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虫杂交棉鲁棉研15号高效制种体系与配套栽培技术的研究

抗虫杂交棉鲁棉研15号高效制种体系与配套栽培技术的研究

王宗文[1]2004年在《抗虫杂交棉鲁棉研15号高效制种体系与配套栽培技术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1 鲁棉研15号杂交种高效制种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建立健全了从亲本繁殖到制种基地建设包括杂交制种基地的组织管理体系和技术体系,对各部分具体操作环节进行了详细的规范和实践检验。该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在全国率先建立健全了抗虫杂交棉大规模制种技术体系与组织管理体系,实现了大面积制种田每公顷产杂交一代种超0.15万公斤,并创出小面积制种田产籽棉4974公斤/公顷,产杂交一代种2985公斤/公顷的国内高产记录,将我国棉花的大规模杂交制种技术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2 抗虫杂交棉鲁棉研15号的配套高产简化栽培技术 保留营养枝对棉株平均衣分、棉田病虫害发生等无明显影响,但导致主茎果枝结铃减少、铃重和全株平均铃重降低、经济系数下降等负面效应,保留营养枝越多,负面效应越大。与此同时,保留营养枝也带来了群体总铃数增多、总生物产量提高以及节省用工等正面效应。保留营养枝比常规整枝对照增产3%~20%,保留2个和全部营养枝对皮棉产量的贡献率分别达40%和50%以上。 确定了抗虫杂交棉鲁棉研15号在不同生态条件下的适宜密度,从北向南密度可依次降低,以鲁北棉区3.6-4.2万株/hm~2,鲁西南棉区3.3-3.9万株/hm~2,淮河流域棉区1.8-2.4万株/hm~2较为适宜。地力条件好的地块,可取上限,地力条件稍差的地块,可取下限。去赘芽,留叶枝,简化整枝,叶枝保留的多少,也因地力和所留密度而定,地力好、密度低时,可保留全部叶枝;反之,如地力差、密度稍大时,可只保留两个叶枝。 3 抗虫杂交棉鲁棉研15号的精播栽培技术 精播栽培不影响棉花的生育进程,但能促进个体生育和提早封行,在

曲辉英[2]2004年在《山东省转Bt(Bacillus thuringiensis)基因抗虫杂交棉生产技术体系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山东是全国产棉大省,也是目前国内最集中的抗虫杂交棉(Gossypium hirsutum)制种基地。本研究立足于山东棉花生产实际,选用适宜的转基因抗虫杂交棉品种,就其生育特性、光合特点、杂交制种技术、种植布局、精播简化栽培技术等方面进行研究,总结建立了抗虫杂交棉生产技术体系。结论如下:试验筛选出适宜山东的高优势抗虫杂交棉组合鲁棉研15号;鲁棉研15号棉苗生长快,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优势明显,净光合速率高,且没有午休,一般比常规品种增产15%以上;杂交棉制种田宜安排在春地,扩大行距,降低密度,制种目标产量为1500 kg/hm2左右,相应密度和单株结铃数分别为3. 0-3. 15万株/hm2和20-22个,同时采用营养钵育曲移栽技术,适时播种;山东省主要棉区种植杂交棉的满足系数值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依次是,鲁西南棉区、鲁西北棉区、鲁北棉区,因此鲁西南棉区应该划为最适宜种植区;抗虫杂交棉精播简化栽培技术核心是,在减少播量并保证产量不减的前提下,鲁西南棉区以密度2. 25-3. 0万株/hm2、 保留2个营养枝的栽培方法为佳,鲁西北和鲁东棉区以密度3. 0-3. 75万株/hm2为宜,也保留2个营养枝。

魏东, 傅振华, 张军[3]2007年在《团结协作谋发展探索创新铸辉煌》文中指出背景篇 秉承传统迎接挑战 山东棉花研究中心是1986年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援建的综合性棉花专业研究单位,其前身是成立于1959年的原山东省棉花研究所。长期以来,山东棉花研究中心紧紧围绕全省乃至全国棉花生产上急需解决的重大技术问题进行

参考文献:

[1]. 抗虫杂交棉鲁棉研15号高效制种体系与配套栽培技术的研究[D]. 王宗文. 山东农业大学. 2004

[2]. 山东省转Bt(Bacillus thuringiensis)基因抗虫杂交棉生产技术体系的研究[D]. 曲辉英. 中国农业大学. 2004

[3]. 团结协作谋发展探索创新铸辉煌[N]. 魏东, 傅振华, 张军. 科技日报. 2007

标签:;  ;  ;  ;  ;  ;  

抗虫杂交棉鲁棉研15号高效制种体系与配套栽培技术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