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中国女性写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都市,女性写作,女性主义
中国女性写作论文文献综述
刘润坤[1](2019)在《中国当代都市女性写作中的女性主义倾向》一文中研究指出女性主义是兴起于19世纪末的社会思潮,其根本思想是在全人类实现男女平等。以文学的视角挖掘中国当代都市女性写作中所体现出的女性主义倾向。都市女性写作通过对传统男权本位思想进行解构,并以女性的话语系统重构了另一种独特的性别审美价值。同时,都市女性写作中所体现的女性主义倾向,对促进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男女平等也具有的一定的思想意义和社会价值。(本文来源于《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王红旗[2](2018)在《中国女性生态写作本土化历史的精神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阅读提示《博弈:女性文学与生态——20世纪80年代以来女作家生态写作》一书,以中国传统文化生态哲学与西方生态女性主义理论为参照,通过对当代女性生态创作现象、发展路径及海内外数十位女作家文本的个案分析,检视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女性生态写作与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国妇女报》期刊2018-02-13)
陶佳洁[3](2017)在《中国新时期女性主义思潮与女性写作》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女性主义思潮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西方女性理论以及中国"五四"启蒙运动的双重影响。早期来自西方的男女平权思想与先进生活方式催生出中国女性的"生存经验",同时受"五四"女性思潮的影响,女性意识第一次全面觉醒,改良和革命所造成的与传统的决裂,使女性在婚姻、家庭、社会分工等方面引发了一系列轰轰烈烈的变革,处于封建父权长久压迫下的中国妇女被唤醒,她们的社会地位与精神意识也开始发生了实际变革。中国新时期女性主义思潮的形成与一个世纪以来整个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学术的历史演变都息息相关,是作为它们的一种表征而存在的。女性主义文学评价标准与人们关于社会的评价标准以及人的评价标准具有深层的一致性,和女性知识分子自身的身份认同也具有深刻的相关性。可以说,新时期女性主义思潮的建立与演变的历史也可以看作是百年来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社会境遇、自我意识与身份认同的历史。(本文来源于《当代文坛》期刊2017年06期)
黄韦娟[4](2017)在《从《致橡树》引申看中国女性写作中女性意识的发展流变》一文中研究指出从舒婷的《致橡树》引申,体察中国女性写作高扬的女性意识:经历"婚姻围城"和"事业围城"与男性二元对立消解而逐步趋向孤独地回归"自我城堡",逃入女性隐秘世界。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师们在授课时可以大胆跳出文本,引导学生进行研究学习。(本文来源于《职业》期刊2017年14期)
管文静[5](2016)在《中国女性网络写作的影视改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站在新世纪,回望网络文学二十几年的发展历程,发现女性网络文学的影视改编越来越繁盛,在大众传播中影响巨大,其现象亟待理论的归结。论文试图探讨一向被视为启蒙之神的文学作品如何变成大众娱乐文化商品与牟利的工具,为什么会出现如此繁盛的网络文学改编现象,特别是女性作家作品的影视改编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影响,探讨其与80后、90后甚至00后文学及影视受众的阅读期待、生存理念的关系。其中,着重讨论其与大数据时代的关系,借此对当代人的娱乐、生存与存在方式进行追问,期望此研究尝试能为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及其研究提供相关的参照。论文从女性网络写作及其影视改编的历史、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类型划分、改编后美学意蕴的变化等方面提出问题,分析现象,总结原因,试图界定其文化及文学史地位。图表格式用以梳理概括基本情况,数据调研用以探讨其滥觞、发展历程,典型事例对其进行文化与社会心理溯源。论文共分四章。第一章论证选题的必要性,主要从网络与影像时代、网络文学发展现状两个方面厘清当下的研究现状,探讨女性网络作品影视改编过程中文学观念的平民化、作家身份的大众化与文化传播多元化等热点问题。第二章概述“女性网络写作”的内涵及特征,以图表、数据等说明女性网络写作影视剧改编的不同阶段,对其进行历史回顾、阶段分期,探索其萌芽、发展等阶段的特征,寻出规律,并根据其内容形式嬗变预测其未来发展趋势。第叁章细分女性网络文学作品与其影视改编类型的对应,说明后工业与大数据时代文学与影视、娱乐、商业等联姻所体现的意识形态、受众分流、审美沿革等的关系,以及现代化历程所带来的社会语境与人类心理的变化等。第四章细分原网络文学文本与影视文本间的差异,分析从线性文字到视听图像转换过程中情节、人物、主题的具体嬗变,叙事空间转换后主题、人物塑造,特别是叙述方式的不同,历史与现实被影视解码后审美形态的必然变化等。(本文来源于《济南大学》期刊2016-06-01)
侯运华[6](2016)在《文学期刊与中国近代女性文学写作——以《礼拜六》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礼拜六》共刊载43位女作家86篇作品,以小说为主,多为悲剧。这批小说集中描写民初知识女性的存在状态,对其人生轨迹、复杂婚恋观、辍学嫁人现象进行描绘,并剖析其成因;对女性向往彼岸、出家为尼现象的展示,对其自立、自为的描写与其姐妹情谊的刻画,凸显出女性寻求人生出路、释放现实压力的努力。众多女性作家艺术创新的努力,无论是心理描写、场面描写,还是复合文本、复调叙事的建构,抑或是片断组合、倒叙、象征等手法的运用,均表现出突破传统藩篱,彰显现代色彩的可喜迹象。民初女作家的创作,应该视为中国现代文学的有机组成,为其提供发表阵地的《礼拜六》等刊物也为中国文学现代化做出了独特贡献。(本文来源于《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3期)
崔静[7](2015)在《试论消费时代中国的女性意识与女性写作》一文中研究指出大约在20世纪90年代,“消费”逐渐成为中国一个值得关注的经济现象,消费时代的中国文学,也作为一种相伴生的文化现象出现。消费时代的女性文学出现了“市场化”的走向,这引发了学术界的争论。尽管褒贬不一,但女性写作还是在传统与现代文化的碰撞中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消费时代中国的女性写作理论是转型中国文艺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研究的视点放在当下中国的消费文化语境中,考察中国女性的现实生存处境,在此基础上探讨中国女性的性别意识和“性别话语”的变迁,再进一步揭示消费时代中国女性写作的艺术规律,为女作家的创作提供一点思考。本研究将以中国大陆的“女性意识”与“女性写作”为例,并结合西方的女性写作理论,在“拿来”的基础上对中国的女性文学与女性主义文学理论进行梳理、反思和建构。女性写作是女性意识的一种实践方式和实现手段。消费时代的女性写作是女性意识在消费时代的“一面镜子”,它也为女性意识的生态化发展提供了依据。消费时代的女性写作,还有利于性别伦理的科学化建构。本研究将首先援引经济学原理,并结合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概况,尝试勾勒“消费时代”的特征,如消费时代的物欲膨胀、消费社会的大众狂欢、消费文化的欲望逻辑。其次,将运用社会学的相关理论,追寻女性意识及其在消费时代的表现形态,重点关注消费时代中国女性的身体意识。对当下社会中存在的性别消费主义倾向,在行文中也要进行批判性地思考。最后,发掘消费时代中国女性写作的特质,提炼其美学追求与艺术特征,反思消费时代中国女性写作的困境,并展望其未来。总之,中国女性意识从古至今的发展,推动了中国女性在创作上的不断深入,而开放兼容的女性意识,更加有利于女性创作的发展。本研究采用客观、辨证的态度,尝试理清女性意识与女性写作的关系,重点探讨女性意识及其在消费时代的文本呈现问题,并且在对女性写作“存在的问题”的反思中,探究中国女性写作的新方向。本研究认为消费时代中国的“女性写作”是一种富于个人化色彩的文学形态,它反映了作家的性别意识,而这些丰富多彩的性别观念,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文学生态的平衡。(本文来源于《青海师范大学》期刊2015-03-01)
王凤玲[8](2014)在《都市·消费·身体叁位一体的狂舞——中国当代女性身体写作的文化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女性身体写作的商业化特征在消费文化语境中,身体写作必须接受消费市场运行机制的作用,具有一系列商业化特征,具体体现在对身体与物质的强烈追求上。(一)身体的主体性地位及其商机身体出现在文学中,并非身体写作独创。早在郁达夫的笔下,身体已经以一种咄咄逼人之势给人以感官上的冲击。《沉沦》中"他"在浴室偷窥到的"雪样的乳峰"、"肥白的大腿"不过是男性视野中普遍出现的女性身体,在这一类叙事中,身体只是一个符号,可以重复使用,因为此处的身体是类化后的(本文来源于《小说评论》期刊2014年05期)
唐雨[9](2014)在《“女性写作”的中国之旅——后女性主义关键词“écriture féminine”的译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écriture féminine"一词是后女性主义批评理论的关键词之一,自从1992年被译介到中国以来就拥有多种译名。学界就这些译名的讨论也非常热烈,其中最激烈的两场争论是"écriture féminine"这个具有西方理论背景的概念与"女性文学"这个中国文学传统中的概念的碰撞,其二是"écriture féminine"与90年代"躯体写作""身体写作"的争论。(本文来源于《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期刊2014年06期)
颜海平,季剑青[10](2013)在《生物种族政治和女性的赋权:中国女作家的想象性写作(1905—1948)》一文中研究指出写作是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形成中的一股深邃变革的力量,"弱者"以"弱所以强"的文学形象出现,是女性作者们开风气之先的公共性的表达。"弱质性别及种类"的范畴和问题,在这些中国女性的书写中表现为一种以女性为载体、杠杆和社会特征的"弱性物种"的争取赋权,它对于中国现代文化自觉的建构具有核心意义,是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核心及其想象的重心所在。(本文来源于《河南社会科学》期刊2013年11期)
中国女性写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阅读提示《博弈:女性文学与生态——20世纪80年代以来女作家生态写作》一书,以中国传统文化生态哲学与西方生态女性主义理论为参照,通过对当代女性生态创作现象、发展路径及海内外数十位女作家文本的个案分析,检视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女性生态写作与研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国女性写作论文参考文献
[1].刘润坤.中国当代都市女性写作中的女性主义倾向[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
[2].王红旗.中国女性生态写作本土化历史的精神建构[N].中国妇女报.2018
[3].陶佳洁.中国新时期女性主义思潮与女性写作[J].当代文坛.2017
[4].黄韦娟.从《致橡树》引申看中国女性写作中女性意识的发展流变[J].职业.2017
[5].管文静.中国女性网络写作的影视改编研究[D].济南大学.2016
[6].侯运华.文学期刊与中国近代女性文学写作——以《礼拜六》为例[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
[7].崔静.试论消费时代中国的女性意识与女性写作[D].青海师范大学.2015
[8].王凤玲.都市·消费·身体叁位一体的狂舞——中国当代女性身体写作的文化学分析[J].小说评论.2014
[9].唐雨.“女性写作”的中国之旅——后女性主义关键词“écritureféminine”的译介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4
[10].颜海平,季剑青.生物种族政治和女性的赋权:中国女作家的想象性写作(1905—1948)[J].河南社会科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