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生态水文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水文学,生态,水文,流量,城市,湿地,生态学。
生态水文学论文文献综述
王鸿翔,桑明崎,查胡飞,郭文献[1](2019)在《基于生态水文学法的湘江生态流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河流生态流量是维持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条件。选取湘江(湘潭)作为控制性断面,采用生态流量年内展布法和IHA-RVA法计算河道最小和适宜生态流量,并以Tennant法进行合理性验证。结果表明:最小生态流量为639.6 m~3/s,占多年平均天然流量的32.2%;适宜生态流量为983.4 m~3/s,占多年平均天然流量的49.5%。该方法计算的生态流量结果能够满足河流生态目标的需求,与天然河流年内丰枯变化状态相吻合,计算结果较为合理。研究可为湘江湘潭的水资源管理以及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人民长江》期刊2019年08期)
王鸿翔,李萌萌,查胡飞,郭文献[2](2019)在《基于生态水文学法长江荆江叁口生态流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河流生态流量是维持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的条件。选取长江荆江叁口(虎渡口、藕池口、松滋口)作为控制性断面,采用年内展布法和IHA-RVA法计算分析了河道最小和适宜生态流量,并利用Tennant法进行了合理性验证。其中,最小生态流量分别为264.3、241.3、680 m~3/s,分别占多年平均天然流量的44.4%、16.4%、46.9%;虎渡口、藕池口、松滋口叁个断面的适宜生态流量分别为409.5、613.2、1 017.2 m~3/s,分别占多年平均天然流量的68.8%、41.7%、70.1%。本研究所采用计算方法计算的生态流量结果能够满足河流生态目标的需求,与天然河流年内丰枯变化状态相吻合,计算结果较为合理。该研究可为荆江叁口的水资源管理以及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村水利水电》期刊2019年03期)
张志山,李新荣,赵洋,张亚峰,杨昊天[3](2018)在《沙坡头生态水文学研究进展及水量平衡自动模拟监测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科学院野外站网络重点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支持下,沙坡头沙漠研究试验站建成了以36台大型称重式蒸渗仪为主体的中国北方不同气候带沙区水量平衡自动模拟监测系统——Lysimeter群。概述了沙坡头生态水文学研究进展。介绍了Lysimeter群建设的科学目标、构建思路、建设内容和预期研究方向。Lysimeter群由大型称重式蒸渗仪、各类探头、移动大棚和降水模拟器等组成,具有集成性和唯一性。该平台可全自动模拟控制降水和地下水位,量化植物水分来源;自动监测蒸散发、植物蒸腾、土壤水渗漏、土壤水分、温度和电导率等。该平台的建成将提升在不同尺度上认知中国沙区生态和水文过程、植被重建的生态水文学和环境胁迫生理生态学机理等相关领域的研究能力,回答不同沙区土壤水分植被承载力和人工植被稳定性维持的生态水文阈值等国家在防沙治沙实践中所面临的核心科学问题。(本文来源于《中国沙漠》期刊2018年06期)
章光新,武瑶,吴燕锋,刘雪梅[4](2018)在《湿地生态水文学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湿地生态水文研究文献计量分析,透视国内外有关湿地水文、生态水文和水资源等领域的重大研究计划和重要学术会议,系统总结了湿地生态水文学发展历程,可分为萌芽起步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研究探索阶段(20世纪90年代)和快速发展阶段(21世纪以后) 3个阶段,列举了重要代表性研究成果,并重点阐述了湿地生态水文学研究进展;基于对国际湿地生态水文学发展历程、研究进展及热点的综合分析,未来湿地生态水文学研究主要向基于"多要素、多过程、多尺度"的湿地生态水文相互作用机理及耦合机制、气候变化对湿地生态水文的影响机理及适应性调控、湿地"水文-生态-社会"耦合系统互作机理及互馈机制和基于湿地生态需水与水文服务的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等方向发展。最后,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提出了未来中国湿地生态水文学优先发展方向及建议。(本文来源于《水科学进展》期刊2018年05期)
夏军,左其亭,韩春辉[5](2018)在《生态水文学学科体系及学科发展战略》一文中研究指出生态水文学是一门新兴学科,构建完善的学科体系、制定未来发展战略,对推动生态水文学学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系统梳理和阐述了生态水文学学科的发展历程,共划分为5个阶段,即生态水文学萌芽期(1970年左右至1986年)、术语提出与初步探索期(1987—1991年)、学科建立与初步发展期(1992—1995年)、学科快速发展期(1996—2007年)和学科完善期(2008年至今);基于对该学科发展历程的分析,提出了以"理论—方法—实践—分支学科"为框架的生态水文学学科体系;最后,从学科研究计划、重点研究项目、国家重大需求、学科建设和国际合作5个方面对生态水文学学科未来发展战略进行了展望,为促进和建立完善的生态水文学学科体系提供支撑。(本文来源于《地球科学进展》期刊2018年07期)
夏军,李天生[6](2018)在《生态水文学的进展与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生态水文学是一门探索和揭示形成生态格局和过程的水文学机制的科学,它的研究应用对解决涉水的生态环境问题及由此引发的水灾害问题有重要支撑作用。阐述了生态水文学的学科发展背景和需求,给出了生态水文学的概念并总结了生态水文学的研究问题,提出了生态水文学国际国内最新研究动向,展望了学科的发展与战略。(本文来源于《中国防汛抗旱》期刊2018年06期)
陈立欣,张志强,程金花,贾国栋[7](2018)在《基于翻转课堂的“生态水文学”课程全英文教学改革》一文中研究指出"生态水文学"专业课程实行全英文教学,存在着许多困难,如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理解较慢,影响了教学效果。针对全英文教学中的问题,对"生态水文学"课程进行了翻转课堂的教学探索。通过课上课下教学环节,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综合能力,增进了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交流,提高了团队协作的能力,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国林业教育》期刊2018年02期)
蔡家珍,黄静,黄宝华,唐淑玲[8](2017)在《生态水文学视角下的平原河网地区海绵城市建设——以漳州市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海绵城市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平原河网地区作为海绵城市建设的典型区域之一,其海绵城市建设受气象水文、地形土壤等多方面因素制约.以漳州市区为研究对象,在梳理中心城区水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海绵城市建设中的雨水径流管理目标、雨水资源化利用、海绵城市建设总体生态格局、地块海绵化技术措施四方面内容,以为此类城市的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惠州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赵万民,朱猛,束方勇[9](2017)在《生态水文学视角下的山地海绵城市规划方法研究——以重庆都市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海绵城市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城市内涝灾害频发的背景下,具有缓解雨洪灾害和水资源短缺问题、构建城市水文安全体系的重要意义。山地作为海绵城市建设的主体区域之一,其海绵城市建设受到自然地形、气象水文和城市建设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本文以重庆都市区为研究对象,在系统梳理山地水文过程特征的基础上,将生态水文体系与海绵城市规划两者间的理论性和技术性耦合,提出重庆都市区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的一般途径,从建设目标、生态空间、雨水单元、场地规划等角度制定规划管控措施,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点,实现山地海绵城市规划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指导价值。(本文来源于《山地学报》期刊2017年01期)
汤雷,李佳蕾[10](2016)在《城市生态水文学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化进程中显露出诸多城市诟病,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开始逐渐被人们关注,出现了"田园城市"、"智能城市"等概念。在我国,生态水文学作为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在基础理论、生态水文过程机理、区域生态环境和资源管理分配等方面均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然而在研究对象和尺度方面多以典型地区和流域为主,人类集中活动所在地——城市,十分缺乏这方面的研究。以生态水文学理论为基础,构建城市生态水文学的理论体系,并将其应用到城市规划建设中,能够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充分反映了以人为本的核心发展观。城市生态水文学的提出也是适应城市向智能化发展的重要举措,更好地诠释了科学的人文精神。(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科技信息》期刊2016年33期)
生态水文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河流生态流量是维持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的条件。选取长江荆江叁口(虎渡口、藕池口、松滋口)作为控制性断面,采用年内展布法和IHA-RVA法计算分析了河道最小和适宜生态流量,并利用Tennant法进行了合理性验证。其中,最小生态流量分别为264.3、241.3、680 m~3/s,分别占多年平均天然流量的44.4%、16.4%、46.9%;虎渡口、藕池口、松滋口叁个断面的适宜生态流量分别为409.5、613.2、1 017.2 m~3/s,分别占多年平均天然流量的68.8%、41.7%、70.1%。本研究所采用计算方法计算的生态流量结果能够满足河流生态目标的需求,与天然河流年内丰枯变化状态相吻合,计算结果较为合理。该研究可为荆江叁口的水资源管理以及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生态水文学论文参考文献
[1].王鸿翔,桑明崎,查胡飞,郭文献.基于生态水文学法的湘江生态流量研究[J].人民长江.2019
[2].王鸿翔,李萌萌,查胡飞,郭文献.基于生态水文学法长江荆江叁口生态流量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9
[3].张志山,李新荣,赵洋,张亚峰,杨昊天.沙坡头生态水文学研究进展及水量平衡自动模拟监测系统[J].中国沙漠.2018
[4].章光新,武瑶,吴燕锋,刘雪梅.湿地生态水文学研究综述[J].水科学进展.2018
[5].夏军,左其亭,韩春辉.生态水文学学科体系及学科发展战略[J].地球科学进展.2018
[6].夏军,李天生.生态水文学的进展与展望[J].中国防汛抗旱.2018
[7].陈立欣,张志强,程金花,贾国栋.基于翻转课堂的“生态水文学”课程全英文教学改革[J].中国林业教育.2018
[8].蔡家珍,黄静,黄宝华,唐淑玲.生态水文学视角下的平原河网地区海绵城市建设——以漳州市区为例[J].惠州学院学报.2017
[9].赵万民,朱猛,束方勇.生态水文学视角下的山地海绵城市规划方法研究——以重庆都市区为例[J].山地学报.2017
[10].汤雷,李佳蕾.城市生态水文学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