尿路梗阻积水,肾功能受损者。⑦由于经济或距离远或行动不便等原因不能坚持治疗者;1.5脱落及剔除标准对于观察开始后不能耐受针刺治疗,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疗效不佳或因依从性差等原因,疗程未满两周提前退出的患者,均为脱落病例。对诊断错误,治疗期间服用α1受体阻滞剂、5α还原酶抑制剂的患者,为剔除病例。2治疗方法2.1治疗组(穴位组):针刺治则:调理膀胱气机。穴方:双侧中髎针灸仪器和操作工具:电针采用上海华谊医用仪器厂生产的G6805-2型治疗仪。中髎穴使用华佗牌0.30×100nm或0.30×125mm的毫针治疗取穴方法:中髎穴:俯卧位,于第3骶后孔取穴。以髂后上棘与督脉垂直连线为边长,向下作一等边叁角形,此等边叁角形的顶点即为第3骶后孔。针刺方法:患者取俯卧位。中髎穴用4寸—5寸毫针斜向下45°角刺入2.5-3.5寸(依据患者胖瘦定),针尖向下刺入第叁骶后孔,触电样针感放射至前阴。双侧中髎穴加电针。选用电针频率20Hz,疏密波,电流量以患者能耐受,会阴表浅肌收缩及双大腿内旋为度。留针30分钟。前两周每周治疗5次,后两周每周治疗3次,共治疗4周。2.2对照组(非穴组):取穴方法:中髎穴向外侧平开2寸处针刺方法:斜向下45°角,4寸-5寸毫针斜刺入2.5-3.5寸双侧非穴点加电针。电针频率20Hz,疏密波,电流量以患者能耐受为度。留针30分钟。前两周每周治疗5次,后两周每周治疗3次,共治疗4周。2.3终止治疗标准(1)针刺疼痛难以忍受或出现副作用者;(2)患者因距离远或其他原因不能坚持治疗;(3)临床研究过程中患者病情恶化或出现严重的并发症;3疗效评价标准主要结局指标: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次要结局指标:生存质量评分、最大尿流率及膀胱残余尿。4安全性评价记录治疗组治疗过程中出现的晕针、感染、滞针、皮下血肿等不良反应如果患者出现上述不良反应,应随访至各项指标完全正常时为止5样本量计算本实验主要疗效指标为国际前列腺症状评(I-PSS),根据预实验的结果,估计治疗组与对照组疗后的I-PSS评分共同标准差为2.9,两组疗后I-PSS评分均值差值为1.6, α取0.05, β取0.2,则两组样本量分别为:n1=n2=2×(tα+tβ)2×(S/δ)2其中S=2.9,δ=1.6,t0.05=1.645,t0.2=0.843,代入公式得n1=n2=41,即每组需要41例观察病例。脱落病例按20%计算,经矫正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需病例50例。6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者,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者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7脱落病人处理疗后4周按FAS处理,随访按PP处理。结果:1两组基线情况比较两组一般情况比较,年龄、病程及基础疾病分布均无显着差异,具有可比性。两组基线病情比较,在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及残余尿(PVR)上,均无显着差异,具有可比性。治疗组最大尿流率要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说明治疗组病情较对照组要严重,考虑由于样本量太小导致。2主要结局指标治疗4周后,两组I-PSS评分较疗前均降低,且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差值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且有显着差异(P<0.05)。在I-PSS7个单项评分中,组内比较:两组治疗后各项评分均值均较疗前降低。其中治疗组在减少尿不尽感、减少尿间断次数、改善尿不能等待、尿线细、尿费力以及减少夜尿次数上有非常显着的作用(P<0.01),而在缩短两次排尿间隔时间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则在尿不尽、尿线变细、尿费力、夜尿次数改善上有显着差异(P<0.01),在减少尿间断次数上也有一定效果(p<0.05),而在改善两次尿间隔时间及尿不能等待症状上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两组间治疗前后评分差值比较,治疗组各单项评分差值均要大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在1-PSS总评分及减少夜尿次数差异上与对照组相比,经统计学分析有显着差异(p<0.05),说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而在尿不尽、排尿间隔、间断性排尿、尿不能等待、尿线细及尿费力上,两组差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需要指出的是在改善尿不能等待的症状上虽然组间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组评分较疗前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较疗前改变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治疗组可能优于对照组。根据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将患者分为轻(0-7分),中(8-19分)、重(20-35分)叁度,此次研究纳入的患者症状评分均大于7分。在各个病情段病人基线评分一致的前提下,比较两组I-PSS评分治疗前后改变情况。其结果为:组内比较,不管病情轻重,两组疗后评分较疗前降低,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在I-PSS评分改善程度上,均大于对照组。其中对于中度患者,两组改善程度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于重度患者,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有显着差异(P<0.05)。故电针中髎穴在改善重度患者症状评分上较对照组有明显的优势。疗后3月随访,两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均较疗前降低,经统计学分析有显着性意义(P<0.01),故两组在治疗后3个月症状仍能有明显的改善。两组I-PSS各个单项评分均较疗前降低。其中治疗组在尿线细评分改善上有显着作用(P<0.01),在减少尿不能等待、尿不尽、尿费力、夜尿次数上疗效亦明显(P<0.05),但在改善尿间隔时间及尿间断上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减少尿不尽、尿费力及夜尿次数上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改善排尿间隔、间断性排尿、尿不能等待、尿线细上,经统计学分析无显着意义(P>0.05)。两组间差值比较,总评分及各单项评分均无明显的差异(P>0.05)。3次要结局指标治疗4周后,两组QOL评分均较疗前降低,且有显着差异(P<0.01);组间差值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疗后3月随访,两组QOL评分较疗前仍有改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差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后4周,两组Qmax及PVR与疗前比无明显改善(P>0.05),组间差值比较亦无明显差别(P>0.05)。4安全性评价治疗组1例患更年期综合症,与本次治疗无关。对照组1例出现尿血。无晕针、感染、滞针及皮下血肿情况。结论:1)治疗4周后,中髎穴组在改善I-PSS总评分、QOL评分及减少夜尿次数上,优于对照组。2)将纳入的患者按I-PSS评分分为中重度患者,初步认为4周后治疗组在改善重度患者I-PSS评分上优于对照组。3)疗后3月随访,两组疗效差别无统计学意义4)中髎相对其旁开2寸的非穴点在改善良性前列腺增生下尿路症状上有明显优势,可反映其特异性。但该优势在远期疗效中没有明显体现,还需大量本实验进一步证明。此外,同经的不同穴位及不同经脉经穴间是否有特异性,也需进一步的试验来研究。
杨芳[10]2009年在《针刺对丙酸睾酮诱导小鼠良性前列腺增生防治作用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观察针刺“肾俞”、“会阴”、“关元”、“叁阴交”对实验性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小鼠前列腺湿重、前列腺指数(PI)及前列腺组织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影响,验证针刺“肾俞”、“会阴”、“关元”、“叁阴交”防治BPH的有效性,并进一步探求针灸疗法防治BPH的作用机制。材料与方法:本研究选用清洁级雄性小鼠50只,按体重分层随机分为五组:空白组(A组)、模型组(B组)、西药组(C组)、手针组(D组)、电针组(E组),每组10只。造模方法:造模小鼠采用丙酸睾酮(TP)原液腹腔注射的方法诱导实验性BPH模型,给药剂量按12.5mg/kg·d,连续20天。C组每天早晨8:30保列治灌胃,连续20天;D、E组选取“肾俞”、“会阴”和“关元”、“叁阴交”(“肾俞”、“叁阴交”两侧交替取穴)进行电针和手针刺激。疗程:C、D、E组自造模第一天早晨8:30开始治疗,一天一次,连续20天。以上各组小鼠第20天给药、针刺后,当日21:00禁食不禁水,12h后进行取材,检测各组小鼠前列腺湿重、PI。光镜下观察各组小鼠前列腺组织形态学变化(HE染色)。免疫组化法观察各组小鼠前列腺组织中b-FGF的表达。结果:1.各组小鼠前列腺湿重、PI:B组小鼠前列腺湿重、PI明显高于其它各组(P<0.05);与B组相比,C组、D组、E组小鼠前列腺湿重、PI明显降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2.光镜结果显示:A组小鼠间质无增生,腺上皮扁平。B组小鼠前列腺呈明显增生性改变,上皮乳头状增生向腺腔内突出,呈锯齿状改变,间质增生明显,血管数目多,扩张充血、水肿。C组、D组、E组与B组相比,增生性改变明显减轻,腺体排列整齐,上皮增生不明显,乳头状突起较少,间质增生减轻,血管充血较轻。3.b-FGF的表达:B组小鼠前列腺组织中b-FGF的阳性表达量与A组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C组、D组、E组b-FGF的阳性表达较B组明显降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D组、E组组间差别不明显,但总体上E组较D组效果好。结论:1.针刺“肾俞”、“会阴”、“关元”、“叁阴交”穴对小鼠实验性BPH有防治作用。2.针刺“肾俞”、“会阴”、“关元”、“叁阴交”可明显降低实验性BPH小鼠前列腺湿重、PI,改善其形态改变,电针组比手针组好,针刺实现疗效的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前列腺组织中b-FGF的表达来实现的。
参考文献:
[1]. 针刺结合微波穴位照射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疗效观察与评价[D]. 赵中华.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03
[2]. 电针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观察[D]. 王高峰.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0
[3].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证候与针灸干预的临床研究[D]. 范洪力. 福建中医学院. 2007
[4]. 电针“中髎”与非经穴改善中重度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状的效应对比[D]. 于金娜.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2
[5]. 穴位埋线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研究[D]. 李明贞.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8
[6]. 中医药临床研究方法与报告质量研究[D]. 马彬. 兰州大学. 2013
[7]. 双虎胶囊治疗肾虚血瘀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研究[D]. 潘俊杰.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2
[8]. 温针结合中药治疗慢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研究[D]. 陈震刚.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0
[9]. 电针中髎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穴位特异性初步研究[D]. 刘璇.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2
[10]. 针刺对丙酸睾酮诱导小鼠良性前列腺增生防治作用的实验研究[D]. 杨芳.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09
标签:中医学论文; 前列腺增生症论文; 对照组论文; 前列腺增大的原因论文;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论文; 前列腺论文; 针灸培训论文; 中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