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正电子发射体层扫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正电子,葡萄糖,断层,肿瘤,计算机,机体,肺癌。
正电子发射体层扫描论文文献综述
孙淑梅,高莹,许海燕,赵恩[1](2015)在《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仪/计算机体层扫描检查联合CT定位行强化放疗患者的护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仪/计算机体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检查联合CT定位行强化放疗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3年7月至2014年5月在济南军区总医院核医学科实施PET-CT检查联合CT定位强化的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护理方法。结果 52例患者中2例患者因检查过程中身体抖动,影响结果判读;1例患者在高压推注碘佛醇注射液时药液渗漏,其余49例患者顺利完成PET-CT联合CT定位强化放疗。结论合理的护理流程是患者顺利进行PET-CT联合CT定位强化放疗的保障,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解放军护理杂志》期刊2015年06期)
陈瑟燕,曾淑华,陈孟青[2](2014)在《糖尿病患者行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计算机体层扫描检查的护理配合》一文中研究指出正电子放射型计算机断层/计算机体层成像(PET/CT)是目前最尖端的功能分子影像设备,是当今临床用于诊断和指导治疗肿瘤、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神经精神疾病的最佳手段,尤其对早期肿瘤、肿瘤的分期、复发和疗(本文来源于《实用医技杂志》期刊2014年01期)
苏乃川,李春洁,史宗道,杨娴睿[3](2012)在《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在口腔颌面部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在口腔颌面部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Medline(OVID)和EMBASE(检索时间为2010年12月13日),并采用手工检索19种中文口腔医学期刊的方法收集PET/CT对口腔颌面部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性试验。由2名研究者分别进行文献纳入及文献质量评价,应用MetaDisc 1.4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9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Meta分析结果显示PET/CT对口腔颌面部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以淋巴结分区为单位)的合并敏感度、合并特异度分别为0.84、0.93;诊断比值比为47.89;工作曲线下面积为0.973 8。结论 PET/CT对口腔颌面部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准确性很高,可以作为诊断口腔颌面部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选择,但在选择时应该充分考虑其诊断费用和安全性。(本文来源于《华西口腔医学杂志》期刊2012年01期)
邢宁,蔡祖龙,赵绍宏,杨立,徐白萱[4](2007)在《肺癌的CT灌注成像与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扫描及肿瘤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肺癌的 CT 灌注参数与微血管密度(MVD)和由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扫描(FDG-PET)所得的标准摄取值(sUV)的相关性,评价 CT 灌注成像在反映肺癌肿瘤血管生成方面的价值。方法对50例肺癌患者行 CT 灌注成像,计算病灶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表面渗透性(PS)。其中14例行 FDG-PET 检查,测量病灶的 SUV。取50例患者的病理标本作免疫组织化学 CD34染色,计数 MVD,将 CT 灌注参数与 MVD 及 SUV 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BF、BV、MTF 及 PS 的平均值分别为97.30 ml·100 g~(-1)·min~(-1),8.86 ml·100 g~(-1),6.75 s 及34.52 ml.100 g~(-1)·min~(-1);MVD 平均值61.82个/高倍镜;14例患者的 SUV 平均值5.96。BF与 SUV 及 MVD 均呈正相关(r 值分别为0.727、0.543,P<0.05);MVD 与 BV 及 PS 亦呈正相关(r 值分别为0.375、0.346,P<0.05);MVD 与 SUV 呈正相关(r=0.565,P<0.05)。结论 CT灌注参数与 MVD 及 SUV 相关,是在体评价肿瘤血管生成的理想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华放射学杂志》期刊2007年11期)
胡裕效,张宗军,朱虹,常林凤[5](2007)在《腺泡状软组织肉瘤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仪/计算机体层扫描的临床表现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1病例报告患者男,40岁,体检时发现左上肺小结节,患者无不适,实验室检查无特殊。CT平扫提示:左上肺心缘旁小结节,约1.5 cm×1.5 cm大小,呈软组织密度,CT值为35.5Hu,边缘光滑,无毛刺,诊断为良性病变(图1)。采用Siemens B io(本文来源于《医学研究生学报》期刊2007年05期)
张群,陈龙邦,王靖华,朱虹,耿怀成[6](2007)在《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体层扫描在恶性淋巴瘤临床分期中的初步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氟去氧葡萄糖(FDG)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体层扫描(PET/CT)显像和传统分期检查方法对恶性淋巴瘤分期和治疗后再分期的影响,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视觉分析和半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比较42例病理确诊为恶性淋巴瘤患者传统分期检查和PET/CT对分期和治疗后再分期的符合率,以及对淋巴结区和结外病灶检出率的差异。结果:PET/CT检查与传统分期手段对分期判断的符合率分别为95.2%(40/42)和78.6%(33/42)。对淋巴结内病灶传统分期检查的检出率为88.2%(60/68),PET/CT为97.1%(66/68),两者间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对淋巴结外病灶传统分期检查的检出率为58.3%(14/24),PET/CT为91.7%(22/24),两者间差异有极显着性意义(P<0.01)。PET/CT检查使TNM分期改变者9例,达21.4%,其中分期升高7例,下降2例,8例(19.0%)的治疗计划发生改变。结论:FDG PET/CT可提高恶性淋巴瘤的分期和再分期的准确率,并可提高淋巴结内外病变的检出率,这有利于更准确地制订治疗方案和预测预后。(本文来源于《医学研究生学报》期刊2007年04期)
常林凤,卢光明,朱虹,王中秋,吴江[7](2006)在《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体层扫描对原发性肺癌的诊断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仪/计算机体层扫描(PET/CT)早期及延迟显像对原发性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43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肺癌患者,均行PET/CT早期及延迟显像,观察瘤体PET图像上标准摄取值以及延迟显像后标准摄取值变化,分析肺部病变CT形态、密度、边界、毛刺等征象,分别统计PET、CT和PET/CT对原发性肺癌诊断的准确率和假阴性率。结果:40例患者PET图像表现为标准摄取值(SUV)>2.5,3例SUV<2.5,诊断的准确率和假阴性率分别为93.0%和7.0%;24例延迟显像上升>10%,诊断的准确率和假阴性率分别为68.5%和31.5%;36例CT图像表现为边缘不规则,分叶、毛刺,诊断的准确率和假阴性率分别为83.7%和16.3%;PET/CT显示37例为肺癌,6例可疑肺癌,诊断的准确率和假阴性率分别为86.0%和0。结论:行PET/CT早期显像对原发性肺癌诊断有重要价值,但存在假阴性,而延迟显像有一定价值。(本文来源于《医学研究生学报》期刊2006年12期)
王玲,董雯,李凌雯,黄红丽,常林凤[8](2006)在《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仪/计算机体层扫描检查的护理》一文中研究指出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仪/计算机体层扫描(Positron em ission tomography/compued tomography,PET/CT)检查早期肿瘤、神经系统疾病和心血管系统疾病等,尤其对肿瘤的分期、复发和疗效的判定具有其技术优势。(本文来源于《医学研究生学报》期刊2006年11期)
华东,万卫星,吴小红,尤徐阳,郁皓[9](2006)在《18-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体层扫描在非小细胞肺癌放疗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放射治疗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重要治疗手段,约80%的NSCLC患者在其治疗过程中需要运用放射治疗,精确确定肿瘤的放疗靶区对提高疗效和改善预后起着关键的作用。CT是NSCLC目前最常用的临床分期手段和放疗定位手段,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许多研究表明,18-氟脱氧葡萄糖 (18F-FDG)正电子发射体层扫描(PET)在显示纵膈淋巴结转移、区分肿瘤原发病灶和肺不张等方面明显优于单纯CT检查。PET分专用型PET(dedicated PET,dPET)和兼备PET功能的SPECT(单光子计算机体层显像),亦称为γ相机型PET(hybrid PET,hPET)两种。前者设备昂贵,后者价格低廉。两者显像原理相同,但诊断效能有差异。笔者采用叁探头符合线路ECT对NSCLC患者进行 18F-FDG显像,并和常规CT图像所勾画的大体肿瘤体积(GTV)进行比较,以探讨18F-FDG显像在NSCLC 放射治疗中的价值。(本文来源于《江苏省抗癌协会化疗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年会、中日肿瘤治疗研讨会暨第二届全国肿瘤化疗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期刊2006-10-01)
华东,万卫星,吴小红,尤徐阳,郁皓[10](2006)在《~(18)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体层扫描在非小细胞肺癌放疗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对17例非小细胞肺癌(N SCLC)患者进行18氟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体层扫描(PET)和CT检查,分别勾画大体肿瘤靶区(GTVPET和GTVCT),并对两者进行比较。结果1例GTVPET>GTVCT,3例GTVPET<GTVCT。PET检查后3例临床分期上升,5例分期下降。认为18F-FDG-PET能更好地分清肿瘤和正常组织,有望鉴别肺不张和肿瘤。(本文来源于《山东医药》期刊2006年21期)
正电子发射体层扫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正电子放射型计算机断层/计算机体层成像(PET/CT)是目前最尖端的功能分子影像设备,是当今临床用于诊断和指导治疗肿瘤、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神经精神疾病的最佳手段,尤其对早期肿瘤、肿瘤的分期、复发和疗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正电子发射体层扫描论文参考文献
[1].孙淑梅,高莹,许海燕,赵恩.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仪/计算机体层扫描检查联合CT定位行强化放疗患者的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5
[2].陈瑟燕,曾淑华,陈孟青.糖尿病患者行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计算机体层扫描检查的护理配合[J].实用医技杂志.2014
[3].苏乃川,李春洁,史宗道,杨娴睿.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在口腔颌面部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价值[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2
[4].邢宁,蔡祖龙,赵绍宏,杨立,徐白萱.肺癌的CT灌注成像与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扫描及肿瘤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7
[5].胡裕效,张宗军,朱虹,常林凤.腺泡状软组织肉瘤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仪/计算机体层扫描的临床表现分析[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7
[6].张群,陈龙邦,王靖华,朱虹,耿怀成.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体层扫描在恶性淋巴瘤临床分期中的初步应用[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7
[7].常林凤,卢光明,朱虹,王中秋,吴江.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体层扫描对原发性肺癌的诊断价值[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6
[8].王玲,董雯,李凌雯,黄红丽,常林凤.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仪/计算机体层扫描检查的护理[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6
[9].华东,万卫星,吴小红,尤徐阳,郁皓.18-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体层扫描在非小细胞肺癌放疗中的应用研究[C].江苏省抗癌协会化疗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年会、中日肿瘤治疗研讨会暨第二届全国肿瘤化疗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2006
[10].华东,万卫星,吴小红,尤徐阳,郁皓.~(18)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体层扫描在非小细胞肺癌放疗中的应用[J].山东医药.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