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乳机理论文_李杨刚,何静,廖方文,柳涛,代杰

导读:本文包含了破乳机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乳状液,乳剂,电场,界面,聚结,甲基,离子。

破乳机理论文文献综述

李杨刚,何静,廖方文,柳涛,代杰[1](2019)在《甲基磺酸溶液萃取提铟过程中消除第叁相及破乳的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P204为萃取剂对含铟甲基磺酸溶液进行萃取提铟,考察了铅离子浓度、骨胶及木质磺酸钠添加量、温度、水相pH值等因素对萃取提铟过程中产生第叁相和乳化现象的影响,观察了第叁相和乳状液内的微观形态,研究了超声波对第叁相和乳状液的干扰效果。结果表明,在铅离子浓度小于0.45 g/L、骨胶浓度和木质磺酸钠添加量分别小于0.103 g/L和0.053 2 g/L、温度10~50℃、水相pH值小于2的条件下,铟的萃取过程中没有产生第叁相和发生乳化现象。铅离子浓度引起的第叁相由无规则密集白色絮状物组成,无法通过超声波干扰消除;添加剂浓度、温度和水相pH值等参数控制不当会引起O/W型的乳化现象(不同粒径的水珠分布在有机相中),该乳状液可以采用超声波干扰破乳。(本文来源于《矿冶工程》期刊2019年05期)

王青青[2](2019)在《聚醚聚季铵盐及其负载型破乳剂破乳性能及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化学破乳法是常用的高效破乳方法,通过破乳剂与油/水界面膜上乳化剂作用,改变油/水界面性质,使液滴破乳脱稳。叁元复合驱采出水乳化程度高、稳定性强,破乳是实现高效处理的前提。采用常规破乳剂进行破乳,采出水中微细粒级油滴聚并困难,破乳剂与驱油表面活性剂在油滴表面竞争性吸附导致二次乳化,微细粒级油滴破乳是叁元复合驱采出水处理关键环节。论文采用自制的聚醚聚季铵盐反相破乳剂(PPA)和负载型反相破乳剂(PPA@SiO_2)对叁元复合驱采出水进行破乳研究,PPA@SiO_2是一种集破乳与吸附于一体的功能性吸附剂。着重研究破乳剂PPA和PPA@SiO_2对叁元复合驱采出水进行破乳的性能评价、顶替置换破乳机理和电中和破乳机理。主要内容如下:(1)破乳剂PPA和PPA@SiO_2对叁元复合驱采出水的破乳性能研究。根据大庆油田采油一厂叁元复合驱采出水水质分析结果配制模拟水样,通过FTIR对负载型破乳剂化学稳定性进行了分析,负载型破乳剂在pH=2~10范围内,稳定性较好。溶剂稳定性试验表明,负载型破乳剂在石油醚中稳定性更好。通过破乳前、后模拟水样含油量、界面张力、油滴粒径分布等参数对破乳剂PPA和PPA@SiO_2的破乳性能进行评价,并将破乳剂PPA与商用破乳剂S-01的破乳性能进行对比。随着破乳剂用量增大、破乳温度升高、破乳时间延长,叁元复合驱采出水模拟水样中含油浓度降低、界面张力降低、油滴粒径增大。破乳剂PPA用量110 mg/L、破乳温度50 ~oC,破乳时间90 min条件下,水样含油量降至97.2mg/L,界面张力降至22.45 mN/m,油滴平均粒径d_(90)=365μm。随着破乳温度升高,叁元复合驱采出水模拟水样的含油量降低、油滴粒径增大、界面张力下降;随着pH增大,叁元复合驱采出水模拟水样的含油量先降低后升高、油滴粒径先增大后减小、界面张力先降低后增大;随着盐含量增大,叁元复合驱采出水模拟水样的含油量减小,界面张力降低,Zeta电位绝对值减小。(2)聚醚聚季铵盐及其负载型破乳剂顶替置换破乳机理研究。从油/水界面膜薄化行为、破乳剂和驱油表面活性剂竞争吸附热效应以及负载型破乳剂分子结构变化层面研究顶替置换破乳机制。采用高速显微成像技术技术测试油/水界面膜变化行为,考察破乳剂用量、破乳温度及体系pH值对油/水界面膜薄化速率与破裂速率常数的影响。破乳剂用量增加,破乳温度升高,体系pH值偏酸性情况下会增大油/水界面膜薄化速率,减小界面膜强度,加快油/水界面膜破裂。破裂速率常数最高达到0.0173 1/s,界面膜薄化速率最高达0.0078 mm/s;通过AFM分析了破乳前、后油/水界面膜形貌,Image Rq值增大,破乳剂分子吸附到油/水界面膜,与原有乳化剂产生了顶替置换;通过液滴形状分析了破乳后油/水界面膜弹性模量变化,弹性模量降低,界面膜抵抗弹性形变能力降低,油滴易聚并;采用微量热仪测试了破乳剂与驱油剂竞争吸附热效应与变化规律,界面活性较高的破乳剂扩散到油/水界面膜并松散排列,取代原先排列紧密的乳化剂分子,形成了弱强度新膜,该过程是吸热过程。采用FTIR和XPS分析负载型破乳剂破乳前后分子结构的变化,破乳后分子结构中出现S=O基团伸缩振动峰,证明了破乳剂分子顶替置换了界面膜上乳化剂分子;XPS分析结果表明,破乳后出现S元素分峰拟合出的两个峰代表了两种含硫官能团,也进一步证明了产生顶替置换破乳作用。(3)聚醚聚季铵盐及其负载型破乳剂电中和破乳机理研究。通过研究破乳剂用量、破乳温度以及pH值对叁元复合驱采出水模拟水样的Zeta电位及电导率影响,揭示了电中和破乳机理。叁元复合驱采出水体系Zeta电位绝对值降低,表明破乳剂中氮正离子所带的正电荷与油滴表面负电荷产生中和,油/水界面膜双电层被压缩,油滴之间斥力作用减弱,油滴之间产生聚并;叁元复合驱采出水体系电导率上升,通过电中和破乳后油水产生分离。电导率曲线斜率增大,破乳、分离速度加快。本文包含图59幅,表7个,参考文献136篇。(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期刊2019-05-01)

田哲熙[3](2019)在《辽河油田稠油乳状液稳定性及破乳脱水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稠油乳状液的破乳是稠油生产、运输和精炼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辽河油田属于典型的稠油油田,其生产的稠油具有粘度大、密度大、胶质沥青质含量高的特点。本文针对辽河油田稠油热采过程中形成的具有高稳定性W/O乳状液的现状,通过扫描电镜、红外光谱等表征手段从微观角度探究了以沥青质为主体的天然乳化剂对稠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规律,并使用新型高效环保的离子液体(ILs)作为破乳剂进行室内破乳实验研究,揭示其破乳机理与规律,为该技术的现场应用提供理论与实验支持。首先通过室内实验进行了稠油基本物性分析确定其粘温曲线、密度温度曲线特性以及族组分含量,并从稠油中提取沥青质组分用于微观形貌和官能团分析,探究其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最后根据分子量测量、红外光谱分析和XRD测试结果模拟沥青质分子结构。其次,制备了10%~60%含水率的乳状液,根据偏光显微镜图片和粒径尺寸分布分析结果判断乳状液类型和液滴分布规律,然后通过粘温曲线测量,探究稠油乳化能力。在此基础上选择四种咪唑类离子液体进行破乳实验,改变脱水温度、含水率和离子液体浓度等因素优选最佳脱水条件,并根据实验结果设计正交实验,得到了[HMIM]TFO型离子液体作为破乳剂在1500ppm和70℃沉降温度下60分钟脱水效率能够达到90%以上;同时,使用偏光显微镜观察脱水过程中液滴尺寸分布的变化,证明了离子液体具有高效破乳性能。最后,对破乳前后的样品进行红外光谱分析,总结出离子液体破乳机理。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为离子液体破乳技术在石油工业上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和思路,为实现高效、环保的稠油油水乳状液破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来源于《东北石油大学》期刊2019-03-20)

昝晶鸽,陶鸿俊,蔺港归,周晓峰[4](2019)在《聚合物驱采出液化学破乳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原油乳状液给原油开采、集输、管输和炼化带来的困难,本文通过对破乳剂、絮凝剂和磁性纳米粒子溶液进行对比实验,筛选出分水效果最佳的破乳剂种类和浓度。实验结果表明,破乳剂浓度为0.1%的情况下,破乳剂优选RKP-15,最佳浓度为0.007 5%;有机絮凝剂中,优先选择非离子聚丙烯酰胺(PAM)作为絮凝剂,不选无机絮凝剂;在筛选磁性纳米粒子的过程中,优选浓度为0.005%的羧基化四氧化叁铁溶液。(本文来源于《河南科技》期刊2019年08期)

张越,黄鑫,姜崴,白雪丽,温亮[5](2019)在《哑铃状含氟聚合物在柴油乳液中破乳及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评价了3种具有不同聚乙二醇(PEG)亲水链段长度的哑铃状含氟多嵌段聚合物(FMCDSs)在0~#柴油/水乳液中的破乳性能,并对比了聚醚类破乳剂、哑铃状的聚缩水甘油醚-PEG(PBG)聚合物的破乳性能。结果显示:FMCDSs比碳氢类聚合物有更佳的破乳性能;FMCDSs的PEG链段长度对破乳性能有显着影响,以PEG-4000为亲水链段的破乳剂在质量浓度300 mg/L下,30℃静置30 min后,分油率可以达到95%。此外,通过界面张力、界面扩张流变性质表征发现:FMCDSs可以有效吸附到柴油/水界面,而含氟部分是产生良好破乳性能的主要因素。(本文来源于《精细化工》期刊2019年05期)

鲍晋,石孝志,何启平,陆丽,赵众从[6](2019)在《滑溜水返排液反相破乳剂的开发及破乳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叁甲基羟乙基丙二胺为起始剂,KOH为催化剂,通过环氧乙烷(EO)和环氧丙烷(PO)的开环聚合,在120℃下合成了一系列二嵌段和叁嵌段聚醚反相破乳剂。FTIR和1HNMR结果表明合成产物与设计结构一致。通过瓶试法对滑溜水返排液进行了破乳实验,结果表明:具有叁嵌段结构,且n(EO)∶n(PO)∶n(EO)=1∶6∶12的破乳剂脱水率大于97%,具有良好的破乳效果。动态界面张力的扩散动力学研究表明,EPO-8反相破乳剂从水相扩散至界面速率快,在油表面吸附性和降低界面膜强度的能力更强,是其破乳性能良好的主要原因。(本文来源于《精细化工》期刊2019年04期)

国丽萍,刘双[7](2018)在《电破乳微观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鉴于电破乳法在油田生产中广阔的应用前景,为完善电破乳微观液滴聚结机理,从分散相液滴变形、靠近、破裂与聚结等动力学过程着手,系统梳理了国内外有关聚结机理的研究进展。从乳状液含水率、黏度、导电性、液滴表面张力四个方面详细叙述了物理因素对液滴聚结的影响,针对电场参数对聚结速度的影响,着重综述了电场形式、电场强度、频率等对液滴聚结速度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油田化学》期刊2018年04期)

李玮健[8](2018)在《老化油高频高压脉冲交流电场破乳的机理与设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老化油破乳处理是各油田普遍面临的难题,目前主要采用增加沉降时间、提高操作温度、增大破乳剂用量等成本能耗均较高的处理方式。但对于空间和承重有限的海上平台而言,采取电场破乳方法理应更为合适,但常规工频/高压交流电场对含水率较高、乳化严重的老化油无能为力,将老化油简单回掺至在役常规电脱水(盐)器容易出现“垮电场”现象。基于高频/高压脉冲交流电场的紧凑高效管式电场破乳技术成为海上平台处理老化油的可行选择之一,期望将破乳处理后的老化油回掺至正常原油处理流程。基于以上考虑,论文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开展老化油乳化液电场破乳机理和设备的相关研究,并通过静态和动态两种方式开展相关性能测试。微观层面上,论文首先采用“高速摄像机+偏光显微镜”的显微观测手段,对高频/高压电场作用下单液滴、双液滴和液滴群的变形、聚结和破碎行为进行实验研究,以揭示“电分散”现象和最优电场参数的存在。结果表明,场强对单液滴变形和双液滴聚结都有较大影响,但场强过大会导致单液滴破碎、双液滴接触后弹开;频率对单液滴的变形程度几乎没有影响,但对分散相水颗粒的静电聚结有促进作用,频率过高则会抑制聚结长大。然后,采用流花11-1油田老化油进行了基于Anton Paar电流变仪的电流变特性实验和“电场破乳+离心脱水”的静态电场破乳特性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存在破乳效果最好的电场参数,即电场强度为1 k V/cm、频率为2 k Hz、电压波形为矩形交流方波,且不同含水率老化油乳化液的最优电场参数基本一致。紧凑型多流道管式静电聚结器是实施W/O型乳化液高效快捷破乳的关键设备,论文重点对其进行结构设计研究和性能测试评价实验研究。鉴于高压绝缘电极的特性直接影响管式静电聚结器的性能,经过对各类绝缘材料和加工方式进行调研,并对不同厚度绝缘层电极进行击穿测试,最终确定电极加工方案为金属裸电极外喷涂0.6 mm厚的FEP绝缘层。基于改进后的动态电场破乳实验装置,对多流道管式静电聚结器小型样机进行电场破乳特性测试,并对圆管状、六边形两种流道静电聚结器的破乳效果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对于含水率30%的W/O型模拟乳化液而言,最优场强为1.44 k V/cm,最优频率为1.2 k Hz,脉宽比增加和流量降低有助于水颗粒静电聚结。此外还发现,圆管状多流道静电聚结器的破乳性能优于六边形多流道静电聚结器。上述研究工作从不同尺度揭示了老化油电场破乳的机理和特性,证实了高频/高压脉冲交流电场的优越性和新型管式静电聚结器的有效性,为流花11-1油田老化油处理提供了数据支持和技术参考。(本文来源于《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期刊2018-06-25)

冯彩云[9](2018)在《新型Gemini季铵盐柴油破乳剂的破乳性能及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含环烷酸的直馏柴油在碱洗电精制过程中会发生一定程度的乳化现象,严重影响了柴油的品质。此外,含油污水的排放加剧了环境污染和水污染。因此,研究含环烷酸直馏柴油的破乳过程具有重要的影响意义。本文第一部分主要研究了新型Gemini双头季铵盐表面活性剂5a-c与单头季铵盐典型代表CTAB在柴油/水体系中的破乳性能。实验过程中通过改变浓度、温度和pH值来进一步考察破乳剂结构与破乳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在50℃时,5a-c与CTAB的最佳破乳浓度均为10 ppm,且破乳效果最好的破乳剂为5c,在30 s后就可实现油水的完全分离;温度对破乳效果有着显着的影响,升高温度有利于破乳,但温度高于50℃时,破乳效率呈现下降的趋势,最佳破乳温度为50℃;随着pH值升高,乳液稳定性增加,四种破乳剂破乳性能随着pH值升高而下降。本文第二部分主要研究了新型Gemini双头季铵盐表面活性剂5a-c与单头季铵盐典型代表CTAB在柴油/水体系中的破乳机理。实验通过界面张力、界面扩张粘弹性等分析手段来获取相关的破乳机理。研究发现,界面张力与破乳性能无确定性关系,表明5a-c与CTAB表面活性剂不是通过界面张力来影响其破乳性能;5a-c与CTAB表面活性剂主要表现弹性膜性质,且弹性模量的变化与破乳性能相关,破乳时间越短,扩张弹性模量越低;5a-c和CTAB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主要通过静电作用致使柴油-水界面膜的原始结构被破坏,从而加速乳液液滴的聚结,此外还可能存在吸附、顶替、架桥等起到协同破乳作用。本文第叁部分主要研究了新型Gemini双头季铵盐表面活性剂5a-c与单头季铵盐CTAB在模拟油中的破乳性能。实验以正辛烷为油相,以环烷酸钠为界面活性物质,建立了柴油的模拟油体系,研究了Gemini表面活性剂在不同浓度环烷酸钠的模拟油中的破乳性能,结果表明:浓度为100 ppm的环烷酸钠所形成模拟油的破乳规律与柴油乳液的破乳规律相似,最佳破乳剂为季铵盐表面活性剂5c,最佳破乳浓度为10ppm。(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期刊2018-06-01)

张景源[10](2018)在《电场作用下O/W型乳状液的破乳效果及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包油型(O/W)乳状液来源范围广,物理化学性质稳定,如果任其随意排放,会浪费资源、破坏环境,危害人类健康,因此对其进行有效处理意义重大。在目前已有的处理方法和技术中,电破乳方法因设备简单、操作方便、环境友好和成本低廉等优点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通过静态和动态实验研究了O/W乳状液在电场中的破乳效果和机理。在静态实验中,通过研究破乳过程中乳液分层、电流变化和破乳后清液含油量及油滴直径分布,确定了合理的操作条件参数,揭示了O/W型乳状液电破乳机理和特点。在动态实验中,主要研究了电压、折流板间距和流速对乳状液破乳效果的影响。静态实验研究结果表明,O/W乳状液电场破乳过程可分为叁个阶段,即清液层形成阶段、横向扩散返浑阶段和上升-稳定阶段。在破乳过程中,乳状液存在一个临界电流密度,当通过乳状液的电流密度小于临界电流时,破乳就不会发生或停止。加入表面活性剂后,乳状液在破乳过程中在垂直方向上会产生表面张力。在临界电流密度和表面张力梯度的共同影响下,含不同添加剂的O/W乳状液表现出不同的分层特征和电流变化。破乳后清液含油量变化与二元液滴的碰撞结果相吻合,最低为60mg/L。破乳后清液中油滴直径分布受电场电压影响较小,油滴的直径普遍小于7μm。对动态电场破乳实验装置的流场模拟结果表明,破乳装置内流场的最大速度位于中间位置,液面处流速最小。折流板间距越小,流量越大,死区面积越小。O/W乳状液在动态破乳中的破乳率超过0.97,而不加电场的破乳率只有0.33。乳状液在流动条件下进行电破乳可以起到一定的强化作用,可以促进小油滴的聚结。(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8-05-01)

破乳机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化学破乳法是常用的高效破乳方法,通过破乳剂与油/水界面膜上乳化剂作用,改变油/水界面性质,使液滴破乳脱稳。叁元复合驱采出水乳化程度高、稳定性强,破乳是实现高效处理的前提。采用常规破乳剂进行破乳,采出水中微细粒级油滴聚并困难,破乳剂与驱油表面活性剂在油滴表面竞争性吸附导致二次乳化,微细粒级油滴破乳是叁元复合驱采出水处理关键环节。论文采用自制的聚醚聚季铵盐反相破乳剂(PPA)和负载型反相破乳剂(PPA@SiO_2)对叁元复合驱采出水进行破乳研究,PPA@SiO_2是一种集破乳与吸附于一体的功能性吸附剂。着重研究破乳剂PPA和PPA@SiO_2对叁元复合驱采出水进行破乳的性能评价、顶替置换破乳机理和电中和破乳机理。主要内容如下:(1)破乳剂PPA和PPA@SiO_2对叁元复合驱采出水的破乳性能研究。根据大庆油田采油一厂叁元复合驱采出水水质分析结果配制模拟水样,通过FTIR对负载型破乳剂化学稳定性进行了分析,负载型破乳剂在pH=2~10范围内,稳定性较好。溶剂稳定性试验表明,负载型破乳剂在石油醚中稳定性更好。通过破乳前、后模拟水样含油量、界面张力、油滴粒径分布等参数对破乳剂PPA和PPA@SiO_2的破乳性能进行评价,并将破乳剂PPA与商用破乳剂S-01的破乳性能进行对比。随着破乳剂用量增大、破乳温度升高、破乳时间延长,叁元复合驱采出水模拟水样中含油浓度降低、界面张力降低、油滴粒径增大。破乳剂PPA用量110 mg/L、破乳温度50 ~oC,破乳时间90 min条件下,水样含油量降至97.2mg/L,界面张力降至22.45 mN/m,油滴平均粒径d_(90)=365μm。随着破乳温度升高,叁元复合驱采出水模拟水样的含油量降低、油滴粒径增大、界面张力下降;随着pH增大,叁元复合驱采出水模拟水样的含油量先降低后升高、油滴粒径先增大后减小、界面张力先降低后增大;随着盐含量增大,叁元复合驱采出水模拟水样的含油量减小,界面张力降低,Zeta电位绝对值减小。(2)聚醚聚季铵盐及其负载型破乳剂顶替置换破乳机理研究。从油/水界面膜薄化行为、破乳剂和驱油表面活性剂竞争吸附热效应以及负载型破乳剂分子结构变化层面研究顶替置换破乳机制。采用高速显微成像技术技术测试油/水界面膜变化行为,考察破乳剂用量、破乳温度及体系pH值对油/水界面膜薄化速率与破裂速率常数的影响。破乳剂用量增加,破乳温度升高,体系pH值偏酸性情况下会增大油/水界面膜薄化速率,减小界面膜强度,加快油/水界面膜破裂。破裂速率常数最高达到0.0173 1/s,界面膜薄化速率最高达0.0078 mm/s;通过AFM分析了破乳前、后油/水界面膜形貌,Image Rq值增大,破乳剂分子吸附到油/水界面膜,与原有乳化剂产生了顶替置换;通过液滴形状分析了破乳后油/水界面膜弹性模量变化,弹性模量降低,界面膜抵抗弹性形变能力降低,油滴易聚并;采用微量热仪测试了破乳剂与驱油剂竞争吸附热效应与变化规律,界面活性较高的破乳剂扩散到油/水界面膜并松散排列,取代原先排列紧密的乳化剂分子,形成了弱强度新膜,该过程是吸热过程。采用FTIR和XPS分析负载型破乳剂破乳前后分子结构的变化,破乳后分子结构中出现S=O基团伸缩振动峰,证明了破乳剂分子顶替置换了界面膜上乳化剂分子;XPS分析结果表明,破乳后出现S元素分峰拟合出的两个峰代表了两种含硫官能团,也进一步证明了产生顶替置换破乳作用。(3)聚醚聚季铵盐及其负载型破乳剂电中和破乳机理研究。通过研究破乳剂用量、破乳温度以及pH值对叁元复合驱采出水模拟水样的Zeta电位及电导率影响,揭示了电中和破乳机理。叁元复合驱采出水体系Zeta电位绝对值降低,表明破乳剂中氮正离子所带的正电荷与油滴表面负电荷产生中和,油/水界面膜双电层被压缩,油滴之间斥力作用减弱,油滴之间产生聚并;叁元复合驱采出水体系电导率上升,通过电中和破乳后油水产生分离。电导率曲线斜率增大,破乳、分离速度加快。本文包含图59幅,表7个,参考文献136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破乳机理论文参考文献

[1].李杨刚,何静,廖方文,柳涛,代杰.甲基磺酸溶液萃取提铟过程中消除第叁相及破乳的机理研究[J].矿冶工程.2019

[2].王青青.聚醚聚季铵盐及其负载型破乳剂破乳性能及机理[D].中国矿业大学.2019

[3].田哲熙.辽河油田稠油乳状液稳定性及破乳脱水机理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9

[4].昝晶鸽,陶鸿俊,蔺港归,周晓峰.聚合物驱采出液化学破乳机理研究[J].河南科技.2019

[5].张越,黄鑫,姜崴,白雪丽,温亮.哑铃状含氟聚合物在柴油乳液中破乳及机理[J].精细化工.2019

[6].鲍晋,石孝志,何启平,陆丽,赵众从.滑溜水返排液反相破乳剂的开发及破乳机理[J].精细化工.2019

[7].国丽萍,刘双.电破乳微观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进展[J].油田化学.2018

[8].李玮健.老化油高频高压脉冲交流电场破乳的机理与设备研究[D].北京石油化工学院.2018

[9].冯彩云.新型Gemini季铵盐柴油破乳剂的破乳性能及机理研究[D].山西大学.2018

[10].张景源.电场作用下O/W型乳状液的破乳效果及机理研究[D].天津大学.2018

论文知识图

乳化水破乳机理图1-3冻融法破乳机理图(油相先于...多分枝表面活性剂的破乳机理模...膜的润湿聚结破乳机理示意图太阳能热处理过程中破乳机理示意...破乳机理示意过压对破乳效果的...

标签:;  ;  ;  ;  ;  ;  ;  

破乳机理论文_李杨刚,何静,廖方文,柳涛,代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