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语用学论文_张激波

导读:本文包含了跨文化语用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跨文化,认知,能力,俄语,文化,语境,人工智能。

跨文化语用学论文文献综述

张激波[1](2019)在《浅析跨文化语用失误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跨文化语用失误研究是语用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侧重于探究不同文化背景下交际者在言语会话中所出现的交际问题,涉及到文化、认知等领域。分析跨文化语用失误相关研究,把研究成果应用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能让跨文化语用失误产生积极影响,使得英语教学活动和文化、认知以及语用等要素联系在一起,推动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本文来源于《才智》期刊2019年33期)

刘畅[2](2019)在《基于跨文化语用失误的人机口译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面对源语言社交语用失误时,人工智能口译在语用表现、文化转换和面子平衡等方面不如真人口译灵活,难以被交际者所接受。因此,口译人员在人机翻译协作中应保持批判意识,灵活采用口译策略,使跨文化交际尽量遵循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本文来源于《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杨文慧[3](2019)在《致谢语的跨文化语用态势与礼貌认知中的谢“意”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诠释话语以及话语映射的礼貌可以解读交际者的认知世界和语用态势。根据跨文化实证研究,通过对中国和英美致谢者致谢话语礼貌认知"意"和语用态势的跨文化分析,将致谢者的认知层面分为:普世的、公民的、职业的、个人的,不同层面体现了致谢者不同的认知"意",即谢意、民意、职意和个意,语言选择和语用策略表现出从单一向多元演变的态势;致谢语用以及致谢意图涉及语境中的"致谢主体"和"致谢受体",体现了交际者不同的文化语用价值观和礼貌认知"意"的构架,同时映射出特定社会的语用态势以及礼貌行为的概念整合结果和交际经验产出。(本文来源于《外语教学》期刊2019年05期)

贺军梅[4](2019)在《外语教师的跨文化语用能力与教学意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语言学的本质是探究如何得体运用语言,而外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育学生语用能力,即运用语言得体地进行交际。教师身为学生的引领者,若要培育具有跨文化语用能力的学生,应具有跨文化语用能力与教学意识。对此,论述了外语教师的跨文化语用能力与教学意识提升存在的问题,明晰外语教师的跨文化语用能力与教学意识提升意义,提出外语教师跨文化语用能力与教学意识提升策略。(本文来源于《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王凤琼[5](2019)在《浅议高职高专学生跨文化语用能力培养》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不能继续"躲进小楼成一统",沿袭过去"压缩式本科教学"模式,应把语言教学与培养学生跨文化语用能力相结合。本文结合课堂教学和第二课堂活动,从学生的角度和教师的角度,阐述了怎样在高职高专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语用能力。(本文来源于《英语广场》期刊2019年09期)

梁静,冯亚斌[6](2019)在《基于跨文化语用学视角下的外宣翻译策略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外宣翻译材料是语言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其兼备跨语言、跨文化和跨国界特点,对于充分发挥国家文化价值,提高国家地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外宣翻译已逐渐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纽带。因此,翻译人员必须使用准确的、恰当的翻译策略,从整体上提高翻译的质量。本文从跨文化语用学视角下的外宣翻译原则入手,提出几点切实可行的应用策略。(本文来源于《才智》期刊2019年22期)

赵子恒,李传进[7](2019)在《高校出国交换生跨文化语用能力的变化与提升》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根据语用学理论,从语音面貌、语法规则、文字形式叁个层面,考查了出国交换生在交换期间跨文化语用能力的发展和变化,探究了交换对交换生跨文化语用能力的影响,以及汉俄跨文化语用学的相关规律。(本文来源于《科教文汇(中旬刊)》期刊2019年07期)

龙翔[8](2019)在《少数民族文化典籍翻译之研究——以跨文化语用学为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当今这个经济文化高速发展的世界,各国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也愈发频繁。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拥有五千多年丰富的历史文化,在世界的文化交流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与此同时,中国也是一个拥有五十六个民族的国家,但是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人类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将少数民族文化典籍翻译成英语,不仅能够让更多的国家和人民了解中国的丰富文化,也有助于少教民族文化走向世界。文章将从跨文化语用学的角度对少数民族文化典籍的翻译标准、流程、策略进行研究与分析,以避免或减少少数民族文化典籍翻译实践中的语用失误。(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家》期刊2019年07期)

荣寰[9](2019)在《跨文化语用学视角下外宣翻译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的进步,我国开始不断地与其他国家进行交流和合作。因此,学好一门外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语用学主要是一门研究在交流过程中,为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提供新视角的一门新学科。经研究发现,语用学理论在跨文化大环境下对外宣翻译工作有着深远的影响和指导意义。因此,本文针对跨文化语用学以及外宣翻译的基本理念以及跨文化语用学视角下的外宣翻译的相关策略和方法进行了探讨和研究。(本文来源于《科技传播》期刊2019年12期)

张惠丽[10](2019)在《跨文化语用学翻译视角下的韩国俗语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概括韩语俗语的特点,从跨文化语用学翻译角度出发,首先对跨文化语用学翻译进行概括说明,之后总结韩语俗语的特点及文化体现,随后探讨了几种韩语俗语的翻译策略,并通过翻译看出俗语中的韩国文化特色对于翻译的影响,旨在为韩语俗语的正确翻译做出贡献,从而促进两国间的正常交流。(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9年18期)

跨文化语用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面对源语言社交语用失误时,人工智能口译在语用表现、文化转换和面子平衡等方面不如真人口译灵活,难以被交际者所接受。因此,口译人员在人机翻译协作中应保持批判意识,灵活采用口译策略,使跨文化交际尽量遵循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跨文化语用学论文参考文献

[1].张激波.浅析跨文化语用失误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J].才智.2019

[2].刘畅.基于跨文化语用失误的人机口译对比分析[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

[3].杨文慧.致谢语的跨文化语用态势与礼貌认知中的谢“意”探析[J].外语教学.2019

[4].贺军梅.外语教师的跨文化语用能力与教学意识研究[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

[5].王凤琼.浅议高职高专学生跨文化语用能力培养[J].英语广场.2019

[6].梁静,冯亚斌.基于跨文化语用学视角下的外宣翻译策略探析[J].才智.2019

[7].赵子恒,李传进.高校出国交换生跨文化语用能力的变化与提升[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9

[8].龙翔.少数民族文化典籍翻译之研究——以跨文化语用学为视角[J].社会科学家.2019

[9].荣寰.跨文化语用学视角下外宣翻译策略研究[J].科技传播.2019

[10].张惠丽.跨文化语用学翻译视角下的韩国俗语分析[J].北方文学.2019

论文知识图

8.0 学术基金、奖金1997年度国家社会科...8.0 学术基金、奖金1997年度国家社会科...8.0 学术基金、奖金1997年度国家社会科...&Foster(2010:5)对语境的分类方法到叁补oI熨网络汉语教学网站语言测试效度验证的途径果,从理论上论...

标签:;  ;  ;  ;  ;  ;  ;  

跨文化语用学论文_张激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