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埃达克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达克,地球化学,成矿,白垩,锆石,同位素,年龄。
埃达克岩论文文献综述
郭岐明,赵江林,陈清敏,王强,高勇浩[1](2019)在《东秦岭钼多金属成矿带蟒岭矿集区南部晚侏罗世埃达克岩的厘定及成矿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东秦岭钼矿带蟒岭矿集区南部侏罗系华阳村组底部出露一套粗面英安岩,对其进行LA-ICP-MS锆石定年,测得锆石206Pb/238U年龄为(150.92±0.70)Ma(95%置信度;MSWD=0.19),表明其形成于晚侏罗世。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该岩石类似于中国东部燕山期C型埃达克质岩,表现为高硅(w(SiO_2)=59.75%~60.97%)、铝(w(Al2O3)=15.84%~16.01%)、钾(w(K2O)=3.74%~3.89%)、锶(w(Sr)=286×10~(-6)~338×10~(-6)),高Sr/Y比值(20.85~24.53),低镁(w(MgO)=2.37%~2.66%)、镱(w(Yb)=1.30×10~(-6)~1.50×10~(-6))、钇(w(Y)=13.3×10~(-6)~15.4×10~(-6)),重稀土元素明显亏损,轻重稀土元素分异明显(LREE/HREE=10.27~12.25),具有弱的正Eu异常(1.21~1.37),大离子亲石元素如Rb、Ba、Sr、U、K富集,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Nb、Ti的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为地壳加厚的构造背景下,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其源区相当于含10%的石榴子石角闪岩相。结合区域资料,认为晚侏罗世特提斯构造域和太平洋构造域构造已经发生构造体制的转换,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导致地壳加厚,加厚的基性下地壳物质发生熔融形成岩浆,并沿构造薄弱带上升,喷发形成该套粗面英安岩,可能代表了燕山运动B幕的岩浆事件。综合研究认为,华阳村组粗面英安岩与调查区内多金属成矿关系作用不大,由于形成了特殊的具有埃达克岩性质的岩石,势必引起下地壳的折沉作用,随着拆沉作用的持续进行,地壳减薄导致周围软流圈地幔上涌,含有Mo、Cu等成矿元素的岩浆沿着构造薄弱地带侵入就位,并在上升过程萃取了围岩中的Pb、Zn、Ag、Au等成矿元素,形成调查区内蟒岭含矿斑岩体、蟒岭西侧含矿小斑岩体以及同期的黄家沟-上铺子一带脉状铅锌银矿体。(本文来源于《矿床地质》期刊2019年06期)
姚兴华,张志平,汪宏涛,王晓东,晏齐胜[2](2019)在《西藏桑日县马门晚白垩世O型埃达克岩年代学、地球化学及构造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出露于桑日县马门一带的火山岩开展全岩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Sr-Nd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马门火山岩形成于90. 24±0. 41Ma,高Si O_2(56. 11%~71. 36%)、Al_2O_3(14. 27%~16. 06%)、Na_2O(2. 80~4. 93)、Sr(327. 24~969. 15),低Y(8. 16~14. 54)、Yb(0. 88~1. 27<1. 9)及高Sr/Y比值(27. 87~72. 98)为特征,显示O型埃达克岩地球化学特征。岩石属钙碱性系列,富集LREE、亏损HREE,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Ba,亏损高场强元素Nb、Ti、P,无明显负Eu异常,Sr、Nd同位素较一致,εNd>0,表明源区以俯冲洋壳为主,并可能卷入了少量俯冲富硅沉积物。通过与南冈底斯埃达克岩对比,认为马门火山岩可能是新特提斯洋脊俯冲背景下,由俯冲消减的新特提斯洋壳上部部分熔融形成,源区可能还卷入了少量俯冲富硅沉积物。(本文来源于《矿产勘查》期刊2019年06期)
李注苍,张学奎,曾俊杰,齐建宏,张海峰[3](2019)在《西秦岭上叁迭统华日组火山岩埃达克岩特征及其地质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西秦岭德乌鲁一带华日组为一套中酸性火山岩,分布于夏河—合作大断裂和力士山—围当山断裂之间。通过对这套火山岩总体特征研究,其具有Si O_2含量58. 1%~70. 27%(> 52%); Al_2O_3含量14. 59%~17. 98%>(15%); MgO含量0. 21%~4. 66%<(5%); Mg~#为0. 12~0. 47(<0. 5);里特曼指数δ为0. 23~1. 92(<4),为钙碱性系列; Sr含量103×10-6~388×10-6<400×10-6为喜马拉雅型花岗岩(Sr<400×10~(-6)); Y含量1. 76×10-6~15. 9×10-6(<18×10~(-6)),与经典C型埃达克岩定义一致。华日组火山岩一段安山岩和二段杏仁状安山岩中获得锆石U-Pb年龄分别为226. 3±1. 1Ma和231. 7±2. 1Ma,表明火山岩形成于晚叁迭世。结合西秦岭造山带的构造演化特征,认为华日组火山岩形成于秦岭造山带碰撞后的陆相环境。因此,晚叁迭世早期,秦岭造山带的陆陆碰撞,扬子板块俯冲至华北板块之下使得地壳增厚、地热梯度增高。下地壳中变质的玄武岩由于温度升高,发生部分熔融,形成埃达克质熔体。而埃达克岩的高温和高压萃取了大量Au、Cu元素,从而形成富金含矿热液,在岩浆侵入后期,含矿热液充填于华日组火山岩和德乌鲁岩株中形成岗岔金矿、以地南铜金矿等矿床。(本文来源于《矿产勘查》期刊2019年06期)
刘学龙,李文昌,张旗,张娜,王帅帅[4](2019)在《滇西北格咱岛弧成矿带与成矿有关的花岗岩和全球埃达克岩的大数据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义敦岛弧带处在青藏高原以东、扬子陆块的西南边缘,属甘孜-理塘结合带与德格-中甸陆块和金沙江结合带的夹持区,是中国西部地区的一个重要的铜多金属成矿带及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基地(杨岳清等,2004;曾普胜等,2006;李文昌,2007;刘学龙等,2012;Deng等,2014;Liu等,2017b),格咱岛弧成矿带分布其中。格咱地区岩浆活动异常活跃,长期的地(本文来源于《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04-19)
黄万堂,王玉玺,李通国,杨婧,张翔[5](2018)在《敦煌地块南缘小红山埃达克岩的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地球动力学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敦煌地块南缘小红山花岗岩体侵位于敦煌岩群中,岩性主要为黑云二长花岗岩和黑云花岗闪长岩。通过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定年,获得小红山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206 Pb/238 U的加权平均年龄为289.6±3.9Ma,表明侵位时代为早二迭世。岩石地球化学分析显示其具有高硅、高铝、富碱和低镁的特征,稀土元素在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配分模式图上呈轻稀土富集的右倾型稀土配分模式,弱负Eu异常,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如Rb、Cs、Th、K、Pb),亏损Nb、Ta、P、Ti等高场强元素,岩石强烈富集Sr、亏损Yb和Y,具有较高的Sr/Y比值,岩石具有与埃达克岩石一致的地球化学特征,是加厚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小红山花岗岩全岩Sr-Nd同位素的87Sr/86Sr值介于0.706622~0.707778之间,143 Nd/144 Nd介于0.51212~0.512264之间,εNd(t)=-4.093~-6.887,显示出壳源特征;Nd模式年龄TDM2=1.39~1.62Ga,平均为1.49Ga,表明其源区可能与敦煌岩群相关。结合成岩年龄和区域构造演化特征,推测敦煌地块南缘在石炭纪到早二迭世处于碰撞造山作用向陆内伸展环境转换的构造背景,可能强烈卷入了一系列与古亚洲洋闭合相关的古生代造山活动中。(本文来源于《地质学报》期刊2018年12期)
汪洋,柯珊,何永胜[6](2018)在《含石榴子石源区部分熔融过程的Mg同位素行为:从埃达克岩的角度》一文中研究指出石榴子石作为一种造岩矿物,广泛存在于榴辉岩、辉石岩、石榴子石橄榄岩等岩石。由于石榴子石中Mg是8配位,石榴子石相比于共存的硅酸盐矿物(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富集轻Mg同位素。因此,在含石榴子石源区部分熔融过程可能导致显着的Mg同位素分馏,但分馏的方向和大小还存在争议~([2,3,4])。本文报导了17个来自大别造山带的低镁埃达克岩的Mg同位素组成。大别低镁埃达克岩来自残留(本文来源于《2018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四十一)——专题89:地球磁场与局部异常现象、专题90:非传统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分馏理论、分析方法和地质应用》期刊2018-10-21)
王金芳,李英杰,李红阳,董培培[7](2018)在《内蒙古乌兰沟埃达克岩锆石U-Pb年龄及构造环境》一文中研究指出内蒙古中部贺根山缝合带的梅劳特乌拉蛇绿岩中,新发现乌兰沟埃达克岩,岩性为花岗闪长岩。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表明,乌兰沟埃达克岩的侵位年龄为279.3±1.4Ma,其形成时代为早二迭世。乌兰沟埃达克岩SiO_2含量为65.92%~69.65%,MgO为1.34%~2.16%,Al_2O_3为15.30%~17.33%,Na_2O/K_2O值为3.95~14.09,Sr=359.60×10~(-6)~734.00×10~(-6),Yb=0.83×10~(-6)~2.02×10~(-6),Y=6.65×10~(-6)~12.84×10~(-6);富集K、Rb、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Ti、P等高场强元素;稀土元素总量为32.18×10~(-6)~65.41×10~(-6),明显较低,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La/Yb)N值为2.84~7.56,无明显Eu异常,显示出高硅埃达克岩(HSA)的地球化学特征。该埃达克岩具有岛弧型岩浆岩特征,形成于俯冲带岛弧环境,可能为洋内俯冲洋壳+俯冲深积物部分熔融并与上覆地幔楔橄榄岩反应成因。根据乌兰沟埃达克岩与梅劳特乌拉蛇绿岩的时空分布与演化特征,贺根山缝合带在早二迭世可能存在洋内俯冲作用。(本文来源于《地质通报》期刊2018年10期)
王文龙,滕学建,刘洋,郭硕,滕飞[8](2019)在《内蒙古狼山地区中叁迭世早期C型埃达克岩的发现及其构造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狼山构造带位于索伦缝合带南西,华北北缘及中亚造山带南缘的结合位置,是研究中亚造山带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构造-岩浆演化及地球动力学背景的重要场所.在该地区新识别出中叁迭世早期具有埃达克岩特征的扎拉山岩体,该岩体岩石类型主要为花岗闪长岩及二长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该岩体的形成时代介于244.9±1.2Ma~244.1±2.3Ma.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岩体具有较高的SiO_2(68.77%~72.58%)、Al_2O_3(14.48%~16.28%)、Sr(287×10~(-6)~455×10~(-6),平均值413×10~(-6))含量及Sr/Y比值(46.07~95.50),较低的Y(4.07×10~(-6)~8.01×10~(-6))、Yb(0.43×10~(-6)~0.78×10~(-6))、Cr(5.18×10~(-6)~8.92×10~(-6))、Ni(1.34×10~(-6)~7.71×10~(-6))含量及Mg#值(35.54~41.64),Na_2O/K_2O比值为0.86~1.19,重稀土元素强烈亏损,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26.45<(La/Yb)N <56.13),铕异常较弱(0.82<δEu<1.02),具有C型埃达克岩特征.锆石Hf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εHf(t)值介于2.5~8.9,对应的二阶模式年龄TDM2介于707~1 115Ma,表明其源区主要为年轻地壳.结合区域地质背景,结果表明内蒙古狼山地区中叁迭世早期具有C型埃达克岩特征的扎拉山岩体应为古亚洲洋闭合之后,西伯利亚板块与华北板块碰撞造山阶段的产物,为加厚的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本文来源于《地球科学》期刊2019年01期)
代作文,李光明,丁俊,黄勇,曹华文[9](2018)在《西藏努日晚白垩世埃达克岩:洋脊俯冲的产物》一文中研究指出前人对冈底斯带晚白垩世埃达克岩的成因和地球动力学背景存在不同的认识.对努日地区的石英闪长玢岩开展了锆石U-Pb年代学、全岩地球化学及Hf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努日石英闪长玢岩侵位于96.5±1.3 Ma,以高SiO_2(63.96%~65.75%)、Al_2O_3(14.37%~15.99%)、MgO(2.12%~2.39%)、Sr(362×10~(-6)~575×10~(-6),平均为467×10~(-6))含量,低Y(8.94×10~(-6)~11.50×10~(-6))、Yb(0.81×10~(-6)~1.06×10~(-6))含量及高Sr/Y比值(33.52~60.65)为特征,显示埃达克岩地球化学特征.岩石属低钾-中钾钙碱性准铝质花岗岩(A/CNK=0.81~0.96),富集LREE、亏损HREE,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无明显负Eu异常.锆石εHf(t)值为-0.3~+15.2(主要为+10.0~+15.2),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为187~1 173(主要为187~516Ma),表明源区以俯冲洋壳为主,并可能卷入了少量俯冲沉积物.岩石具有较高的Mg#值和相容元素Cr、Ni含量,表明熔体在上升过程中与地幔发生了相互作用.通过与南冈底斯典型埃达克岩对比,认为努日石英闪长玢岩是在洋脊俯冲背景下、穿过板片窗的高热流导致板片窗边缘的洋壳(及少量俯冲沉积物)部分熔融形成的.(本文来源于《地球科学》期刊2018年08期)
高亮[10](2018)在《青海拉脊山混杂带埃达克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次研究的拉脊山混杂带位于中祁连微陆块和南祁连微陆块的结合部位,位于汇聚板块边界的特殊地质体常常被认为是板块俯冲的重要证据之一。研究中发现的埃达克岩是一类新兴的岩石,对拉脊山混杂带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为拉脊山地区发生的俯冲与碰撞过程提供新的证据。拉脊山埃达克岩发现于湟源地区,主要包括英云闪长岩和石英闪长岩;其主量元素SiO_2=61.9%~65.1%,大于56%,;Al_2O_3=15.85%~18.07%,大于15%;MgO=1.17%~1.66%,小于3%;Na_2O=4.03%~6.46%,K_2O=1.25%~3.44%,Na_2O/K_2O均大于1,大部分样品Na_2O/K_2O大于2,显示富钠特征;相对较低的Mg~#=34.04~45.15;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99.42~128.57×10~(-6);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7.73~11.30×10~(-6);呈现弱的Eu负异常或无异常;Sr含量高,Sr=843~1371×10~(-6),远大于400×10~(-6);Yb=0.99~1.39×10~(-6),小于1.9×10~(-6);Y=7.61~11.80×10~(-6),小于18×10~(-6);符合埃达克岩定义。由锆石U-Pb定年得,拉脊山混杂带埃达克岩成岩年龄为463.3±2.8Ma(MSWD=0.58)。综合分析可知,拉脊山混杂带埃达克岩为华北型埃达克岩,也就是C型埃达克岩。拉脊山埃达克岩具富钠低钾的特征,借助不相容元素特征可知其形成于岩石的部分熔融。结合形成构造环境,认为拉脊山埃达克岩是由下地壳玄武岩部分熔融形成。拉脊山小洋盆在早奥陶世向北俯冲,与中祁连微陆块发生过碰撞作用,并由于挤压作用而导致下地壳增厚,在此环境下下地壳玄武岩部分熔融形成埃达克岩。(本文来源于《青海大学》期刊2018-04-01)
埃达克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对出露于桑日县马门一带的火山岩开展全岩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Sr-Nd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马门火山岩形成于90. 24±0. 41Ma,高Si O_2(56. 11%~71. 36%)、Al_2O_3(14. 27%~16. 06%)、Na_2O(2. 80~4. 93)、Sr(327. 24~969. 15),低Y(8. 16~14. 54)、Yb(0. 88~1. 27<1. 9)及高Sr/Y比值(27. 87~72. 98)为特征,显示O型埃达克岩地球化学特征。岩石属钙碱性系列,富集LREE、亏损HREE,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Ba,亏损高场强元素Nb、Ti、P,无明显负Eu异常,Sr、Nd同位素较一致,εNd>0,表明源区以俯冲洋壳为主,并可能卷入了少量俯冲富硅沉积物。通过与南冈底斯埃达克岩对比,认为马门火山岩可能是新特提斯洋脊俯冲背景下,由俯冲消减的新特提斯洋壳上部部分熔融形成,源区可能还卷入了少量俯冲富硅沉积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埃达克岩论文参考文献
[1].郭岐明,赵江林,陈清敏,王强,高勇浩.东秦岭钼多金属成矿带蟒岭矿集区南部晚侏罗世埃达克岩的厘定及成矿意义[J].矿床地质.2019
[2].姚兴华,张志平,汪宏涛,王晓东,晏齐胜.西藏桑日县马门晚白垩世O型埃达克岩年代学、地球化学及构造意义[J].矿产勘查.2019
[3].李注苍,张学奎,曾俊杰,齐建宏,张海峰.西秦岭上叁迭统华日组火山岩埃达克岩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矿产勘查.2019
[4].刘学龙,李文昌,张旗,张娜,王帅帅.滇西北格咱岛弧成矿带与成矿有关的花岗岩和全球埃达克岩的大数据对比研究[C].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9
[5].黄万堂,王玉玺,李通国,杨婧,张翔.敦煌地块南缘小红山埃达克岩的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地球动力学意义[J].地质学报.2018
[6].汪洋,柯珊,何永胜.含石榴子石源区部分熔融过程的Mg同位素行为:从埃达克岩的角度[C].2018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四十一)——专题89:地球磁场与局部异常现象、专题90:非传统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分馏理论、分析方法和地质应用.2018
[7].王金芳,李英杰,李红阳,董培培.内蒙古乌兰沟埃达克岩锆石U-Pb年龄及构造环境[J].地质通报.2018
[8].王文龙,滕学建,刘洋,郭硕,滕飞.内蒙古狼山地区中叁迭世早期C型埃达克岩的发现及其构造意义[J].地球科学.2019
[9].代作文,李光明,丁俊,黄勇,曹华文.西藏努日晚白垩世埃达克岩:洋脊俯冲的产物[J].地球科学.2018
[10].高亮.青海拉脊山混杂带埃达克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D].青海大学.2018